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科学观的走向

后科学观的走向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由于社会建构主义者用科学知识的社会本质取代科学知识的自然本质,用表征科学知识的社会实在取代表征科学知识的自然实在,从根本上否定科学本体对象的客观性。因此,社会建构主义者学派的观点不仅受到了外界的批判,在其内部也产生了分化,从而社会建构主义便日趋式微,形成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后SSK。其科学观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第三节 回归科学实践:后SSK科学观的走向

社会建构主义者把实践理性从具体操作转变成一种认识论上语境相关的重要概念,并把实践活动置于文化场景中,这点对于科学实践哲学研究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建构主义者用科学知识的社会本质取代科学知识的自然本质,用表征科学知识的社会实在取代表征科学知识的自然实在,从根本上否定科学本体对象的客观性。因此,社会建构主义者学派的观点不仅受到了外界的批判,在其内部也产生了分化,从而社会建构主义便日趋式微,形成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后SSK。他们深切反思SSK自身的局限性,试图以“陌生人”的角色、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地深入科学活动的现场,介入“形成中的科学”,去打开科学的“黑箱”,以真正了解科学知识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从而对科学作出说明,对此拉图尔曾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在微观上,并从内部去解释知识在实验室中的生产机制,也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现代科学。”(58)后社会建构主义对科学的“解构”采取的是自然主义的路径、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身临其境地“实地考察”的田野调查方法:不仅跟踪科学事实在实验室中的微观构造,而且还跟踪科学家在所谓实验室外部的活动,详细观察科学家共同体生产知识的过程。其科学观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后SSK研究中,较为成熟的有三个学派:常人方法论、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冲撞’理论。”(59)

由于“常人方法论”学派在后SSK研究中引起的反响不大(60),故而笔者在此不作探讨。笔者仅就后SSK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实践冲撞理论”作些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