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努力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趋势。学生工作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本着“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原则,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吕学武 姜纳新

知识经济时代,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努力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学工作(第一课堂)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二课堂)的共同目标。教学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工作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课堂教育的重点在于结合教学工作的安排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对学生活动进行设计调整和整合,通过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促进育人系统的总体优化。第二课堂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一种教育和学习活动,是一种充满激情和乐趣的学习。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趋势。

长期以来,我校重视学生课内外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对第二课堂的工作内容、运行机制进行了规划设计,加大对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指导和投入力度。学生工作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本着“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原则,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校第二课堂建设成果回顾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把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手段,需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并重,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重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1998年,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的12名同志组成了“面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校园文化体系”课题组,结合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紧密配合教学改革,系统分析了当时北京广播学院校园文化的内容、作用以及现状,总结经验并探索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提出了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课题组对北京广播学院面向21世纪的校园文化体系进行了规划,提出:强调内容的创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社团自我良性发展);强调提高学生价值观层次的教育(有效进行宣传教育与管理);强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测试与调理(筹建心理咨询中心);强调团队精神教育(开展多形式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多类型的集体活动);强调加强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的了解(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广泛的百科知识讲座),力争在短期内将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结合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学校育人工作的总体要求出发,我校进一步明确了第二课堂建设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了投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确保机制与实践并重,活动与建设同步,有力地推进了第二课堂建设。经过4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四个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勤工助学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九大”空间(活动空间、网络空间、辅导服务空间、实践空间、知识扩展空间、劳动空间、德育空间、社团空间、生活空间)相结合的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校风学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2.推进重点教育工程,将第二课堂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课堂建设重在科学规划,关键是落在实处。我们坚持“活动服务于目标”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塑造特色文化,增加科技含量”的指导原则,形成了以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工程、艺术素质教育特色工程、科技学术创新工程、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

(1)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工程

第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是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一代青年的精神支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对此我们加强以“一校一组一会一班一社一团”为主体的学生第二课堂思想教育阵地建设:一校是学生党校的建设;一组是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小组的建设;一会是每周一次的学生班干部例会制度,学习理论、了解时事、分析形势、明确工作重点;一班是周恩来班,以此为载体加强班风正、学风好、凝聚力强的优秀班集体建设,发挥辐射示范作用;一社一团分别是“求是”学社和“十六大”理论宣讲团,以提高学生骨干的思想水平,在学生中形成有影响力的政治核心和理论核心。

第二,网络是第二课堂努力拓展和占领的思想教育重要阵地。我校积极探索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设立“小白杨”、“媒体先锋”等网站,主动占领学生网络教育阵地,增强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增大了覆盖面,在一些重大活动、重要关头收到了使用常规的教育、管理手段所难以实现的工作效果。

第三,入学教育、军训工作、毕业教育是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入学教育、军训工作、毕业教育是高校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开始和结尾环节,几年来,我校在这些环节中进行了专业教育、国防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择业就业教育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巩固专业思想,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2)艺术素质教育特色工程

我校的专业特色为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几年来,在学校的大力倡导和政策支持下,各种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活动不断涌现,如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主办的“齐越朗诵艺术节”、国际传播学院主办的“北京高校外语节”、动画学院主办的“首都高校动漫大赛”等,与传统的“广院之春”歌手大赛、读书节、大学生艺术节、体育节、女生节、社团文化节、科技节等活动一起,形成了一大批贯穿全年的风格独特、影响广泛的品牌活动项目,拓展了素质教育的阵地与舞台,有效地引导广大同学在各类活动中充分展露才华,并向社会宣传和展示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

(3)科技学术创新工程

学校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学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校学生科技学术活动已蔚然成风,各类学生科技社团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每年一届的科技节为龙头,以学科竞赛、学术活动、科技讲座为主体的校园科技学术文化格局。

①学科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国内著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在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组织开展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在首届“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8名学生的论文分获社会科学类二、三等奖及鼓励奖。在第二届“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创业方案竞赛中,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有4名同学的创业方案参赛。此外,还有一大批学生和他们的作品、成果在北京市、全国和国际性的比赛中获奖。

②学术科研与交流活动

自1994以来,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在逐年增加,目前本科生科研立项总数已上升到学生科研项目总数的58%,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参与到各种科研课题的研究中。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我校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4)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工程

