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佛大学学术力量与行政力量协调的典型案例

哈佛大学学术力量与行政力量协调的典型案例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韦斯特否认了这些指控,随后就宣布离开哈佛。但是教授的不信任案给萨默斯的任职带来了莫大的压力,直接导致他辞职,代表着学术力量对行政力量的制约。由于杰出的学术成就,他被授予夏季奖。哈佛董事会、校长、教授评议会为了大学学术声誉的尊严拒绝了总统的要求,里根也因此没有参加校庆。在哈佛,聘任教授或授予学位的唯一标准是学术水平,这一点毫不含糊。多年的实践使哈佛行政机构和学术机构已达成了高度的统一。

2.3.5 哈佛大学学术力量与行政力量协调的典型案例

1.不信任案导致校长辞职

2001年,美国前财政部部长、才华横溢的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就任哈佛第27任校长。但是,五年后萨默斯成为哈佛370年校史上第一个因为“不信任案”而离任的校长,也成为哈佛近150年来任期最短的校长。

2001年10月萨默斯宣誓就职,12月底哈佛的终身教授科尔内尔·韦斯特(Cornel West)辞去教职(当时哈佛只有17名终身教授)。韦斯特是著名的非裔美国人研究学者,是前任校长陆登庭从普林斯顿大学挖来的黑人明星教授。但在萨默斯看来,韦斯特集中代表着哈佛的许多问题。为此,萨默斯特别约见了韦斯特,指责其“不务正业”,要求他带头治理分数膨胀的问题,多从事一些严肃的学术活动。韦斯特否认了这些指控,随后就宣布离开哈佛。后来,其他几位从事非洲和非裔美国人研究的教授也离开了哈佛,使得原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哈佛受到沉重打击。

2005年1月,哈佛校长萨默斯在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举办的“科学与工程领域劳动力多样化”(Diversifying the Science&Engineering Workforce)的会议上提出,性别差异可能是导致女性在科学领域建树少的原因,由此引起众怒。萨默斯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多次公开道歉(82),还在文理学院教授委员会的会议上进行了自我检讨。他提到,“过去两个月来我已尽我可能听取各方意见,深度反省,吸取教训并调整自己。我会继续这样做。”但萨默斯坚持认为自己的言论没有贬低女性的意思。

当年3月,文理学院教授会议以投票的方式通过了两项决议:一项是由人类学教授J.L.Matory提出的对萨默斯领导能力缺乏信任的动议,以185/218的投票结果获得通过;另一项是由政府和社会学教授T.Skocpol提出的对萨默斯有关女性议论及领导风格表示不满的动议;以137/253的投票结果获得通过。(83)

在文理学院教授会通过不信任案后,董事会仍然发表声明支持校长萨默斯。还在8月作出给萨默斯正常加薪3%的决定,使他的年薪达到了57.9万美元。(84)

2006年1月,文理学院院长柯伟林(William C.Kirby)辞职,哈佛的学生报纸援引内部消息称,是萨默斯要其辞职的。2月9日,愤怒的教授们决定28日进行新的不信任投票。

在此背景下,萨默斯宣布于学期结束后卸任。他在一封公开信中提到,“我不得不承认,我与文理学院部分教员间的分歧使我无法推进那些我认为对哈佛大学的未来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我认为对哈佛而言最好的出路是选出一个新的领头人。”(85)

这是哈佛大学370多年发展历史中第一次由于不信任案而迫使校长辞职的案例。从哈佛大学的治理结构来看,只有董事会才有权力决定聘请和解雇校长。但是教授的不信任案给萨默斯的任职带来了莫大的压力,直接导致他辞职,代表着学术力量对行政力量的制约。在哈佛,校长的权力非常有限,他通常是在参加校外活动的时候代表哈佛;在校内的治理上,虽然有最终的审批权和院长任命权,但也都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学院的自主权非常大。

相反,文理学院的地位在哈佛是非常高的,是哈佛的核心,其院长地位仅次于学校的校长,是美国的头号学术职位。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文理学院重要地位来源于学科本身的优势。受欧洲七艺传统的影响,文理学院培养可从事较高层次学术研究的人员,而专业学院培养的则主要是为职业作准备的学生。文理学院在传统上比职业化学院更为神圣和崇高。其次,从规模看,文理学院几乎占据了哈佛大学一半的资源。根据2010—2011学年的统计数据,文理学院共有学生10583名(含哈佛学院本科生),占哈佛学生总数的50.0%;终身教职642人,占学校总数的42.9%;捐赠资金占全校的42.3%。(86)文理学院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2.基辛格、里根遭拒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是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曾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福特政府国务卿。197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在哈佛就读期间,幸运地得到了威廉·杨德尔·埃利奥特做他的导师。埃利奥特毕业于牛津大学,是哈佛的一个传奇人物。在他的指导下,基辛格完成了本科论文,题目为《历史的真义——关于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这篇本科论文长达377页,埃利奥特教授仅看了前100页,就提笔批了“最优”。基辛格的论文至今在哈佛仍被人提起,因为他的论文篇幅过长,学校被迫制定了“基辛格规则”,这条规则限定未来的大学生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长度不得超过基辛格论文长度的1/3。由于成绩优异,他被免试推荐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他的博士论文研究了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和维持,对欧洲古典均势学说的评述,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一流学者的声誉,博士论文获得了萨姆纳奖金。由于杰出的学术成就,他被授予夏季奖。但是,1954年他想留校任教,哈佛拒绝给他正式聘书。

1977年,基辛格退出政坛,欲回哈佛过学术生活,却再度遭到了哈佛的婉拒,原因是他提出不给学生上课。对此,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教授解释道:“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论私交,我和他的关系也不坏。但我要的是教授,不是不上课的大人物。”(87)

无独有偶,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邀请里根总统参加盛典并发表演说。里根总统提出希望授予他哈佛荣誉博士学位。哈佛董事会、校长、教授评议会为了大学学术声誉的尊严拒绝了总统的要求,里根也因此没有参加校庆。

在哈佛,聘任教授或授予学位的唯一标准是学术水平,这一点毫不含糊。名人固然能给大学带来莫大的声誉,但是哈佛不在乎。在招聘制度上,严把质量关,只选聘学术水平高并具有较大学术潜力的教师任教。多年的实践使哈佛行政机构和学术机构已达成了高度的统一。正如柯南特校长所说的,“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88)哈佛认为,教师是决定学校的水平和声誉的主导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