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管理的外部系统

班级管理的外部系统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处于班级外部,影响班级管理的各种因素包括校内影响因素与校外影响因素。我国的学校团队组织,即少先队与共青团是促进班级管理的组织力量。一般情况下,少先队和共青团开展工作的目标与班级管理的目标是相容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协助、支持少先队、共青团开展活动,善于利用少先队中队、共青团支部开展的活动教育学生,管理班级,培养中队委员与发挥学生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外部系统

班级并不是一个纯粹封闭的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教学单位与教育系统。除了受到种种内部因素的制约,它还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处理好班级内部各种关系的同时,协调好影响班级管理的各种外部关系同样重要。这里承担协调与处理工作的主体显然是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一、影响班级管理的外部因素及作用呈现

处于班级外部,影响班级管理的各种因素包括校内影响因素与校外影响因素。这些班级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及成效。

(一)校内影响因素及作用呈现

在学校内部,除了处于班级内部的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这两个要素之外,学校领导、校园文化与学校团队组织也是处于班级外部的影响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

1.学校领导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群体,特别是班主任群体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之一。他们需要协调与组织各种教育与非教育因素,以达到班级管理力量的整合。一方面,班级管理离不开班主任的直接工作,另一方面,班级管理也需要学校领导的管理与支持。学校领导对班级实施着间接管理,即通过制定和完善整个学校对班级的领导体制,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来实现。

学校领导对班级的间接管理,体现为一种宏观的领导。其具体表现为校长负责制。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负责德育工作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具体可由副校长组织实施,由学生处(政教处)等负责落实,年级组和班主任负责执行。实施这种制度的过程中,由学校领导把握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班级教育管理的方向目标,并细化一套量化指标体系(如班级的出勤、卫生、纪律、公物保护、日常行为、班容班貌等),定期评比班级教育管理绩效,以形成现代班级管理的最优化模式,为全校班级建设与管理营造良好的条件[5]

2.校园文化

班级是处于学校系统中的子系统,具体的班级发展受到特定的学校环境的制约。其中,校园文化是推动班级管理的内在力量。这里的校园文化是广义上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学校管理制度等。[6]校园文化对班级发展的制约主要是通过隐性的方式实现的,体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校园环境:如绿化良好、校舍整齐、教室宽敞、设备先进,成为班级发展与班级管理的良好外部条件。如教室内的桌椅应摆放整齐,学校教室应保持清洁,尽量给学生以美的体验,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舒适的,有利于交往的住宿环境往往可以使学生心情舒畅,从而可以使其以积极愉快心态去学习,有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而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更是对学校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组成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与管理制度,具体表现为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师生关系,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学校良好的后勤保障,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等。如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校的整体建设起导向作用,往往代表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因为规章制度的这种导向性,所以合理的规章制度往往可以使学校井井有条,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优质班级管理的实现提供保障。

3.学校团队组织

我国的学校团队组织,即少先队与共青团是促进班级管理的组织力量。少先队即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共青团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我国中小学设有少先队大队部,由大队辅导员负责学校少先队工作。少先队通过班级中队组织开展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共青团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我国中学一般从初二起,每班设有团支部,学校设有团委。各班团支部在学校党支部、团委的领导下开展活动。

一般情况下,少先队和共青团开展工作的目标与班级管理的目标是相容的。团队组织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时,团结学生,有利于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利于各项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协助、支持少先队、共青团开展活动,善于利用少先队中队、共青团支部开展的活动教育学生,管理班级,培养中队委员与发挥学生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校外影响因素及作用呈现

来自学校外部的社会力量也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成效。因此,仅靠学校内部力量,仅靠处理好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是不够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还需要协调好来自学校外部的影响因素,以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外部支持力量。由于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奠定性、长期性等特性,使得它成为整个教育的起点,并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与补充。家庭教育,即家长的作用也成为影响班级教育与管理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虽然到大工业革命以后,家庭教育的功能让位于公共的学校教育,但是家庭教育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更是学校所无法取代的。

事实证明,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其教育效果的实现将会受到极大的阻碍。现代学校的班级管理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善于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身份、个性的家长沟通,协调好家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并获得家长的配合,达到教育的目的。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看,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必需的。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因此班级教育与管理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及合作。