为使社会实践管理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拓展,经过几年探索,我校制定了“动员—申请—答辩—资助—完成—评审—奖励—深化”的一条龙社会实践运行模式,并制定严格的评审机制,提供充足的服务支持,为我校在扶贫助困、扫盲支教社区服务、彩虹志愿者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创造了条件。几年来,共有400人次、15支实践团队,赴河北、宁夏、陕西、江苏、山东、青海、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区的贫困落后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把知识传授给当地的孩子,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祖国各地。在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我校荣获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筹备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奖金奖”等多个奖项,另外还有16人次获得大会表彰。几年来,我校还先后荣获:“2001年首都高校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活动优秀组织奖”、“2002年度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2年度大学生社会实践首都贡献奖”、“2002年度首都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行动优秀组织奖”、“2002年度首都大学生‘公民道德’优秀组织奖”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团市委授予“首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我校的多个学生社团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北京市以及朝阳区的表彰。在2003年暑期,我校不仅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还在朝阳区金盏乡、小红门乡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在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广大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同时,也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提升了思想境界,锻炼了自身能力,以实际行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我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不足

应当看到,尽管我校的第二课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第二课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空间缺乏,硬件投入不足

学校在办学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中蓝大学生公寓设立了学生活动中心,缓解学生活动场地压力。但是对于一个拥有一万多人的大学,我校现有的学生活动场所实在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另外,学生开展活动的设备、乐器等也较为老化和短缺。为顺利实现我校“十一五”发展目标,我校必须加大对第二课堂硬件投入的力度。

2.缺乏长远规划和创新

制订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未来长远规划,这是我校第二课堂建设上层次、上水平的必要保证。虽然目前我校的第二课堂开展具有特色,有些方面已形成规范和制度,但缺乏长远规划,活动随意性大,缺乏创新和提高,一些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课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共同实施。

3.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仍待加强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目前,我校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尚存在不足。

4.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仍待加强

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开展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有利于增强第二课堂的吸引力,利用第二课堂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学有所成。在过去的几年中,这项工作有所推进,但力度和广度都不够,仍有待加强。

5.第二课堂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指导尚待加强

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基本了解,也缺乏对未来的长远规划。目前社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日益增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我们的第二课堂教育在此方面尚缺乏应对措施。学校各相关部门应当导入“前置就业”观念,通过多种形式为同学提供职业规划和指导。

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建设规划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第二课堂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

第一,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各项育人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指导各项改革和建设工作的思想指南。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校园文化是充满号召力、极具现代气息和前瞻性的青年文化,通过大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可以引领校园文化紧跟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塑造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生力军。社会的需要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满足了学生的成才需求,代表了学生的根本利益。

第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素质教育提出了“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模式,引发了高校育人观念的深刻变革。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和竞争素质的有效载体,作用显著。第一课堂课时量的压缩,客观上要求我们强化第二课堂,实现其与第一课堂的有机接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应该坚持素质教育“第一课堂是主渠道,第二课堂是主阵地”的思想,并从组织上、制度上、条件上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提供保障,完善第二课堂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是加强和改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呈现多元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项育人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广阔空间,以政治信念、道德素质的培养为核心,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形势、社会发展问题、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第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是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育人环境的需要。

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对于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基础性作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是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及引导学生健康地学习与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政治、道德、人文、身心、艺术和创新素养的重要举措。

2.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具体目标

(1)加强政治素质的培养

我校培养的是新闻传播业的专门人才,其未来从事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学生———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从现在开始就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修养:要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学习毛泽东、邓小平的新闻思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有关论述,熟悉党和国家在新闻传播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

(2)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使命。21世纪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以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广阔的空间,倡导研究型学习,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发展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想像力,充分启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使我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种种优越的同时,承受着日益增强的各种压力。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件大事。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增强适应能力。第二课堂中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学术报告会、艺术节、体育节、科普节、社团节、书画展、模拟法庭等,有助于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

