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行色”触发与阅读策略

“流行色”触发与阅读策略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触发”,词典释义是“因触动而激发起某种反应”。阅读策略主要指在流行元素触发的背景下,阅读教学采取的方法策略。在三个概念中,触发是前提,阅读策略是研究实践的重点,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因此,“追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少年的情结。例如,用“一姐会说话”的素材来触发阅读,其效果同样是尽如人意的。因此借用“相亲才会赢”节目的片头语,“勇敢找爱情,相亲才会赢”引发学生探究。

“流行色”触发与阅读策略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 朱林春

一、命题缘起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因此,激活学生的内心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收获,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

教学实践证明:触摸学生的生命脉搏,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决定要素。学生只有在情感领域里“想要学”,才会在认知领域中发展为“学得懂”,在此基础上去实现动作领域的“能发现”。来源于学生内心经验的激活才能获取最大的课堂效益。

加涅的九大教学步骤、巴特勒的“教学过程七要素互动模型”、梅里尔的“五星教学模式”等有影响力的教学设计模型中“引起学习注意”、“动机”、“激活原有知识”这一环节基本都呈现着尊重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认为:“了解学生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教学富有吸引力,激起学习者继续学习的愿望”是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准。叶圣陶先生在《文心》中说:“读书贵有心得,关键是联系生活,在‘触发’上下工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的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获得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

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阅读,从根本上说,是出于生活的需要,是认识世界的一种冲动。在阅读中,要依靠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原有知识积累与文本对话,构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阅读的收获,又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品位和言语能力。因此,阅读自始至终离不开生活,生活的沉淀直接影响了阅读的收获。

信息化时代的丰富多彩,学生的阅读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独生子女的优越性决定着学生逆反心理不同程度地强化。开放的世界,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学生生活阅历的不再单一,挑战着教师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要学会在时尚中挖掘素材,在流行里捕捉契机,要读懂学生,走入学生心灵,才会有所触发,实现有效阅读。

二、命题界说

“触发”,词典释义是“因触动而激发起某种反应”。在本文中主要指利用各种流行元素作为出发点,来进行阅读教学。阅读在本文中,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包括文本的阅读,也包括以文本为连接点的拓展阅读。阅读策略主要指在流行元素触发的背景下,阅读教学采取的方法策略。在三个概念中,触发是前提,阅读策略是研究实践的重点,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

三、操作策略

主要策略是通过当前流行的元素,来触发学生的阅读。即“流行色”触发阅读。

1.“明星”与情景触发——入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阅读教学中创设新奇的情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步。

“追星”使学生的成长充满了浪漫的色彩,“追星”让学生逼真地看到了朦朦胧胧的成功。因此,“追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少年的情结。语文教师可以从“追星”的偶像崇拜中,看到生命成长的朦胧动力,从色彩斑斓的明星中,捕捉到少年的心事,并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明星情结去激活语文课堂……具体策略如下:

确定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对研究的素材感兴趣,又能有深入的了解,把学生的“星”作为研究性素材,不仅契合学生心理,而且让学生有深刻的感受,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顺应学生的喜好,关注明星的动向和成长之路,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明星的故事,穿插进对明星的相对客观的看法,鼓励学生多去了解明星背后的故事,或者干脆设立“明星生活故事”、“流行歌词研究”等研究性课题。这些做法,不仅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夯实了语文的基础知识,陶冶了情操,还有可能把很多追星族培养成文学爱好者。

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对文娱、体育的明星或网络达人的兴趣,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喜好,用他们鲜活的例子来创设各种学习的情景,往往能收获惊喜的效果:听一听或读一读周杰伦2008年推出的专集中一首《兰亭序》,引出对《兰亭集序》的学习。学生由对周杰伦的喜爱与了解,触发对《兰亭集序》学习的浓厚兴趣,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的学习中。

