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龙门钢铁总厂的崛起便是这绵延历史中崭新灿烂的一章。龙钢原名韩城铁厂,曾经走过了一段曲折坎坷的道路,亏损数额超过了国家投资的总和。然而,龙钢人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伺机振兴。经受了几十年的沧桑,吴振海虽然衰老了许多,但是龙钢的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代会后,全厂掀起了贯彻落实职代会精神的热潮。龙钢职工无不敬佩这个思想超前,大胆果断的掌舵人。是的,龙钢的确有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
“鲤鱼”跳“龙门”_龙门钢铁总厂崛起纪事_发现与表现——新闻采写札记

龙门,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小镇,传说大禹曾在此劈山疏通黄河之水。辉煌的历史在这里延绵不绝,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儿女不屈不挠地开拓、创业。陕西龙门钢铁总厂的崛起便是这绵延历史中崭新灿烂的一章。这个厂的职工凭着钢筋铁骨般的意志,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一个曾三次下马、四易其名,连续亏损12年之久、亏损额高达2280万元的企业,发展成一个利税千万元、固定资产超亿元、名列全省利税大户之一的省级先进企业。

龙钢原名韩城铁厂,曾经走过了一段曲折坎坷的道路,亏损数额超过了国家投资的总和。然而,龙钢人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伺机振兴。

自从1994年铁厂第三次上马后,这些吃够了停产下马苦头的饥汉子们,就像久旱迎来了甘霖,惊喜地一头扑进汹涌而来的改革大潮之中。经艰苦拼搏,一个面临倒闭的企业奇迹般地焕发了生机。他们不仅甩掉了压在头顶上亏损的帽子,而且经济效益一年一大步,一年上个台阶,以每年26.1%的速度递增。1982年甩掉亏损帽子后,连续3年分别创利润28万元、74万元、130万元;1985年至1989年利润由130万元猛增到400万元;1990年至1991年,利润由400万元递增到630万元;199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101万元,利税1200万元,品种由原来的单一年产5万吨生铁发展到年产生铁12万吨、机焦16万吨、烧结矿10万吨、洗精煤30万吨的生产能力。职工生活福利也有很大改善,由过去职工住窑洞、办公小平房,发展到办公设施高标准,职工住楼房,而且家家有暖气、煤气和闭路电视,子弟校、职工医院从无到有。

然而,更值得赞叹的是那些为之奋斗的龙钢人,是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这些财富

为什么龙钢人能把自己的企业搞得如此红火呢?因为他们有一个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无私奉献、务实开拓”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凡事都身体力行,凡是要职工做到的,班子成员要求首先做到。正是如此,他们才赢得了职工的信赖和拥护,赢得了人心。

老厂长吴振海是同韩城铁厂一起折腾过来的。为了这个厂,他从青年干到了老年,32年来,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1958年,28岁的吴振海,身强力壮、满怀热望,刚刚抖落抗美援朝的征尘,就一头扑在这块沟壑纵横、荆棘遍野,人称“狼沟”的黄土地上,开始了他的钢铁生涯。多少年来,基建工地、冶炼铁炉、采矿矿点,他和工人们一起摸爬滚打;冰天雪地、风餐露宿,他和同志们一起同甘共苦。实干、苦干是他的性格,而且风风雨雨从不间断。从生产股长、副厂长、厂长,他一步一个脚印,其间不管是停产下马,还是更属换名,他的心都时刻随着企业的命运一起跳动。经受了几十年的沧桑,吴振海虽然衰老了许多,但是龙钢的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2年经历了三上三下、四易厂名的韩城铁厂在他的带领下终于甩掉了亏损的帽子,一跃成为省内同行业先进企业。1984年,炼铁生产再次上马,吴振梅又挑起了厂长兼党委书记两副重担。

企业要发展,要办的事很多,他就东奔西跑筹措资金、跑设备、跑项目、跑料点。为了解决矿源,他亲自赴山西等地实地考察;为了加强技术力量,他亲自去宝鸡、渭南、汉中等地“求贤”;为了生产,他起五更睡半夜,呕心沥血。工人们时常劝他爱护身体,他却说:“俺生就干事的料,不干就难受。”

1987年他光荣地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陕西者劳动模范”的称号,这是党和人民对他的最好奖励,他受之无愧。

现任厂长李天锡,这个西安冶金学院毕业分来的大学生,经过几十年的艰苦磨炼,造就了一付铁塔似的身板和敢作敢为、敢抓敢管的性格。他干过矿山技术员、车间主任、生产科长、副厂长,全厂都知道他的脾气,说干就干,而且干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成什么。1991年,命运之神把李天锡推上了厂长的位置,他沉默了,铁塔似的身躯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为了思考治厂的方案、觅寻振兴的途径,他白天不思茶饭、晚上苦思达旦。终于,一个“立足基础、量力而行、滚动发展”的方案,在他的胸中形成了,大胆地描绘出企业“三步走”的发展蓝图。在职代会,大家一致通过了厂长的报告。

