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宏观规划和政策扶持是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加强宏观规划和政策扶持是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统筹、资源共享”是国土行业高职教育模式的核心。国土行业的集群优势为国土行业高职教育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最佳载体。其次建立有益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是法规与政策、制度的制定者。一是引导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三是逐步完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和劳动准入制度。省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宏观管理文件和质量评价标准,来规范和评价各学校的办学行为。

加强宏观规划和政策扶持是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徐 文 刘仁钊 杨德全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摘 要:论文从政府在行业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入手,分析了行业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坚持职业教育纳入社会发展与产业规划以及统筹企业职工培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国土行业教育的宏观规划和统筹管理,并建议国土资源部增强服务意识,支持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政府为国土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地方财政对国土类院校学生生均费用参照本科生的80%支付;建议国土资源部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健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职业学校校企深度合作等政策保障。

关键词:国土行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结合行业教育

一、政府在行业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一)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技能人才,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多层次、多类别、相互竞争的态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企业)和学校(高职院校)三方在致力于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何整合高职院校与国土行业的优质教育资源,使高职教育资源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促进学院的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政府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研究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共享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与企业的资源共享还需进一步加强,共享理念还需进一步更新。认真研究和解决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和完善高职教育的共享机制,使资源共享成为国土行业高职教育发展的推进器。

(二)政府、市场、行业、职业院校的关系

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统筹、资源共享”是国土行业高职教育模式的核心。国土行业的集群优势为国土行业高职教育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最佳载体。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整合高职院校的优质资源,使高职教育资源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必须与国土行业联合发展。政府在政府、行业、职业院校三方起到一个推进器的作用。从政府的职能和其特殊的地位来看,只有政府才能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联系紧密,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发展的路子还在探索,社会的认知程度还不高,更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也是任何一个部门、行业难以做到的。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离不开政府的宏观管理,又应遵循市场规则。政府管得过死或放任其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都是不利的。学校的服务面向、资源配置、办学规模、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应以市场调节为主。因此,政府除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以外,还应在学校布局及设置条件、职业资格标准、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督、财政经费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引入竞争机制等方面发挥宏观管理的作用。

2.政府与行业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在搞好政府办学的同时,还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形成学校教育、行业企业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相互融汇、相互补充的立体型终身教育体系。

3.政府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关系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还要有利于学校自主权的发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高等职业学校享有如下方面的自主权:一是自主确定专业设置和进行专业调整;二是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三是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四是自主确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五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六是自主管理和使用财产和经费;七是自主确定招生规模;八是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是法律赋予学校的权利,也是激发学校活力和学校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客观要求。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时,应充分尊重学校的自主权,不仅不干预学校的内部事务,而且还要为学校发挥自主权创造条件。

(三)政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1)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作用。首先政府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这就决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职业教育并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其次建立有益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是法规与政策、制度的制定者。比如,我国在1996年颁布和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一是引导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通过这批示范性院校的探索,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实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应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政府主导与社会各界参与、政府主导与学校自主、政府投入与院校自我发展等关系。

(3)政府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统筹规划与协调、建立和完善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健全投入体制和保障机制、建立督导制度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一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政府统筹规划。政府必须考虑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学校布局。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三是逐步完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和劳动准入制度。目前,我国职业资格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政府牵头,依靠相关行业的力量,建立起科学的、权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四是建立教育教学宏观管理和质量监督机制。省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宏观管理文件和质量评价标准,来规范和评价各学校的办学行为。帮助学校进行资本经营,盘活资源,多方面吸纳教育资金,如吸收银行贷款、国外教育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其他资金等,并在征地、基建等方面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

(4)高等职业教育是促进国土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已经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所证明。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香港的工业学院、工学院和理工大学等,都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转型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持。我国正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新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由此带来了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5)职业教育面向人民大众是推进教育普及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在推进教育民主,使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有的最基本权利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也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各发达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中,都注意加强职业教育,以满足不同青年的多样化需求。目前,职业教育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欧盟15个国家中,有11个国家职业教育比例超过高中阶段教育总量的一半。国际经合组织25个成员国中,一半国家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重平均超过了50%,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瑞士等国达到了70%。按我们的统计口径,美国综合中学里的职业教育也接近一半。近年来英国也总结了历史教训,重新确认从14岁开始职业选择的可行性,努力扩展和加强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

(6)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在其《工业与帝国》中指出,“在18世纪早期,除了那些实用机械之外几乎不需要什么科学知识或技术技能。”先进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使正规的应用科学培训变得不可或缺了。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看,工业化中期对技能型劳动者有着巨大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对技术型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职业教育内涵的不断变化。

