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记忆策略

高效记忆策略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记忆的起点、认知的源头,直接影响后两个环节,是三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因此高效记忆的大多数策略都围绕它而制订。意向律即指识记的效果受识记有无意向和意向状况制约。通常有意向的识记效果高于无意向识记,有具体意向的识记效果高于笼统意向的识记。此外,有意识去记,才能自觉地去观察并充分指挥自己的各感官为记忆这一目标服务。对于感官并用,还须特别提出的是运动记忆。

第三节 高效记忆策略

了解了记忆系统和与记忆有关的因素后,以此为基础,我们就可以制订相应比较具体的策略,以达到高效记忆的要求。

高效记忆的要求或标准是什么呢?

有人将其确定为:记得快,记得牢。而实际上记得牢又包括了记得准、记得久两层意思,而记忆又可分解为记和忆两部分,因此我们这里把其标准统一为:记得快,记得准,记得久和忆得快、忆得准。某些情况下,为了记得更难、记得更久,我们也牺牲记得快这一要求,毕竟记得快往往忘得快,因此记得快不是主要要求。

我们已知道记忆分为识记、保持和提取三个环节。按这三个环节来划分,记得快属识记范畴,记得久属保持范畴,记得准与识记、保持均有关,而忆得快、忆得准则属提取范畴。

前面已谈到对以上三个环节均有影响的一些因素,对这些因素我们要注意扬长避短。在进行高效记忆时要先调整好自己的身心,高度集中注意力,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好时间,总之,要做好记忆前的准备工作,否则事倍功半,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就可以进人记忆的第一个环节——识记。

一、识记策略

识记。需要充分调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并要保证将有用的信息传送到长时记忆中。它是记忆的起点、认知的源头,直接影响后两个环节,是三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因此高效记忆的大多数策略都围绕它而制订。这些策略尽管数不胜数,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必须符合识记的一般规律。根据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归纳出识记的一些主要规律,并制定一系列重要策略。

1.遵照意向律.提高识记心向

前面已提到动机对记忆的作用原理。意向律即指识记的效果受识记有无意向和意向状况制约。识记的意向即识记的目的和意图。通常有意向的识记效果高于无意向识记,有具体意向的识记效果高于笼统意向的识记。如前苏联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相同时间内,接受笼统识记任务(尽量记住短文内容)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平均只记住23个词;而接受更具体任务(精确记住短文内容)的,平均记住31个词。

根据意向律,我们在识记时,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强烈的记忆意识,明确记忆目标、内容乃至具体要采取的方法。第二,要自觉提高自我参与的程度,无论记什么内容都要有强烈的记忆欲望并努力培养与该内容有关的兴趣,始终坚信自己能记住会记住,要有完全记住的决心,不达目的决不收兵,识记的效果就会朝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只记住目标百分之八九十就满足了的人实际是记不住的。第三,限时记忆,即把需要达到的记忆总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都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增强了紧迫感,能迫使具有惰性的大脑全面紧张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至于小目标应多小、限时多久才合适,应因人制宜并循序渐进。第四,对有用的知识要树立长远的记忆目标,尽量要求自己记久一点、记远一点,以便终身受用,不要仅为了应付考试或临时的任务而记,这样识记的内容在头脑里也就保持得更好、更久一些。此外,有意识去记,才能自觉地去观察并充分指挥自己的各感官为记忆这一目标服务。

2.特征记忆和材料加工

意向确定后,下一步是对需记忆的事物应仔细观察,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注意通过与过去熟悉的事物类比、对比等,发现其特征所在。这是记忆的第一道关口,把关不严则印象模糊,自然也就记不清楚了。

对于学习材料,我们也应先浏览,然后下一番发掘的功夫,将其特征找出来。如果材料杂乱无章或不适合自己的记忆习惯,就应进行组织加工,如归类、合并、概括、拟提纲等。

一般情况下,观察的顺序为先整体后局部,再看细节。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寻找事物的特征。很多事物如人的面孔等经过这样的观察也就很容易地记住了。

具体例子,如π=355113,经仔细观察就可发现这些数字实际是l、3、5各自重复一遍,即为113355,中间砍断,于是得到113、355。这个特征,你一下就记住了吧?万有引力常数1/15000000,后面到底几个0容易混淆,仔细看,0前面的1和5加起来为6,不正好是0的个数吗?蒙古灭金是公元1234年,唔,1234,多好记!爱因斯坦记电话号码24361→两打加19的平方,多有趣!怎么样,是不是仔细观察,找出特征,也就容易记住了?

