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激发学生参与OM活动的兴趣,其重要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释放,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感受。而且,激发学生参与OM活动的兴趣还有助于OM活动的普及,为我校OM校本课程的有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参与OM活动的兴趣,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把学生引导到活动中来,让他们漫步于OM的神奇世界,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展现自我。

第一节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头脑奥林匹克是一项围绕创造力展开的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国际性青少年竞赛活动,它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它是“知识+创意+能力”的比试。自1978年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在美国问世以来,便受到世界各国青少年的喜爱和推崇,在我国OM活动也已开展了20多年。OM活动是一项非常适合青少年学生开展的创造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这样说:开展OM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OM竞赛,在竞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在实践中越来越感到:OM活动不应该局限于只有个别学生才能参与的活动和竞赛,其应融入到素质教育中,让它得到延伸和扩展。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将OM活动进行普及,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并参加到这个富有创意的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参与活动的内在力量,兴趣是参与活动的强大动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的活动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会让人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活动积极性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OM活动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的OM活动要深入开展,同时OM校本科目要科学发展,如果学生对于活动没有兴趣,这些都将毫无意义。激发学生参与OM活动的兴趣,其重要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释放,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感受。试想一个对OM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一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反之,如果他对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活动中他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而且,激发学生参与OM活动的兴趣还有助于OM活动的普及,为我校OM校本课程的有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兴趣不是先天的,是后天获得的,是培养起来的。学生兴趣的形成和强化离不开教师的激发和培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新的挑战。我努力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育思维,在日常实践中做了大胆的尝试。

一、展现多样的活动方式

学生兴趣的激发,除了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对同一方式的感知很容易产生疲劳感与厌倦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形式的设计上,要格外注意。事实证明,不同形式的活动,可以造成不同的气氛,多式多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好奇心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参与OM活动的兴趣,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把学生引导到活动中来,让他们漫步于OM的神奇世界,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展现自我。

1.设计新式多样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众所周知,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在游戏中认识世界的。游戏满足了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从而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

纵观OM的一系列活动,不难发现,很多内容都富有趣味性,并具有游戏的特点,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有些内容则稍稍变化一下,便成为了游戏。

我把OM的活动内容进行了精心的整理,设计编排成各种各样的游戏。有单项游戏:听一听、画一画、说一说、猜一猜等。有综合游戏:游乐宫、智慧园、聪明屋、创意场等。

单项游戏是指内容上的单一,就是在同一个内容上进行发现、发挥、创造,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在单项游戏中,又可分成很多的子项,以画一画游戏为例,它又可分成添画游戏、贴画游戏、创意画游戏等。

综合游戏是指多种内容的组合,像游乐宫游戏,就是把同一材料的活动内容集中在一起,并按难易程度进行编排、组合。比如对于纸的运用,游乐宫里就组合了这样一些小游戏:我和纸的对话、纸的即兴表演、纸的连接、纸结构承重、纸的创意制作等。通过玩玩一系列同一材料的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让学生对同一材料的特征、性能有了较全面地了解。而在创意游戏中,我把相同或相近的内容放在一起,如:牙签结构、吸管结构、纸结构等。学生自由分组,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大家一起比比、想想、做做,比拼创意。创意场游戏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认识和了解同一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游戏提高了学生观察、记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可谓学中玩,玩中学,游戏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OM活动的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

好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学生都有强烈的表演欲望,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他们把表演当做一种可以带给自己无穷乐趣的活动。

表演符合OM活动的艺术性特征,它可以促使学生进入角色,在身临其境中发挥心理暗示的作用,深入体会活动的内在意蕴,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表演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取得超出预想的效果。

基于学生乐于表现这一特点,我在OM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表演,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乐于表演,精于表演。表演的形式有故事、哑剧、舞蹈、小品、杂技等;有个体表演、小组表演和集体表演。表演中,学生可以是演员,也可以是编剧、导演或观众;老师可以是导演、评论家,也可以是演员或观众。

我在活动室里布置了一个快乐小剧场,里面有舞台、观众席、音响(录音机)、化妆用品、各种制作道具的材料等。快乐小剧场成为了深受学生欢迎的表演舞台,不仅在OM活动课上学生喜欢到这里来表演,在课外学生也喜欢相互结伴到这里来自主表演。

表演活动让学生逐步变得思维活跃、幽默风趣,如在一次“动物时装秀”表演中,学生们尽情展现,这一表演要求学生创意模仿动物的走路姿势,要知道动物是学生们最熟悉、最喜欢的,课堂上,当我刚把表演要求讲完,学生们便兴奋起来,大家集聚在一起,开始选择想表现的动物,一起设计动作、一起彩排,高涨的情绪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终,一个个滑稽、有趣的“动物”,他们夸张的台步令小观众们捧腹大笑,直到演员和观众都笑作一团时,表演才告一段落。

如今,学生们都热衷于表演,特别喜欢OM活动中表演的解题方式,他们会自己分工合作,编剧本、做道具、排练、化妆……每一个环节和内容,学生都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意愿来完成,一切都在他们自己的掌控中。在这种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不断增强。

