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买文具》案例

《买文具》案例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买文具》作为起始课,既有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有简单的应用。《买文具》一课与人教版的教材相比,课题的命名让老师和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是“人民币的认识”,一个是“买文具”,相比之下,后者让执教者和学习者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在设计过程中紧紧抓住“买文具”这一情境,从学生最常见的学习用品入手,导出学习课题《买文具》,扬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买文具》案例

景泰县正路乡正路小学 王少科

教材内容:《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活动的设计上,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设想: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很熟悉的“买文具”这一情景中,边用、边认识人民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合理组合人民币,会在小组里购买几元几角的文具。在“售货商店”中,进行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检验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买文具》作为起始课,既有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有简单的应用。

1.体验教材的不同,感受新课程的气息。《买文具》一课与人教版的教材相比,课题的命名让老师和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是“人民币的认识”,一个是“买文具”,相比之下,后者让执教者和学习者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在设计过程中紧紧抓住“买文具”这一情境,从学生最常见的学习用品入手,导出学习课题《买文具》,扬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2.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中,学生的活动量是比较大的。在教学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的学习合作,同时又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

3.让学生在多维度思考中发展。教好一堂课关键在于思维的训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几个能让学生一展身手的机会。

4.应用提高,回归生活。学以致用,把外在的学习转向内在的应用,在应用中将知识磨炼坚实。在学完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后,创设“售货商店”活动情景,指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购物的模拟实践活动,学生们带着自己的购物“小纸币”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具,帮助售货员,算算自己购物所用的人民币,检验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实践能力。

5.畅谈感想,思维升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肯定有想与同伴分享知识的兴趣,顺势让大家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感想,同时也达到全课小结、巩固升华的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有用的数学。

教学重难点:购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略)

教学反思:

1.数学具有现实性。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又运用到现实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再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2.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就要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运算技能和方法,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和实践应用等活动,师生、生生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自主性,把学生推到“活动主体”的位置。

5.努力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意营造一个生动、愉悦的学生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在自主、自由的空间里探索。

6.存在的不足。学生在购物活动中所安排的时间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