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区县教育局负责人座谈会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区县教育局负责人座谈会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很多郊区实行三级管理,《规划纲要》对镇的管理体制要有更明确的说法。希望市教委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规划纲要》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希望《规划纲要》能将它作为一件重要的工作。在《规划纲要》中应该明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办学政策,从而调动镇政府办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市教委应该制定新政策以促进民办学校的发展。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区县教育局负责人座谈会

时间:2009年9月11日(星期五)1545—1800

地点:上海松江开元名都大酒店四楼思乐厅和思信厅

参加人员:尹后庆、佘国平、杜慧芳、阮显忠、黄也放、曹荣瑞、汪歙萍、陈设立、孙惠明、朱雪平、张连龙、王森龙、曹锡康、唐海宝、王懋功、贾炜、李学红、王平、王浩、毛长红、楼伟俊、屠传信、徐界生、施文龙、黄强等

第一组:部分区县教育局党委书记

王森龙(奉贤区):

1.今后10年郊区教育结构的变化会更加明显,上海在制定《规划纲要》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例如奉贤已达到两个“过半”:一是外来人口子女数量已经超过本区入学儿童总数的一半。按照现有的政策,这批学生65%左右要在公办学校就读。而且这些外来人口子女都出生于此,初中毕业后,升学通道怎么打开?《规划纲要》对这个问题虽有所提及,但还不明确,目标也不清楚。此外,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怎么跟上形势的发展,《规划纲要》要有明确的说明。二是新城居民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过半。51%左右的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家住新城。这个比例以后可能还要提高。照此发展,新城今后还需要建几十所小学和幼儿园。如何从全市统筹角度来考虑教育资源的配备,《规划纲要》也要有所考虑。

2.基础教育要完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目前很多郊区实行三级管理,《规划纲要》对镇的管理体制要有更明确的说法。

孙惠明(青浦区):

1.《规划纲要》以“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理念,但从对核心理念的诠释以及从上海大教育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可能还涵盖不了所有的教育对象。

2.《规划纲要》看到了问题,但没有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规划纲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上海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但还缺乏对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3.要进一步凸显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举措,也是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

4.要进一步凸显校长队伍建设。要在制定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校长培养、发展的有效机制,培养一大批懂教育、精管理的校长队伍,造就一批有特色、善研究的名校长。

5.要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在建立市级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与资源中心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区、县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建设,建议采用独立建制,以更好地发挥其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的功能。

6.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教师职称评聘机制。建议在中小学实行中学高级教师等级制。

7.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的教育教学指导。建立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的教育教学指导机构,以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外来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事,回避是没有用的,这是我国的时代特征,也是人口变迁的规律。对这个问题,只能逐步推进建设。希望市教委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规划纲要》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8.关于教育标准的问题。现在有关教育标准的问题研究得少。应该制定一些可以操作的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再比如学校聘任教师的问题,现在青浦区很多学校教师比例少于工勤人员,一个学校应该配备多少老师,也应该有个具体标准。再如教师招聘标准,光学历不能解决问题。老师的来源社会化是对的,但仅仅满足了学历条件是不够的,所以希望市教委研究教师的准入标准。总之,市教委应该在学校、课程等各方面加强标准研究,并且有能够操作的内容。希望《规划纲要》能将它作为一件重要的工作。

张连龙(嘉定区):

1.郊区教育行政部门最苦恼的是农民工子女学校问题。目前这类学校学生人数多,但教育资源跟不上。如果让农民工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又很难处理单独编班与混合编班的问题。

2.《规划纲要》中提到,民办学校师生应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但是民办学校前几年由于自收自支、收费高等原因办得很好,但随着近几年公办学校的投入增加后,民办学校失去了原来的优势。当最后办不下去的时候,很多民办学校可能会把摊子留给政府。嘉定区目前采用按照生均公用经费对民办学校进行补贴的方法,使民办学校教师工资逐步提升。对民办学校的投入机制,政府应该有所明确,否则民办学校的效益仅依靠生源增加是不能得到保障的。因此,《规划纲要》中不光要明确民办公办一视同仁,而且要有具体方案。

朱雪平(闵行区):

1.希望出台一些政策促进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向郊区辐射。

2.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多,今年我区通过强制的方式,要求镇里的民营企业出资办学,解决外来人口子女上学的问题,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规划纲要》中应该明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办学政策,从而调动镇政府办民办教育的积极性。

3.有关民办学校的问题。一是政府对民办学校办学的租金收得很少,致使今后的维修资金存在问题。校舍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学校正常办学。二是民办学校骨干教师可以挂公办编制,以解决教师稳定问题和退休以后的待遇问题。市教委应该制定新政策以促进民办学校的发展。

陈设立(长宁区):

1.长宁区的西面将建立一个交通枢纽和商业区,其中涉及规划建造学校的问题。根据目前的测试,该区域不适合建造新学校,所以《规划纲要》要先控制起来。

2.关于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问题。市级层面要有宏观的统筹规划。比如家校通工程,市里面要统筹提高信息化的有效性。又如国际学校方面,国际学校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称为教育国际化,所以在国际交流的制度设计方面,《规划纲要》要有所体现。

第二组:部分区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

唐海宝(卢湾区):

这个版本,无论从框架上,还是从内容的表达、词句的推敲上,都给人全新的面貌。有一点建议,我们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市教委应从宏观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对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得到中等教育的支持。我们需要探索高中招生与大学招生如何对接的问题,外省市在这方面一直在探索。我们能不能再向前推动一步,尝试一条创新之路?即对高中学校中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学生,通过中学校长的推荐,经公开公示,推荐进入高等院校,之后进行跟踪管理。这样可为部分学有专长的学生创造条件,也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推进高中教育的改革。

