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美主要教育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美主要教育思潮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美主要教育思潮包括:兴起于德国的“实验教育学”思潮、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实验主义教育流派是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流派。1901年,他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概念,并论述了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要求把教育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这对于传统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拉伊的教育理论被称为“行动教育学”。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美主要教育思潮

教育思潮也就是教育思想的潮流,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论或者教育学说,同时也是一种关于教育的智慧,因此教育思潮也应该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智慧。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美主要教育思潮包括:兴起于德国的“实验教育学”思潮、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一、实验主义教育

(一)实验主义教育思潮的概况

实验主义教育流派是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流派。实验教育学(Experiment pedagogy)是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德国,之后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运用实验的方法从事儿童心理和教育研究工作的教育思潮。它标榜以“科学”的新方法来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寻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反对传统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实验教育学派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证论”,他们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越感性知觉的范围,认为只有能够得到“科学”证明的东西才是真实可靠的,不能由“科学”得到验证的事物则都是不可知的。因此在教育研究上,他们强调用心理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的发展情况,根据真实的实验数据和资料去改革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从而取代教师主观意识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奈、瑞士的克拉伯雷德、美国的桑代克等。

(二)实验主义教育的主要成就

实验主义教育的主要成就是为一些著名教育学家提出新的教育思想提供理论依据,这些关于教育的见解和方法,把教育、教学工作放到一定的科学实验之上,这比以往的教育理论更具实际作用。

1.梅伊曼(Ernst Meumann,1862—1915年)是德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1901年,他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概念,并论述了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要求把教育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这对于传统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认为,“试验教育学的价值不在于设立有俾实际的规定,而在于使每个教育家能够随时明了他所应用的教育处置的理由。那些机械地服从一定的规则的教育方法,实妨害教师的活动,消灭儿童的自发力,而且有减少儿童好动倾向的危险”[1]。梅伊曼重视通过实验心理学测试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而确定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

2.拉伊

拉伊(Wilhelm August Lay,1862—1926年)是德国教育家,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06年与梅伊曼联合创办《实验教育学》杂志,1908年又发表《实验教育学》一文,并自称这是自赫尔巴特后开创的教育学说的新纪元。

拉伊的教育理论被称为“行动教育学”。他认为人的意识产生于肉体受到刺激以后所发出的反应。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然后作出一系列反应。他认为一切生物的活动过程都遵循“感受—加工—活动”的规律,如学生的学习首先是通过感官获得印象,构成知觉;进而通过思维,对印象和知觉整理加工;最后付诸行动。拉伊同样强调实验教育学是以实验方法为基础的新的独立科学,认为实验教育学必须借助相关科学才能更好地发展。

3.霍尔

霍尔(G.S.Hall,1844—1924年)是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他对儿童心理和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带动了全社会儿童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所以他被尊称为“儿童研究之父”。主要代表作为1904年出版的《青年期的心理与教育》。

霍尔在儿童研究中广泛使用了问卷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搜集数据:一是直接让儿童回答问卷上的问题,二是通过孩子的老师或者家长得到资料。在他的影响下,在1890—1915年问卷法广泛应用于儿童研究中。

霍尔将生物学的进化论运用到心理学上,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种族进化史的表现。他提出,儿童时期是人类远古时代的反映,少年时期重现的是人类的中世纪,青年时期反映了较为接近的祖先的特征。因此他提出,教育必须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针对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教育。

4.桑代克

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年)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1904年,桑代克发表了《智力测验法》,提出用来测试儿童能力的量表,这对美国中小学成绩测验和量表的出现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桑代克用动物做试验,进行它们学习的研究。他根据这些实验,从行为主义学说出发,把教育看作纯粹的机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过程,认为人类和动物在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并取得学习效果这一过程是相同的,教育的过程主要就是给学生以刺激,使其作出行动上的反应,在多次尝试之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以此,桑代克提出了他的尝试错误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的三个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桑代克认为以往学校的成绩评定因为受到老师态度等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要使教育“成为一种科学及更有效力的艺术,便须发展能精确地决定其促成的一切改变的程度与种类的方法”[2],所以他提出了能科学反映情况的成绩测验与量表。

二、新教育运动

(一)新教育运动概况

“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也被称为“新学校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欧洲国家工业化发展,垄断进一步形成。而教育改革运动风起云涌,它反对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革新已有教育的方方面面。

