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美之行为转化篇

立美之行为转化篇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美价值观不仅包含价值认知,还包含价值主体的价值判断、选择、评价及实践行为。我们认为,审美误区是相对于审美价值观而言的,而其相对于偏重感美过程中的审美偏差而言,更侧重于对审美价值的辨别、理解与判断。在他们看来,标新立异是追求美的举动,这样的举动可以使他们显得或变得完美。

立美之行为转化篇——缘于审美评价,构筑美育资源与载体

从美育的角度而言,“问题学生”回归主流是一个对“美”从理解到判断的理性深化过程。“问题学生”让我们看到,他们回归途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对“美”价值的歧义。对“美”的价值错误诠释,造成其审美误解的必然,这样的诠释与必然,是他们跨越人生迷茫的最致命的瓶颈。

我们说,对美的感受能力的培养绝不能忽略对美的审美判断、鉴赏和批评等理性活动。当代美育能够发挥它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建构功能,并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作出极具意义的贡献。

众所周知,价值观的建构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连续反复的过程,是主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用皮亚杰的专用术语说,就是“双重的逐步建构过程”。审美价值观不仅包含价值认知,还包含价值主体的价值判断、选择、评价及实践行为。我们的美育,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双重的逐步建构过程”,帮助学生从审美愉悦出发,在感美中健全审美感受,从而积极建构审美价值观。因此,审美教育“必须要根据在实践中它们可能产生的结果来对它们做出鉴定与评估,进而构建对象、构建所期待的结果”[1]。为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虽不能左右学生的“鉴定与评估”,但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尽可能地转变其原有的对“美”的判断,尽可能地让他们回归主流判断。

一、让我们走进审美误区

我们认为,审美误区是相对于审美价值观而言的,而其相对于偏重感美过程中的审美偏差而言,更侧重于对审美价值的辨别、理解与判断。正因如此,现实中我们看到,其产生的根源便更多地与社会诸多因素相关联。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问题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其审美价值判断必然出现众多的误区。

1.他们多喜好以“新、奇、特”为美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大都有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新、奇、特”视为美,一些媒体宣传下诞生的一夜成名的“明星”,向这些缺乏价值判断的孩子传递的只是“幸运”呈现的“新、奇、特”的信号,而不是“明星”成名背后的勤奋和努力。在他们看来,标新立异是追求美的举动,这样的举动可以使他们显得或变得完美。尤其是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而言,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引导缺失,各种原因导致的性格叛逆,更使他们有了“新、奇、特”的偏执。但我们知道,以“新、奇、特”为美的审美取向,与我们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个人才干为主成长任务是不相符的,而且所谓的“新、奇、特”也并不都是美的、积极的、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事物。这样,这样的审美判断就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悖。

2.他们抑或以丑为美

我们有些学生,由于特殊的家庭或社会环境影响,他们年纪虽小却非常世故,养成了社会上的一些人所具有的为了博取名利而压抑自我的虚伪自私的个性;还有的学生由于受充斥荧屏的武侠片、警匪片的影响,熏染上了江湖习气,把自己丑化了却以英雄自傲。这些学生因为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缺乏正确的人生引导,他们在自我保护中或在自我崇拜中逐渐成熟,对“美”的诠释与判断自然与社会主流背道而驰,走入了审美的误区。这些孩子,如果放任自流,日积月累,便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性,甚至对社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3.他们过分追求外在美

我们的学生,社会阅历浅、文化知识不丰富,在审美上更是缺少理性指导,因此,他们对美的追求往往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这就造成了他们片面追求形体外表和服饰的美,而没有意识到内在美、心灵美的修养对于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作用。这些学生一味地追求外在美,而对内心世界的美缺乏引导、缺乏解读,自然难以形成对美的价值的客观判断,难以形成优秀的品格、高尚的情操,难以成为社会主流中的一分子。

当今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学生的审美成为一种感性的冲动,即更多地臣服于表面化的感性要求,人文关怀被逐渐淡化;加之家庭的因素,更增加了我们的学生出现审美误区的可能性。可以这样说,家庭是对我们学生美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我们学生的第一任美育老师,这两个“第一”是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但我们的家长往往习惯于运用榜样教育,特别重视精神感召和伦理道德的启迪,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感受;我们的家长往往偏重于家长权威,以训导为主,趋于严格管理,和孩子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我们的家长往往看中家庭角色扮演,对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结果适得其反。在这样的家庭美育过程中,父母单纯的身教和管教,不利于子女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反而容易使孩子形成不完善的依赖性人格,在审美价值观的形成上简单以父母单一标准的审美价值观为准绳,这些不正确的做法日积月累,就会对孩子审美观的形成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从而加剧了我们学生陷入审美误区的程度。

在分析了缘于社会、家庭因素的学生审美误区的表现后,我们认为,审美误区的存在是与社会、家庭纷扰紧密相连的,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审美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冲突,这样的冲突造成了我们的学生无法进行自主地审美评价,进行独立地审美判断,进行深刻地审美批判。因此,在学校美育开展过程中,我们着力于美育资源的集聚与美育载体的构建,力求通过这样的途径,尝试探讨与研究“问题学生”进行审美评价的机制,帮助我们的学生走出审美误区,并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以促成学生行为的转变与优化。毫无疑问,这是一项系统的美育工程,尤其是对于“问题学生”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而言,其更加要求我们把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自我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审美指导。

