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现状分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国土资源行业教育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深入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国土资源行业是国土资源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根据,是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政策文本与战略建议研究相结合,专题深入研究与综合集成研究相结合,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现状分析

粟显进 吴尚忠 赵胤淳 邓玉喜 梁孟光 曾学清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一、课题界定

(一)概念界定

什么是“国土资源”?其英文是“territorial resources”,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含义有两个:一是国家主权管辖疆域范围内由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各种资源总称;二是国土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疆域范围内从上空到地下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五大类自然资源;广义除了包含前者外,还有被称为社会资源的人力资源,以及人类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创造出来,并且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重要条件的各种设施。

(二)课题界定

如何来界定国土资源行业教育呢?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组建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是主管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而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的总体架构是“一部三局一机构”,即国土资源部,部管的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及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由此可见,从国家行政视角来看,国土与资源,通俗讲即土地与矿产,在这个视域内,“国土资源”应该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物质实体。由此,我们认为,“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指的就是“一部三局一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以下相应的国土资源系统所举办或管理的教育。事实上,“国土资源行业教育”范围非常大,所涉及的学校层次、类型非常多,为了便于展开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现状分析》这个课题,我们将课题的研究范围界定为国土资源(大地质)范围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具体包括国土、冶金、煤田、地矿和测绘5个方面的高等职业教育。

二、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高等教育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加入了高等教育行列。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当年招生数达313.4万人,与本科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校生964.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数据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行业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行业、企业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的重要力量,行业院校逐步成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主体之一(公办921所,其中省级人民政府举办367所,地市级人民政府举办399所,行业、企业举办155所,民办294所),目前设有国土资源(大地质)行业类专业的高等院校112所,其中国土资源(大地质)行业办学的高职院校15所,培养了大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劳动者,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继续深入,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出现互相牵扯,形成博弈。

就国土资源行业教育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深入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2010年4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0]60号)。国土资源行业院校作为经济社会、行业发展的重要服务单位和人才输出地,理应落实好国土资发[2010]60号文件精神,搞清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现状,这也是一项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意义

(一)发展国土资源行业的需要

本研究通过对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提出建议,对国土资源行业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一方面体现在给国土资源行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为国土资源行业提供了人力支持。

(二)发展国土资源行业教育的需要

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土资源行业与行业教育的关系,其结论对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土资源行业是国土资源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根据,是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因此,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设计和规划必须以国土资源行业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行业发展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先导、基础及依据,是高职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转变的根本动因,行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国土资源行业各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在行业背景下利用政策加快院校的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几年国家对国土资源投入每年有几百亿资金,地质环境治理、废弃矿山资源调查评价、土地整理、境外找矿等项目多,各学院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质专业、人才优势,主动切入,投身到国土资源建设中去,服务好国土资源行业。各学院要适度引进一些地质专业顶尖人才,以此带动建设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提升师资整体水平,在国土资源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努力做好工作,把学院做大做强。

四、理论依据

(一)科学发展观

本课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国土资源行业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好“校、企、行、政”四方利益,做到协调发展。随着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必须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突出办学效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目的论”认为,职业教育应达到四个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三)姜大源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

职业教育要深化对自身教学规律的认识,就必须对职业有深刻的理解。从职业社会学和职业教育学等方面去理解职业的内涵,有助于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

五、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多学科视野与多元化视角,运用、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注重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政策文本与战略建议研究相结合,专题深入研究与综合集成研究相结合,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六、研究内容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

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序幕。除开办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批具有近代性质的大机器工业外,开始传播近代科技知识,培养中国第一代科技人才,大规模地引进“西学”、“西艺”,“西学”即以京师同文馆(1862年)为代表的知识教育,“西艺”即以“马尾船政学堂”(1866年)为代表的职业技术教育

1980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包括金领职业大学(后与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现为金陵科技学院)、江汉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无锡职业大学(现为江南大学)等我国首批13所职业大学,到1985年发展到118所(数据来源:陈英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对高等职业教育地位进行了确认,《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的第一章第二条中指出:“本条例所称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指以通过国家规定的专门入学考试的高级中学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可以说,这批职业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始,代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雏形。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各执一词。我们课题组梳理了当代学界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的论著,发现大体存在三种观点,即“三阶段说”、“四阶段说”和“五阶段说”。

首先,就“三阶段说”而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团队的观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研发中心”学习型核心团队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起步阶段(1978—1994年)。以20世纪80年代初职业大学创办和80年代中期五年制高等试办为标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探索时期。(二)初步发展阶段(1994—1998年)。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虽有发展,但发展速度客观上受到限制。(三)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1998年、1999年,教育部提出了‘三多一改’和‘三不一高’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推入了快车道。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部适时推出了促进高职内涵发展的政策,一是开展高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二是开展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这两项工作分别于2003年、2006年启动,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高职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会观点综述[EB/OL].http://www.hnmmc.cn/news.)

