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森田疗法书籍

森田疗法书籍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森田疗法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帮助来访者了解自身的人格特征;分解来访者对心理内部的关注;缓解来访者冲突的想法。症状较重的来访者需住院治疗,症状较轻者可阅读森田疗法的自助读物,坚持记日记,并定期到门诊接受医生的指导。同时,咨询师应让来访者对森田疗法做一个初步的了解,让来访者决定是进行住院治疗还是门诊治疗。正式的森田疗法的住院治疗程序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森田疗法_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方法

第九节 森田疗法

森田心理疗法简称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相提并论的地位。森田提出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对某种感觉如果注意集中,则会使这种感觉处于一种过敏状态,这种感觉的敏锐性又会使注意力越发集中,并使注意固定在这种感觉上,使感觉和注意形成交互作用,就越发增大其感觉。精神交互作用常是神经症形成的原因。森田认为,神经症主要表现为来访者具有某种非器质性的症状,而这种症状对他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障碍。来访者本人对症状具有一定的内省能力,一直努力试图克服症状,因此,只有具有强烈求治动机的来访者才能使用森田疗法进行治疗。

森田疗法可以用来治疗的症状,包括普通神经质、强迫观念和发作性神经症,这三种症状都表示来访者的精神生活进展不顺利。森田疗法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帮助来访者了解自身的人格特征;分解来访者对心理内部的关注;缓解来访者冲突的想法。(36)

一、森田疗法的分类

森田疗法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两种。症状较重的来访者需住院治疗,症状较轻者可阅读森田疗法的自助读物,坚持记日记,并定期到门诊接受医生的指导。门诊治疗最初只为个别没有条件住院治疗的来访者所开设。因此,有人主张要是未经过住院治疗,就不能被称为森田疗法。正如增野肇所说的,真正的森田疗法,如果没有绝对卧床治疗就不去考虑。(37)

(一)住院治疗

来访者进行住院治疗前有一个预备时期。在这个阶段,咨询师向来访者解释他存在问题的本质,让他懂得其症状是心理上的,并非器质性的。同时,咨询师应让来访者对森田疗法做一个初步的了解,让来访者决定是进行住院治疗还是门诊治疗。大部分住院治疗需要花费2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要让来访者妥善安排,至少要有2个月的空闲时间。此外,咨询师要向来访者澄清疑问,让来访者树立治疗的信心,让他们认为治疗的结果是有效的。来访者的求治欲望越强,治疗效果越好。正式的森田疗法的住院治疗程序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绝对卧床期,一般需要4天至1周的时间。

病人一进入医院就进入单人病房,开始接受绝对卧床治疗。第一阶段的治疗需要来访者绝对卧床,禁止会客、交谈、看书、看报和看电视等一切活动,只能独自静卧,因无事可做,来访者会感到十分苦恼,使其体验“生的欲望”。此期的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解除来访者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来访者静卧不仅可以调整身心疲劳,咨询师还可以通过对来访者精神状态的观察进行鉴别诊断。让来访者任其自然地安静修养,通过情感的变化规律使烦恼和痛苦自然消失。

卧床的第二天,多数来访者烦恼消失,也不再为自己的症状担心,自然出现一些联想。此时咨询师要告诉来访者,如果出现联想或烦闷,不要企图去消除它,要任其发展。由于情感的自然变化,来访者的联想或烦闷,有时可使他们烦躁不安,但当苦恼达到极点时可能在短暂时间内迅速消失。也有来访者的苦恼时有时无,甚至持续到第四、第五天,有些来访者因没有绝对静卧而延长了这一治疗过程。

卧床的第三天,来访者回忆起前一天突然摆脱的苦恼和烦闷,精神上受到鼓舞,此时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所提供的环境及条件的重要性,否则想摆脱苦恼也是不可能的。

卧床的第四天,来访者因摆脱了痛苦,开始感到无聊,出现想参加活动的愿望。此时来访者开始进入无聊期,可进入第二阶段的治疗。

第二阶段:轻微作业期,一般需要3天至1周的时间。

第二阶段的治疗主要是要求来访者相对隔离治疗,禁止谈话、交际和游戏等活动。卧床时间每天必须保持7~8个小时,但白天可以到户外活动,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咨询师要求来访者晚上写治疗日记以进一步确定来访者精神状态,以及对过去的治疗的感受。同时,为使来访者恢复精神上的自发性活动,允许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如除草、打扫卫生等。自发性活动就是来访者要自发地投入工作,不需要他人吩咐他们去做。自发性活动使来访者安静地忍受各种病态体验,主动去做那些看来毫无价值的事,能迅速地着手工作并坚持下去。

从第二天起,除静卧7~8小时外,要连续不断地做些轻微的工作,根据场合、季节或时间等安排各种工作。经过这一阶段来访者会渴望做更重的劳动,以此为标准进入治疗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重作业期,一般需要3天至1周的时间。