(4)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走入社会,作为社会正式成员独立生活的最后准备阶段。在高校进行相应的公民道德教育,就是要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良心,由“他律”进而转变为“自律”,使他们在走上社会之前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要让大学生成为守信用、重良知的人,必须进行诚信教育。第二课堂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此项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5)加强构建多元知识结构的探索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进行创新思维的硬件系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必须根据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研究建立创新知识结构。创新知识结构就是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要具有完整性和有序性。完整性是指组成知识结构的各类知识具有足够的覆盖面;有序性是指组成知识结构的各学科知识之间具有互相畅通的信息渠道。要具备这两个特点,就必须实行课程综合化,也就是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开展的每项活动,都不以哪一种专业知识作为惟一背景支撑,既体现了程度不同的专业知识的综合,又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要求,应该在构建学生的多元知识结构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加强构建第二课堂实施体系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同时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建设。根据“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的,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组织活动体系,是深化第二课堂建设的依托;建立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激励机制配套的政策体系,是深化第二课堂建设的关键;建立制度完善的考评体系,是深化第二课堂建设的保障。我们要重视培育并营造九种空间,整体构建第二课堂的实施体系。

1.活动空间

活动空间就是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创新。把科研学术活动引入第二课堂,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举办调查研究、知识竞赛、小论文、学年论文、课程设计、学术研讨会等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活动,对取得的成果予以奖励或给予学分。组织开展科技实践、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等创造性科技活动,如举办大学生读书节,参加“挑战杯”大赛以及“学生创业”活动等。为鼓励学生创造创新,在年度德智体综合测评中,增设“实践与创新能力”学分。学校整合资源,成立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指导机构,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结合教育部下发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改善体育设施,组织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大学生体育节和各种体育竞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

2.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即是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校园网和学生网站了解学校的各种动态消息,跟踪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最新信息,还可以制作自己社团的网页,进行互动的学习、思想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和一个虚拟的第二课堂导师,让学生在一种宽容的、互动的、启发式的环境下开展学习和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利用网络进行跨学校、跨地区的学习交流。网络的快捷性、立体性、广泛性、宽容性、协作性、趣味性,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

3.辅导服务空间

在第二课堂中的各项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更强,能动性更高,自觉性更突出,教师主要起引导、辅导的作用。应积极开辟各种辅导服务空间,为学生服务。目前,尤其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通过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组织的心理协会,进行心理知识讲座、个别心理咨询辅导、交流联谊,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讲座、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念,养成良好的就业心态,掌握恰当的求职方法与技巧,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得到全程的就业辅导。

4.实践空间

我校第二课堂的实践类活动经过长期的精心培育与建设,已具备全方位、经常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其中暑期社会实践已成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行动,成为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广大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象牙塔,深入社区、企业、厂矿、农村,开展社区援助、扫盲支教、环境保护、技术咨询、参观学习等活动。学校要继续支持、认真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在制度化、规范化、基地化和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予以加强。

5.知识拓展空间

继续丰富和发展“百科知识讲座”、“名师系列讲座”,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面向全校开设科学、人文、艺术等专题的系列讲座,让学生得到更前沿、更权威的知识与信息。

6.劳动空间

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电器维修、卫生清洁、环境保护、敬老助残等义务劳动。随着校园规划的确定和校园建设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校园设施的维护和绿化美化工作。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树立起艰苦奋斗、自尊自强的精神。

7.德育空间

德育空间即在“两课”教学之外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政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坚定方向,营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气。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与交流。根据国家各个时期的形势政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学习、讨论、调查、实践等形式,在第二课堂中适时对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与迅速变革的时代、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

8.社团空间

目前我校共有学生社团组织40余个,分为文化类、科技学术类、文学艺术类、体育类等多种类型,吸纳了全校l/5的学生参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加入某一社团,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提升自己的精神与智慧,对促进个人素质起了积极的作用。对那些在学生中影响很大,对校风、学风建设起促进作用的学生社团学校要予以重点扶持。

9.生活空间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生活空间纳入第二课堂的要求日益显得重要和紧迫。2003年“非典”期间我校学生会与后勤总公司联合招募“义务消毒员”,让学生亲自体会后勤人员的工作,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要继续建立、完善由学生自己组成的“宿管会”、“伙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架起学生与后勤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注重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开展“文明修身”、“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建设,从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21世纪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素质教育的观念提出了两个课堂并重的要求。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需要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来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将第二课堂推到了教育的第一线,我们要积极应对这个挑战,不断研究、探索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不断充实、完善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功能,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投入到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之中,为培养满足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广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服务,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