其次,就“四阶段说”来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黄淮学院成教学院院长张书义的观点。张书义在其文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中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高等职业教育孕育与萌芽时期(1980—1984年)”、“高等职业教育有益探索与曲折发展时期(1985—1993年)”、“高等职业教育地位确立和特色形成时期(1994—1997年)”、“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张书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7).)。

第三,就“五阶段说”来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的观点。张尧学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977—1984年全面恢复,1985年开始十年探索与调整,1994—1998年确立高职教育,1999—2004年规模快速发展,2005年至今全面提升质量与加强内涵建设。”(中国青年报[N].2009-6-23.)。

(二)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

1.主要发展阶段

如何划分国土资源行业高职教育的发展阶段?通过考察地矿部和国土资源部两个时期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作出判断。原地矿部教育司居新会副处长在《对地矿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一文中提到:“在纵向办学层次上,部没有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部正在申办,难度很大。1997年南京地质学校、湖北局职大开始试办高职班……”(中国地质教育[J].1997(4):57-60.),居新会作为原地矿部教育司副处长讲到的这段话,应该是官方的、正式的。从他所讲的这一段话中,我们了解到了几个信息:一是1997年之前整个地矿系统没有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二是地矿行业(国土资源)1997年才开始尝试办高职班。鉴于国土资源行业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结合近十几年国土资源行业高职教育发展实际,我们课题组将国土资源行业的高职教育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1)国土资源行业高职教育有益探索与孕育萌芽时期(1980—1998年)

改革开放以后,国土资源(地矿)行业职业教育整体呈现改革发展态势,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成绩。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职业教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职业教育相关决策相继出台,职业教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学应运而生。“八五”期间,学校布点迅速扩大,地矿部办及省办中专、技校共有34所,年招生规模可达6 000~7 000人(数据来源:中国地质教育[J].1997(4):57-60.)。这为后来校校合并或重组、升格,在数量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作好了比较好的准备。“九五”期间,随着地矿部全面开展“二次创业”,地勘单位从事业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跨越式转变,地矿职业学校也逐步展开战略性结构调整,有了新的改革与发展机遇,一些有一定实力、基础比较雄厚的中等层次职业学校谋求改革与发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可以说,它的颁布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壮大从法律上作了根本性准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土资源行业高职教育逐步破茧。1997年,南京地质学校、湖北局职大等学校开始尝试举办高职班。1998年,湖南工程职工大学(现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学校也开始举办高职专业,这就是国土资源(地矿)行业高职教育的萌芽。

(2)国土资源行业高职教育地位确立与迅速发展时期(1999—2004年)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的需求也在提高,急需要改变人才培养层次和结构。1999年1月,教育部、国家计委印发了《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由以下机构承担:短期职业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极少数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合格标准的成人高校等”,这就为国土资源行业(地勘行业)高职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政策依据。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l5%左右。”实际上,这一“通过多种形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土资源行业(地勘行业)举办高职教育再一次提供了政策依据。通过上述两个政策,确立了国土资源行业(地勘行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合法地位。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2002年1月召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暨新世纪高等地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提出“加快我国高等地质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随后国土资源行业(地勘行业)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1998年到2005年,全国高职教育招生数从43万人增长到268.1万人,在校生总数从117万人增长到713万人。国土资源行业高职院校从1998年之前为零到2004年达到15所;国土资源行业全国各类职业学校年招生数从“八五”期间6000~7000人增长到2005年仅国土资源行业高职院校招生数就达10000余人。

(3)国土资源行业高职教育特色形成和可持续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2001—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 876亿元,按当年汇率计算为16 537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对国民教育必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2005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2006年1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安排了20亿元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在原有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新增100所左右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乘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东风,国土资源行业高职教育迅速成长。据统计,到2009年末,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各类人才共32.3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81.9%,比“十五”末期增加了22个百分点。地勘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共16.5万人,占在职职工的30%,其中,资源勘查专业技术人才12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74.9%;地勘技能劳动者12.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8万人。到2011年,全国国土资源行业高职院校15所,其中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所,招生总数为35 330人,国土资源行业类招生数为12 632人。