当下我国中小学已有的家校沟通形式主要有:班主任与家长利用家校联系手册、家校联系卡(单)、手机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班级网站、班刊等工具手段进行日常联系;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长利用访校日、家委会或主动访校等形式进行家校沟通等。传统意义上的由教师单向传输,家长被动接受的家长会等家校沟通形式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向着双向沟通方向发展。

家校双方的有效沟通,将避免不必要的家校矛盾,使家庭教育的力量与学校教育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也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

2.社会教育

学生与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都要受到其所处社会的社会传统、社会制度以及社会活动或事件的种种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即表现为一种社会教育的形态。社会教育自古就有,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从而成为班级管理的潜在影响力量。以下仅以传媒、社区文化作为代表来说明。

大众传媒以其迅速的传播速度和广阔的覆盖范围,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它因具有开放性、生动性、时效性等特点而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加快了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大众传媒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带来了不利因素。如传媒中的一些不健康的导向削弱了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接受的教育影响。而一个班级中来自不同社区的学生也会受到不同社区文化的影响,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同伴群体的文化影响,这也增加了班级管理、教育影响的复杂性。

因此,当下的班级管理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如何使学生在获得各种力量影响后最终得到良性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协调班级管理外部关系的原则

由于班级管理有着诸多的外部影响因素,所以处理好它们与班级及班级管理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教育者只有调动一切相关力量,并力求各种教育力量在方向上保持一致,才能营造班级教育、管理的合力。这种合力并不是各种教育力量的简单叠加,而是由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通过协调与整合形成的。

(一)以学校教育管理力量为基础:利用学校管理平台与校园文化

面对来自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力量,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存在着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利用的选择。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该有意识地以学校教育管理力量为基础,利用学校管理平台与校园文化。

1.利用学校管理平台,形成学校内部合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主动协调好与学校领导的关系,主动及时地向学校领导汇报班级管理工作,反映班级管理的情况,寻求领导的支持,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校长负责制与学校内部科层制的设置,为班级管理提供了支持与平台。班主任应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具体班级的特点,参与学校的各项评比活动(如卫生、黑板报、运动会评比等)进行班级管理。

2.整合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属于班级管理、建设的一部分,每个班级都有着自身特定的文化。而校园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特点,特定的校园文化对班级文化具有导向与示范作用。班级文化虽然不一定与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完全一致,但班级文化建设总是在一定的校园文化的条件下进行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日常管理时(如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可以积极利用学校的各项优良传统、校风、校训等,即整合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

(二)依靠班级团队组织:组织协调好少先队、共青团工作与活动

【案例4-6】

张老师是五(1)班的班主任。五(1)班四十多位学生均是独生子女。最近,张老师发现大部分学生热衷于购买名牌服装,并互相攀比。有些学生不遵守学校规定,不按要求穿着校服。一些没有名牌服装的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哭闹,要求家长给自己买名牌服装。

上面的问题表现出学生对穿名牌服装有一种认同,认为只有穿名牌服装才显得有档次,才美。班主任张老师发现这一现象后,与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商量,设计了一次活动方案。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并将活动在学校推广,每个中队都结合本班的班级管理情况开展了活动。该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以讨论、图片展、表演等具体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意识到心灵美与外表美同样重要。一方面让学生深受教育,另一方面也便于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

在我国中小学中,少先队与共青团是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拥有优良的传统。其组织深入班级,通过各种活动团结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应该组织协调好少先队、共青团的工作与活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协助少先队辅导员开展工作、培养中队委员、开好中队队会、配合做好学生的少先队入队和退队工作、引导学生加入共青团组织、选拔培养团干部、协调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工作等。做好这些工作,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及时沟通、双向交流

家庭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外部支持力量,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面对不同年龄、阶层、知识水平、教育观念的家长,班主任须以真诚宽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不必要的家校矛盾。具体来说班主任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以便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