沟通中,她又回来了……

徐雪婷

小贺,是女班的一名学生。该生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在班级中能谈得来的同学不多。就我对她的观察来看,除了对学习没有兴趣外,没有发现在行为上有什么问题。她的劳动能力很强,自理能力很好,并不像是独生子女;宿舍里她的床单被子还带着补丁,我猜想她家境不好。于是我想对她进一步了解。

可接下来的一个月她没有写给我一个字,人却消失了。她在周六晚上离开了家。我得知这个消息是在周一,她的父亲匆匆忙忙地找到我,我这才知道她已经失踪整整36个小时了。

我安抚家长将他送走之后,从她的同学那里得到了她的QQ号码,我通过网络寻找她,给她留言,她并没有回复我。我虽然很失望,但仍一次又一次地在网上给她留言。就在她逃夜的第四天下午,我在QQ上看到了她的留言:“我很好。”我立即回复。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一直到晚上7点多她下线,聊她的父母、朋友、爱好等,以及逃夜的原因,并答应我第二天按时到校上课。第二天早读课我走进班级看到了她的身影,长舒了一口气。

小贺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家里因为没有钱,没有将其送精神病院。发病的时候总是把家里砸得一塌糊涂,并且对其有暴力行为。小贺的父亲是长途汽车司机,经常在外,对其的生活和学习的关心照顾很少,文化程度低,教育方式粗暴。小贺性格内向,有时候想法怪异,并有自杀的经历。父母给予她的爱护几乎没有,只有一个阿姨对她还可以,经常把她接去照顾。

第一次与她沟通:

她很不自然,眼睛不看我只盯着地板,两只手不断地绞着衣角,牙齿咬着嘴唇。

我见状说:“你很紧张吗?今天你不要把我当做你的班主任,我也不是专门来探究你的心理老师,我只比你大7岁,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叫我姐姐。我今天找你来只是想了解你最近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上有没有遇到困难呢?如果有,我可以帮助你。”

她摇摇头。

“你在班级中有好朋友吗?”

“有。”

“能告诉我是谁吗?”

她报了两个名字给我。

“平时下课你们经常在一起聊天吗?”

她摇头。

之后她对我的问题就再也没有反应了。我觉得这是她仍对我不信任造成的。我并不气馁,仍满怀信心地对她说:“既然你不愿意当面交流,那么我们以后就换一种方式,用纸和笔。如果你在学习上,生活上碰到什么问题了,愿意的话写张小纸条告诉我,我会尽力地帮助你,好吗?”她没有回答但却抬头看了我一眼,我知道她会的。

第二次与她沟通:

新的一周开始了,星期一早上我在班级看到了小贺和其他同学说笑,心想事情应该已经过去了。周五的下午班会课之前我收到了她写给我的第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让我吃惊的话:“徐老师,我想离家出走。”我立即决定找小贺个别谈话。

这次的谈话很顺利。她像泉涌一样向我倾诉了她的感受和打算。她说她爸爸现在对她很好,但经常出差。家里只剩下妈妈和她。妈妈有精神疾病,她很怕妈妈发作,所以不愿意待在家里。最后她用哀求的眼睛看着我说:“徐老师,我能在你家住几天吗?等我爸爸回来我再回去。”我不忍,帮她联系了她的小阿姨。

之后,我帮她做了心理疏导,帮助她放松,减缓心理压力

与其父亲沟通:

了解家庭情况,其父亲的工作情况。“小贺妈妈由于精神上的问题不能给她关心和爱护,如果您作为父亲也只是一味地打骂不能给予她想要的爱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这次的逃夜就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我相信您是知道该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父亲的……”小贺的父亲表示会改变教育方式。关于小贺的生活安排,其父亲也很感激,并且保证不会再让孩子受到她母亲的伤害。

沟通后,小贺变得开朗了一些,再没有出现逃夜的情况。在交给我的周记本中经常会有她的纸条,不一定是遇到了问题,有时和我聊聊音乐,有时和我说说她开心的事,她还会把小纸条折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比如爱心、小鸟、幸运星等递到我的手里,每当这时我总感觉很开心。我也及时地回复给她,我想她也很开心吧,不然为什么每次看到我的回复都会笑得那么甜呢?