3.感官协同记忆与歌诀法

识记的第一道门坎是感觉记忆。人的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是通过不同的通道进入短时记忆的,因此如果各个感觉通道都能针对同一记忆内容充分利用起来,则一方面能有效排除外来干扰,另一方面提供给短时记忆加工的信息丰富则能使大脑皮层受到多方面的刺激从而留下较深的印象。当然在接受这些信息时我们还应同时动脑思考,这样一则有助于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二则能促使大脑储存不同信息的部位加强联系,从而记得久,以后提取也容易。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记忆信息有85%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或4%靠触觉和嗅觉等。单位时间内接收的信息量,单凭视觉是听觉的一倍,而视觉、听觉协同起来作用则是听觉的十倍多。由此可见,学习时一定要特别重视感官并用的方法。

从古至今,学者们都高度重视眼看、耳听、口念、手写、脑思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的记忆方法,可以这么说,他们之所以学有所成,这一方法是功不可没的。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里就写道:“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即:学习没有不经过五官活动的,五官不参加活动学习效果就不会好。日本心理学家多胡辉也说:“一般来说,人类的记忆.越是动员多种感觉器官,记得就越确实。”

对于感官并用,还须特别提出的是运动记忆。运动记忆往往经久不衰,如游泳、跳舞等一经学会即使很久未做也不会忘却,这是因为小脑对运动记忆的保持时间长,因此学习时勤动手,如制图表、搞实验等均有助于记忆,运动记忆还不仅指四肢的运动,也包括身体某一部位的微弱运动,如朗读课文时,口腔肌肉的细微动作,这些动作与语言有极密切的关系。因此,特别是学习语言时一定要注意反复大声朗读,这样能取得比默读好得多的记忆效果。小时候背熟了的诗歌,尽管当时并没能深入理解,但许多年后,许多人仍能脱口而出,充分说明小脑参与记忆的重要性。由感官协同记忆,还派生出一个记忆方法:歌谣口诀法。即把需要记忆的又较难记的内容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谣或顺口溜,如中国古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和中医书籍中大量的歌诀、数学中的乘法口诀等,都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歌诀如果是自己编的,由于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印象更深,不过,一定要编得顺口且准确精炼,否则意义不大。如:三角函数54个诱导公式的内在规律,有人总结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两句口诀就解决问题了,再多编无异画蛇添足。

4.把握意义律,增强理解效果

意义律是指记忆效果随对材料意义理解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心理学称之为意义记忆,反之为机械记忆。机械记忆即死记硬背,通常记得慢、效率低,特别是在识记内容多的时候,更是难以应付。而意义记忆,根据艾宾浩斯和肯斯雷的研究,它在记忆的数量上、精确性上以及时间的节省上都大大优于机械记忆。其内在的道理,我们在前面已作了分析。

根据意义律提高识记效果,首先要促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取得联系。一方面,只有当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系统与网络中,新知识才真正被理解;另一方面新知识也只有固定在旧知识的“桩”上,才不会成为孤立的、零星的从而易被遗忘的知识点。因此教、学新知识时,一定要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生长点,搭好新旧知识的桥梁。对于公式、定理、法则等这类必须记住的内容,也应多作意义上的分析和道理上的推导,充分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联系,防止死记硬背。第二,对必须记住而意义不强或枯燥的内容,如历史中的年代、人名,地理中的地名,化学中的元素符号,数学中的圆周率等,可通过重新组合、谐音、转义等人为赋予意义来记住。例:要求记住“解、帮、你、记、理、忆、助”这几个字,如不要求顺序,可重新组合为“理解帮助你记忆”,请两者都试一下,看哪一个记得快、准、久?“宋公明”转义为“姓宋的公公明白”,不也好记多了吗?