新教育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后来扩展到欧洲的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等。1921年,由瑞士教育家费里尔提议,在英国加来举行新教育国际会议,建立了“国际新教育协会”(1996年改称“世界教育协会”),制定了“新教育原则”。

“新教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反对智力活动,反对学校过分考虑对学生灌输知识,强调学校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以及学习如何应用科学的方法;二是反对轻视现代社会需要的传统课程,主张学校课程应该开设近代语、农艺手工劳动等课程,更多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能力和参加具有生活特点的活动;三是反对学校生活固定不变和呆板的组织、管理形式,认为学校应实行教学改革,适应社会的变化;四是反对学校在精神上对学生的压抑,强调应创办各种类型的“新学校”,为学生的自由和完善发展创造条件。

(二)新教育运动的主要成就

1.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年)是意大利女教育家,她的新教育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并形成独立的教育体系。

(1)批判旧教育

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体系中把儿童时期的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她强调指出,儿童发展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儿童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她认为成人与儿童世界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良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大问题。因此,人们要为儿童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由活动,受到陶冶,得到锻炼。蒙台梭利认为过去的教育干涉儿童的“自由行动”太多,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就是教育的手段。她认为旧教育惩罚儿童是一种罪过,必须改变这种惩罚的教育方法。

(2)儿童的发展观和自由教育的思想

蒙台梭利认为人的各种天赋是潜伏在人心灵中的一种不断发展的潜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儿童的潜能在适当环境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她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努力为儿童准备一个环境。人们给予儿童心灵的帮助,决不是对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漠不关心,相反的,人们必须小心谨慎和精心爱护,给予支持。她进一步指出,如果儿童缺乏适当的外部环境,他将永远不能运用自然赋予他的巨大潜力。因此,教育要让儿童在适当环境中通过自身活动,实现自我教育,使儿童的潜能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有道德的、身心健康的人。

蒙台梭利还在自由教育中提出向儿童实行“服从”教育的观点。她认为“自由教育”除了体现要使儿童的天赋本性得到自然和谐发展之外,它还表现为“秩序”、“规则”和“服从”方面,即纪律。这和“自由”教育似乎是矛盾的,但是她把二者与人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在蒙台梭利看来,纪律是建立在自由活动之上的。当然她并不认为所有的自由活动都能导致良好的纪律。只有身心结合的自由活动才能有助于良好纪律的形成。

(3)感官训练的教育方法

感官练习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她把智商内容归纳为感觉器官的训练,认为感官训练能使人的感觉敏锐,发展人的各种能力。感官练习使儿童掌握技能和技巧,并能养成儿童的德行,可使儿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又能为他将来实际生活作了准备。她所倡导的感官练习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干涉、管束,是儿童自我练习,是依赖教师提供的各种教具刺激感觉器官发展自己的知觉和辨别事物的能力,为发展高级智力活动打下基础。

为了系统地对儿童进行感官练习,蒙台梭利创造了一套很有秩序的教材和教具,她强调采用单独训练的方法,使每一感官都有极度敏感性。在训练过程中,为了使一种感觉器官不妨碍另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常常把儿童某一种感觉器官与其他感觉器官隔离出来。

2.爱伦·凯的教育思想

爱伦·凯(Ellen Key,1849—1926年)是瑞典女作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国际妇女运动活动家。她的著作《儿童的世纪》被视为新教育运动的经典作品。

(1)批判旧教育

作为新教育的倡导者,爱伦·凯尖锐地批评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摧残,主张依据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改革旧教育,以造就身心健全、自由独立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新人。为此,她竭力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教育不再是严格的管制者和教训者,而是儿童的伴侣。学校热心地帮助儿童,在教育中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废除班级制度、教科书、考试以及体罚制度,代之以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儿童在独立自主的活动中获得经验,发展自我。

(2)呼吁保护母亲和儿童

爱伦·凯提出,为提高后代的素质,首先应该保障作为未来母亲的妇女的权益,包括择偶权和选举权等。同时,妇女作为母亲应担负起抚养和教育儿女的责任,并为此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她认为,家庭中和谐的气氛、父母高尚的情操及能够以身作则,对儿童是最好的教育。