二、让教师成为美育向导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学生成长的人生向导,对于日夜生活在学校的彭顺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针对学生的特殊性,针对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青年教师放到了学生人生导向的位置上,因为他们无论从年龄上还是从共同话题上,相对而言是学生们较为容易接受的对象。为此,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建设工作。

当一群风华正茂的大学毕业生,面对一群在心理和行为上时常抑或扭曲、家庭和社交背景较为复杂的未成年人,强烈的心理和行为反差,给这群青年人不断提出挑战。

学校开展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各类讲座、讨论、汇报交流活动,让这些青年教师在学习和交流中不断得到启发和磨炼,在学习与交流中尽快熟悉我们的学生,尽快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尽快成为这些学生的良师益友。

当我们的青年教师面对行为偏差、心理失调的学生,时常会感到迷茫,学校组织“老带新”师徒结对活动,让青年教师及时走出困惑期,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和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如何针对问题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针对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差等问题,我们定期开展了教学公开展示课,给每个青年教师锻炼自己的机会,备课、磨课、说课、评课、课件评比等,让青年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同时还加强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开展个案研究、课题专业辅导、教育教学专项课题研究等,让青年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发展他们的专业化能力。

我们也开展爱的教育,让老师们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使这个团体形成稳定、团结、向上的凝聚力。这样的凝聚力,让他们有了一种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有了一种能够发现人心之善、人格之美的独到眼光。正是这样的态度和眼光,在我们的青年教师眼中和心目中,我们的学生是可爱的,是美的。

他们认为,我们学生的朝气是值得欣赏的。他们用真诚的评语回报了孩子们的朝气。

“你活泼可爱,阳光般的微笑和敞开胸怀的快乐是你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利器。”

“你细心、耐心有恒心,它能给你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你不显山露水,却让老师捕捉到了你。你待人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做事积极主动,默默无闻地为班级服务。”

“你的好奇心会让你终有一天能驾驶上装满知识的巨轮的!到时候别忘了竖起理想的风帆,擎着奋斗的指南针,向着成功的彼岸起航。”

“你是阳光少年,愿你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冉冉向上。”

他们认为,我们学生的灵气是值得欣赏的。他们在师生交流册上留下了这一段段感人的文字。

“在我的眼前浮动着你甜甜的笑脸和活泼可爱的身影。你不但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而且心灵手巧,那设计新颖的手抄班报,透露着你满身的灵气,显示着你耀眼的才华。老师为你高兴!”

“每一期黑板报都能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老师知道这是你辛苦努力的结果,看着那一期期精美的板报,显示着你光照的才华,老师为你高兴!”

“你是一个文静、乖巧的女孩。你那工整的书写和娟秀的字迹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总能让老师看到不一样的你,工整的字体透露着灵气,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尊敬师长,和同学相处关系融洽,或许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你散发的亲切感,努力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相信你会更优秀。”

“你改变很大,和刚来校时已大不一样了,看着你逐渐对学习有了兴趣,老师很高兴。”

“你尊敬师长,对待学习自觉认真,成绩优秀。如同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的细流,广博的学识全凭日积月累。你是知识的清泉,使人赏心悦目。”

“你学习优秀,老师十分喜欢你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学习劲头,你是好学之星,品学兼优之星,永远给人秀美之光。”

他们认为,我们学生的才气是值得欣赏的。他们看到有同学初露才气时总会附上美好的祝福。

“你才华横溢,文笔动人,感情真挚,在你的笔下,文字永远是那样的动人、感人和暖人。”

“总能看到你一篇篇生动的小故事,你善于写作,在你笔下,文字永远都是那样动人、感人和暖人。很高兴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之处。”

“你的美术作品总能让老师感到意外,虽然稚嫩却充满创意,令人赞叹!”

“书写的文字是我们第二张面孔,很高兴你优美的字迹赢得了大家的青睐,愿你的才华能更进一步。”

“你不断创造佳绩,成为‘服务精英’‘博学之星’,你是我们班上的才女,成绩优异,工作出色,令人赞叹!”

“你字迹优美,赢得大家的青睐,愿你的才华能进一步升华。愿你在学海里能遨游更远,看到更美的风景,收获更多的硕果,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他们认为,我们学生的志气是值得欣赏的。他们十分重视学生身上所包含的刚毅志气。

“你胸存大志,行有目标,思想上进,处事稳重,是一位有志有为,诚实守信,懂事进取,敢于拼搏的好学生。”

“有志者事竟成,你希望成为一名军人,并为之而努力,敢于拼搏,相信总有一天你能实现字迹的梦想。”

“课堂上看到你一次次举手回答问题,你发言响亮,表达清晰,老师为你感到高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相信一番努力总有回报,坚持下去,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在学习上,你像蜜蜂那样勤奋。课堂上发言响亮,表达清晰,博得同学们的赞叹。你兴趣广泛,想象力强,反应敏捷,刻苦钻研,孜孜以求。”

“你在书山学海中,寻觅着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如果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是夜空中的繁星,那么你就是其中耀眼的明星。愿你永远明亮,永远耀眼。”

他们认为,我们学生的大气是值得欣赏的。他们珍视、珍惜和欣赏学生身上所蕴有着的大气。

“老师觉得你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平和,你的平和让老师感觉到了你的大气。你的平和令你宠辱不惊,你的平和使你淡薄处世,你的平和让你宽厚待人,你的平和也使你与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处得很好。”

“你让老师觉得你身上散发着一种豪气,因为你绝不随声附和,绝不人云亦云。难得的大度大气和富于质疑的精神,在你身上得以展现。为此,老师与同学都钦佩你,愿你永远保持这一精神状态和人格特征,继续努力。”

