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概况

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概况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的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农村教育,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举办的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普通高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托公共服务体系所开展的远程教育。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8万余人,为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和加快浙江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浙江大学是我国首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四所高校之一,也是卫生部确定的全国远程医学教育首批示范试点单位。

8.1 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概况

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可以实现不同地点、实时地、交互地、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浙江省的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农村教育,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举办的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普通高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托公共服务体系所开展的远程教育。

浙江省现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和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两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国家级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奥鹏教育、弘成教育和知金教育三家机构,其中奥鹏教育、弘成教育在浙江建立了校外学习中心,奥鹏教育还分别在浙江电大和宁波电大设立了省级奥鹏管理中心。

8.1.1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1]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以开放教育为主体,多元办学、多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形成由省电大校本级、10所市级电大、59所县级电大、11所直属学院(分校、教学点)构成的办学网络(人网),并建成了覆盖全省各市县的卫星电视网(天网)和基于互联网和宽带专用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地网),三网相互配合、互为补充。

跨入21世纪以来,学校成功实现了向第三代远程教育的转变。目前,已形成一个包括千兆校园网、宽带专用网和具有电信、教科网、网通多路ISP接入的先进网络架构,建成了“浙江电大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图书馆、远程开放实验室“一主两辅”的三大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2008年初,经省政府同意、相关部门批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增挂“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牌子,赋予其“理论研究、业务指导、资源开发、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人员培训”等六项职能。目前,我省10个地市(宁波单列不计)全部依托当地电大成立了社区大学或城市大学,有47个县市依托当地电大成立了社区学院。浙江电大以其系统、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等优势,在我省构建社区教育体系、促进全民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办学30多年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山区海岛的办学方针,累计开设理、工、文、经、法、管、农等10大学科82个本专科专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4万多人,非学历教育结业近500万人次。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8万余人,为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和加快浙江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新形势,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明确提出了“一个奋斗目标,实施两大战略推进,重点做好四篇文章”的发展思路。“一个奋斗目标”是: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实施两大战略推进”是:在原来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推进,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电大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在原来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向广阔农村、广大农民推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电大应有的努力和贡献。“重点做好四篇文章”是:做强做大开放教育,积极发展成专教育,扎实推进农村教育,努力拓展社区教育。

新时期,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继续开拓创新,继续大胆实践,充分发挥电大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服务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加强自身发展能力建设,为创建全国一流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而努力奋斗。

8.1.2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2]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独立设置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学校地处美丽的三江文化长廊之畔,现下设余姚、象山、鄞州、慈溪、奉化、镇海、镇海练化、宁海、北仑、江北、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11所县级电大学院、分校或工作站,12个重点乡镇设立电大学习中心,教学网络覆盖全大市。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30年来,先后开设40余个专业,培养了9万余名本专科毕业生,在职博士生和硕士生700余名,非学历教育培训达36.1万人次,为宁波市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富有成效的贡献。截至2009年底,全校共有各类本专科在校生31587名。

学校致力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在“一体多元、错位发展”思路指导下,形成了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成人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知名高校合作办学、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2010年,宁波社区大学在宁波电大挂牌成立,全面启动时事政治、历史人文、音乐美术、装饰装潢、外语、家庭休闲及文体娱乐等各类培训班,为基层社区教育机构和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人性教育教学服务,也为学校拓展办学渠道、提升社会影响打下了基础。

为适应开放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始终坚持抓好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通过上级部门支持以及学校自身投入,先后建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综合楼、实验楼、新建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并对校容校貌进行了全面改造,完善校园网络和实验设施设备,增添图书资料。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研究实践中,学校十分重视抓好教学资源的建设积累,积极采用自建、引进、改造、共享等多种途径,建设积累丰富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目前,学校已制作开放教育相关专业的TOD多媒体视频课件3026节,网上各类教学指导信息58199个文件约9500万字,中央电大录像带的数字化改造1675节,接收并发布了中央电大IP课件4693节。这些资源通过学校搭建的良好网络平台,及时、可靠、快捷、完整地传递给远程学习者,并在网上实现交互。教学资源尤其是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有力地推动了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

宁波电大未来的发展,将着力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上下工夫;着力在搭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大平台,拓展公共服务新空间上强实力;着力在构建开放式数字化继续教育学习资源中心,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共享上作贡献,同时也为电大教育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8.1.3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3]

浙江大学是我国首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四所高校之一,也是卫生部确定的全国远程医学教育首批示范试点单位。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依托浙江大学厚重的文化积淀,坚持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办学方针,积极实施品牌化和专业化发展战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中高级管理和科技人才,是浙江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拥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和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办学多年来,浙江大学严格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与实践,通过“985”项目的实施,建立了基于卫星网、互联网、数字宽带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天地合一、多网集成的分布式远程教育综合运行平台,建设并形成了一整套基于网络、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远程教育管理体系、教学组织体系、教学环节体系、管理规范体系、教学资源建设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并在大量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不仅以其灵活自主的教学、管理模式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而且能够实现名校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而促进学习者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的远程教育是运用卫星、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组织教学并实现教学管理。根据在职人员特点,以业余学习为主、课堂集中授课为辅的教学模式,集中授课时间均安排在业余时间,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到所在地教学站集中收看录播课。学生在当地远程教学站设有的远程多媒体教室聆听观看浙江大学教师的讲课课件和知识媒体的演播。在答疑课、讨论课等场合,可实现实时交互视听功能,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平时学员可在任何时间,通过互联网访问我院教学网站,获取有关学习资料(教学指导文件、教学课件、复习资料、辅导材料、网上作业、文件通知等),并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答疑讨论、课程辅导等,还可以利用教学光盘和教材进行自学。除授课和自学外,还结合了部分专业特点,安排了必要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克服了单纯网上教学的局限性。

自1998年开始招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培养出我国最早的远程教育本科毕业生。依托浙江大学学科优势和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的100多个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不含与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合作的授权招生点),形成了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业培训、干部培训、资格认证和课程证书等各类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并重,以及理、工、医、文、管、法、农等多学科的网上人才培养基地。

浙江大学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在浙江大学网络教育环境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欢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曾多次给予详细的报道。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教育部高教司、发展规划司、科技司等领导曾多次对浙江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进行考察或座谈,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指导意见,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