5.联想记忆法

对枯燥的内容人为赋予新的意义,使其生动、有趣,从而达到记得快、记得久又便于检索、提取的目的,这是高效记忆的一大法宝。该法宝通常称之为记忆术,其核心为联想记忆法。客观事物都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想记忆法也就是由此事物推想到与之有联系的另一事物的记忆方法。其联系方式有接近、相似、对比等。接近联想主要指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之间产生的联想,如黎明时分想到太阳冉冉升起,到了重庆就联想到三峡风光等。相似联想指在现象或性质上相似的事物之间引起的联想,如看见桂林的象鼻山就联想到大象等。北京景山学校就利用这一点,把那些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分批集中让小学生学习,从而使刚上学的小学生在两年内识字2200个至2500个,突破了汉字难认的难关。对比联想指在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之间产生的联想,如由光明想到黑暗,由高山想到深谷等。利用联想的以上特点,我们就可以在头脑中采取种种方法把要记的事物与我们熟悉的另一事物联想起来,这种联系还可打破常规,大肆夸张,从而使其新奇有趣以增进记忆。以下是常用的一些方法:

(1)形象联想记忆法

我们已知形象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记住的道理。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要记的东西尽量形象化即在头脑中画画的记忆方法。如要记“勇气”一词就可联想到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战歌的志愿军战士的神态;记字母“b”就可把它看成是半把剪刀;至于“3”,当然可联想到耳朵;而记“王安石”这个古代名人呢,就可想象一个戴着皇冠的帝王坐在石头上洋洋自得的滑稽像……

我们还可以通过形象联想,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联系得越奇妙越好。如日本心理学家高木重朗就举例说,联想“箱子—飞机”就可以设想飞机从箱子里飞出来,以惊人的速度撞向你的面部。再随便举个例,如“老虎——钱——船——山——人——电话——啤酒杯——耳环……”可联想为:老虎叨钱驾飞船,一飞飞到山顶上,然后给人打电话,接电话的人戴着啤酒杯形的耳环……这样一个接一个联想下去,从而把一大串材料通过夸张、代替、合成、动态等方法有机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所谓的“连锁法”。连锁法虽生动有效,但也有一个缺陷:不能准确地回答材料中的第几个是什么。为弥补这一缺陷,又产生了另一种联系法,即把需要记忆的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事物按次序放在自己熟悉的位置上,从而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记忆,这种方法也很有用。据说,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有一次在宴会厅朗诵诗歌,朗诵完后他被神叫出宴会厅,此刻宴会厅忽然倒塌,尸体横陈,亲属奠辩,然而诗人却根据当时人们在厅内的座位而把遇难者一一辨认出来。由此,这种方法通常称为地点法。自己熟悉的位置并不一定非要是座位,也可以是自己非常熟悉的有顺序的其他事物,如身体的各部分可从上至下编上号码:①头发,②前额,③眼睛,④鼻子……再把要记的事物一一对号入座。鉴于此,有人又把此法称之为标钉法。标钉法需要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形象联想时如能结合声音、气味、味道、痛感、冷热感等,则更生动,自然效果更佳。

(2)谐音联想记忆法

我们学习的文字和数字等均具有形、音、义三要素,因此在掌握了义和形的记忆方法后,还应熟知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就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需要记忆的文字或数字,使之成为通顺有趣易记的文字。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把圆周率3.14159……谐音为“山巅一寺一壶酒……”,还编了故事广为流传。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听了这一谐音,从此以后就不会记不住圆周率了,这就是谐音记忆法的威力。而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呢,恐怕听了一百遍也不管用。可见谐音记忆法仍然要同过去的知识相联系,谐音只是一个媒介,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谐音后的意义和形象。该新的意义和形象越鲜明,则记忆效果越好。

谐音由于与音有关,音越相近则记得越准,反之则有害无益。如有人将英语单词“welcome”谐音为“为尔康”,结果默写时往往写成“welcon”,发出音来则更糟糕。正是由于各国语言的发音各有其独特之处,难以替代,因此外语老师一致反对以汉语对外语单词注音的学习方法,学习者也要引以为戒,以免发音不准形成习惯贻误终生。由此也提醒我们,凡事都有利有弊,机械记忆也不能一味排斥,实际机械记忆是其他记忆的基础,也要多加练习才行。一些书上把阿拉伯数字可转换的形象和谐音列成表,如“l”像笔、甘蔗,谐音“衣、医”;“7”像锄头、镰刀,谐音“漆、旗”等,并要求大家死记硬背,以帮助联想,这不正好说明了联想记忆还是离不了机械记忆吗?