他们善于欣赏,能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成长中的点滴进步;能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发现学生成长中的智慧之真、道德之善、心灵之美。他们用鼓励不断促使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用真诚相信学生能够在成长中克服自身的不足,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些欣赏、赞美之词,是我们青年教师走近我们学生的法宝,是他们对学生辨别、鉴定和评价进行正确的审美导向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开展美育,促进学生回归主流的教育资源。

小婧入学时是一个15岁的花季女孩,阳光、外向使她在同班同学中格外吸引老师的注意。

她来自一个重组家庭,父母本来就各自拥有一个孩子。父母重新结合后,生下了她。虽然这是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但是就是因为父母年纪较大的原因,其父母对她既严厉又溺爱——只要不做出格的事,其他都随她。这就形成了她现在的状况:遵章守纪,服从老师,却又任性贪玩、固执己见。也正是如此,自小学到中学,她虽一直没有什么不良习惯,属于循规蹈矩的学生,但极不喜欢学习,尤其到了初中,情况就更加严重,致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自进入我们学校学习后,为了帮助她重拾学习的信心,我们的教师给她一个舞台,让她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鉴于她开朗活泼的个性,我们决定让她协助各科任教老师做好班级的学习工作,同时负担班级黑板报的编写工作。这些工作充分调动了她的潜质,使她在班级工作中十分主动,且取得很好的效果,得到所有任课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我们的教师还积极引导,使其树立信心。根据她贪玩、厌学、成绩差的特点,班主任老师多次与她谈心,进行思想交流,通过谈话及事例的证明,提高她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并在班级同学面前运用多种方式,尽力让她展示自己的才能,积极树立她的威信。同时针对她在工作中显现的弱势方面,尽力帮助她弥补并通过具体事件教育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鼓励其认真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们的教师还通过帮助、赏识、激励进步,积极引导她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学校和家庭双方共同对她严格要求。在校老师开小灶,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在家家长请人辅导她学习。班主任老师还随时鼓励她的每一次进步,使她的学习兴趣逐渐提升。

学校严格的管理以及教师正视她长处与优点的处理方式,逐渐使能自觉遵守纪律的她基本上控制自己的贪玩心理。经过一年的耐心疏导及帮教,昔日贪玩、任性、厌学的女孩,脸上重新露出了同龄人都有的充满自信、阳光的笑意。她也因此成为班级乃至学校的优秀学生,而且在经过团组织的考查后,她加入了共青团,成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

三、让社团架构美育空间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特长发展的需求,学校确立了“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课程”的理念,利用自身优势,丰富课程设置,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建构了多元发展的素质教育格局。我校在国家和上海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多种校本课程,有修身养性的“太极拳”“柔力球”;侧重形象的“形体课”“舞蹈课”;涉及动手创造的“陶艺”“工艺”,以及“围棋”“跳操”“电脑绘画”“课本剧”“小组唱”“器乐”“篮球”等,视每学期不同的学生情况,按需开设相应的科目。同时也为一些有兴趣、有特长的孩子提供了学习和实践机会。多年来,为配合课程的开发,并为了使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尝试着组建了一些社团。

我校为学生度身定制的这些校本课程则无须按照统一的课表、进度来开展,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需求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学生可以利用中午休息、下午两节课后或晚上活动的时间,自由选择去美术室画画,去书法室写毛笔或者去音乐室弹弹琴或吹吹管弦。因人而异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培养优势潜能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

我校专门为学生建立的美术室、书法室等也会根据学生的选择做出相应的调整。

1.社团丰富了我们学生的课外生活

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住宿生,在学习之余,在为他们提供图书室、运动室、活动室等自由活动场所之外,我们还希望通过社团这一组织,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活动,在发展特长的同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社团组织中,有步骤地推进美育工作。

2.社团促进了我们学生素质的提高

因为社团组织的专项训练是诱发学生个体素质的原因,在反复进行的专项训练中,学生便形成某种气质、个性。人总是在对外部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行为模式的,并最终内化为以能力与价值为核心的个体素质,其与个体的人格特性融为一个统一体,促使了学生某种素质的形成。

3.社团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压力的加大,势必会反映在学生的生活中。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孩子,他们来到我们的学校,从某种角度而言,原因是一个压力,结果也同样是一个压力。而我们的社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同时,学生社团是一个群众性团体,在没有强制、行政命令的情况下,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每个成员的责任心、爱心、团队意识,这无形中便强化了学生积极而健康的心理。

4.社团给予学生温馨的心灵空间

因为由社会认同产生的生存压力会通过有形无形的方式转加到我们的学生身上,这就使我们的孩子感到窒息。而社团组织,可以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交流而得到友情的慰藉;通过兴趣爱好活动,使压力得以释放;通过探究和成功而获得喜悦。所有这些,都为我们的学生拓展了无尽的心灵空间,并在可能的空间中,让我们的学生在温馨和喜悦中产生对学校、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爱。