这一阶段的治疗是为了引出来访者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忍耐力,让他们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愉快。在这一阶段,来访者的住院生活逐渐充实,并积极做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的准备,但他们仍不允许与别人谈论症状,只能专注当前的生活和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并与他人交往。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访者自然而然地不再与其焦虑症状作强迫性的斗争。这一阶段的治疗使来访者树立“人生中没有不能做到的事”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为不论职位高低和劳动的种类,凡是人可干的事自己都能做到。此外,激发来访者对工作的兴趣,通过工作体验成就感。来访者在此阶段的末期会感到工作太多,以此为标志进入治疗的最后阶段。

第四阶段:生活训练期,让来访者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一般需要1周至2周的时间。

在这一阶段,来访者开始打破人格上的执著,摆脱束缚,开始对外界变化进行顺应、适应方面的训练,为恢复现实生活做准备。此时允许来访者参加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活动,但每晚仍要回病房并坚持写治疗日记,内容包括每天的活动、对治疗的认识等。日记由咨询师批阅,指出不良的思想方式及情绪。此外,允许来访者必要时外出,使之体验突然接触社会的新鲜感。咨询师要指导来访者去体验和发扬朴素的情感,以克服理想主义的情感。

(二)门诊治疗

对于那些还没有达到住院程度的来访者,可以采用森田疗法的门诊治疗。门诊治疗与住院治疗有不同的特点,每周进行一次,疗程约2~6个月,咨询师与来访者一对一地进行面谈,来访者接受生活指导和日记指导。门诊森田疗法特别强调日记的作用,正如增野肇所说:“门诊森田疗法与住院疗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卧床治疗。因此,要从一开始就以日记指导为中心,纠正出现在每天生活中的错误观念或态度。”(38)此外,在门诊治疗中,咨询师尽可能理解来访者的现实情况,不以他们的症状为交流的主要内容,应鼓励来访者面对现实生活,认识到客观事物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同时鼓励来访者承担必要的责任。

门诊治疗的基本要点是:

第一,详细身体检查以排除躯体疾病的可能,并解除来访者对治疗效果等问题的疑虑。

第二,咨询师指导来访者接受自身的症状,顺其自然,不要试图排斥。

第三,咨询师要求来访者带着症状去从事日常工作和活动,把痛苦的注意转向无意识,使痛苦体验在意识中减弱,甚至消失。

第四,告诉来访者切勿把症状挂在心上,并嘱咐来访者的亲友们不答复他们的病诉。

第五,咨询师按时查看和批阅来访者的日记。

二、森田疗法的新发展

(一)步行训练疗法

步行训练疗法是一种采用森田疗法的基本方法、在门诊治疗的基础上提出的、对森田疗法进行修正的全新的心理治疗方法。

步行训练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咨询师首先让来访者确定一个目的地,目的地距离来访者所在地点15~20分钟步行距离为最佳,最好以一个公交车站或火车站为目的地。

第二,确定具体的路线,最好是一条固定的路线,尤其在治疗早期。

第三,确定步行疗法的时间表。

第四,步行的速度由来访者自己来掌握,每天步行的速度发生变化对治疗更为有效。

第五,来访者独自步行,不允许其他人或宠物陪他们一起步行。

第六,不要让来访者一口气走到目的地,咨询师要鼓励他们在开始时进行短距离的步行,逐渐延长步行的距离。

第七,来访者步行的距离每天都应该一致。

第八,在来访者成功地到达目的地后,咨询师鼓励他们慢慢地步行更多的路,最好每天步行的距离是以前的两倍。

第九,咨询师要求来访者每天记治疗日记,除步行训练外,逐渐开始从事其他的工作。

例如,咨询师在接触对车辆或其他交通工具恐怖的来访者后提出的治疗方法是,在来访者步行到达目的地后,要求他们坐上火车或公共汽车,并把头朝向市区的方向,并在车上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车站。此时咨询师不要对来访者症状的进步或其他转变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来访者是否能继续走,或坐上汽车或火车。若来访者在一定时间的步行治疗后,能登上汽车或火车,并在车上经过一段距离,则他们对交通工具的恐怖会慢慢消除。

(二)日记治疗法

日记治疗法是在森田疗法的门诊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门诊治疗注重日记的作用,强调来访者必须每天记治疗日记。日记的作用是纠正来访者在每天的生活中出现的错误的生活态度。记日记要体现森田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区分来访者的情绪和行动这一特点。

日记治疗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在每天的治疗日记中,咨询师在日记本的1/3处画一条线,让来访者在2/3处写下一天的主要活动。

