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武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武器”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么,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是否存在既低槛又高效的整合工具呢?谈到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大家立马会想到用技术、用资源。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门槛首先表现为技术门槛,技术与教学常常出现不兼容的现象。

Blog: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武器”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门槛首先表现为技术门槛,传统的课件、学件制作因其环境、技术等因素抬高了整合课进入的门槛,致使整合课叫好不叫座。那么,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是否存在既低槛又高效的整合工具呢?Blog就是这样一个新工具。本文通过实践探索,着重从技术、制作、操作和交互使用等四个方面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Blog 整合 新武器

一、初识Blog

Blog是Weblog的简称,即以网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信息,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一般都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

不同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网络资源的整理与评论到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构想,从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应有尽有。由此,我们不难发现,Blog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有四点:一是作为网络日记本;二是作为展示个人某方面才能的空间;三是作为网络交友的平台;四是作为学习、交流、研讨的场所。如果将Blog的某些功能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使其为学科整合服务,我们可以看到其独有的优势与魅力。

二、Blog教学优势

(1) 使用“零技术”。谈到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下文简称“整合课”),大家立马会想到用技术、用资源。可是,过去整合课资源一般是课件、学件和教学主题网页(专题网站)等,无论是做课件、学件,还是做教学主题网页(站),对于学科教师来讲,都是一个技术活、麻烦事。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比较专业的技术知识与技能,才能制作出比较好的课件、学件或主题网页。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课件制作大师、Frontpage和Dreamweaver等制作软件,由于难度较大,学科教师很难上手,技术水平满足不了整合课教学需要。因此,课件、学件的制作任务常常交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或外包给制作公司来完成。技术问题是解决了,但又存在设计意图的体现和表达不到位的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门槛首先表现为技术门槛,技术与教学常常出现不兼容的现象。如果运用Blog上整合课,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因为Blog上手很快,对于教师来讲基本上是“零技术”。比如教授《奇异的激光》这节课时,我们不需要过多考虑技术与平台问题,而着重考虑整合点的设计,资源素材的准备、选择和组织形式。在相关资源素材准备好之后,我们就可以像在Word、PPT上编辑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一样,插入Blog资源素材。Blog也会按照张贴的时间组织资源。

(2) 制作更节时。同传统课件、学件制作相比,Blog在节时方面体现了两点显著优势。

一是“零技术”使制作更节时。技术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工作的效率。制作传统的课件、学件制作都要具备比较专业的技术知识和长期的实践经验,而使用Blog制作课件、学件基本是对资源素材进行引用,也就是直接在网页上插入(或输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或超文本链接,这同我们在Word上备课、写教案没有什么两样。由于只是引用素材,既不需要高配置的设备支撑,也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帮忙,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制作时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二是制作的环节和程序减少使制作更节时。比如使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学件,首先要考虑首页的界面设计,其次是对课件、学件进行结构、内容生成和脱机使用打包,最后是将做好的资源学件上传到机房服务器供学生使用。如果是动态网页形式的课件,还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IIS站点,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操作比较麻烦。而使用Blog可直接在线制作课件、学件,从而省去了设计、打包、上传等环节,操作与使用都非常节时。

(3) 操作更便捷。传统的课件、学件的制作环境和制作程序比较复杂。比如使用Authorware、Flash、FrontPage和Dreamweaver做课件、学件,其一要在本地机上安装相应的制作软件;其二,这些制作软件占用空间较大,对计算机主频和内存等要求较高,否则难以顺利完成制作任务;其三,做完的课件、学件均需要打包,否则无法在其他无此类环境的机器上使用;其四,局域网内的共享通常是文件夹共享、应用时,学生需要一级一级寻找所需的资源。而使用Blog时,教师只需提供一个网址,学生和教师便可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互动教学。

另外,从资源内容的组织结构来看,Blog是以上传时间来排列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学生和教师使用起来指向明确,教学意图很容易实现。另外,由于Blog是开放公共软件平台,又基本是“零进入壁垒”(即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因此,对资源的修改和更新非常容易实现,而且都很便捷。

(4) 交互更充分。传统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Flash等能实现的交互功能非常有限,并且离开特定机器和制作环境,对其进行修改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Blog是一个基于公网环境的开放平台,所见即所得,无论是修改还是共享的应用操作很容易实现,这也是由Blog模块功能所决定的。Blog不仅是一个发布信息、资源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回馈信息的窗口,整合课教学的设计者可根据需要,在Blog平台上专门设一个反馈互动的栏目窗口,教师和网络探究活动小组负责人可以围绕探究的内容发帖,其他同学都可以跟帖,在公平、均等的网络环境中,有效地实现人机交互、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这样从客观上给信息、资源的发布者和阅读者提供了平等交流的话语权,这是它与传统“强势媒体”的本质区别。

三、Blog应用案例

《奇异的激光》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作者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法向我们描述了激光的特点,展现了激光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运用举例、对比等说明方法突出了激光的“奇异”所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维度看,一是要学会10个汉字,二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从过程与方法维度看,一是要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激光的特点及用途;二是要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和基本的说明方法。从情感维度看,要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激光的特点及用途;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基于Blog环境,本节课教学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1) 回帖激趣,质疑导课。教师首先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接着,教师运用谈话方式预习教学内容,并通过展示学生博客中的回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随即快速引入课题:“昨天,在教师博客上已经有很多同学就预习的内容和老师进行了交流,同学们想看看激光是什么样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激光的神奇世界吧!”

(2) 博客导读,整体感知。教师让学生在Blog上打开“课前预习”模块和“预习小贴士”模块,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然后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指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层次。

(3) 资源链接,导学探究。教师让学生访问Blog“自学提示”,明确学习的目标与任务。接着,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对学习探究活动进行分组,让所有学生参与研究活动,查阅、收集、提取关键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汇报交流。在交流“最亮的光”时,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若用眼睛看太阳,会有什么感觉。讨论完毕,打开博客相关图片让学生看,让学生充分理解“目眩”,并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总结说明方法。在交流“最快的刀”时,教师出示激光切割钢板的重点句子,接着让学生结合关键词,想象画面,再通过博客播放视频,指导朗读。最后水到渠成得到结论: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激光真是一种奇异的光啊!

(4) 交互作业,拓展延伸。本课的教学,教师从文本出发,以博客为载体,紧紧抓住“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展开学习探究活动,在学生充分品读、观察、分析、感悟的基础上,从字里行间充分感受激光的神奇,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举例、数据、对比等说明方法。到此,本课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可是学生仍意犹未尽。这时,教师不失时机通过博客的“畅想未来的激光世界”互动平台,对本课学习内容作了进一步拓展。“大胆设想一下,不久的将来,激光还会有哪些用处?请大家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尝试着写一写吧!”课堂作业把学习活动再次推向了高潮,这时学习活动超越了课堂,超越了书本,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向无限广阔的幻想世界延伸!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Blog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特点与优势有了基本的了解,其实Blog最大的魅力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点对点的共享,真正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更公平、更民主、更均等地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成长。

尽管Blog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中还是一个新式工具,对网络带宽和支撑Blog平台的数据中心要求比较高,但是随着使用进一步深入和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Web2.0的先进思想与理念将会在Blog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焦建利. Weblog及其教育应用初探[J]. 中国远程教育,200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