二、行业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一)政府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1.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有如下问题:职业教育体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统筹乏力的问题。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行业企业参与热情不高、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更面临着宏观政策环境的制约,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承担起承办职业教育第一主体的责任,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体现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责任。特别要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专业设备投入、技能人才培养的专项投入。

2.管理机制不灵活

(1)政府必须在人事待遇上制定配套政策,给予职业教育毕业生与普通大学毕业生同等待遇。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目前,作为高职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等方面没有真正得到体现。

(2)要改革传统的办法,实行“以奖代拨”。对办学质量好、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学校和专业予以资金倾斜,鼓励其发展;对办学差、就业不好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拨款额度,限制其发展。政府要牵线搭桥,沟通校企之间的联系,做好捐资、引资、融资工作,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多元化,并在征地、科研、人才引进、校办产业等方面给予职业院校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比如,对于地质、国土资源等艰苦行业,国家要在政策上给予学费等方面的减免。

(3)要针对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对那些规模小、效益低、专业特色不明显的学校要下决心撤并,保留专业特色明显、规模较大的职业院校;对同行业、部门举办的多所规模小的职业院校进行整合,特别是办学体制、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基本相同的高职院校,在发挥骨干学校优势的基础上,设置综合型的职业学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3.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的支持力度有限

据统计,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应是普通高等教育的2.5倍,但从全国来看,财政每年给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均经费仅为500元左右,比中等职业学校每年1 000元的生均经费还少500元左右;政府重点扶持本科院校,由于政府投入不足,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困难和无能力融资筹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客观上造成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低下的严重局面。特别是对于国土资源相关专业,比如国土资源调查、地质填图、工程测量等专业,大部分实习必须在野外完成,无形增加了教育成本。

4.招生政策与招生规模

招生政策上,高职院校要在普通专科招生结束后招生,大多数高职院校报到率为50%~80%,有的学校经过补招才能基本完成招生任务。2010年,由于估计过高和普通高校的扩招,生源竞争更加激烈,许多高职院校报到率不足50%,个别学校仅10%~20%,根本完不成招生计划,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和严重浪费,影响到学校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研究招生政策是否合理,研究招生计划和规模,定期发布人才需求报告,引导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统一政策,规范管理,并逐步建立职业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制度。

(二)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1.事业单位用人体制(与职业院校签订的订单培养是个空头支票)

“订单式培养”模式遇到行业内体制机制障碍。比如,地勘单位招聘人才必须经过人事部门笔试、面试这道“门槛”,直接导致校企生三方协议落空。由于目前地勘单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一般由地勘单位向省人事厅提出需求人才的专业计划、学历要求、数量等,由省人事厅统一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并组织笔试和面试。如果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学生毕业不能通过省人事厅组织的笔试、面试,“订单式”培养程序的最后一道程序(单位就业)就不能顺利完成,“订单式”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2.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投入问题

目前我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够。一是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责权不明确,缺乏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二是一部分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没有明显的优势,对企业吸引力不够。三是企业认识观念有待提高。比如企业对校企合作观念的认识,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校企合作的作用,只顾眼前利益。因此,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投资办学,降低办学成本,将为高等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如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在武汉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吸纳地质行业参与学院食堂、学生宿舍的建设,并在产学研过程中全程参与企业大型国家项目,互惠合作,实现了双赢的目标。

3.事业单位职业培训管理机制(比如培训后与职务、职称等挂钩问题)

(1)认识不足。企业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中少数的领导在任期内注重企业的生产效益,而对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企业领导对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等培训重视,而往往忽视了普通技术工人提高职业技能的培训。

(2)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企业特别是国有、事业、国家机关单位中也有部分职工市场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意识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企业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的激励机制,比如培训后与职务、职称等挂钩问题。

(3)参加培训人员管理问题。因参加培训人员大部分年龄为30~40岁,在校期间能否坐得住、能否沉下心来学习是个问题。

(4)参加培训人员大部分为国土局业务骨干,如何处理培训进修与单位业务的关系是一个问题。2007年曾经有个学员,到学校报到后,因单位催他回去完成某个测量项目,一个学期都没再来学校。因此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

(5)学费报销的问题。通过对2006—2009年近100人的调查,湖北国土相关部门对报销职工培训学费的规定不一样,影响国土系统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三)职业院校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专业设置追求大而全,利益驱动导致行业特色不显著,导致办学定位不明确