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了OM活动的乐趣,点燃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使他们对OM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着一切活动,在很多情况下,情感起着调节人行为的作用。情感具有暗示功能,这种功能能够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并产生一种奇妙的动力作用。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现实的OM活动中,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将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忽略掉了。其结果是活动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活动效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因此,情感在OM活动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OM活动中渗透情感因素,应该成为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措施。

1.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要激发兴趣,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新课改中的民主性原则,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用心灵赢得心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主体,因此在开展OM活动时,必须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抬起头来走路,树立自信心。尊重学生能有效地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期待、老师的爱,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活动兴趣。

首先,我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学生作为OM活动的主要行动者,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增强,迫切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为此,在活动中我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其次,我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是有差异的,在开展OM活动中,我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记得在一次OM活动课上,大家正在进行语言题训练,这时却传来了一个学生的呼噜声,当同学推醒他后,这位学生还在一个劲儿地说:“我不会说,不爱说。”面对这位学生的表现,我想光靠批评或处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于是下课后我和他一起来到走廊上,先心平气和地向这位学生了解情况,谈谈心,交换交换思想。由于我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敞开了心扉,和盘托出自己因为基础差所以不敢参与活动的原因。了解情况后,我在以后的活动中注意增加这位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降低学习难度,碰到简单的问题,便把答题机会留给他,以此增强他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在以后的课堂上,这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尊重学生就是要还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他们走进一个真实的、快乐的情感世界,从而使学生对OM活动产生兴趣。

2.鼓励学生,促进学生深入参与活动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过去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高达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心理学家还指出:人类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

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尤其是小学生,更需要表扬,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同,一句由衷的赞誉、夸奖、激励语,都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产生欣慰、幸福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活动的自觉性,使他们终生受益……有鉴于此,在OM活动中,我尽量多给学生一些鼓励,适时适当地运用鼓励技巧,如: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或是解决了一个问题,或做出一道脑力体操题时,我都会对他们做出适当的表扬和夸奖。活动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如“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能干”“你真行”“你真是好样的”……通过这样一些话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

通常在OM活动结束时,我还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节课的设想,可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等。对学生好的建议我除了大加赞赏还会积极采纳,让学生感到在老师的活动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想法”,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在OM活动中,我牢牢把握这个法宝,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鼓励与表扬,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表现出无穷的兴趣,从而乐于参与到OM活动中来。

三、唤醒勇于创新的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最宝贵的智力资源。鼓励学生的创新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动力的激发。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及时发现其创新潜能和天赋,让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一个具有创新潜能的学生,如果一开始就受到鼓励,一定会兴趣高涨,并愿意继续开拓创新。

OM活动是一项培养创造力的活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创新的鼓励,其实是营造了一个保护学生创新积极性的良好环境,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激发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最终参与到OM活动中来。

1.穿插奇思妙想的内容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奇思妙想。奇思妙想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原动力,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在众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视野中,奇思妙想被视为创造力的源泉之一,同时也是创造原始本质的再现。

OM活动倡导培养学生通过奇思妙想等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在活动中不拘泥现成的知识,勇于海阔天空地“异想天开”。

那么该如何保护和开发这种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呢?首选的方法应该是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我的做法是:

首先,我在OM活动课中穿插了很多“奇思妙想”的活动内容。有个人的幻想、个人的想象,如“我要发明……”“外星人的家”;有集体的畅想、集体的设想,如“20年后的我”“马路不再拥挤”。这些有趣的内容,引出了学生无数古怪的想法、离奇的主意,这样的活动,拓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表现及创新的欲望,让他们的心灵插上了翅膀,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空间。

其次,结合我校的社团活动,我设立了“奇思妙想”专栏,在专栏中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奇思妙想。我们的专栏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只要有奇妙的想法、新奇的作品就可以在专栏中向大家介绍。对于每一次学生的参与,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奖励。渐渐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人的奇思妙想激发起众多学生的灵感。“奇思妙想”专栏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奇思妙想的天空。

在日常活动中,我还经常组织一些奇思妙想的比赛,如“鸡蛋撞地球”“纸船的漂流”“巧送乒乓球”等。比赛中学生好胜心强,不示弱、不服输,智慧火花相互碰撞,比赛激发了他们更积极地展开奇思妙想。

奇思妙想使学生好奇地探索着千姿百态的世界,积极、主动地求知,从而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对学生奇思妙想的鼓励,使学生参与OM活动的兴趣大大增强。

2.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人们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动手操作是把构思变为现实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动手操作作为OM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我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这样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需要,调动学生参与OM活动的兴趣。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父母宠着、爱着,在家里他们可以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一切都由父母代劳。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相对很差,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活动中,我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从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做起,如剪刀、曲尺、螺丝刀、钳子等,在学会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再教学生一些小制作,如粘贴纸建模、组装车船模等。

有了一些动手操作的技能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如:表演中的小道具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即兴题中的发送装置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创意小车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增长了新的知识,增强了自信心,增强了合作能力和抗挫折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有效地激发了对OM活动的兴趣。

四、总结与展望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培养学生对OM活动的兴趣,其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以上做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在今后实践中还将继续探索,不论是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方法的创新,还是活动手段的选用,都须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体验快乐、获得成功。

当今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摒弃教育的强制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参与OM活动的兴趣,很好地顺应了这一趋势。

OM活动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的OM活动才会得到普及,才会充满活力和生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OM活动才能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