《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15年,国土资源系统人才总量达到34万人左右,比2009年增长5%左右。地勘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1.5万人,比2009年增长30%左右,其中资源勘查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5万人,比2009年增长25%;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3.9万人,比2009年增长12%左右。到2020年,国土资源系统人才总量达到36万人左右,比2015年再增长5%左右。地勘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6.5万人,比2015年增长23%左右,其中资源勘查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8万人,比2015年增长20%;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5.7万人,比2015年增长13%左右。人才队伍规模与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需要相适应。”由此可见,未来十年国土资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

基于上述理由,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国土资源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还有较大潜力和相当大的发展后劲。

2.主要发展因素

首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科教兴国战略深入人心。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步增长,已经从1998年的2.4%增长到2010年的4%,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而且这一增长的趋势还在继续。

其次,主管行政部门(或政府机构)改革。1998年初开始的政府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决心最大、动作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1998年,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组建了国土资源部,同时撤销了地质矿产部。随后,各省设立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逐步变成事业单位,其下属地质队开始企业化。在这一重大变化背景下,原地质矿产部属职业院校纷纷属地化,这些职业学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面临生源、就业双重压力,甚至部分职业学校举步维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不少职业学校奋发图强、千方百计走上了合并、重组、升格的路子,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仅1999—2004年就成立了14所。

第三,国土资源行业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土资源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90%左右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业和居民用水来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地质人”,这就需要国土资源行业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大量的人才需求推动了国土资源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地质矿产事业的大发展,成就了中国矿业的繁荣,为国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中国地质矿产事业的大发展,也成就了国土资源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同时,国土资源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更加促进国土资源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一批批毕业生走进了祖国的山川平原,踏遍了千山万水。到2009年,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159种、矿产地2万多处,铅、锌、钨、锡、锑、稀土菱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等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之一。

第四,高职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对它本身的发展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一是在管理体制方面,在全国高职院校实行“中央和省级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管理模式。二是在资源配置方面,高职院校资源实现了重组,由过去中央部门的积极性变成了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两方面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各地市的积极性。三是在内部管理体制方面,改革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四是在教育投入方面,推行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了成本分担制度,建立了国家助学体系,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中心,开辟了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等绿色通道,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五是在就业制度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符合广大学生的需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六是在后勤管理方面,推行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三)国土资源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国土资源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成就。目前全国国土资源行业高职院校15所,其中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所。这15所高职院校共设置了国土资源行业类专业46个,涵盖了资源勘查、地质工程与技术、测绘、矿业工程、矿物加工、水文与水资源、房地产7个专业,招生总数为35 330人,国土资源行业类招生数为12 632人(全国国土资源行业各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及专业设置见表1、表2)。

表1 行业办学基本情况

img4

数据来源:教育部门户网站,经过整理而来。

表2 行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img5

数据来源:教育部门户网站、各高职院校门户网站,经过整理而来。

2.主要特征

第一,规模特征。总体数量不断减少,质量越来越高。目前开设了国土资源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12所,其中隶属于国土资源行业(大地质)的高职院校有15所。目前,招生规模相对稳定,国土资源行业的招生规模维持在12000人左右,基本能满足行业人才需求(具体招生情况见表3)。

表3 2011年行业高职院校招生情况

img6

数据来源:教育部门户网站、各高职院校门户网站,经过整理而来。

第二,发展特征。一是重点院校建设加快,优质资源不断整合。云南国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都已经成为了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在区域内有较大的影响力,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二是院校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调动了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2011年成立了国土资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孙喜华任主任委员,委员来自8所行业学院:张家口高级技工学校、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四川机电高级技工学校、西安工程技术学校,其中高职院校在其中发挥了中坚作用。三是就业形势好。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Mycos)提供的研究报告表明,高职高专中,签约率最高的5个专业是:矿业工程类、铁道运输类、通信类、建筑设备类、材料类,可见近年来坚持走特色之路,行业所属专业得到认同。

3.典型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一批在行业和区域有影响的高职院校(表4)。如云南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

