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终身化教育立法保障特点

终身化教育立法保障特点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系列法令的颁布,使继续教育在法国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接受继续教育已成为每个法国公民的权利。法国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完备,法律条款清楚,责任分工明确,使继续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法国继续教育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增强了继续教育的竞争性和选择性。

五 终身化教育立法保障特点

(一)立法保障

继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职的成人,因此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由于其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管理中的特殊性也更加明显。为保证其合法地位的确立,法国注重通过立法对继续教育进行调控。1919年的《阿斯蒂埃法》是为适应法国当时的工业发展需要,加强学徒培训而制定的。该法案规定职工享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权利,企业主有提供培训条件的义务。因此,该法案不仅促进了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为后来技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因此被称为“技术教育宪章”。1947年,“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的《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指出,青年离校后仍应继续接受社会教育。1963年颁布的《职业培训法》把发展继续教育作为国家政策从法律上固定下来;1971年,《职业继续教育法》确立了继续教育的概念和体系;1972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终身教育法》,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位置;1984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要协助推行终身教育,开设继续职业教育课程。一系列法令的颁布,使继续教育在法国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

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继续教育中也是如此。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是,继续教育很少获得私人大量的捐赠。为了保证继续教育能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法国政府通过法律方式规定继续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企业主承担初等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法》明确地规定了企业应承担的义务。《职业继续教育法》经过1978年的修订后详细规定,职工参加培训期间的工资由企业照发或由培训机构从总培训经费中支出。《职业继续教育改革法》中规定,企业税费和政府财政预算是继续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议上,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率先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并把终身教育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接受继续教育已成为每个法国公民的权利。为了保证国民都能获得平等的继续教育机会,1968年12月通过的法律规定,25岁以上的雇员可以享受国民教育假,留职不带薪,但给予补助金。为了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休假制度,法国国会于1978年7月通过法案,进一步明确规定培训活动全部或部分地在劳动时间内进行,教育休假从40小时至1 200小时,大体采取4种形式:部分时间制培训、短期培训、半日制培训、全日制培训。另外,教育休假制度规定:每一位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除参加本企业组织的培训外,还可以选择不符合企业需要的培训,同样享有教育休假及其津贴[11]。这样,教育休假制度不仅确保了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与时间,而且也放宽了他们自己选择所接受教育内容的权限。这一完善的制度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职工的实际受益上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种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在职员工享有接受继续教育权利的做法在其他国家是非常少见的。

1984年修订的《职业继续教育改革法》,确立了国家对继续教育的监督和检查制度。1989年《法国教育指导法》规定,建立全国评估委员会,确立了继续教育评估制度。法国的继续教育涉及职业教育部、国民教育部和劳动及职业培训部,各部门对如何分配管理职责、如何调节相互关系、如何共同协作作了详细的规定[12]。法国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完备,法律条款清楚,责任分工明确,使继续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二)培训机构多样化

目前,法国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主要有: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部、国家工艺学院、民间团体、工会商会和其他社会文化团体等。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国立工艺博物馆和学徒培训中心。近年来,国立工艺博物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并根据市场需要,招收在职人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学徒培训中心是法国中等职业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为满足企业需求而建立的技术工人培训基地,随着职业种类的多样化和受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中心针对不同企业和受教育人群的各种需求,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边学习边工作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从业技能。

法国继续教育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增强了继续教育的竞争性和选择性。各个机构为了赢得继续教育生源,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从而促进整个继续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法国继续教育属于非常注重应用型知识培训的教育类型,因此,办学机构必须不断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这些措施既繁荣了法国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也丰富了法国继续教育的内涵,不仅有利于学生学成后的就业,还有利于减少学业失败人数,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三)管理体系完善

法国继续教育是以中央为核心,运用行政手段对继续教育进行调控的管理体制,高效的国家机器有力保证了继续教育的终身化进程[13]

随着继续教育类型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要求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办学自主权。在此背景下,法国颁布的《职业培训分权法》规定,国家就其所要资助的任何新的活动和地点都要与地区委员会协商,地方政府可以依法全面参与继续教育的各个领域,包括学徒培训、资格证书教育等,并可得到国家与地方财政的联合资助,从而把中央掌握的一部分继续教育管理权下放到地方[14]。再者,由于开办继续教育需要大量的师资和设备,法国政府进一步扩大了高校和中等学校开办继续教育的权力,鼓励它们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办学合作,这无疑增加了各级各类学校和地方政府的继续教育办学自主权。至此,继续教育管理权力的地方化特征日趋明显。

由于继续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就业的压力使学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非常高。高质量的教学是法国各类继续教育机构招收生源的最重要依据,为了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各类教育机构一直把教育质量作为生存的制胜法宝。

(四)市场化和终身化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法国继续教育机构是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来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任务,更注重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而不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中心,是典型的“卖方市场”。近年来,尤其是1999年博洛尼亚进程启动以后,密切高等教育与经济部门的联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成为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法国继续教育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继续教育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为保证能够长远存在和持续发展,各继续教育机构都积极主动地与社会接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至课程安排都以满足受教育者和委托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前提。《职业继续教育法》中的组织法案规定,本着自由参与、平等竞争的原则,地方团体、公私立学校及企业都可兴办继续教育,办得好的培训机构还可得到政府资助。因此,在法案的推动下,继续教育机构在原有基础上如雨后春笋般地相继涌现,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和平等的竞争机制有效推进了继续教育的市场化进程。

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理念认为,在当今世界,那种拥有一种知识或技能就可以终身享用的观念已经过时,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获得知识,而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因此,教育的主要责任在于通过组织适当的结构和方法,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终身教育思想源于法国,《高等教育法》、《终身教育法》等法律的制定有效推动了法国终身教育理论的日臻成熟,各级各类专业化终身教育机构的建立,促进了法国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繁荣,将法国的继续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注释】

[1]熊华军, 刘鹰. 法律保障下的法国继续教育及其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 2004(4).

[2]吕达, 周满生, 主编. 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72.

[3][法]雅基·西蒙,热拉尔·勒萨热. 法国国民教育的组织与管理[M]. 安延,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71.

[4]李兴洲,卢海红.继续教育的国际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报,2010(1).

[5]王蓉, 陈小萌. 探析法国成人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 成人教育,2010(2).

[6][法]雅基·西蒙,热拉尔·勒萨热. 法国国民教育的组织与管理[M]. 安延,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66~267.

[7]任舒泽. 法国继续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意义[J]. 法国研究, 2009(2).

[8]姬睿铭. 法国成人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2007(4).

[9]柳景, 卢朝佑, 刘应兰. 中法成人教育比较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

[10]刘奉越,孙素梅.浅谈法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向[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11]刘奉越. 法国成人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4).

[12]姬睿铭. 法国成人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 2007(4).

[13]丁兆礼. 法国成人教育行政管理及其特点[J]. 职教论坛, 2002(15).

[14]刘奉越. 论法国成人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 200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