(3)谜语记忆法

我们在记忆系统中已提到“自然语言媒介法”,指把要记的材料同长时记忆中已有的自然语言的形、音、义相联系以提高记忆的效率。简单的语言媒介法,是把本来独立的事物或词汇用语言连接起来,赋予某种意义,如把“烟、鹅”连接成“烟熏鹅”等。实际上语言是人从小就接触的,它无处不在,就是前面提到的形象记忆法中的形象,我们不也是用语言来描述的吗?由此可见自然语言媒介法是一个覆盖面广的方法,以上提到的形、音、义等种种方法大多可以包罗其中。不过,最能准确、生动体现自然语言媒介法的恐怕要数谜语了。

谜语分两种。一种是民间谜语,它以顺口溜的形式描述事物的外形和性质,可归类于上述的歌谣口诀法,这里不再赘述。另一种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的灯谜,它利用文字的形、音、义进行转换,给人以另外一种解释(别解),让人在猜测之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开拓智力。试举几例:形的转换,如“你一半,我一半”猜“伐”字,“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猜“时”字;音的转换,如“手拿泥鳅”猜外国地名“渥太华”(谐音:握太滑),“427”猜国名“法兰西”(注:427解为简谱符号);义的转换,如“孔子一生俭朴”猜节日“圣诞节”(注:“孔子”为“圣人”,“生”别解为“诞生”,“节”别解为“节约”),“宋公明火冒三丈”猜地名“怒江”(注:“江”别解为“宋江”),“小平时代欣欣向荣”猜近代史人名“邓世昌”;还有通过字序变化、重新组合而转义的,如“今天(秋千格)”猜国名“日本”(按格转换为“本日”)。

试分析以上这些灯谜,其特点不正好符合“自然语言媒介法”的定义吗?再加上谜语可促使人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俯仰万象,从而充分激发大脑皮层,且猜出后还能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其提高记忆效率的功能可说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福建一位语文教师方炳良在中学开展了灯谜活动以促进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有个大型百货商场请人把市民公约编成灯谜让职工记忆,结果连自认为记忆力差的一些人都能轻松愉快地背诵以前无论如何都记不住的条文,在北京引起轰动,各单位纷纷仿效。由此可见,短小精悍的灯谜作为智力体操、记忆体操是非常合适的。

6.掌握数量律,整记与分记相结合

数量律指识记所需的时间随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即识记的数量越多,所花的时间越多,且识记时间的增加远大于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加。如识记7音节的词,识记总时间为3秒;而识记36音节的词,识记总时间则为792秒。

根据数量律,需要根据识记量采用相应的识记方法。一般来说,短且整体性强的材料,以一气呵成的整体法识记为好,如记唐诗中的绝句就应这样。材料长时可采用部分识记法,即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记;若各部分熟记后,部分与部分的次序不允许混淆,可采用首字记忆法把各部分依次连结成整体,即把各部分的首字(若首字有重复也可多取一、两字)按以上介绍的方法连接起来。如太平天国起义后的进军路线:金田→永安→桂林→全州→长沙→岳州→武昌→九江→安庆→南京,有位同学把各个地名记熟后,采用首字和谐音记忆法编为:金永桂全长约五九,安寝难惊(南京)。

7.依照组块律,加大信息量

组块律就是指识记信息的容量随组块容量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组块律扩大识记量,就必须将信息组块化,并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尽量连接成较大的块。组块的“体积”越大,能够立刻记住的内容越多。同时,根据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的原理,我们应把识记材料按一般不超过7个组块的原则划分识记单元,然后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记。