一是办学定位不明确。许多职业院校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都参照普通本科,为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不强。二是由于工科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很大一笔费用,在专业设置上,选择开设一些投入少的文科专业。三是利益驱动,片面追求大而全,跟风社会上一些紧俏的、招生形势好的专业,导致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不仅新专业没有发展,也弱化了职业院校以前的行业特色专业。

2.教师团队建设

师资力量薄弱是整个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受传统的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倾向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较弱的现象,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更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因此,高职教育领域应尽快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教学研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要通过内引外联、重点培养、岗位分流等多种形式建立起教师内部的流动机制,督促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吸引行业专家参教任教。

3.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不可缺少的基本办学条件。学校要建立起与专业设置、职业能力形成的需求完全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是:一是高投入下形成的实训条件的闲置浪费,二是办学经费短缺。因此,与企业携手,开辟技术实训基地,实现实训条件的行业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场地、设备的作用,不仅可提高办学效益,而且还能有效地完善实训手段,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保障。

4.招生规模增大,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工作不仅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一方面为了发展,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招生年增长速度持续两位数以上增长,而高职高专就业率提高缓慢,势必造成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度和广度不够

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产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有益尝试,但因地域性和专业性以及企业个性发展的局限,大都停留在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少数专业小范围内进行,尚未全面展开。目前产学、工学结合的参与方式从紧密程度看,一般为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处于提供实习场所的辅助地位,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另外在校企合作参与过程中缺乏质量评价和制约机制。

6.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行业需求的衔接(比如培养的是管理干部还是生产一线工人,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导致专业设置的调整等)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与行业的需求衔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和就业联系不够紧密,职业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政策与建议

(一)国家进一步加强国土行业教育的宏观规划和统筹管理

1.将职业教育纳入社会发展与产业规划

把国土行业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1)将职业教育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政府指导职业教育者研究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立国土类职业教育发展与规划指导委员会,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专家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开展工作,确定调研专业的市场前景,制订市场调研问题和问卷,总结书写市场调研报告。由政府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研究相应政策,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2)政府将职业教育纳入国土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资源配置,研究保障政策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

2.统筹企业职工培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国土行业教育,必须统筹企业职工培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职业教育要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工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政府为国土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1.建议国土资源部增强服务意识,支持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国土职业教育遭遇到职业教育萎缩和地质行业低谷的双重冲击,遭遇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由行业管理转为地方管理的双重压力。当时国土类学校招生与就业遇到了巨大困难,地质类学校几乎失去了行业依托,大多本科院校、部分中专学校相继合并转行,特别是本科院校淡化了为行业服务的意识和功能,使地质职业教育陷于困境,而省办国土类本科院校、行业办的国土类高职院校和中专虽然靠自身努力,但因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导致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议国土资源部增强服务意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国土资源部应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公布人才培养规划与计划,合理引导国土类人才流向,引导职业院校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国土类高职院校健康发展。国土资源部根据我国国土行业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分析全国国土类人才形势,预测各类人才需求,制定突破性的制度和政策,定期发布人才资源发展和人才需求报告,可以合理引导国土类人才流向。在不同时期,根据国土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修改完善人才专业目录,明确规定紧缺、优先、控制专业,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学院加强人才培养方案、计划、规格、专业设置、专业改革、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指导国土类高职院校健康快速发展。比如,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强地质科技发展、积极发展地质教育等一系列的措施,要求在政府主导下,全社会积极发展地质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地质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地质类学科建设,改善地质类院校办学条件和招生条件。该政策出台直接导致高校的地质专业社会需求旺盛、市场活跃、地质人才需求旺盛。但目前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2006年我国开展第二轮全国土地调查,编制2006—2020年全国、省(直辖市)、地市、县(县市)、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规划以及土地整理等政策,导致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十分紧俏。因此,国土资源部应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公布人才培养规划与计划,引导学院加强人才培养,指导国土类高职院校健康快速发展。

(2)国土资源部建立完善的国土行业教育发展基金,支持国土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改革。为促进国土行业教育培训健康发展,国土资源部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地质类学科建设、地质人才培养以及引导国土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构建完善的地质行业发展基金使用制度与政策,以提高职业院校地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按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地质科技进步,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提高地质找矿能力的主要推动力。建立国土行业发展基金可以从以下几个来源来考虑。

①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扶持农业和国土地质等艰苦行业、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保持合理的地质类学生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

②以建立政府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为目标,推动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结合实际依法制订和实施相关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标准。