作为阅读的课外延伸的素材。“星”的故事,“星”的成长经历,“星”的拼搏奋斗精神,都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素材,以此支撑起学生的部分精神天空。例如,用“一姐会说话”的素材来触发阅读,其效果同样是尽如人意的。退役的乒乓“一姐”邓亚萍,打球的时候说起话来是滴水不漏的,退役后到英国专门学习过沟通技巧之后在处理公共关系方面更是如鱼得水。这些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作为学生的人文滋养,学生在追星的同时,丰富了自己,构筑了自己高层次的精神世界。

2.“相亲才会赢”与问题触发——探究

“相亲才会赢”是一个电视节目,笔者借用其来说明,高中生因其年龄特点和时代因素对恋爱关注的现象,以及其本身的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在阅读中以此话题去触发,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课堂的氛围会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敏,既解决教学问题,又能借文本破解学生对人生困惑的难题。

《雷雨》是一篇戏剧,但写作时间较早,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借用“相亲才会赢”节目的片头语,“勇敢找爱情,相亲才会赢”引发学生探究。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它不是亲情,但有时胜过亲情……而在《雷雨》中,爱情的滋味怎样?两位主人公的各自感受如何?学生带着趣味开始探究。

对于“为什么周朴园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柜上放着她的照片,连她关窗户的习惯都不改变?”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学生产生了分歧:有的认为“这反映了周的一片真情”;有的认为“这些完全是假象”,有的认为“不能说周对侍萍完全没感情,他只是担心侍萍的出现会危及他的根本利益,他考虑的主要是利害关系”。在生生、师生各种多向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阅历,谈了自己的理由和理解,最终形成与文本相对一致的看法。

所以说,引导学生交流探究,设计一些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至关重要。只有那些既能激起学生无限的兴趣和思考的潜力,又能立足于经典的文本使学生系统地把握文本的问题,才会像兴奋剂一般注入课堂,让阅读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3.“电子控”与开放触发——拓展

阅读是文明的标志。在数字化逐渐取代纸质印刷的过渡时期,并存着各种阅读形式,传统的阅读方式不断地被改变,“手机控”正成为“电子控”群体更引领潮流的一族,且日渐庞大。

教师要适应新的阅读方式,拓展阅读教学的新渠道。具体做法是: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开创“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网络、移动工具等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

例如:在学习《论语》选读时,学生在熟读文本经典的同时,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引导学生实地或图片、语言描述等方式参观于丹的“心灵鸡汤”《阅读经典感悟成长》的新书首发地——中国移动阅读基地。

在必修一第一专题“青春举杯”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碎片时间,阅读郭敬明的《小时代2.0虚铜时代》,把成长的岁月与畅销书联系起来,打通阅读教学和社会流行元素的通道,拓展阅读领域。这样的开放触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大胆地触摸时代的脉搏,培养思考未来的发展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的开放触发是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考验,是教师走入学生心坎的最佳途径和最成功的教学方式。

4.“郁闷”与任务触发——创新

触发并非是一味地顺从学生的喜好,相反触发是有目的的,是要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蓦然回首,那人恰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的。

“郁闷”,一度是这个年代的孩子的口头禅,既反映了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比较恰当地呈现了目前教育的一种现状,但从正面地去解读,这也并非是一桩坏事,特别是理解为是人生必修的课程或完成文本自身的一些学习要点。因此,带着任务,让学生体验“期盼——绝望——欣喜——失望——惊喜”的心路历程,只会是豁然开朗的一刹那,是黎明前的黑暗。作为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有这样的经历,才会趋向成熟,懂得珍惜。

利用孩子们郁闷的心态,同样可以激活阅读教学,并且使课堂灵光四射。在高中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一些同学学习的为难情绪明显,他们不仅要面对各种层次的考试,而且对语文学习的许多任务,也感到力不从心,倦怠、抱怨、“郁闷”笼罩在同学们的心头。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可以引用《论语选读》中的句子,为同学们释疑解惑,引发同学们创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说的就是儒家安贫乐道的苦乐观。这种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中,该怎样理解呢?同学们打开创新的翅膀,以自己的思想去构筑属于自己的苦乐观。在构筑过程中,同学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郁闷情绪得到了抒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去触发其学习的兴趣,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辨析“流行色”双刃剑的磨炼过程,让学生思辨而迅速成长,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它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开拓、去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