1.与家长保持联系

【案例4-7】

N市某小学一年级(5)班,以班刊《金色童年》为平台,及时反映学校、班级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学生童年学习生活成长动态,展现家长平时育子经验,呈现班级管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热点现象。家长每周都能从孩子的手中拿到这份由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家长积极参与编写的班刊。一学年下来共出版了37期,学期末汇集成册。班刊中开辟了:班级简介、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简介与联系方式、家长感言、班级信息平台、学校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家长亲子日记、班主任手记、任课教师寄语、学生获奖通报、班级活动展示、学生作品展示等栏目。这份班刊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家长通过班刊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从而积极地为班级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亲子日记栏目中畅所欲言。

班主任老师在“班主任手记”板块中写道:“作为班主任如何使家长保持长期而实在的关注而不是一时的热情,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职能对家长进行有效引领。我和家长商量了在家长中开展撰写《亲子日记》的活动,家长每周至少写一篇关于孩子的日记,字数要求不限,在每周周五由孩子带给班主任。对每周的《亲子日记》我都认真阅读并以谈心的方式在上面写上批语,尤其注重显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家长的日记中我了解到了孩子在家的情况;从我的批语中家长了解到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此举深受家长欢迎,每次《亲子日记》回收率都在100%。同时我依托每周一次的班级小报《金色童年》刊登家长《亲子日记》中富有代表性能为其他家长所学习借鉴的文章,并给予该家长的孩子以五角星奖励。班级中形成了教师关注孩子,引领家长;家长关注学校,引领孩子;孩子也关注起家长,期望得到奖励的良性循环机制。对孩子在家中表现的贪睡、偏食、迷恋电视等不良习惯,我也把五角星发给家长,让家长发挥其激励作用。实践证明学校和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由于使用了同一的激励方式,孩子的进步非常明显。”

在《亲子日记》互动版中,有家长写道:“老师请家长对班级和目前状况作一番思考,并提出改良建议,态度非常诚恳,令我很感动。……其实班级现行的管理模式,我还是很满意的,我将会按照“孩子喜欢的好家长”的五点要求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很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从我和孩子交谈以及开家长会时看到班级对读书的评星情况可以看出,孩子们非常喜欢读书。我觉得班级是否可以继续开展读书讲故事的比赛。我记得曾经举办过一次讲故事比赛。我想能否利用班会的时间每周举行一次。这样也许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胆量,激发孩子们对课外书的更大兴趣。可以结合孩子的表现情况,如故事表达是否完整,表情动作是否丰富生动,评一位“故事大王”。据我观察孩子是很喜欢听故事也乐于讲故事,只要给他们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另外上次家长会上,潘老师针对自己的孩子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表现制作了一张表,我很感兴趣,希望有所借鉴,能否印在《金色童年》上,让家长都能学习,谢谢!”

上述案例中,班主任利用“办刊”的形式,在家长和班主任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反映出学生一周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面又看到孩子们在家中的表现,让班主任更全面了解学生信息,同时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管理教育中,共同负责,交流信息。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利用好各种工具与手段,和家长保持联系。如发挥家校联系卡(单)的作用,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电子邮件。还可以建立QQ群、班级网站、班刊等,为家校沟通的有效展开搭建平台,将一些信息或班级管理工作情况,教师的教育叙事、班主任的教学手记、班级管理感言等及时发布,让家长了解班级的发展,听取家长的意见,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与班级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2.家访不告状

家访是教师走出学校深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的途径,对解决具体学生的特殊问题具有针对性。同时,家访也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方法的重要方式。班主任可以针对新学期、新接班、学生出现的新问题等进行家访。有时候,班主任在发现学生临时出现的问题后,需要配合以家访的形式,解决问题从而管理好整个班级。

班主任在进行家访过程中,应注意“报忧也报喜”。告状式的家访往往会造成家长对学生的惩罚,收到不良的效果。实事求是地表扬学生的优点与进步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也有利于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从而有利于整个班级的教育与管理。

