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具有45年历史的专业,该专业经历了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为中国计算机事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对照所确定的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预期建设目标和任务,分析已完成的工作成效指标,我们认为,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完全符合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验收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专业建设概述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具有45年历史的专业,该专业经历了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为中国计算机事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长期发展,目前该专业已具有雄厚的师资队伍、优秀的教学研究实验环境、明显的专业特色。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研究型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主要特色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一体化,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基本,鼓励学生注重实践,成为研究与应用复合型人才,根据学生个性特征,采用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近3年,专业建设有特色的工作主要有:

(1)建立计算机科学理论强化班,探索新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建立“计算机科学理论”强化班,引导学生重视计算机科学理论,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型人才,以充实研究后备力量;

(2)通过课程群建设,探索新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方式。根据学科方向和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一体化的理念,将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课程统筹考虑,构建了8个专业课程群。基于各课程群工作建议,对已有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调整、优化

近3年,专业建设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新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群建设、实践环节建设等。对照所确定的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预期建设目标和任务,分析已完成的工作成效指标,我们认为,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完全符合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验收要求。

二、专业基本情况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源于1960年以王能斌教授为首的一批创建者创建的计算技术及装置专业,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专业之一。专业建立之初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生,1981年由计算机专业扩展成为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目前,本专业已形成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教授为首,13位博士生导师为核心,24位教授、21位副教授为骨干的专业队伍;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是江苏省“青蓝工程”省级优秀学术梯队;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设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国家“863”/CIMS网络和数据库工程实验室、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江苏省教育科研网网络中心、江苏省软件质量研究所和学校计算中心等研究、教学和实验基地。为优秀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优秀的环境。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特色:

(1)具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1名、教育部跨世纪及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6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其中,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2人)、6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计划(其中,学术带头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

(2)具有优秀的教学研究实验环境,设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软件质量研究所和计算机硬件教学实验室、学校计算中心、学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等研究、教学和实验基地。

(3)具有强大的学科背景,学科特色明显,成果水平突出,以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为龙头,带动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形成了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5名。

(4)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基本,鼓励学生注重实践,成为研究与应用复合型人才。根据学生个性特征,采用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5)采用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招生,不分专业,专业培养思路是面向系统、软硬并重、兼顾应用。

(6)教师治学严谨,学生勤奋踏实,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7)毕业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需要、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研究型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

五、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和调整

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学科特点,通过调查分析和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战略研讨,我们认为,“强基础”(加强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重系统”(增强计算机系统认识、提高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基于计算机系统设计可用性更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实践能力)、“研究型”(创造性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是提高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竞争力、达到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发展要求和“强基础、重系统、多实践、研究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我们在2003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调整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使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能进一步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体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体现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加强通识教育基础,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体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的转变,强调学生获取运用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体系要妥善处理好通识教育基础、大类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要加强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有机衔接,构建本硕共享专业课程,开拓本硕连读通道;要研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体系。

我们在分析了国外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和国内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参照IEEE和ACM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所制定的2001计算机教程(CC2001)和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2002中国计算机教程(CCC2002),根据调整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级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的基本特色是:加强理论,增强和增加数学类课程,以形成良好的研究基础,保证学生的发展后劲;面向系统,软硬并重,使学生能够立足于计算机系统本身更好地应用计算机;兼顾应用,增加设计类课程;根据特色,加强网络类课程;根据发展,增强前沿类课程;高年级专业课,特别是专业选修课与研究生课程贯通,知识点协调;相似课程,本科偏重基本概念,研究生课程偏重原理方法与最新发展前沿;构建本硕共享课程,如“程序设计语言原理”;鼓励双语教学。

六、近年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与成效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一体化、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贯通,努力营造良好的优秀人才培养环境。

近3年,我们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新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群建设、实践环节建设等。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关系到专业建设的成败,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均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由于承担教学任务繁重,科研任务艰巨,所以一直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近3年,通过引进和自主培养,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师资队伍状况已有较大的改观。专职教师已由3年前的5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2人)扩展到现在的7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我们已基本保证每门专业课有两到三位主讲教师,专业课分班上课,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对于新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建立“计算机科学理论”强化班,引导学生重视计算机科学理论,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从而可充实学科研究的后备力量。强化班功能目标定位是: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型人才,以充实研究后备力量;以点带面,起到示范作用,激起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培养思路是: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环节,加强基础、面向系统、兼顾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组班形式是逻辑班。组班时机是入学后一年。班级人数控制在全年级人数的20%~25%。管理方案是:成立系强化班工作小组,负责强化班的总体工作,由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负责;由系学科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培养方案的制订;安排班级学习和科研指导教师,负责二年级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指导;由分管学生工作的系副主任负责班级思想工作。课程方案是:必修课程同一般课程方案,必须完成任课教师的可选环节,达到任课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要限选理论性选修课程;必须完成所有课程设计和实践课程,且成绩至少为良好;至少参加一次校级及校级以上的学科竞赛。培养方案是:二年级主要是课程学习,在三年级短学期通过面试和双向选择配备预选导师,进入预选导师课题小组,参加预选导师的研究课题讨论班,在预选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在三年级第二长学期初正式确定导师,不能确定导师的学生自然退出强化班。实行滚动调整方案。可有较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独立机房,导师一般为教授。

