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教育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柏拉图的这一教育主张,是国民教育的思想滥觞。宗教改革的先行区率先实施强迫教育,并用公共税收补充教育经费。启蒙运动中,国民教育的思想訇然喷发,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在批判宗教神学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实施国民教育的思想。在实施国民教育方面,不同的“主义”、不同的国家却是出奇的一致。国民教育是国家管理教育与国家举办教育的有机统一。从严格意义上说,国家为本国公民举办的学校教育机构才是国民教育机构。

一、教育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教育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进行教育。氏族社会的劳动、游戏、仪式等,到处渗透着教育。随着文字的出现产生了学校。早期的学校主要招收上层阶级的儿童和青年,办学费用说不清是由“国”承担还是由“家”承担,因为对最高统治者而言,“国”就是他的“家”,平民百姓是无权享有教育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逐步走出官府,一些民间人士开始举办学校,办学费用主要来自受教育者家庭和社会捐赠。私学的发展虽然扩大了受教育范围,但能够接受教育的只是家庭比较富有至少是温饱有余的小部分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在办学过程中提出并实践了“有教无类”的重要思想,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有教无类”的思想中蕴含着国民教育的要义。稍晚于孔子的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提出,在按照和谐和正义原则构建的“理想国”中,应由国家举办教育,实行“全部教育公有”[1]。柏拉图的这一教育主张,是国民教育的思想滥觞。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让最广大的人享有教育,一直是进步思想家的社会理想,是广大民众的生活梦想,是各文明古国的不懈追求,但是,一直到15世纪,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民群众都不能普遍享有受教育机会。教会统治下的西方比东方的情况更为糟糕,社会生活中充斥着禁欲、愚昧、黑暗,可谓长夜漫漫。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还不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它到底是有边还是无边。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人类认识的新序幕,也拉开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序幕。地理大发现前后,随着认识视野的拓展和古希腊典籍在欧洲的传播,欧洲人感到古希腊的一切是那么美好,而教会统治下的一切是这么丑恶,于是产生了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的要求。这种要求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欧洲,逐步掀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史称“文艺复兴”的运动。这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欧洲开始向封建主义和教会势力宣战。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同情下层平民的有识之士,从理想社会制度的角度提出了普及教育和实施公共教育的主张。在16世纪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中和17世纪意大利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中,都有普及教育和实施公共教育的生动描述。文艺复兴后期,以德国为发源地,欧洲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人物从传播新教的角度提出,政府应当承担起举办学校的责任,应当像强迫臣民服兵役和纳税一样,强迫他们送自己的子女入学。宗教改革的先行区率先实施强迫教育,并用公共税收补充教育经费。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1543年哥白尼根据长期观察的结果发表《天体运行论》,打破了上帝造物的神话,拉开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帷幕。继哥白尼之后,伽利略、刻卜勒、笛卡尔和牛顿等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不断揭示出宇宙及其内在的规律和秩序。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东西方交流的发展,17—18世纪,欧洲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爆发了一场声势更为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中,国民教育的思想訇然喷发,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在批判宗教神学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实施国民教育的思想。曾任法国行政官员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拉夏洛泰于1763年发表《论国民教育》,系统阐述了国家办学、为国家培养公民的主张。启蒙运动重要思想家卢梭应波兰伯爵威尔豪斯基之邀,为波兰起草了国民教育计划,启蒙运动领袖人物狄德罗应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之邀,为俄国起草了国民教育计划。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将国民教育制度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同时也作为未来新社会的基本制度。早在1845年,恩格斯就将国民教育制度看作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认为应“由国家出资对一切儿童毫无例外地实行普遍教育”。[2]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明确指出,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时候起,由国家机关实施公费教育。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确立的新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

国民教育思想,体现了人类对美好教育制度的长期追求,既是古代志士仁人的社会理想,也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主张;既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主张。

在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上,不同的“主义”有不同的主张,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做法。在实施国民教育方面,不同的“主义”、不同的国家却是出奇的一致。这是世界现代史上引人注目的制度文化现象。

国民教育(National Education)的基本含义是国家为民众提供教育。“国民教育亦称公共教育,国家为本国国民(或公民)实施的学校教育。”[3]因为它主要指国家为民众举办教育之意,并且相对于教会掌握的教育权而言,所以它又常常被称为国家教育。因为国家举办教育必须依靠公共资金,所以它又常常被称为公共教育。与国民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家庭教育、私人教育。国民教育是国家管理教育与国家举办教育的有机统一。从严格意义上说,国家为本国公民举办的学校教育机构才是国民教育机构。国民教育体系的内在规定性一般表现为学制、学历、学位、考试、资格证书等基本制度,这些基本制度是在国家办学或参与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国家办学和管理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最基本的规定。在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不宜笼统地倡导突破“国家主义教育观”,用“教育社会化”取代“教育国家化”,这将淡化或削弱国民教育的质的规定。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国民教育逐步从思想走向实践。“于是,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大众教育时代的到来和扫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国家办学’的源头——这一体系逐渐在20世纪各个现代国家教育发展中取得主导地位。”[4]

国民教育思想是人类走向大众教育时代的号角和旗帜,没有国民教育思想的引领,人类教育的发展不知要迟缓多少年!

国民教育制度是二百多年中最引人注目的社会进步现象之一,也是二百多年中得到最广泛认同的制度文化成果之一。美国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说,国民教育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

哥白尼学说将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了太阳,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由此拉开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序幕。在教育发展史上,国民教育的提出和实施被认为是教育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它对教育责任中心进行了历史性位移,拉开了对人类才智进行普遍性开发的序幕,人类由此大步迈向大众化教育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因此明显提速,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日新月异”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