③研究通过政府和市场两种方式拓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的新渠道。

④推动省市两级政府通过优化各类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效益。

⑤用政策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举办职业教育和捐资助学。设立地质类专项奖学金、助学金,鼓励学生报考地质类专业,鼓励学生毕业后到野外地质一线工作。

⑥加大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的投入。2011—2012年,各地每年教育费附加增量部分的一半以上,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省级集中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重点支持依托职教集团牵头、学校举办的共享实训基地、省级行业性公共实训基地、市、区、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

⑦加大地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力度,完善津贴补贴政策。引导地质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优良传统,主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积极拓展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领域。创造良好环境,稳定壮大地质人才队伍,切实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依照国家规定对野外地质工作人员继续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政策。

2.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地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应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

一是行业的特殊性。国土资源行业面向地质、矿产、土地规划、土地整理等行业,该行业技术性强,需要先进、价值昂贵的设备进行生产,比如三维激光扫描仪(价值260多万元),钻探设备仅旋挖钻机一项就达到1 200万元,职业院校开设钻探专业,其设备就接近5 000万元,这对于一个高职院校来说难于承受,而只能通过校企合作解决,校企产学合作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设备不足的现状。因此,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对于地质实训设备设施评估与其他专业应该有所区别。

二是专业的特殊性。地质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般来说,地学类专业(本科)野外地质实习包括一年级的地质认识实习、二年级的地质教学与地质填图实习,以及三年级随指导老师的毕业生产实习,这些实习都在野外完成。因此,对国土资源行业人才评估标准不能完全按照全国其他高职院校专业人才一样统一衡量。对国土类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应该增加全野外工作过程的具体评价指标,建立更加符合国土行业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3.建议地方财政对国土类职业院校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1)建议地方财政对国土类院校学生生均费用参照本科生的80%支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国务院关于大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各级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农业和地矿等艰苦行业、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省级政府应当制订本地区职业院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作为国土类职业院校,大部分实习实训都在野外完成(比如地质找矿实习、土地规划实习、土地调查实习、土地整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等),培养成本较高。

(2)建议政府把职业院校新校区建设或原校区扩建列为市、县(市、区)重点建设项目。一是原则上教育设施用地按行政划拨等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收费。二是对获得批准建设新校区的职业院校,原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老校区,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先按规定办理出让手续后,再转让、出租、抵押和拍卖,转让所得价款扣除应补交的土地出让金后,余款用于新校区建设。

4.建议国土资源部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要求,“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鄂政发[2006]23号)强调,“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统筹辖区内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通过合并、联办、划转等形式,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使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学校集中”。

国土资源部应加强国土行业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在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上要有新突破。一是组建职业教育协作联盟;二是建立教师培训、访学、挂职锻炼机制;三是组建职业教育园区、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推动基础资源共建共享。

对相关国土类高职院校进行资源重组,使教育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院校集中。对资源整合之后的各个层次的职业院校进行科学分析论证,确定其发展方向、层次结构和专业设置,建设好一批学生规模大、基础能力强、培养水平高的职教品牌专业;对整合之后的部分资产进行置换,收益用于实训基地和重点专业建设,迅速提升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促进我国国土类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进一步协调发展,跻身全省、全国先进行列。同时,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部分职业学校的资源,建设10个国家级、50个省级国土类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逐步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5.坚持校企合作、以用立业,国土类职业院校为国土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优化教育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坚持以用立业,紧紧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匹配度、贡献率,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职业教育强省。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也强调:目前教育两大任务是育人为本、以用立业。国土类职业院校具有熟悉行业、了解行业的优势,能够把握行业技术需求,集中力量攻关,在支持和服务行业技术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夯实特色基础,在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得到不断提升,拥有了良好的积累和人才储备。因此,国土类职业院校不仅要为地质找矿、灾害治理、土地管理等行业提供人才保障,而且要提供技术支撑。

比如,作为在国土领域,特别是在地质找矿领域有着深厚积累和沉淀的职业院校,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近年来主动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湖北神龙架国家大型区域调查专项任务,在工程测量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以刘仁钊副教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开发的“EDMS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系统”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通过鉴定,目前湖北国土系统有20%的单位已应用该系统从事测绘工作。除此之外,结合生产项目,先后开发了“基于EDMS的地质和水利断面自动绘图系统”、“基于网络WEB服务模式的测量数据处理系统”,为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持。再者,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拟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买地质类、资源勘查类“高精尖”教学设备,其中奥地利生产的利渤海尔旋挖专钻机、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航测系统(测图鹰X100)等目前世界上先进设备的引进,也将为国土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6.政府要尽快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推进国土类职业院校就业准入制度顺利实施