“计算机科学理论”强化班已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基础。如何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必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形成。我们根据学科方向和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一体化的理念,将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课程统筹考虑,构建了8个专业课程群。对于每个专业课程群建设,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总纲形成课程群纲。课程群纲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群培养目标(包括面向本科生、研究生或博士和本硕博贯通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课程群知识体系(包括知识块内容、实验及实践环节要求、理论课程及其体系设置建议、实践课程及其体系设置建议)、本课程群对其他课程(群)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群内各课程的课程大纲、任课教师建议等。通过课程群建设,能使知识体系更加趋于合理。目前的工作就是基于各课程群的工作建议,对已有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调整、优化。课程群建设是我们专业建设的常规工作。东南大学“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群已成为江苏省优秀课程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对增强学生编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完善课程体系时,增强了系统软件课程设计环节和计算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环节,并强化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与管理环节。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有所提高。

七、专业建设完成情况分析

对于专业建设整体情况,我们是基于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一体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出更多优秀研究型人才,专业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以研究型优秀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面向系统、软硬并重、兼顾应用”,重基础、强实践。建设目标明确,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改革思路清晰,全国专业排名为15~17(全国有近600个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网络学科方向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及实施情况效果良好。我们基于已有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科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由各课程群进行了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能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突出了东南大学计算机应用学科的特色,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课程体系体现了学科发展方向。方案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优良。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很大进展。我们的计划是:通过培养和引进,力争到2006年教学科研队伍达65~70人,教授、副教授达40~50人,博士学位者有25人左右,2~3名中青年骨干达到国家级专家水平,使教师学历层次有一个质的飞越。现在,我们已有专职教师70人,正副教授有4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3名中青年骨干达到国家级专家水平。

专业建设经费逐年增加,“985”二期项目为专业建设提供了经费保证。已投入经费近300万元用于系并行计算实验平台建设、课程群建设、计算机系统综合实验平台建设、“计算机科学理论”强化班实验室建设、系青年教师短期培训等。我们可保证今后每年的专项投入经费数额在60万元以上,用于青年教师进修、教学实验室建设、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和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等专业建设工作。

近年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见下表:

img60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情况良好。通过不断跟踪发展、动态调整,已建立能适应计算机快速发展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群建设、优化形成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符合研究型优秀人才培养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经过多年努力,本专业已形成一些特色课程,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群,这些课程均曾获得江苏省优秀课程(群)奖。

对于教材建设,鼓励使用原版教材,强制使用电子教案,鼓励编写高水平、具有科研案例的教材,争取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奖。我们有国家“十五”规划教材3本,近5年编写教材27部、出版专著5部,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使用原版教材6门课程以上,只有个别课程未使用电子教案。

对于教学实验室建设,学校建有计算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同时我们与校共建软硬结合、面向专业课的计算机系统综合实验室,使之成为学生创新基地,对计算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改革的教学成果已获东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对于课外实践环节,主要通过学科竞赛和大学科研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实习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以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环境;对于图书建设,东南大学已有丰富的藏书,对于计算机专业,主要让学生能利用网络技术获取最新技术动态。对于学科竞赛,有国际数模竞赛获奖、全国“挑战杯”奖、全国数模竞赛获奖、全国外语竞赛获奖;对于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已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管理(包括国内外合作办学)方面,已建立专业教学督导制度,通过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综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教师评学机制进行学风评价,通过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条线协调完成教学过程的运行监督,已形成能够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合作办学方面,已与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深圳华为、中兴通信有良好的合作,同时,已与中国香港及国外的一些高校如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巴黎高科、德国的乌尔姆大学、英国的曼彻斯特理工学院、爱尔兰阿斯隆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与微软大学合作部、IBM大学合作部、Morotora南京软件中心、Cisco等大型国际信息企业密切合作,在课程建设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参与了微软精品课程计划,“C++与C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建设获得微软精品课程计划资助。我们与IBM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我们许多青年教师参与了IBM课程培训计划,已将IBM先进技术与我们的课程相结合,如“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课程。同时,在IBM公司的资助下,我们先后有4位教师完成了3个月到半年的出国、出境进修。我们邀请Morotora南京软件中心工程师到学校采用案例向学生讲解软件工程的先进理念和规范。我们通过加强与国内大型软件企业和国外知名大学的联系,在课程体系合作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作出突破性工作。

自1960年以来,本专业共培养本科生近3400人。目前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60人左右,第一志愿填报率为100%。毕业分配一次就业率为100%。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完全符合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验收要求。

八、结束语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专业建立起,经过45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在专业上有明显特色并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将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继续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今后的专业建设工作还很多,如:如何使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素质同步发展?如何探讨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如何通过学科建设和课程群建设,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具有适应性?如何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专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不断努力,以求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