第二,在需要来访者完成的2/3处,再分成两等分,要求来访者在一边写下一天做过的事情与工作,另一边写下来访者的情绪或一天中想过的事情。

第三,在剩余的1/3处,咨询师在审查来访者所写的基础上用红笔写下来访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日记中,为了让来访者把注意力转向外界,要求他在一天里只要发觉一件新鲜事或新的感觉就记下来。如此,来访者渐渐认识到对什么关心,对什么感兴趣,并扩大眼界。随着症状的好转,来访者能觉察到他们自己日记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三)发现生活会

发现生活会(以下称“生活会”)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的长谷川洋三为进一步弘扬森田理论和疗法而创立的一种团体治疗方法。生活会是一种以集体的形式学习森田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自助性团体,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实践,使参加者领悟,并从神经质症状中解脱出来,更加建设性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种活动适合于那些症状较轻,能忍受痛苦,能坚持正常生活的人。生活会的学习形式一般分为地区座谈会、基础学习会、中级学习会和研讨会等。

生活会的主持者和学员以及指导者都可以是曾经体验过神经症所带来的苦恼的人,学员之间应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开展活动,其学习内容必须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与实践并重。学习过程中每天要写学习日记,学员间交流学习体会,老会员根据自己的体会批改日记,并解释说明。

生活会的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神经质症状的来源;人的欲望与焦虑的根源;情感的活动规律、行为的法则,以及情感与行为的关系;神经质的性格特征及其症状的治疗;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注释】

(1)(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弗洛伊德自传.廖运范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40

(2)(美)约翰・多拉德,尼尔・米勒著.人格与心理治疗.李正云,王国钧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50

(3)燕国材.中国心理学史资料选编(第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419—420

(4)(德)赫尔穆特・E・吕克著.心理学史.吕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115

(5)(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导论讲演.周泉,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147

(6)(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导论讲演.周泉,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149

(7)(美)艾伦・艾维,迈克尔・丹德烈亚,等著.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多元文化视角(第5版).汤臻,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158

(8)(美)Phillip L Rice著.健康心理学.胡佩诚,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00

(9)(美)Roger R Hock著.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白学军,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63

(10)(美)Raymond G Miltenberger著.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3版).石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59

(11)(美)戴维・L・华生,罗兰德・G・夏普著.自我导向行为(第9版).陈侠,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53

(12)Jacobs L.Dialogue in gestalt theory and therapy. The Gestalt Journal,1989,12(1):9

(13)Corsini R J,Wedding D.Current psychotherapies(5th edition).Belmont,CA:Wadsworth Pub Co,2007:339

(14)Brownell P. Handbook for 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 in gestalt therapy. Newcastle: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2008:16

(15)(美)Gerald Corey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7版).石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43

(16)Kennedy K,Tang M.Beyond two chairs:why gestalt psychotherapy?Clinical Psychology Forum,2009,194:24

(17)(美)B・R・赫根汉著.人格心理学导论.何瑾,冯增俊译.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430

(18)Rogers C R.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therapeutic personality change.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57,21:102

(19)(美)卡尔・R・罗杰斯,等著.来访者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李孟潮,李迎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2

(20)(美)卡尔・R・罗杰斯,等著.来访者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李孟潮,李迎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3

(21)(美)卡尔・R・罗杰斯著.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杨广学,尤娜,潘福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10

(22)(美)卡尔・R・罗杰斯著.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杨广学,尤娜,潘福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1

(23)(美)Les ParrottⅢ著.咨询与心理治疗(第二版).郭本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5

(24)(美)Judith S.Beck著.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翟书涛,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0

(25)Beck A T. 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76:214

(26)(美)Judith S.Beck著.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翟书涛,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90

(27)Knapp P,Beck A T. Cognitive therapy:foundations,conceptual models,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Revista Brasileira de Psiquiatria,2008,30(Suppl II):S57

(28)(美)Robert L.Leahy著.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张黎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2

(29)(瑞典)欧嘉瑞,安妮卡,罗南著.人际沟通分析——TA治疗的理论与实务.黄珮瑛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30

(30)Grieger R M. The process of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Journal of Rational-Emotive Therapy,1985,3(2):139

(31)Grieger R M. The process of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Journal of Rational-Emotive Therapy,1985,3(2):146

(32)Ellis A. Is 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rationalist”or“constructivist”?Journal of Rational-Emotive and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1990,8(3):175

(33)(美)JoEllen Patterson,等著.家庭治疗技术.方晓义,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24

(34)王琪,杨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析.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8):58

(35)(美)Gerald Corey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七版).石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90

(36)Takeda K.Morita therapy.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1964,3:339.

(37)(日)增野肇著.森田式心理咨询——处理心理危机的生活智慧.南达元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1

(38)(日)增野肇著.森田式心理咨询——处理心理危机的生活智慧.南达元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