职代会后,全厂掀起了贯彻落实职代会精神的热潮。厂领导成员分头出击,联系资金的、落实项目的、订购设备的,一派繁忙景象。李天锡更是忙活,车间、工地、市上、省上四处奔波,整天不着家。开始资金不足,他们就修旧利废、挖潜改造,有计划地更新换代;等到有了自筹资金,他们又想办法一个工程接一个工程地建。短短两年时间,就完成大小基建项目450项,技改项目20多项,完成投资近一亿元。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建轧钢厂,李天锡更是白天黑夜连轴转,省上、市上、县上、区上、工商、税务、环保、电力……有时一周往返韩城、西安三四次。去西安办事,经常是一办完,不论迟早都往回赶,饿了胡乱吃点东西,困了就在车上睡觉,回到厂又接着工作。几次累得心脏病发作,当医生的妻子不得不为他准备了氧气袋随时放在身边。今年职代会一致通过奖给他一万元,他却分文不要,还说:“等新高炉和炼钢工程完工后,用这钱请全厂职工喝庆功酒。”

1992年,龙钢“三步走”的第一步顺利实现了,但是李天锡却想得更远。大年初一,他无心欣赏热闹的电视节目,却盘算着龙钢的下一步棋。为了吸取外单位上炼钢后生铁不足的教训,他设想利用炼钢工程中安装工作量小的空档,再建一个150立方米的高炉。第二天他急忙与其他领导交换意见,经过紧张的可行性论证,立即召开了职代会讨论通过并实施。龙钢职工无不敬佩这个思想超前,大胆果断的掌舵人。

领导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职工的思想,过硬的班子带动了全厂职工。凡去过龙钢的人无不说龙钢凝聚力强、向心力大,广大职工都像爱自己家一样爱自己的企业。是的,龙钢的确有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

1991年8月,厂里为了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决定拨出10万元,组织民工拆除原来的五栋老式窑洞,可是民工嫌钱少不干。厂里就决定发动全厂职工义务劳动,而且要回收旧砖,一声令下,全厂一齐拥护。定向爆破那天,全厂职工云集现场。旧房在沉闷的爆破声中刚刚倒下,围在旁边的职工就蜂拥进入烟尘之中争着扒砖。而且从早到晚,工地上人群不断,职工、家属、亲朋都来干活,个个饭顾不上吃,弄得像土人一样。厂长、书记也不例外,带着家人和职工一起大干。就这样,不到十天就完成了任务,不仅节约资金10余万元,还回收旧砖52万块。

像这样感人的场面,在龙钢总厂不时一幕幕展现。职工有这样宝贵的奉献精神,何愁企业不能发展。

近几年来,龙钢的建设项目可谓“甚丰”,但他们始终坚持建设速度要快、投资要省、质量要好、见效要快的原则,创造了一个个速度惊人、效益惊人的奇迹。

烧结车间,投资700多万元,1988年7月开工,1989年初投产,不到一年达产达效,年产烧结矿15万吨。

铁路专用线,投资320万元,1989年3月开工,年底投产,不到8个月达产达效,年吞吐量达60万吨,解决了运输燃眉之急。

70型二组4座焦炉两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一期工程1991年6月开工,1992年4月投产,不到11个月;二期工程1992年4月开工、年底投产,仅8个月时间即达产达效,年产焦炭16万吨,比前年增长了4倍。

洗煤车间,投资680万元,1988年开工,1989年投产,不到一年时间达产达效,年洗精煤30万吨。

35千伏输变电工程、一号高炉扩容工程、新建三号高炉等,都是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

自1988年以来,短短4年多的时间,他们共完成大小工业项目20多项,大小维修项目600多项。完成工业民用建筑4万多平方米,安装设备7000万吨,铺设管道7000多米,工业广场4万平方米,围墙9000多米,涵洞2200米,累计人民币一个亿的投资。为了筹措资金,他们采取补偿贸易、预付货款等多种渠道,引进资金1.9亿元。通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自筹能力,近几年实现利润投入再生产高达4000万元。通过双增双节、精打细算,几年来节约资金400多万元。

1992年,韩城铁厂更名为陕西龙门钢铁总厂,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如强劲的东风,鼓起了龙钢前进的风帆。今年,龙钢又迈开了新步伐:新建150立方米高炉已经开工,炼钢工程和西安轧钢厂已全面铺开。

风起云涌的改革洪流,展现出更加诱人的前景;古老的黄河,呼唤更加磅礴雄壮的乐章。就在这鲤鱼跳龙门的地方,龙钢人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谱写着新的奇迹。

载《陕西日报》1993年3月11日第二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