云南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8所全国高职高专优秀院校之一和16所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之一,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并举,多学科、综合性的院校。其中,设置了矿物资源工程、冶金工程、分析测试技术、地理信息应用技术、城乡规划与建设、工程地质勘查、测量工程7个国土资源行业类专业。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首批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高职院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42个专业,其中国土资源行业类专业10个:矿山地质、水文与工程地质、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煤层气抽采技术、矿物加工技术、煤化工生产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在校全日制高职学生9 300余人,成人教育学员3 000余人,每年完成各类培训8 000余人。学院与大型企业联合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后“零过渡期”和紧缺专业学生上学“零缴费”。近几年,学院新生报到率超过90%,第一志愿填报率超过200%,毕业生“双证书”率97%以上,首次就业率98%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85%以上,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地处江南宋城、客家摇篮——江西省赣州市,建校于1958年,前身是江西地质学院、江西省地质学校、赣州地质学校、南方工业学校。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9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学院。设有42个专业,其中国土资源行业类专业6个: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国土资源调查(地质调查与找矿方向)、工程测量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水文与工程地质。

表4 全国国土资源行业示范(骨干)类高职院校

img7

数据来源:教育部门户网站、各高职院校门户网站,经过整理而来。

4.改革发展经验

第一,坚持以行业投入为主、中央财政引导推动,建成以示范校为核心的优秀院校群体,为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积聚了巨大能量。示范建设引领观念变革,突破传统的“本科压缩饼干”模式。按照“以示范建设促进改革”的要求,各示范建设院校努力把行业、企业和职业等要素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形成特色,如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就成为江西省首批示范性建设院校。

第二,坚持政府主导,统筹中突破和整体提高,使高职教育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就。以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为标志,高职教育进入了强化政策导向、强化高职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历史阶段。正是国家示范建设院校改革成效的辐射效应,推动了面向国土资源行业高职院校的改革,一个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框架正在形成,广大高职院校全面改革的新成就已经显现。其一,为国土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日益明确,毕业生素质高,职业意识强,工作上得去,关键时刻用得上。10年来国土资源高职教育累计培养的10余万毕业生多数已经成为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骨干。其二,改变传统的“本科压缩饼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按照地区产业发展要求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围绕职业要求组织专业教学,加强了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性,形成了鲜明行业特征的高职教育特色。其三,强化了实践教学,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学生能力,提高企业认可度,注重将企业要求和标准引入教学,使教学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把课堂搬到生产车间、工作现场和农村地头,使学生在真刀真枪中得到磨炼提高。其四,根据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要求谋划自身发展,高职院校服务支柱产业和地方经济的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区域、行业乃至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才基地。

第三,坚持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将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融入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由过去的简单验证性实验和课堂技能培训变为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与2005年相比较,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由不足40%提高到80%以上,学生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人数占毕业班学生的比例由68%提高到94%,大部分重点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每月补贴已超过800元,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0%,学生在毕业前一年就被企业预订一空,这些探索为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5.主要问题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社会关注度低、生源紧张、就业出口小、理念陈旧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国土资源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社会认可问题。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高职教育也没有固定的经验或模式可学习和借鉴。国土资源行业大部分高职学校是由中专或成人教育学校升级或转型而成,某些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有限,且对高考成绩要求也不高。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时间还不长,“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百姓内心根深蒂固,人们印象中的高等教育都是以培养高、尖端人才为目的,对接受完高等教育后的期望值很高,而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成长道路、经济收入与普通本科生存在差异,这些都让普通民众对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不理解,甚至不能接受。而地矿类专业更是被认为是最艰苦的专业之一,招生规模受到限制。

第二,资金投入问题。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它是高成本、高投入的教育,和国外职业教育比,和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投入很低。由于行业财政投入不足,阻碍了国土资源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三,校企行联动的体制机制问题。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国土资源行业层面,相关法律法规对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

第四,教学改革乏力问题。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普遍建立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实行半工半读制度,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以逐步推广。目前,国土资源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上缺乏力度。

第五,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问题。近年来高教扩招和普教扩大,对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普通民众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6.发展动向

如何看待国土资源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即“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具体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应该是培养“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

至于国土资源行业高职院校的发展走向,我们比较赞同上海教科院成教所所长马树超(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起草者之一)的判断。他认为,“1999—2005年是高职院校发展建设阶段。2006—2010年是示范建设为动力,专业建设为抓手,推动改革、凸显特色、提高质量的阶段。在这个关键的历史阶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投入水平和办学机制仍然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2010—2020年是以骨干院校为动力,以校企合作机制为抓手,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提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新阶段。不是专升本,可能是设计一种高技能工人硕士的相当于EMBA的项目,使专科毕业生也能学,提升高职教育的层次。相当于‘工人硕士’的概念。因为我们设想到2020年,可能我们整个所谓白领和蓝领阶段的中间层面会有所扩大。”

