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本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生本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实现教育真正意义“引出”的教育,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教育观。但在作业布置、课后辅导、课外活动等方面尽量贯彻“生本教育”的原则。“生本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要求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如果实施“生本教育”,教参只是参考,课时安排要以学生学会、数学需要为依据。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是得不到这种简洁方法的,这就是“生本教育”的良好效果。

“生本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罗碎海

教育(Education)在拉丁文的含义是“引出”之意,而我们目前大多把教育搞成了“输入”。韩愈对教师的作用和行为概括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理念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我们的先贤是这样做的,这也使中华文化得以延绵发展。在这个定义中,老师是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文化的传承,是输入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重心从继承转向发展,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社会需要发现型人才。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实现教育真正意义“引出”的教育,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教育观。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

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是孩子,我们只不过是孩子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教育就像农民种地不是工人加工零件,学生就是庄稼,自己会长,我们适时灌溉施肥。我们教育者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孩子自己去完成,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必然性。它是以孩子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孩子的学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老师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它倡导把学习还给学生。“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让学生不断完善,蓬勃生长!”

二、“生本教育”的实施方法

“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具体做法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分析讨论,感悟升华。

“生本教育”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和往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生本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身感悟为主,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所以“一切依靠学生”显得尤为突出。

三、“生本教育”的实践

从2008年9月—2009年7月我在本校高一(6)班数学教学中实践“生本教育”,由于高中数学内容庞杂加之新教材编写简略,所以在教学中只是有选择性部分实施“生本教育”。但在作业布置、课后辅导、课外活动等方面尽量贯彻“生本教育”的原则。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进步较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创设“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情境

“生本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要求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要保底,那就必须“低入”,对教学的要求不能过高,门槛不能设得太高,尤其应当充分考虑到后进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有信心去学习、探求知识,消除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心理障碍,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愉悦感。

估计学生能先做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去做,然后讨论、总结、讲解、提高。估计课本内容起点太高,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原始起步。

【案例1】立体几何的图形较直观,可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

学习立体几何三视图之前先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的投影画出来,然后再让学生互相交换所画的三视图,想象原来的实物图。这样学生的空间概念提高和三视图的掌握变得很自然而然。

2.“以学定教”,随时调整

我们的教学计划大多以教学参考书的安排而定,那是设定好的。如果实施“生本教育”,教参只是参考,课时安排要以学生学会、数学需要为依据。

【案例2】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其通项公式

在上课时,老师教了由函数产生数列的两种方法:

例如:当函数为img50时,可得到

img51

对于如②的递推关系如何求通项公式。

让学生去探究,学生首先由函数得到了许多递推关系:

img52

而这些问题在高考中都有涉及,所以教参上一节课的了解需要4节课探究。一旦搞清楚了,高考这类问题就能完全解答了。高一学生已经把高三的问题探索明白了。

3.集体讨论,自我研讨,感悟提升

“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在讨论中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案例3】对方程x0x+y0y=r2与x2+y2=r2的几何背景的探讨

在课堂上学习了结论1:过圆x2+y2=r2上一点P0(x0,y0)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有学生提出:此切线方程x0x+y0y=r2好像是在已知的圆方程x2+y2=r2中作以下置换:x2→x0x,y2→y0y而得到。那么当点P0(x0,y0)不在已知圆上时同样可以换出直线l:x0x+y0y=r2,请问这时的直线l:x0x+y0y=r2与圆O:x2+y2=r2有什么几何关系?

陈玥同学将此问题圆满解决,得到以下结论:

结论2:已知圆x2+y2=r2外一点P(x0,y0),过点P作该圆的两条切线,设切点为A,B,则过切点A,B的直线方程为x0x+y0y=r2

结论3:已知圆O:x2+y2=r2内一点P(x0,y0),过点P作OP的垂线交圆O于A、B,过A作圆的切线交OP直线于D,过D作直线l⊥OD,则直线l的方程为x0x+y0y=r2

四、“生本教育”的效果

1.每个同学得到了发展,整体水平提高了

“生本教育”实施一年来所教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增强,与平行班相比不及格人数减少,优秀率增加,平均分提高。

2.后进生对学习有了信心,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班上对数学学习有障碍的许多学生有所改观,特别是女生。欧凤娟同学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层教学在基础组,第一学期一直考试成绩不及格而且比较低,第二学期回到原班,老师根据她的实际水平提出低要求,到第二学期后期成绩有较大的提高,不仅及格了而且在年级的排名前进了很多。陈瞳瞳同学以前的数学学得相当艰苦,慢慢地在生本教学中有所改变,由被动转为主动,数学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周芷伊同学将数学的学习方法应用于其他科的学习,使各科都有较大的进步。

3.尖子生发展更充分,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许多尖子生根据同学的讨论和自己的分析写出了很有见地的小论文(陈玥、巫建端、林菁华、黎天元等),有些同学可以达到高三学生的水平。这些解法仅仅用到高一的数学知识,而且解法简单、自然。标准答案用到了高二、高三的导数等知识,解法繁难。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是得不到这种简洁方法的,这就是“生本教育”的良好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