徐界生(松江区):

目前松江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基础教育发展面临两大难题。

1.师资队伍问题,急需建立一支优秀师资队伍。我们拟计划分三步走来实施强师兴教战略:一是提高引进人才的门槛,重点从省市师范类院校或“211”高校招聘毕业生;二是严格招聘程序,由学校和教育局双重把关审核,规范招聘步骤;三是加强培训,建议市教委从全市层面,出台政策筑高教师的准入门槛。

2.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目前农民工子女大量且无序地进入本地学校就读,对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较大困难。我们针对目前形势,认真研究对策,规范管理制度,从而促进更好地发展。

王懋功(徐汇区):

纲要总体立意高,框架清晰,体现面向未来的要求。教育国际化、信息化以及多元发展的内容都提到了。提两点建议。

1.在重点项目和工程部分,基础教育的比重不是很大,建议增加。如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应是各自单列的两部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完成,五年规划应单列。

2.教育国际化工程中,民办教育工程都应增加基础教育内容,特别是民办教育是上海教育的软肋,纲要提出要建设民办教育工程很好,但不能缺少基础教育部分。

王平(杨浦区):

上海教育在全国领先,包括规划纲要。但纲要的贯彻和实施工作更重要。特别是重要工程部分如何落地。教育国际化部分应增加基础教育内容。民办教育工程提得较好,建议尽快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议。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一出台,势必将影响民办中小学的发展。

毛长红(嘉定区):

1.嘉定从去年到现在新增了10所幼儿园和4所中小学。加速扩容后面临的紧要问题是新校长和新教师的培训,目前我们通过华师大的校长培训中心和送到中心城区学校挂职的途径来解决。绩效工资办法出台后,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公务员一样了。目前教师资格证的取得比较容易,必须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应该建立与公务员一样的退出和淘汰机制。

2.尽快召开全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一些鼓励性的政策,如年金问题,目前基层学校一直未操作,建议出台全市的操作办法。

3.关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之后,部分学生就读小学问题基本解决。但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幼儿园,尽管去年至今新增10所幼儿园,但还不能满足农民工子女和本地孩子的入园需求。此问题应该加强研究。

施文龙(奉贤区):

1.关于提高课程的执行力。校长首先要对课程有认识,应按照国家课程的方案规划具有自己学校特征的课程方案,其次是课程的实施,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应关注课程理念与学业评价之间的关系,不断推进校长的领导力和课程的执行力。

2.关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做到减负增效。作为郊区来讲,奉贤区的新教师特别多,要做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让骨干教师作为引领,但教师成长最重要的阵地还是课堂教学的实践,关键要落实教学常规。

贾炜(长宁区):

1.关于各区县如何做好服务上海整体大发展的配套服务问题。目前各区都有一个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议市教委站在全市层面统筹好各区县教育发展的重点,真正发挥教育配套服务功能。在《规划纲要》中一定要明确,防止区与区之间在大项目上重复建设,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2.关于信息化问题。必须明确教育行政管理平台的顶层设计。若全市计划设立统一的教育行政管理平台,则应积极指导区县设立区县层面的教育行政管理平台;若全市没有顶层设计,我们将自行设计并加以推进。

3.关于校舍安全管理工程问题。市教委应明确到底决定如何开展?今年要完成30%的工作,我们已经启动。明年60%的工作是否需要做?若明确要做,现在应开始编制预算。

曹锡康(浦东新区):

我们每做一次规划,都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规划也好,纲要也好,定量操作不够,定性描述太多。建议不断完善纲要,让其真正变成可操作的纲要。

屠传信(虹口区):

1.关于课程的执行力问题。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执行力,落脚点就是教师。教师执行力的好坏关系到指导力和领导力,也关系到内涵发展的情况。

2.关于幼儿教育问题。目前存在教师难做、学生难教、家长难弄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学前教育时期苗已经长歪了。所以要让学前教育满足社会的需要,一定要设计好学前家庭教育课程。

王浩(闵行区):

提一条具体的建议,关于教育资源布局的合理配置问题。如我们闵行的浦江镇,共需要配套建设中小幼学校20多所,他们的配置标准都是按照上海市房地产开发的要求,最后学校均形成小而全、规模不大的局面。建议市教委牵头相关部门统筹做好教育资源布局问题,必要时要提前介入,能合并建设的就应合并。

李学红(普陀区):

1.在规划纲要的发展总体目标中,设置了一些子目标,建议再细化出台一些指标性的内容。

2.关于教育资源的保护问题。人口数量的增长有高峰和低峰。当前学前教育面临高峰,而高中生源正在减少,高中教育资源因此可能出现相对富余的局面,导致区县内其他部门的眼睛看着教育这块资源,建议市教委出台政策加以保护教育资源。

楼伟俊(宝山区):

纲要中的基础教育部分发展思路准确,即公平和均衡,但在追求卓越方面缺少内容,因此在具体工程中没有体现出来。宝山从四年前起做了件事情,很有意义,每年投入300万建立10个特色实验室,如吴淞中学建立生物实验室、罗店中学筹备建立的气象方面的实验室。我们希望通过此项建设促使每个学校都有特色。

黄强(崇明县):

崇明县以生态发展为主。目前我县存在“双外流”现象,即优质教师和优质生源均往外流。如果实行教师全员流动的话,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流向崇明。今年我县有7所学校受到委托管理,我们一定要珍惜利用好这个资源。由于崇明存在“双外流”现象,孩子比较少,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如何使小型学校向深层发展,提升质量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