具体到单个国土资源行业高职院校,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都将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的新兴产业相符合。专业设置与国土资源行业发展及需求密不可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追求理论知识的高度系统化,而是面向行业一线的实践操作需要,分解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要领,将各种“行为”知识条理化、标准化,最终形成了不同于其他高校的专业特色。因此,高职专业和社会行业发展之间具有更加基础性的关系。行业格局的改变可以迅速导致高职专业设置的调整;行业的丰富性必然迅速体现在高职专业设置的多样性上。

第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行业标准发展相适应。教师的业务素质如何,决定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否适应社会需要。能否及时将行业所要求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以及学科发展前沿技术及时切换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二是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这两类教师各有优势和不足:前者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对学科知识体系和发展前沿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后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操作技能,但是在知识素养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欠缺。这两类教师相互配合补充,基本可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其前提是行业处于“正常”发展状态。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国土资源行业动态,最好是亲自投身于行业之中,亲历行业发展变革的各个阶段。高职院校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快改造师资队伍。一是规定学院积极联系各类行业相关单位,搭建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确保一定数量的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为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和能力的师资队伍提供了条件;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到学院任教;三是建立一支稳定的、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

第三,以行业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以煤炭行业为例,2005年3月开始,教育部有关司局会同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等就我国煤炭行业人才的现状和培养问题进行了调研,并研讨对煤炭行业实施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方案。根据其对6个省8个大煤矿集团公司56.3万名职工文化、技术等情况的调查,目前全国煤炭行业普遍缺乏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煤炭企业员工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占一半多,比全国平均值还要高8个百分点;在专业技术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6.3%,没有达到全国17.2%的平均水平。我国与煤炭相关的专业主要有采矿技术、矿山机电、综合机械化采煤等10个,这10个专业中,均涉及矿山安全的有关内容。按照煤炭产业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各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有88%的煤炭企业急需采矿专业人才,96%的企业缺少机电等技术类人才。

培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紧缺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满足国土资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紧紧围绕国土资源行业人才队伍数量扩大、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构建部校联合培养地矿紧缺人才新模式,为国土资源行业培养地矿等紧缺人才。

(四)反思建议

1.对政府发展国土资源行业教育的反思建议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引导学校在办学层次上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广泛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直接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办学方法,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人才的需求。处理好政府与学校、培训机构、企业、公众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政府的作用,让政府-行业-学校-企业这几个连接点能很好地衔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国土资源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发挥行业协会、企业、中介、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联合办学或协作办学的有效机制,与企业联合采用“订单的教育模式”,为行业和企业培养所需人才。

二是提供财政支持,保证职教经费的投入。教育资源在职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只靠行业主管部门计划性的资源分配是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的。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给方面应该转变观念,根据市场需求、学校教育的需要投入资金,提高优秀教师的待遇,盘活、更新现有资源等,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资源的保障。

2.对国土资源行业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反思建议

一是争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国土行业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争取地方政府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并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发展。帮助落实高职院校在建设用地、金融信贷以及教师、学生各项待遇等方面享有与其他院校和单位同等的待遇。

二是加大行业教育投入。建议国土资源行业切实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政府调控职业教育在教育中所占投入比例,职业教育投入经费应高于普通教育,从而使职业教育教师收入高于普通学校教师,切实降低职业学校的收费标准,并保证职业学校助学金、奖学金制度,使上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国家最直接的救助。加快国土资源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步伐,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出其力、各计其功、集约利用、提高效能”的原则,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和资金。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布局调整,提高职业学校规模效益,通过布局调整,支持一批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催生一批特色高等职业学校,淘汰一批薄弱高等职业学校。

三是创新职教体制机制。选择一些办学特色鲜明、就业率高、起示范带头作用的职业院校开展理事会、股份制等多元化办学模式的试点工作,支持职业院校吸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合作办学。按照“市场运作、龙头带动、行业指导、校企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规模,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向紧密型、集约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职教集团,构建“四位一体”的公共治理模式。第一,政府主导,发挥政府在构建职教集团中的统筹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尽快起草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法的相关内容,减少政府主导缺位情况。第二,行业指导,发挥行业在构建职教集团中的指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如《校企合作促进法》等,成立相关监督机构,促使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在职教集团中发挥指导和参与作用。向德国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每个行业协会都应设立一个职业教育委员会,作为专业决策机构,并赋予它组建职教机构、制定规章制度、认定培训资格、审查培训合同、确定培训时间、组织技能考试、仲裁“双元制”双方矛盾、监督咨询行业协会等职责。这样,有利于解决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第三,学校运作,发挥学校在构建职教集团中的龙头作用。第四,企业参与,发挥企业在构建职教集团中的关键作用。

