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课程目标的实现路径

大学课程目标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类的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活动。大学课程是大学生实现自由发展目标的根基。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实现,大学课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大学学习阶段,我们缺乏乃至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大学课程也可能会成为我们实现自由目标的束缚和桎梏。大学课程作为我们培养人才规格和标准的载体,是大学生实现人生自由发展目标的条件保障。

第三节 大学课程目标的实现路径

关于教育,关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关于人存在的全部意义与价值,古今中外的思想者都不约而同地把它指向了“自由”。萨特指出,人的自由是先于人身上的本质,它使这本质成为可能;人的本质系于人的自由,是不可能与“人的实在”的“有”分开的。[27]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中大声呼吁,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的权利,甚至是放弃自己的义务。雅斯贝尔斯更是鲜明地指出,自由不是许多现象中的一种现象,而是一切人的命脉。[28]教育思想家杜威认为,自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发挥个人潜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条件。没有光明,人就会死亡。没有光明,自由就会暗淡,黑暗就会笼罩大地。没有自由,古老的真理就会变得腐朽不堪,以致不再成为真理,而成为外界权威的单纯命运。没有自由,新真理的寻求和人类得以更安全更舒适的阔步其中的新的大道的开辟就会停止。使个人获得解放的自由,是社会向更人道、更高尚的目标发展的根本保证。束缚别人的自由(特别是研究和交往自由)的人,实际上就是在制造条件,使他自己和他子孙的自由最终受到危害。[29]在卢梭所提倡的自然教育之中,他指出,通过自然的教育,把人“培养成一个自然的人,但不能因此就一定要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我们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漩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30]

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中,关于自由,马克思也进行了科学的阐发。[31]

(1)实践是自由的根源。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类的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活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32]可见,自由不是幻想,不是消极顺应,而是积极的社会实践。

(2)实践是自由的动力。人的自我解放的实现途径是什么?它大致体现为主客体关系的三个阶段。求“真”阶段,去获取客体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求“善”阶段,意味着主客体间实在矛盾的解决;求“美”阶段,标志着主体摆脱束缚,挣断桎梏,达到主客体和谐、共生、共荣的境界。人的自由的实现总是从一个相对自由到绝对自由的无限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实践是向着新自由前进的动力。

(3)实践是自由的条件。人的自由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一定的外部条件中来实现和达成的,因而自由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4)自由是实践的目的。人的自由、人的解放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基础上所祈求的、所认可的价值向度。

大学课程是大学生实现自由发展目标的根基。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必然性的探求和把握,从而达到我们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目的。大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大学生需要认识和掌握的全部外部世界,也是寻求自我认识的工具和钥匙。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全面健康成长,是离不开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和把握的。

大学课程是大学生实现自由发展目标的动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解放,也体现为主客体关系的三个阶段。求“真”阶段,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去获取客观外部世界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形成观察和描述外部世界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观念、逻辑思辨的能力、探求未知世界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解决外部世界问题的能力。求“善”阶段,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要能客观地面对现实世界的矛盾和冲突,积极寻求主客体间矛盾和冲突的化解与消融。求“美”阶段,通过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而达到个体内心的和谐。也就是说,在大学学习期间,通过对“真”、“善”、“美”的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个体与外部世界、个体内心的和谐。

大学课程是大学生实现自由发展目标的条件。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实现,大学课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观念、课程体系、课程管理、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价值观念、责任意识的养成发挥着直接的作用和效果。如果在大学学习阶段,我们缺乏乃至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大学课程也可能会成为我们实现自由目标的束缚和桎梏。

大学课程作为我们培养人才规格和标准的载体,是大学生实现人生自由发展目标的条件保障。自由虽然是有时空的,是具体的,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候,大学课程都不应该成为实现大学生自由发展目标的束缚和桎梏。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崭新的受过教育的大学生的形象应该是——人格独立;追求自由,坚持真理;敢于向世俗的偏见挑战,是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人造之人”。正如卢梭所指出的,这种“精神内向度”的伸展比科学和艺术还要珍贵得多。[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