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藏族地区小学教师“经济收入与幸福感”调查

四川藏族地区小学教师“经济收入与幸福感”调查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3~5月,笔者选择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马尔康县为个案,以该县3所县城小学、5所农村小学的各60位老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20份,并进行个别访谈,就其“经济收入与幸福感”进行了调查。教师很少有奖金、津贴等工资外收入,尤其农村教师几乎只有所谓“死工资”。藏族地区马尔康县被调查教师的经济收入偏低。

四川藏族地区小学教师经济收入与幸福感”调查——以马尔康县为例

四川藏族地区小学教师“经济收入与幸福感”调查——以马尔康县为例[1]

吴定初 李振花

2008年3~5月,笔者选择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马尔康县为个案,以该县3所县城小学、5所农村小学的各60位老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20份(全部收回),并进行个别访谈,就其“经济收入与幸福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内容与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教师的民族成分以藏族为主,其中县城小学约占41.7%,农村小学约占70%,其余则主要为汉族和羌族。县城教师的初始学历主要是中师或大专,后来不少人通过函授等途径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农村教师中部分人的初始学历是中师或大专,后来也有一些人通过函授等途径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县城教师以小学高级和小学一级为主,各约占50%和37%,农村教师以小学一级为主,约占75%,小学高级偏少。

教师的教龄多为3~25年,其工作任务普遍较重,县城教师每周平均上课6~15节,农村教师11~15节。教师的工作压力都较大,县城教师不仅有45.0%认为“压力较大”,而且有48.3%认为“压力很大”,农村教师则有91.7%认为“压力较大”,两相比较,前者的工作压力似乎更大。

(二)调查对象的经济收入

教师经济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经济收入分项情况

img11

(三)调查对象的经济收入满意度

教师经济收入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教师经济收入满意度

img12

(四)调查对象的幸福感自评

教师幸福感自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教师幸福感自评结果

img13

二、结果解读与思考

第一,工资是教师经济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据调查,县城和农村小学都能按时据国家规定标准发放教师工资,工资数额主要因教师教龄、职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教师工资都在500元以上,其中县城教师高工资段(1200元以上)的比例大于农村教师,农村教师的工资多数集中在500~1200元(如图1所示)。

教师很少有奖金、津贴等工资外收入,尤其农村教师几乎只有所谓“死工资”。在几项工资外收入调查中,收入金额在50元以上的栏目,只有县城教师在“年终奖金”一项中的比例超过了50.0%(36人,约占60.0%),而农村教师的这项比例不足11.7%(7人),两相比较,差距明显(如图2所示)。

第二,教师对经济收入的满意度相当低,不论是县城教师还是农村教师,都无人对自己的经济收入感到“很满意”。其中,县城教师感到“很不满意”的比例竟高达约55.0%,加上“不满意”的约为26.7%,共约占教师总数的81.7%;另一方面,却约有53.3%的收入明显较低的农村教师对自己的经济收入感到“过得去”。

img14

图1 县城和农村教师工资收入比较

img15

图2 县城和农村教师年终奖金收入比较

分析其原因,尽管教师的工资由财政统一拨款,且能按时发放,但与公务员相比,教师的工作量偏大(绝大多数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而其收入偏低,整体待遇不及公务员,此时教师对经济收入的满意度相当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2006年公务员享受“阳光工资”后,教师工资仍原地踏步,更在相当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至于多数农村教师对经济收入感到“过得去”,除有几分无奈之外,亦与其“幸福感自评”中的有关倾向相关。

第三,在幸福感自评中,农村教师总体倾向偏高,不仅“59分及以下”的比例为0%,而且“80~89分”和“90~100分”的分别约为51.7%和15.0%,两者比例高达约66.7%;与之相反,县城教师总体倾向则偏低,不但有约6.7%为“59分及以下”,而且“60~69分”和“70~79分”的分别约为46.7%和23.3%,两者比例亦高达约70.0%。

分析其原因,一个人对幸福的体认,不仅取决于以经济收入(包括绝对收入与相对收入)为重要标志的物质因素,而且取决于若干非物质因素的状况。参考教师对“使自己感到幸福的原因”的选择,按所选人数多少排序,县城教师的选择是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收入增加、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而农村教师的选择是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人际关系融洽、收入增加,这一结果既能在相当程度上解释县城教师和农村教师在幸福感自评中的差异,也能部分说明其在经济收入满意度上的不同。

三、小  结

藏族地区马尔康县被调查教师的经济收入偏低。在奖金、津贴等工资外收入往往高于基本工资的今天,如果绝大多数教师只有所谓“死工资”收入,欲使其更加满意自己从事的工作,进而视为一种“幸福”并为之敬业奉献,是不可思议的。尽管教师收入、尤其农村教师收入低,不仅是中国西部贫困地区面临的难题,而且是整个中国、甚至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但也有不少国家不但有效地破解了此类难题或原本就没有此类难题,而且有的国家还足资效法。如近邻韩国,其教师是“最受尊重的、非常高贵的职业”,教师的薪水比其他职业“高很多”,又能享有“优厚的退休金”。

教师作为“社会人”,其需要是多样态和多层次的,既包括物质的需要,又包括精神的需求、感情的需求等等,这些需要的满足程度将综合性地决定他们感受幸福的水平的高低。农村教师的幸福感高于县城教师,并非说明什么都“万事大吉”,而反应促使我们警醒和深思:如何在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生存条件的同时,努力提高其幸福感的层次,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他们的“麻木”与“迟钝”,最大的“受害者”不会是他们自己,而是应当更多引起重视的农村教育及长年浸润其间的农村儿童。

(吴定初 四川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

【注释】

[1]∗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C07A009)“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收入问题调查研究”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CJF07076)“四川藏羌地区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查研究”的系列报告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