例如我们记数字184019491998,如果不根据过去的经验划分组块,企图看一眼就把这12位数字记住是办不到的,因为这12个数字孤立起来看就是12个组块,超过了7±2个组块的容量;反之,如果我们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历史知识把它分为3个年代,即1840、1949、1998,那么原来的12个数字就变成3个组块,显然一下子就记住了——当然如果连1840、1949是历史上的重要年代都不知的人,显然他不具备把1840、1949划分为组块的能力,因此他要记住也就困难多了。由此也再一次证明了博学强记是互为因果的。就连记得快、记得准一般也要依赖于知识的渊博。当然也有人会说这样的数字纯属巧合,如果任举一串数字又如何?实际只要一个人的数学知识丰富,他一般总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一串数字的一些特点来,从而将其组成较大的组块,这种偶然也就成了必然。即使对于一下找不到特点的一串数字,如263195274389,我们也可按照上述方法把它划分为三个识记单元即2631、9527、4389,或两个识记单元即263195、274389,分别把各个识记单元记住使之成为组块,再连成整体。

对于识记文字材料,其组块一般以词和词组为单位。因此,写诗或编写歌诀时要注意每句不要太长,从照顾大多数人着想,每旬以不超过7个词和词组为宜(具体多少个还要看词和词组的长度来定)。古汉语的词大多为单字构成,因此中国古代的诗歌一般以四、五、七字一句为主,这是跟超过7字的句子不利于大多数人背诵有关的。记忆文章时,较长的句子也应按上述原则把它分解为较短的适合自己水平的识记单元来记。例如下面这个句子:人类社会从远古以来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各个阶段。

这个句子显然大多数人是看一眼记不住的,那么如何划分识记单元才合适呢?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现阶段的组块能力来试一试。

二、保持策略

识记一结束,遗忘就开始了,对新学习的意义不强的知识一天之内就会忘掉一大半。因此如果我们不重视信息的保持并采取相应的策略,那么识记付出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提高记忆力,说到底也就是同遗忘作斗争。同遗忘作斗争,识记之后,还需要重复。

问题是如何重复才最有效也最省时呢?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一些主要的策略。

1.复述

复述可分为两类:对学习材料的维持性的言语重复以及在选择基础上的保留重复。例如,按一定的顺序重复项目的名称,或重复某部分重点内容以加强信息加工。无论对于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复述都是维持注意、保持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当某人告诉我们一个多位数的电话号码,若不经复述,转眼就会遗忘。

复述策略的运用能力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教学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复述本领:第一,经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复述习惯。第二,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例如:①要求复述新内容。有经验的教师在讲完某个重要定理或某段重要内容后,总是要求学生复述或朗读几遍,以促进内容的保持。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主要内容、题目包含的主要信息。③复述对某一问题的思路或思考过程。第三,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指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死记硬背,而应通过复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各部分的连接关系,使之更清晰易懂,易于从记忆中恢复。第四,对复述的要求应逐步提高,不能只停留在对原内容的机械重复上,而应逐步过渡到有选择性的重点复述。

2.过度学习

由于识记一结束,遗忘就开始,因此我们需要过度学习来抵消一开始产生的遗忘率,以保证应该保持的知识保持下来。

过度学习即为在刚刚能背诵或回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学习内容的保持量随过度学习的增加而增加。但过度学习的次数太少,保持效果不理想;次数太多则保持量的增加幅度也不再明显,徒然浪费时间和精力。研究表明,保持效果既省时又省力的最佳过度学习率为50%~l00%。如刚能背诵一首诗需读6遍,那么过度学习的最佳值为3遍至6遍,总共应读9遍至12遍。坚持过度学习,获得的知识记得更牢。

3.复习

知识的保持离不开复习。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学而时习之。”但如何复习,效果才好呢?这就要根据前面讲的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来制定策略。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知,学习新材料后20分钟的遗忘率为42%,此后遗忘速度逐渐减慢,两天后遗忘率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据此我们可制定及时复习和分散复习的策略以巩固记忆。

