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容纳是指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人或物)。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物体占用空间有大有小,容器容纳的东西有多有少,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水有剩余说明两个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不一样。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 蒋 楠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

二、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明确物体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它是三维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是不一样的(有大有小)。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在这里,“容纳”是理解概念的重点。容纳是指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人或物)。学生对体积的意义有了准确的理解以后,学习这部分知识将会变得轻松一些。

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我将抓住这几个关键词来引导学生明确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中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知道认真观察、动手实践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五、教具准备

量桶、水杯、土豆、红薯、橡皮泥、高锰酸钾溶液、幻灯片、计算器、手电筒。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从前有个吝啬的面馆老板,他只请了一个小伙计,还想方设法地克扣伙计的工钱。一天,他盛了满满的一碗面,对小伙计说:“你把这碗面端到客人面前,如果汤洒了,就扣掉你今天的工钱。”小伙计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你能帮帮他吗?

为什么挑出面条,汤面会下降呢?

我们帮助小伙计解决了难题,同时发现面条和汤其实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激兴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暗示了“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物体占用空间有大有小,容器容纳的东西有多有少,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2.认识体积

(1)比较物体占空间的大小。老师手中有两个物体(出示手电筒和计算器),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呢?

(2)联系身边实际。在你身边还有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

(3)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比较。

①猜测:老师这儿有土豆和红薯,你觉得谁占的空间大?

②验证:出现分歧了怎么办?

③方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比较呢?

• 同样的量杯装同样多的水,分别放入后,比较水面高度。

• 同样的量杯装满水,分别放入后,漾出水多的占空间大。

• 称重。引导:称的是物体的重量,棉花和铁,谁占的空间大?谁更重一些?

• 改变形状。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使学生充分感知体积的意义。开放式的方法,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

(4)实验操作。我们就用其中一种方法,请一名同学边实验边介绍。

(5)实验发现:①说说有什么发现。②水位上升说明了什么?水位不同说明了什么?

(6)揭示概念。

①归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有大有小。

②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③理解:红薯与土豆比较,红薯占的空间______,说明红薯的体积______;土豆占的空间______,说明土豆的体积______。

④举例:像老师这样,选一个物体,边示范边介绍给同桌听。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体积大?哪些物体的体积小?

(7)巩固练习。

①比一比:比较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你用什么方法验证?(幻灯片出示书42页“试一试”)

方法:数个数;行×列×层;切割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既让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又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作了铺垫。

②捏一捏: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把这块橡皮泥变成一个长方体。同一个物体,再把它变成一个球。同一块橡皮泥,变成了不同的形状,体积发生变化了吗?

归纳发现:同一物体,虽然形状改变了,但是体积不变。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主要使学生体会到,虽然同一个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以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3.认识容积

(1)认识容器:用手捏一捏发现了有趣的数学知识,那老师也捏一捏,里面有一些空间,能盛一些物体。我们把它称为容器。(板书:容器容纳物体)

(2)感受理解:你们还知道哪些容器?书包是吗?桌堂是吗?把手伸进去摸一摸。

(3)感受容积:这里有一些容器的图片,它们能容纳什么?

①集装箱→容纳货物→货物是有体积的。

②液化气罐→容纳液化气→液化气也是有体积的。

(4)比较容积。

①设置悬念:观察两个一样大的杯子,它们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也应该一样大。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

②操作实验:先把其中一个容器注满高锰酸钾溶液,再把水倒入另一个杯子。水有剩余说明两个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不一样。

③揭示原因:其实奥妙就在杯底,老师悄悄地放了一片圆形的玻璃片。那么,杯底的厚薄对杯子装物体有什么影响呢?

引导:杯底薄的,杯子里空间就大,容纳物体的体积就______。

杯底厚的,杯子空间就小,容纳物体的体积就______。

④理解“所能”。比一比,图片中谁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大?(出示集装箱和保险柜图片)

如果集装箱只放一个苹果,保险柜放了一柜子人民币,谁容纳物体的体积大?怎样说更准确?

(5)揭示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也是有大小的,这就叫容器的容积。(板书)

(6)区别概念:容积的概念有点绕口,这是因为容积不是“自我介绍”,而是借助别人来说明的。(幻灯片演示水面下降)杯子的容积是借助水的体积说明的,现在水的体积是杯子的容积吗?对水的体积有要求吗?

设计意图:学生对容积的概念比较陌生,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4.区别与联系

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和容积(板书),那么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1)从测量方法来说,体积是从物体外部测量的,容积是从物体内部测量的。

(2)从它们的大小来说,同一物体,它的体积大于容积。当容器壁很薄的时候,容积近似等于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说理,让学生明白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和联系,一个指外部空间大小,一个指内部空间大小。学生在这样的辨析中真正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及大小关系。

5.综合应用

(略)

6.应用知识,解释原理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更加准确地解释一下,为什么汤会一滴不洒呢?

碗的容积=汤的体积+面的体积

去掉面的体积,碗内只剩汤的体积,所以液面下降。

七、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体积

课的开始,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帮助小伙计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比较两个容易区分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进一步把“占空间”“大小”这些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表象和感受。最后再比较两个难以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2.重视猜测、验证、操作、归纳思维方式的训练

学生猜测土豆和红薯所占空间的大小,出现分歧时,引导学生验证猜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师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逐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设置悬念,促进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悬念:一是在水杯中放入圆形玻璃片,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容器的容积是与内部空间有关系的;二是假设集装箱只放一个苹果,与放一柜子人民币的保险柜比较容积,进而体会“所能”的含义。

4.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提升概念

我安排了玩一玩: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对橡皮泥任意变形,深化对“形状改变,体积未变”这个比较抽象内容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