3.家长会实现双向沟通,形式和内容力求多样化

【案例4-8】

李老师的班级在近期的期中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她反思后,认为老师们也有一定的责任,并仔细分析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拟好了相关改进措施。但是家长会上如何面对家长呢,她想了很久之后,决定先请两位成绩最优秀的学生的家长向其他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经验。然后,由她介绍学生的在校情况及这次考试的状况。家长会上,李老师总结说,这次成绩不好的责任,首先在老师。老师们已仔细分析了原因,拟出了相关改进方法,希望家长们能够配合。整个家长会在良好的气氛下结束,没有家长埋怨学校和老师。

家长会是在教师精心准备下,家长走进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的重要方式,是我国当下家校联系的普遍形式,也是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争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的主要途径。[7]

传统的家长会往往是班主任唱主角,向家长们通报情况,成为一言堂,缺少思想与心灵的交流。家长会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上面,典型的表现就是有些家长会会将学生的成绩排名写在黑板上。这样的家长会,效果往往不好,对教师、学生、家长来说都是一种负担。有成效的家长会应该实现双向沟通,让家长、学生都参与其中。其形式与内容也应多样化。如,专题讨论会、亲子活动、经验交流会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开展家长会的形式。班主任对家长会的内容与程序的精心设计与准备也很重要。

4.处理好突发事件

在班级日常管理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诸如吵架、丢失偷窃、逃学等始料未及的现象,这些突如其来的非正常性问题,我们称之为突发事件,究其发生原因,既有环境又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教育、学生家庭及其个人因素,其影响之大,危害之深,不能不说是一个班级管理中颇带全局性的大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常规问题之一。

【案例4-9】

某班班主任王老师在得知学生小强逼迫学生小冰从家里拿钱给他后,向班上学生了解与核实了情况。小强承认了事实,在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后,班主任请小强的父母来学校解决问题。班主任将事情和盘托出,家长居然怒目而对,并说道:“王老师,您是新接班,恐怕对许多问题还不了解。今天的事情我们还要再问问孩子。”说完拉着孩子回家了。第二天早晨,小强父母再次来到学校,他们说平时给孩子零花钱,他不缺钱,并且从小教育他不乱花钱等。小强也否认自己曾经做过这件事。情急之下,王老师找到人证物证。家长理屈,但孩子母亲却又说小强说不定是被陷害的,并认为王老师有意针对小强。随后,大家不欢而散,事情被搁下。

一段时间后,王老师得知校长收到一张针对自己的“告状信”,知道是小强父母写的。王老师困惑伤感之时,经一位老教师指点:一些家长对学校、教师处理问题存有偏见,有时可能是教师处理问题时带有个人情绪,有些是家长看待问题偏激。无论怎样,教师要学会宽容,真诚地与家长沟通,让他们认同自己的教育观点。之后,王老师进行反思,认识到处理问题时没有照顾到家长的面子和情绪,只是向家长公布孩子的“罪行”,没有表现出真诚,也没有顾及家长的感受。随后,王老师买了些水果,主动登门拜访小强的父母,在实事求是地表扬了小强某些方面的进步后,真诚地谈论了那次事件。家长的态度也完全改变了,问题得到了解决,并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聊了很久。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管理班级时,遇到突发事件,需要联系家长来校商量。处理突发事件时,班主任要注意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与态度,要尊重家长,切勿一味地向家长“通知与公布罪行”。要避免不必要的家校矛盾,处理好突发事件。[8]

(四)动员社会参与:“走出去”和“请进来”整合社会资源

诚然,学校和教育者不能选择与改变社会环境,但是,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能够组织与协调各种社会教育力量,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班级教育与管理服务。班主任首先需要了解社会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各方面发展状况,关注班级内学生发展的动态,分析学校内外、班级内外的各种问题与现象。其次,需要班主任组织与协调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参与,具体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选教育内容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切合实际地选择教育内容来进行教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坚持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又能够顺利完成教育任务,服从于教育目的。有时一个好的教育内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要选好教育内容。

【案例4-10】

某中学班主任赖老师认为面对流行时尚包围学生的现状,班主任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追求真时尚享受美好的生活,他提出如下策略。

一、面对青春派校园小说大行其道,班主任应率先了解和阅读,然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并与学生交流,从而引领班级的阅读时尚。