四是积极推进合作办学。第一,合作育人,由一元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政、校、产、企、资”紧密联动,构建政、校、企“三元主体”办学平台,形成地方产业、学院专业、学生职业“三业”紧密对接,理论教学、实操训练、素质提升“三轨”并行育人,建立起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第二,合作就业,由数量就业向质量就业转变。实行政府、学校、学生、行业、家庭“五位一体”的就业新机制,推动毕业生由数量就业向质量就业转变。通过强化创业教育、建设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创业。第三,合作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立学校与行业以“双赢”为基础的合作,逐步实现“五个一体化”,即生产、育人、研发一体化;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员工“输血和换血”一体化;校园文化和行业文化一体化;校行经济效益一体化。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逐步建立起“专业动态调整,课程适时优化”机制,对接行业新兴岗位,构建新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3.对国土资源行业高职院校发展的反思建议

一是明确学院办学定位,彰显国土行业特色。学科发展上要继承传统,突出优势,构筑学科尖峰,拓展学科平台。特色型高职院校要以巩固学科特色为己任,强化优势学科、形成学科尖峰,拓展学科平台、促进学科发展,努力在新兴、交叉、边缘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保持长久旺盛的学科竞争力。培养目标上要立足行业,面向需求,培养实用人才,提升综合素质。特色大学要继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跟踪国家和国土资源行业重大战略和市场发展,进一步强化实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是加强国土人才培养。第一,积极探索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我国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专门人才的急迫需要,学校积极论证并试办“地调班”和“矿调班”等,实行定向培养,制定全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突出地调、矿调能力的培养。如按不同行业特点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行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模式;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与“做”的关系,建立了工学交替、工学并行、分阶段完成学业、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模式;按招生和就业两个环节,建立了“订单式”培养、定向招生就业、企业冠名班等模式。第二,注重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性。高职学校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高职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准备;培养高职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学生参加必备的职业素养培训。第三,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为了打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与能力,学校加强地学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特征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重,加强法规政策、招生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建立,加大经费投入,使高职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为了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培养学生野外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建立与行业密切相关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地矿类各专业学生到基地实习并安排高年级同学跟随导师进行科研训练。

七、问题讨论

本课题主要以国土资源行业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进程、基本现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但限于条件,对其办学效益、彰显特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尚未探讨,有待学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高林,鲍洁.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姜惠.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2).

[7]居新会.对地矿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1997(4).

[8]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地质教育,2010(4).

[9]倪光辉.今后十年高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N].人民日报,2010-9-18(1).

[10]张书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7).

[11]朱之鑫.“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J].经济管理,2005(23).

[12]李振波,石伟平.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论高职发展的动因及条件[J].职教论坛,1998(9).

[13]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特点和发展途径[J].职教论坛,1995(7).

[14]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等.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1999(10).

[15]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6]吴新武.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17]张炼.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4(6).

[18]黄尧.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7).

[19]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等.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2).

[20]俞克新.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21]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对策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9).

[22]朱光应.对高职教育学制“三改二”的理性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3]十年的高度与视野——记“上海职教论坛”十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报告会[J].职业技术教育,2004(36).

[24]高奇.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25]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以澳大利亚为个案的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6]杨金土等.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J].教育研究,1995(6).

[27]石伟平,徐国庆.试论当前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

[28]马海泉.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访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司原司长杨金土[J].中国高等教育,1994(10).

[29]周耀华.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建议[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2(4).

[30]黄鸿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J].漳州职业大学报,2003(4).

[31]黎琳.21世纪中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特点与教学方法变革——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之三[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32]薛培军,李宗泉.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合作的经济动因[J].中山大学学报,2003(2).

[33]严雪怡.台湾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1994(5).

[34]马树超.高职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C].2008年江苏省学术年会,2011.

[35]亓俊国,罗植,庞学光.协调博弈: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的新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本课题系国土资源职业教育研究会为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行业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课题《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而设立的子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