学生小周,进入职业高中班学习,在刚接手这个班时,他的自由散漫使我大吃一惊。上课时,他会毫无征兆地由于某个同学的一个动作或一句话而大笑不止;他时常在老师上课的同时,不停地插嘴说其他的事情,或者是故意干扰其他的同学听课;下课时,他会大吵大闹,说话从来不注意场合,有许多不雅的口头禅,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他经常把不交作业、上课睡觉、和周围的“盟友”不分场合地相谈甚欢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开学不久,他身上的问题就暴露无遗:情绪失控,冲撞老师,多次违反校纪校规。

由于小周的自由散漫影响整个班级的正常上课秩序,我就找他谈话。表面上他承认错误,表示愿意改正。但当我转身去取东西回身时却发现他已经不在了,找也找不到他。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地走到我面前,声称害怕而不敢面对老师。当时我就给他上了狠狠地一堂纪律课,心里总想着如何来治理他的习气。

从小周的各方面表现来看,他自控能力差,情绪容易偏激和失控。从人格特质上来分析,小周偏于多血质与胆汁质,容易被激怒、活泼好动。而在问题学生中,大部分都是这一类的学生。

另外,在与小周父亲的交流以及多次的家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周家境比较困难,一家人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间里,父母上班相当忙。他平时不太愿意待在家里,经常外出与他所谓的“朋友”混在一起。久而久之,也养成了许多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而父母的疏于管教、放任自流的态度,让他更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进入职高班后,我从其他学生口中得知,小周现在虽然很散,但比起以前已经不知好上多少倍了。听了这话,我心里油然而生一线希望,于是又找了小周。首先肯定了他的进步,也指出现在的不足,并明确告诉他,人生漫长,要学会克制自己、控制自己,才不会给别人看不起,老师愿意并希望看到一个知错必改的上进孩子。从小周似乎游离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心中的波动。

另外,在平时对小周的观察中,我看到,由于家庭关爱的缺失,使小周的感情寄托与依赖大多转移到朋友中。因此,他是一个非常注重友情、讲义气的孩子。以此为切入点,我用平等对待的朋友的口气多次与他谈心,了解到小周对于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非常厌烦,非常向往职高毕业后的工作,希望能快点踏上工作岗位。因此我采取了两步走的方式对他进行教育。

第一,针对他对同学对朋友的注重,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找到小周的闪光点,鼓励他、甚至提出让他来帮助同学们,比如班级的劳动由他来负责;班级参加校内活动比赛由他来组织拉拉队;有同学体育课摔伤了,鼓励他主动提出每天接送同学上下学。逐渐地,在同学们赞许的眼光中,小周渐渐有了自信和自豪感,同学都说他的口头禅少了很多,对大家也和善了许多。

第二,针对小周上课行为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的散漫,我从职高班今后的学习发展着手,对他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如果你想有份喜欢的、体面的工作,就必须把基础打好,我们现在所学的内容都与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现在起,要把学习当作工作的前奏,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更快地走上工作岗位。老师相信,如果你那么看重今后的这份工作,那你也一定能把现在的专业基础知识学好。看到老师的信任和期望,小周表示愿意在行为上有较大改正。在后来的行动中果然有较大改观,许多老师反映,小周现在上课很少插嘴,很少睡觉了。这使我更坚定认识到,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每一样错误,相信他们总有成熟和长大的一天,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小周在学习上突飞猛进,在“上海市旅游行业统一考试”中,获得了英语听力、笔试和口语三样B级证书;获得了法律、道德、礼仪合格证书;获得了计算机初级应用能力证书;获得了上海市劳动局颁发的餐饮服务员中级技能证书。

毕业那年,由于小周有较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并有多张中级技能证书,小周顺利地参加工作实习,在一家五星级宾馆做会议接待。在工作期间,因勤奋肯干,积极主动,获得了单位领导们的一致好评,从一名自由懒散的孩子脱胎换骨,成了一名彬彬有礼的岗位星级员工。

四、让学生走进美术社团

美术社团是我们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利用每周五兴趣课时间以及中午学生午休时间,由专门的教师组织那些对绘画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到美术社团中来。我们的美术社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学生非常乐意参加。为了办好美术社团,我们的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组织与发展工作。他们重视活动质量,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美术社团活动已成为我们学生学习艺术的乐园。

我们的社团是学生凭个人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某些学生因好奇而选择了美术社团,可这样的选择或者是因为兴趣占了主导,或者是不了解而为之,或者是因为盲目而为之,因为从个人的素质、性格和能力而言可能并不适合。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教师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使这些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强化和培养兴趣爱好。

1.我们的美术社团,有着精心制订的活动计划

有固定的活动时间,通常每周进行一次活动,遇到有特殊情况择日进行,从不轻易暂停;活动有固定的地点,学校专辟了一块采光好、活动空间大的地方给美术社团开展活动,确保了活动的正常进行;活动有规范的管理,我们建立了出勤点到、请假、活动检查、期末检测等制度,并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