3.罗素

罗素(B.A.W.Russell,1872—1970年)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教育学家。1927—1934年,他与妻子朵拉开办肯希尔(Becon Hill)学校,其办学思想受到麦克米伦姐妹和蒙台梭利的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是《教育论》(又译为《教育与美好生活》)和《教育与社会秩序》。

罗素预测了现代教育的四大发展趋势。[3](1)教育制度的民主化。罗素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他说:“我们所应追求的未来的教育制度乃是一种能使每个儿童都获得最优机会的制度。理想的教育制度必定是民主的,虽然这种制度不会很快实现。”[4](2)教育内容的实用化。罗素主张把数学和自然科学摆在重要位置,认为它们不仅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还具有极大的内在价值。(3)教育方法的自由化。罗素高度赞扬、推崇蒙台梭利教学法。他指出,旧的观念认为,必须使用恐吓和强迫的方式,儿童才可能愿意学习。但蒙台梭利方法的发明说明了,强迫的方法完全是由于缺少教育艺术。(4)给幼儿期以更多的注意。罗素认为这种趋势的出现与精神分析学家的深刻影响有关。精神分析学家在从事精神分析或者治疗时,往往要追溯到孩提时代,并强调幼儿期在人格、品行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进步主义教育

(一)进步主义教育概况

“进步主义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是指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它主要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进步主义者揭露公立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希望通过改革学校教育来适应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源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并受到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的影响。

(二)进步主义教育的主要成就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是伴随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有帕克、杜威、克伯屈、沃特和帕克赫斯特等。帕克被称为“进步教育之父”,1870年首先引进新教学方法的实验,提出“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的原则。杜威将其实用主义哲学运用于教育领域,他的实验和理论更壮大了进步主义的声势,甚至远播至中国。关于杜威的教育思想,将在下一节单独论述。这里主要对克伯屈、沃特以及帕克赫斯特的教学方法作简单介绍。

1.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W.H.Kilpatrick,1871—1965年)是美国教育家,1918年因发表《设计教学法》而声名大噪,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把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变成一种可操作的教育实践模式,直接推动了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曾经对美国、西欧、苏联、印度、中国和埃及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改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克伯屈给“设计教学法”下了定义,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有目的的活动,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的和道德因素。他系统地归纳和阐述设计教学法,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设计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地、自发地和有目的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

克伯屈主张放弃国家制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的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位。根据不同的目的,他将设计教学法分为四种类型:生产者设计、消费者设计、问题设计和练习设计,并以生产者设计为重点,因为它最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化。同时,这四种设计的分类也不是不变的,一个具体的学习单位也可以包含两个或者以上的设计。克伯屈还提出了设计教学法的四个步骤: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判结果,以学生为主,由他们去找材料,自己研究。

2.沃特的葛雷制

沃特(William Albert Wirt,1874—1938年)是美国教育家,“葛雷制”的创始人。1907年,他应聘为印第安纳州葛雷市公立学校的督学,推行一种以“葛雷制”著称的教学制度,也被称为“双校制”、“二部制”和“分团学制”。

沃特根据杜威的思想,将社会实践性强的作业设计为学校的课程,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课程也相应分为四个方面:学术工作;科学、工艺和家政;团体活动;体育和游戏。沃特把葛雷学校称为“工读游戏学校”。

葛雷学校以其独特的教学制度而闻名。为了减少学校经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沃特针对葛雷地区学校少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了二重编法,也就是将全校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外一部分到体育场、工厂、商店等地方活动,上下午对调。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学校供不应求的矛盾。当时公立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给别的地区的公立学校也起了示范作用。

3.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

帕克赫斯特(Helen Parkhurst,1887—1973)是美国教育家,“道尔顿制”的创始人。1920年,他应邀到马塞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实施一项名为“道尔顿实验室计划”教育改革计划。一般将其简称为“道尔顿制”或者“道尔顿计划”。20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曾流行一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帕克赫斯特还亲自于1924年和1925年分别到日本和中国介绍其方法。

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斯特批评班级授课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如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个体的差异表现不出来,就不能针对性地给学生教育和指导。因此他提出如下主张: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用“公约”或者合同式的学习加以取代。将所有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者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每个作业室都配有该科的教师一人,来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能使学生便于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