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激情感染学生

用激情感染学生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是奔放的,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这显然是高效率的课堂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激情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灵。窦桂梅老师的这一案例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创设情境,用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陶冶和熏陶。而这种激情有利于教师把知识燃烧,燃烧的过程既是感染自己,也是感染学生。

第八节 用激情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也就是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是奔放的,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这显然是高效率的课堂必不可少的元素。高效的课堂需要师生焕发生命的激情,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赞可夫曾经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因此,激情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灵。

我们知道,充满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努力学习、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不断进步。

经典案例

著名教师窦桂梅老师所教的《难忘的一课》,就是这样一堂富有激情、非常精彩的课。

上课了,窦老师首先带领学生阅读、分析重点课文,随后,在悠扬婉转的《思乡曲》中,师生共同深情朗诵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窦老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话足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只有那一句……

学生(齐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窦老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们此时的心情吧!

(学生再一次大声朗读)

窦老师:下面,请大家拿起笔,再写一写这句话,并将这句话永远地镌刻在你们心灵的深处。

(师生共同提笔,教师用红笔,学生一个个凝神静气地、庄严地、神圣地、含着热泪写下这句话)

窦老师:想读就大声读吧!

学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窦老师:语气虽然不同,但感受和认识是一样深刻的!

窦老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但唯独不能选择的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祖国。或许有一天,你身在国外,但请你不要忘了今天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们大家再读一遍这句话吧!

学生:(铿锵有力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窦老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咱们今天上的不是普通的语文课,而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因此,这也就称得上是……

学生:难忘的一课!(教师在课题后加上感叹号,在全场掌声中结束教学)

案例分析

窦桂梅老师的这一案例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创设情境,用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陶冶和熏陶。

一堂有灵性的课离不开激情,这激情包括老师的激情和学生的激情,老师的激情源于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学生的激情来自老师的唤发、引导。师生的激情感悟交流中,形成对各自人生观、价值观的新的感悟和定位。

一堂好课的基础是授课者的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求知创新、勤奋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这种激情有利于教师把知识燃烧,燃烧的过程既是感染自己,也是感染学生。所以,只有教师充满激情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不断涌动,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才能让生命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营造课堂教学激情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应是每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