就业准入制度亦称劳动准入制度,是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通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建立规范的就业准入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针对国土类职业院校,因专业性强,政府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1)奖励政策。政府要引导国土资源行业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培训与就业结合,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就业准入控制。

比如,政府规定国土行业新就业或重新就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政府对录用证书持有者和实施职业教育制度有成效的国土行业企业予以奖励,并在税收政策上提供一定的优惠。比如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为地籍测量工、城市规划人员等,对于录用证书持有者国土企业给予奖励。

(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衔接。各级政府要落实就业准入政策,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衔接。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的要求,强化国土行业用人和劳动者就业的资格准入观念,把好国家规定职业(工种)的就业入口关,使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引导培训方向、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

(3)研究制定并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模式。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满足劳动力市场发展需要。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式,明确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指导职业院校依据国土行业职业标准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引导企业尽快完成企业内工人技术考核向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过渡。

7.建议政府依托行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国土类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1)政府要鼓励国土行业企业利用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势,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在职业院校建立研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对企业投资举办职业院校达到一定规模的,可按一定比例返还其上缴的教育费附加用于学校建设。鼓励推进“部部共建”、“部省共建”、“校企共建”,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合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实施重大项目、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双导师制”等方式,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协调推进全国国土资源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引导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方向与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相适应;支持高校加强国土资源学科建设,拓展人才培养领域。

(2)政府积极推进“政、校、行、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落实行业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和目标考核,激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和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保障约束机制,优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环境。以合作项目为载体,以共同的利益为切入点,建立校企共管、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重点推进教学管理平台、利益共享管理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定型校企合作基地、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等建设,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3)政府要开展国土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国土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制订国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颁发工作;参与制订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4)政府要健全校企合作办学考核评价工作体系,形成有执行力、管理体制有效、奖惩有度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深化考核机制,加强对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跟踪、考核、评价和反馈。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评价结果出台激励政策,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奖励基金,对工作目标完成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在产学合作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

(5)政府引导校企共同开展人才模式改革。作为国土行业的特殊性,人才培养在不同阶段关键岗位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政府要按照不同时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引导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与岗位能力标准对接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专业教育活动体系,开展课程开发;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比如,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时期,新农村规划、村庄规划、增减挂等项目教学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重点内容。

(6)政府引导校企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合作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中,政府引导建立校企双向兼职制度,鼓励有计划地聘请企业领军人物和技术权威担任专业带头人和实践教师,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承担教学任务;聘请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生教育、管理,承担学生的技能训练、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支持职业院校通过选派技术顾问、挂职锻炼等形式,定期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实质性地到企业兼职,覆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及时为企业员工和管理干部开展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服务,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改造与提升问题。

(7)政府鼓励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政府鼓励职业院校创新基地建设模式,探索建立以“校中厂”为主要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和以“厂中校”为主要模式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双主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成共享型、生产型的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中心。

8.政府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

(1)扩大职业院校自主权。依法保障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确定招生规模、学籍管理、开发校本课程与教材、聘任教师、支配办学经费等方面的自主权。鼓励职业院校与有资质的院校、企业合作办学。允许并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依法举办企业实体,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比如作为国土类职业院校,对于院校申请国土类(比如工程测量、土地规划、城市规划、资源勘查)企业资质,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支持。

(2)推进职业教育招生体制改革。打通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互联互通的“立交桥”。针对国土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增加相关专业专科招生指标,试行优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推荐免试入学办法,扩大对职业学校的对口招生规模。经批准的高等职业院校,可试行自主招生。

(3)改革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推进教职工岗位聘用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岗变薪变。制定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兼职的实施办法,政府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库,对于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和技师可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条例的要求评聘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度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待遇。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各类职业院校教师职务评聘办法,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杨金土.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问题[J].职教通讯,2000(1).

[2]王承绪,等译.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1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5]张昕.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8).

[6]余建青.高职院校深入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人才培育,2011(3).

[7]杨金土,盂广平,严雪怡.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8]贺国庆.外国教育专题研究文集[C].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9]日本世界教育史研究会编.六国技术教育史[M].李水莲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0]教育部高教育司.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朱晓斌.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文化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7,(3).

[12]鲁昕.大力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2010-10-11.

[13]张昕.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8).

[14]普女女.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文汇,2011(1).

本课题系国土资源职业教育研究会为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行业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课题《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而设立的子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