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团体教学反思的实践模式

教师团体教学反思的实践模式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反思意识的觉醒、反思能力的增强,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真谛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案例描述的是真实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教学探索的问题一定要是“真”问题,是教师教学中普遍需要解决的难点或重点问题。在真实状况下暴露出不足和缺憾,才值得反思和讨论,才能改进教学,提高实践智慧。

一、教师团体教学反思的实践模式

(一)阅读反思模式

教师反思意识的觉醒、反思能力的增强,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真谛的理解和把握。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没有教育科学理论作基础,教师的教育实践只能摸着石子过河,只能是一种经验性的试误教育。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新的教育观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修炼过程。任何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几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因此,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

阅读反思模式是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或网络交互平台,通过指导教师阅读和分享,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改善教师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分为:

(1)明确阅读书目和要求。对相关书籍进行归类整理,写出主要讨论的问题和阅读的意义,并且规定哪些是必须看,哪些可以自由选择看。这样可以增加教师阅读的效益和效率,又满足教师进行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2)阅读分享与反思。要求教师定期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读后感,并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让教师愉快、积极地与文献对话,与同事对话、与专家对话,时时与自己对话,不断地把新知识、新理念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二)案例反思模式

案例反思模式是指教师之间以课例为中介,展开学习、反思、迁移的过程。

同事是我们正在对之进行反思情境中的其他行动者,他们的观点、态度、反应和感受为我们进行专业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案例讨论中,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与挑战,能增加彼此对于各自实践的信心、不满和反思,使之更关注自己的工作结果。案例研究是教师改进课堂的过程,也是提升反思水平的一种有效工具。

(1)选择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描述的是真实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它的叙述形式可以是书面的课堂实录,也可以是非纸质的教学录像,还可以是教师实际上课的现场。通常选择的教学案例分两类:一类是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优质课,能够为教师提供可供学习的经验,体会他们在教育教学中贯穿的理念;另一类是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案例,通过对课堂教学片段的实录和描述,提出值得探索的问题,通过群体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观摩反思。教师在观摩后写下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3)群体讨论。为了使群体讨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讨论前,针对教学案例确定讨论的主题。讨论的主题要反映教学案例的重点,突出教师关心的实践教学问题和原理。如围绕“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主题,教师之间展开从教学的策略到教学的理念再到教学评价的讨论,聆听其他教师的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剖析案例中教师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反思理性的课堂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

(4)模仿与创新。讨论结束后,教师依据当天讨论的思想,学习设计一个教学案例,在此案例中要具体体现出实现讨论主题目标的理念和内容操作,并以电子教案的形式挂到学校内网上进行交流,教师相互评价、打分。

(三)实践反思模式

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所接受的各种新理论和新学说,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嫁接和融合,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实践反思模式是在实践中反思,发展教师实践智慧的方法。团队实践反思模式要求学习团队的成员对教学和学习的个人观点和实践进行批判性分析,并且能够将从中学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通常以公开课为实践反思的载体,教师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以及对于经验的不断反思,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内成员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反思性实践的能力和群体智慧。

(1)公开课准备和展示。结合反思教学的要求,选择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探索。教师可以以学科组为单位,每个教师准备1~2节组内公开课。教学探索的问题一定要是“真”问题,是教师教学中普遍需要解决的难点或重点问题。公开课要体现“真状况”,不能上成“造假课”、“做秀课”,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在真实状况下暴露出不足和缺憾,才值得反思和讨论,才能改进教学,提高实践智慧。

(2)生成式听课、评课。听课教师要带着问题去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要始终处于积极的反思状态,积极寻求改进措施;要及时把生成的“惑”或“感”记录下来。授课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性评述,比如,课的设计意图是什么?所设计的意图是否实现?哪些方面没有实现?自认为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比较好?原因是什么?最后,针对事先设置的主题或问题,教师采取不同的视角对公开课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授课教师自我反思,撰写反思日记;根据有待解决的问题听课,对课堂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调查,以学生的视角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判断;学科组成员讨论与交流,共同反思成功与失败,共享喜悦和遗憾。

(3)延伸和推广。引导教师将通过公开课实践活动总结形成的研究成果推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促进日常的教与学的行为发生相应变化。

美国学者Sylvia M.Roberts和Eunice Z.Pruitt(2004)总结提出的六步式反思过程对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都适用。以下是反思的六个步骤:[9]

(1)确定一个团队要反思的实践或成果。可以由团队选择,也可以由一个教师提出一段教学实践或成果,大家一起来反思。一个教学方案、学生作品、一次课堂教学实践或者某一节课的教学计划,都可以用作反思的案例。

(2)向团队描述选出的案例。对选出来需要回顾的活动实践或成果必须详细地描述,这样,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对需要回顾的项目有足够的了解。团队成员可以通过问问题,客观地了解教师对实践或成果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在学习共同体中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在这个阶段,关键是保证足够的时间,以便搜集信息进行有意义的反思。

(3)对需要反思的案例进行考察。在第三阶段,团队应致力于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的反思型对话,成员们必须开诚布公而有礼貌地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包括对成果、发生过程以及如果换一种不同方法会怎样的看法。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样选择,学生们会对它的使用有什么反应?教师能从中学到什么?这能否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的标准?团队会鉴别什么起作用,什么没效果,什么需要转变或调整,经过讨论得出新的实践或应用成果的方法。最后,大家应该总结这个阶段的收获。

(4)实践反思学到的启示。在反思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改进教学实践或成果的一系列行动,并付诸实施。

(5)评估行动方案的结果。第五步是合作学习的核心所在。实践反思活动目标的达成和评价要考虑两个方面[10]: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首先,评价和反思要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反思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是否都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进步,这是反思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评价和反思要以“发展教师”为目标,反思“真问题”的解决效果,如果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好,应该再次反思其原因,寻找新的途径,并再次实践。教师还要反思自我,自己是否实实在在得到了提升,是否有了新的感悟,为了自己的后续发展,还应该进行怎样的准备。因此,尝试过被建议的行动之后,就应该讨论行动的结果了。团队应该反思预定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学生和教师学习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说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6)通过反思循环建立学习共同体。为合作反思做准备以及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内容,都有助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同时,应该鼓励团队的其他成员分享教学实践或成果,并且重复以上五个步骤,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