二、面对学生的追星时尚,班主任应深入其中,关注明星资讯,了解学生喜欢和崇拜的对象。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交流,在可能的情况下转移话题,引出你认为能够做学生榜样的社会精英,如杨利伟、袁隆平等。

三、面对学生的网络化生活,班主任同样首先需学会使用网络化语言,能建立QQ群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向学生推荐班主任所推崇的文艺作品,引导学生在网络交流时使用规范的语言。

四、面对学生对流行服饰的追求,班主任首先要做好榜样,衣着大方简洁。其次,在符合校纪校规、学生行为规范及符合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盲目追赶时髦的前提下,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穿着独特、追求个性的权利,不宜管得太多。

五、面对一些网络恶搞、恶俗时尚等流行现象,班主任应重视,可以利用班级集体讨论、征文等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促进其成长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9]

案例中赖老师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并结合班级管理来选择教育内容,因地制宜地解决了学生的多方面需要。

面对各种流行文化、时尚等影响着学生的情况,一方面,教育者应该去接近和了解这些流行元素,接触和熟悉学生文化,从而能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对其持批判的态度。教师往往习惯于简单地将一些流行、时尚的东西视为不健康的、或者不合适的,而事实上自己对这些流行时尚所知却甚少,这就不免使教育失之于主观性。教师应该在对这些学生所钟爱的流行、时尚有一定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之上,理性地看待这些因素,努力摒弃其中不合理的成分,充分利用其合理成分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管理组织读书节等活动,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这些优秀的书籍可以是一些经典著作,也可以是一些最新流行的、更具时代性的,受学生欢迎的书籍。通过日常教育管理或讲座、讨论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报刊、影视作品等,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2.组织学生走出去,开发社会资源走进来

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教育基地,联系学校所在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驻军等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社会了解班级的发展,为班级管理服务。如,针对学生迟到、早退及一些学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情况,班主任老师联系学校附近的交通民警,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交通要道维持秩序,以帮助学生树立纪律意识,锻炼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利用身边的资源,为班级管理服务。另一方面,学校、班主任可以联系社区、企事业单位、驻军等,聘请相关人员担任学校辅导员,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另外,利用学校所在社区的社会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如,某学校以所在社区的名字中的“勤”为主题,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的勤文化,以此激发学生勤劳、勤学的品质,并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勤文化的力量。

总之,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性;在形成班级管理、教育内外部合力的过程中树立系统观与整合的意识,协调好师生之间、任课教师之间、家校之间的关系,整合各种对班级管理、教育具有影响力的资源,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具备平等、主动的态度,尊重学生、家长。

☞问题与思考

一、简答题

1.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吗?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什么地位?

2.影响班级管理实施效果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3.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协调和处理哪些关系?

二、案例分析

1.王老师是六(2)班的班主任,最近他发现班中一位能言善辩、性格活泼的同学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课间不和同学一起游戏,放学也总是独自回家。问其原因,才得知原来是他上课时和别的同学讨论老师提的问题,结果任课老师误认为他是故意调皮捣蛋,让他在门口站了一节课,还说他脸皮厚,让他的同桌和其他同学以后都不要理他。

如果你是班主任,面对上述情况,你将如何做?

2.六年级(1)班学生丁某,因父母忙于经商,一直由奶奶照顾,目前处于六年级下学期。由于毕业班面临升学,老师们对学生学习抓得比较紧。随着复习的开始,丁某由于学习基础不好,且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感到困难。于是,他学起了其父的老板派头,出钱雇同班同学帮他做作业,后来发展到出钱雇同学帮他做值日、背书包等。这件事情在学生中的影响很不好。学生们面临小升初,看到这样的情况,班主任老师很着急,打算进行家访。

如果你是丁某的班主任老师,面对上述情况,你会怎么做?如果你考虑家访或召开家长会,请设计家访或家长会的详细方案及程序。

【注释】

[1]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189页。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85-286页。

[3]吴立德:《班级社会学概论》,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5-54页。

[4]孙泽军:《透视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10期,第6页。

[5]张建文、李从玉:《班级教育管理论》,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276页。

[6]张建文、李从玉:《班级教育管理论》,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1页。

[7]王鹰等主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67页。

[8]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2页。

[9]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20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