“在美术社,我学会了素描,学会了怎么用绘画充实自己的人生;我学会了怎么用纸做出各种各样的卡片,来送给一直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老师;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渐变色,使我的色彩更加积极和健康;我学会了绘画,学会了用绘画来陶冶情操。美术社,是我第二个家。”

——美术社成员 小 玲

2.我们的美术社团,有着系统完整的活动内容

活动安排了素描、国画、纸艺、漫画等,排除了单一的素描训练满足不了兴趣小组学生要求的可能性。不同的画种所带来的感受是各异的,素描材质形式适合儿童掌握,是他们了解绘画的桥梁;国画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了解笔、墨、纸、砚;纸艺可以锻炼他们的空间思维及动手能力。因此,让学生在社团中涉及多种画种,积累更多的创作经验,对学生发展艺术、提高素养是有好处的。

3.我们的美术社团,有着尊重个性的活动模式

在美术社团的辅导下,我们参照或遵循课堂教学的很多模式,但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在美术社团里,学生和教师关系融洽,教师力求在教学内容上激起学生兴趣,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与自由,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大胆去实践,动手去制作,让他们在这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接受实际锻炼,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聪明才智。

4.我们的美术社团,有着科学规范的推进过程

在美术社团的辅导过程中,教师尽力协调好技能技巧传授和创造力培养的关系。适当地、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有效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美术技能技巧是循序渐进的,一旦出现技能技巧的断层,学生就会出现有美乏术或有美无术的尴尬。为此,我们的教师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兼顾技能的训练,使其两者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就这样,他们从临摹开始,到改画、创作,美术欣赏和美术表现能力一步步得以提高;他们从油画棒开始,到油水分离,到水粉,到刮画,不同形式绘画表现技法一步步熟练。与此同时,社团利用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中构图、涂色等方面的优缺点,形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

“在美术社,我学会了很多,而且不仅仅是绘画方面。在社团里,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予我许多鼓励。我还参加了‘闸北区学生艺术节’绘画比赛,并且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从这次比赛中我体会到,我得到的不仅是奖项,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信心。”

——美术社成员 小 磊

五、让学生走进陶艺社团

陶艺社是我们学校的特色社团之一。初组团时,学校就为陶艺社购买了一台炼泥机,使得用过和干裂的陶泥能很好地回收再利用,为学生在陶泥制作时解决了一大难题。学校的支持和保障是陶艺社走到今天带给每一成员最大的感慨。

在陶艺社,我们的成员通过欣赏一部陶艺纪录片,了解了陶艺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华夏儿女的智慧与结晶。让我们的学生接触陶艺,不仅是让他们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陶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是为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绪,并在爱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在未进陶艺班之前,我一直觉得所谓的陶艺只是捏捏泥巴而已,是小孩子的玩意。但在陶艺社学习之后,我才知道这是一门艺术,我也称之为软化性的雕塑,当我把一块整体立方体泥雕琢成为一件器物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明白了许多雕刻师,尤其是米开朗基罗大师,能雕刻出如此绝世珍品是非常厉害的。”

——陶艺社成员 小 美

在陶艺社,我们的成员通过学习泥条盘制法、直接塑型法、泥板成型法等几种陶艺制作的方法,开始了他们的创作旅程。我们的教师每次都留出相对宽裕的时间让学生亲手捏制陶艺。在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几种陶艺的制作方法,创作出了以“千变万化的人物”为主题的泥塑。这些泥塑各具特色,形态万千,有表情各异的人物形象,更有活泼可爱的邻家小女孩;有婀娜古典的唐朝美女,有极富科幻色彩的外星人。一件件泥塑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学生们还尝试着在塑型好的陶胚上绘上彩色的图案,他们兴致盎然。有的学生绘制了千姿百态的人物,有的学生绘制了憨态可掬的动物,还有的学生将美丽的风景图案跃然其上,使得原本朴素的陶艺也变得色彩斑斓了。

我们学校的小邬同学,自初二起便来我校学习,他调皮捣蛋,经常扰乱课堂秩序,父母拿他没办法,老师看到他头痛,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厌的学生,却对陶艺有着一股“钉子”般的毅力,满怀热情。陶艺教师也关注到了他的这一爱好,充分挖掘他在陶艺上的天赋与灵性,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给予他更多的指导,鼓励他参加全国陶艺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小邬最终在全国中小学陶艺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连他自己都不得不感叹道:“原来我也可以啊!”

“陶艺班不仅让我学会了一些陶艺技巧,而且也让我明白创作艺术的不容易,让我学会了尊重艺术。”

——陶艺社 小 青

这些陶艺作品虽略显粗糙、稚嫩,但都反映了学生们内心的真实世界,它们有着其他陶艺制品无法替代的单纯质朴的美。当我们的教师看到这些学生的创作时,都为学生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六、让学生走进自主活动

围棋社一直是我们学校比较受欢迎的社团之一,纵横各19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一幅对称、简洁而又完美的棋盘。在围棋社团,每次活动老师进行抽签分组进行日常训练,挑选下得比较好的同学举行围棋赛,并组织同学观摩,讲解其中的精髓。下棋不单是一种活动,它还是一门艺术,一种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发展最为广泛的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比起单纯的竞技比赛,让学生体会围棋的价值所在无非是更为重要的。

“每周五最开心的就是兴趣小组的活动。学校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选择,有围棋、音乐、美术、生物……我选择了围棋,因为我以前就有一点基础,而且自己也喜欢。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围棋的知识,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其中,我成了佼佼者。我感到非常自豪!”