(1)及时复习

学习后必须及时复习,趁热打铁。须知学习后在当天复习一刻钟比一星期后复习一小时效果更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根据无意义材料的记忆效果来反映遗忘的一般规律的,因此,记忆材料越是无意义也就越符合该曲线反映的规律,可见对意义不强的学习材料如外语单词、符号、公式等尤其需要及时复习。还须注意,及时复习不等于即时复习(如刚下课就复习)。一般来说,根据前面“与记忆有关的因素”的介绍,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刻钟将当天学习的重要内容回顾一下,效果较好。

(2)分散复习

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后仍会遗忘,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定时复习。以前有人介绍学习外语的经验是背外语词典,记住一页就撕掉一页,实际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当时记住了的并不能保证今后永远都记住,对于学外语更是如此。

研究表明,定时复习时,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即一次复习两小时,不如分为四次,每次复习半小时效果更好。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多,复习时间的间隔应逐步延长,每次复习的时间可逐次缩短。

4.试图回忆

许多人复习时习惯于一遍又一遍地背,实际上这是一种少慢差费的复习方式。研究表明,试图回忆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试图回忆即在阅读材料几遍后,就掩卷而思,尝试背诵或默写,实在回忆不起的地方再重复阅读,再掩卷尝试背诵或默写,如此反复循环,直到记牢为止。一般来说,将全部练习时间的60%~80%用来试图回忆,20%~40%的时间用来诵读效果较佳。这种方法之所以能提高复习效果,主要是自我参与程度高,充分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反馈,促使集中注意力于未记住的部分,避免了反复阅读平均使用力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

5.过电影

过电影就是把所学某一门知识的主要内容和难点在脑中逐一闪现,全部连贯起来回忆一遍。若能顺利、清晰地过完电影,则说明掌握的知识较牢固。若过电影卡壳或若隐若现,则说明这些知识有待进一步复习。若在考试之前,以过电影方式进行心理彩排,不仅可自我考察学习的效果,而且顺利地过完电影,成竹在胸,有助于增强信心。过电影通常是进行阶段复习或总复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此外,学习后做作业或进行小组讨论均是比较积极、有效的复习方式。做作业可以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积极思维,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讨论可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热情,通过互问互答、互相启发和交流学习方法、思考方法,使人动脑、动口又注意听,从而受益匪浅。

三、提取策略

提取信息,首先取决于信息的识记与保持的程度。记得清楚且未受干扰,直接就可以回忆出来。不过,一旦记得不太清楚或记忆受到干扰,那就要依靠意志的努力和追忆的方法了。意志的努力主要是不轻易放弃搜索并尽力排除干扰。追忆的方法主要有:

1.联想追忆法

识记时我们需要联想。提取时如遇到困难,我们同样要借助于事物间的接近性、相似性和对立性进行联想搜索。例如我们一时回忆不起西湖所在的城市,就可以先从大点的范围着想,先回想西湖在哪个省,再回忆该省有哪些著名的城市,一旦搜索出省会杭州来,往往就会恍然大悟。其余以此类推。

2.推理促进法

推理促进法就是利用事物间的本质联系,通过推理来找到回忆对象。例如,我们一时想不起“五四”运动的年代,就可以这样推理:“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爆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由此可推断“五四”运动在1917年和1921年之间。

3.再认助忆法

再认助忆法就是利用再认对所识记过的东西产生的熟悉感来帮助追忆。如上例通过推理确定了“五四”运动在1917年和1921年之间,我们就可以写出“1918、1919、1920”这三个年代来辨认,由于以前背过“五四”运动的年代,因此就会对“1919”产生熟悉感(如对该数字的对称性有印象),那就是它了。通过再认来帮助追忆,就是把有可能是回忆目标的事物全部过滤一遍,一旦发现熟面孔往往就找到了回忆目标。

4.注意转移法

还有的信息,本来记得很清楚,但此时此地却总是想不起来。如我们写信时,有时会突然想不起平时经常用到的字。这是由于某种占优势的活动抑制了当前活动之故。这时最好采取注意转移法:暂停回忆,过段时间抑制解除,需要回忆的信息会自然而然地“蹦”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