——围棋兴趣小组 小 喆

我们学校的社团建设,在充分挖掘教师资源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不足,搭建一个学生活动的平台,力求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接受来自第二课堂的美育。比如我们针对问题学生注意力缺陷、多动、对学习缺乏兴趣、文字功底差等特点,成立了书法兴趣社,通过书法的学习和训练,逐渐培养他们耐心、静心,逐步克服浮躁、好动的习惯。

“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下围棋的知识,下棋有输有赢,以前可能会为一次失败而不开心,可是围棋慢慢磨炼了我的耐心,现在的我慢慢安静了下来。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很多比下棋更重要的东西。”

——围棋兴趣小组 小 毅

在我们的书法社里,你可以看到,那些平时上课时候喜欢吵闹的学生,来到我们的书法社,一拿起笔开始练字,都立刻变得非常的安静,并能全神贯注地用心去练字。在书法社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成长的过程。有些学生,一开始能够坚持静心训练的时间非常短,到后来,他们却能在自觉中逐步将练习的时间延长。这是一种进步,当然也是一种成长。我们的教师很满足,他们说:看到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我都很开心,这说明他们开始从骨子里接受书法这个文化瑰宝,并从身心上开始改变了。

我们的美术社,我们的陶艺社,我们的书法社等社团,都是学生自主的社团形式,这些社团丰富了学校美育的载体,同时还为其他兴趣小组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目前,我们学校的活动小组有“围棋”“跳操”“电脑绘画”“课本剧”“小组唱”“器乐”“篮球”等,这些活动小组,视每学期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活动安排。这些兴趣小组与社团联手,在学校学生各种的文娱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比如元旦迎新活动,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艺,有吉他演奏、古筝演奏、舞蹈表演等。

“在舞蹈兴趣小组,我学到了如何保持良好的身材,如何放松自己的心情,如何让自己的课外休闲时间更充裕。我喜欢舞中大汗淋漓的快感,我更喜欢舞后来自身心愉悦自信。”

——舞蹈兴趣小组 小 影

美育是一个感性激发的过程,是一个理性沉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是一个较好的载体,而赋予活动一定的主题则是让活动实现理性升华的点睛之笔。

“兴趣小组让我明白: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努力,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都是可以做到的,都是可以成功的。就算某一方面不是自己的长项,但坚持可以改变一切。”

——围棋兴趣小组 小 明

我们为学生举办有主题的美术展赛活动,为学生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美术社团活动在培养孩子绘画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同时,可以通过展示、比赛、表演等各种形式展示孩子们的所学,为孩子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每学期末的美术展览、每次活动的作品展览、现场的书画表演等,通过这些展示活动让孩子们从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我们每一次的美术活动都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内容各异,并且要缩短活动的周期,多为孩子们提供展示机会。

我们为学生举办有主题的美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们的美育素养。美术社团的教学主要通过活动来实施,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爱护动物意识,学校举办了爱护人类的朋友共筑绿色家园的绘画活动,学生们共同绘制以动物为题材的绘画长卷,数百个形象各异的动物形象跃然纸上,让学生们受到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这次绘画活动的最大收获不是绘画水平的提高,而是使我更了解了人类的朋友,让我树立了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初三(2)班 小 唯

在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还结合一些东西方的传统节日开展学校美育。比如中秋赏月活动、画民俗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又如圣诞节制作贺卡活动,让学生们对西方的节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生成长积累一些国际化的知识。

“通过生物兴趣小组,我了解了许多植物的结构、动物的习性和各种各样的生物奥秘,在研究这些知识的同时,老师也教会了我们自主学习。参加兴趣小组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增加我们的学习兴趣,给我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生物兴趣小组 小 芳

《礼记》一书中强调“言有物而行有格,是以生则不可夺志”。人活于世,必有为人处世之道。此道即为人生准则,即为价值取向。从某种程度而言,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外显的体征,所以对于人的行为评价相对而言比较具体,其改变过程可长可短;而人的意识改变是一个隐性的过程,其或伴随着人的思想变迁,或伴随着价值取向的改变,或伴随着评价标准的演进。

他从阴影中走出

郭玲群

小方,自小学起一直被老师批评,行为测试有多动症的趋向。

小方原先在一所普通学校读书,同学都是左右邻居,都知道他母亲在殡仪馆工作,和他接触总有“避”的感觉,同学很少和他交往。小方上课多动,时常被老师批评、罚站,在同学们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差生。在家里,父母经常吵架,使他左右为难,坐立不安,非常害怕。小方是较为典型的自卑心理障碍,这样的障碍导致了其人际关系异常,自制能力差的行为表现。

自从进入彭顺中学以来,似乎从“避”的阴影中走出,可是多动“阴影”却不易走出。他还是那样,上课注意力集中只能维持七八分钟,手不停,在座位旁的墙上画上不少小人、小动物;在书上画满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肖像,可每逢考试时,总是红灯高照,在学习方面经常挨父母的痛骂,他很痛苦,可痛苦过后,又习以为常了。

要成功地矫治,就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刚到这个班上课时,正如其他老师所述,他是够多动的,不停地动、不停地画,没有休息时间,可是有一点,他在做小动作的同时,只要稍微听到一些课的内容,他就能准确地回答上一两个问题。另外,他画的画不错,这些是他身上的闪光点。如何寻找他转化的突破口?我认为,这个闪光点就是转化小方的突破口。

于是,我变批评为表扬,让小方觉得自己身上也有值得欣赏的美的东西。于是我让同学回答问题时,他若举手,我先表扬他,他一经表扬,积极性很高,举手要比别人高,有的问题回答错了,我也不批评,仍然是鼓励,并让其坐下来再仔细考虑一下。自从有了表扬,小方对我有了好感,下课见到我总是笑嘻嘻地叫我一声:老师好!这样沟通也就便利多了。课前经常提醒,课后个别帮助。多动不可能一下子改,自卑不能马上消失,他还是时常会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课前我总对他说,你上节课表现很好,就看你这节课表现了。上课时,他能克制一段时间,可时间一长又不行了,我总是用眼神来暗示他,有时走过他的座位边轻轻地敲一下,他马上振作起来,一节课要反复几次,课后我还是鼓励他说:只要有恒心,你通过一段时间意志的磨炼一定能克制多动的。经过较长时间的接触,我认为,要让小方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还得从在克服“多动”上下工夫,让他感到我能好得了,使他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教育是一个教师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进行一系列教育思维方式的更新与重组,当我们有一个赏识的心态,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的互动关系。

评价机制的激励性,教师要“偏爱问题学生”。对“问题学生”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取得的点滴成绩要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加以表扬,从所谓的一无是处境况中找出闪光点,消除或缓解消极情绪。比如我校每学期进行的“显著进步奖”评比,这就大大地激励了这些同学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得到肯定和赞赏中得到提高。从而最终增强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增强识别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教育学生增强对事物的鉴别能力;严格教育管理,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光说不行,还得结合他们的实际,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

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这两者有区别又有联系。心理问题不是一般的思想教育所能奏效的;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辅之以心理疏导,则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鼓励学生学会赏识自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能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能学会自爱。在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和认可中增强一种自信心,增强一种成就动机,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学生在“我要做好学生”“我能做好学生”“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即肯定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亮点,否定自己的不足,运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克服不足和矫正不良的行为,从而逐渐进步,成为好学生。我寻找他自尊自信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他的绘画爱好和肯动脑筋,同时要不断为自己鼓气,要尽力创造出成功的记录,为增强自己的自尊自信还可以积极利用“自喻”的方法,借以明志和自勉。我不断进行心理暗示。“多动”不可怕,我能改正,即使有反复也不可怕,关键是我对自己有信心。我加强其意志的培养,鼓励他多为自己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从点滴小事入手,持之以恒。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赏识孩子,多用“赏识、鼓励”的方法,帮助自己的孩子,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孩子所出现的不良反复,不要丧失信心,要和孩子“共渡难关”,要多为他们“加油”,要相信他们能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要看到孩子身上的巨大发展潜力,相信他们能成功。

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让孩子在情感上有一个支撑。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一张桌子,一盏台灯,一把椅子,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条件,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使教师的赏识教育在家长身上得到体现。

经过一个阶段的心理辅导,小方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卑心理,重新建立起自尊、自信,逐渐走出自卑心理的阴影。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克制多动,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有反复,需要我们对学生建立自信,并不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多给予鼓励,多给他们的成功创设舞台,使他们寻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不断创造成功的记录,尝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说,评价是价值在意识中的反映。在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的心理过程是复杂的,是非理性、非逻辑和理性、逻辑结合的过程。我们一般都强烈地意识到,“评价一旦以观念形态出现,则说明评价已进入更高级的理性思维的层面”。[2]总之,价值评价是知、情、意的综合作用,而审美价值评价的作用更偏重于从人的感性活动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出发,说明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是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相对于认知评价和道德评价,审美评价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感觉上的快意,审美评价更多地带有评价者强烈的主体需要和个性色彩,并灌注着评价者强烈的情感倾向。

正因如此,我们在帮助我们的学生走出审美误区的同时,将学校工作的重点定位于给学校美育构筑一个资源体,其以教师团队为主要依托;同时给学校美育铺设一系列的平台,其以学生社团及学生主题活动开展为载体。我们力求通过这样的资源与载体建设,为学生实现正确的、自觉的审美评价,奠定一个感性的、可供操作与体验的平台;并力求通过这样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发动其感情的审美评价的充分运作,使其评价结果深入而持久地影响其生活的全部。

【注释】

[1][美]约翰·杜威.评价理论.冯平、余泽娜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