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环境教育

中小学环境教育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教育体系是由学校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构成的。“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课题组通过对我国10省市15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学校的环境教育已使这些中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水平,了解了环境保护的一些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美国、英国等国特别注意让中小学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培养他们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技能。

第二节 中小学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体系是由学校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构成的。中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做好环境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教育现状

1.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

目前,环境教育方面的活动已成为中小学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课题组通过对我国10省市15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学校的环境教育已使这些中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水平,了解了环境保护的一些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调查还发现他们的环境知识水平与预期环境行为及参与意识相比较,知识水平要高于预期的环境行为和参与意识,这与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偏重“应试”教育而忽视全面的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不平衡,环境教育的普及面及深度都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占我国中小学学生7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在环境教育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2)中小学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制度化,没有全国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环境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3)中小学环境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师在环保知识、环保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未接受系统的培训,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机制,环境教育师资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

我国现有中小学生2.2亿人,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国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

在国外,许多国家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许多学校的教师凭着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学校开展了环境教育的教学活动。随着环境教育的深入,特别是在1987年的国际环境教育与培训会议之后,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以多种形式把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

很多国家开展环境教育是同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框架相配合的,环境教育的内容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有单独设课、引入其他一些课程的教学中等。为了加强中小学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许多国家开设了有关环境的专门课程,如日本文部省决定在高中开设“环境科学”的新课程;加拿大设立了普通水平环境科学和高级水平环境科学等5门课程。前苏联与英国都曾尝试将环境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化学、地理等传统科学中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注意培养中小学学生的环境保护技能

环境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告诉人们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最重要的是要鼓励人们去发现问题,并付诸行动解决问题,提高他们有效的参与环境保护的技能。美国、英国等国特别注意让中小学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培养他们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技能。

(3)对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环境教育的发展。教师经常通过环境问题的具体实例或争议问题来组织教学。环境教育也已纳入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调查研究,校内外结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4)注重环境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随着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人们对从事环境教育的教师进行职前和在职培训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美国和印度等国对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的策略和课程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目前,国际环境教育又出现了新的动向,正在由原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环境、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术,向促进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有效参与环保的技能的方向转变。这也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时,对教育所提出的新任务。

二、小学环境教育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环境教育,对于塑造一代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新型建设者,使他们获得一些关于环境科学的知识、技能,引导他们用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去认识环境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小学环境教育的目的

小学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根据小学教育的整体任务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的。小学教育具有启蒙教育的性质,因此,小学环境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环境、热爱环境、自觉地保护环境的意识,获得一些浅显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初步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增强环境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等。具体有以下4个方面:

(1)形成环境的概念,掌握有关环境的一些启蒙知识,如一些简单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等等;

(2)通过对环境概念的理解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简单关系,树立环境意识;

(3)在树立了较高的环境意识之后,培养小学生“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环境道德观念;

(4)小学生应该能掌握一些浅显的环境科学技能,如学会一些简单的测量环境质量状况的技术方法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一些爱护环境的行为,对一些有害环境的行为加以制止,积极参加一些环境保护活动。

2.小学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方法

广义的环境教育方法,包括教育途径和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小学没有开设专门的环境保护课程时,有关环境教育的任务,主要依托于自然课和社会课的教学来完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结合现有的课程,采用渗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小学环境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种。课堂教主要是指在自然课、社会课的教学中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它是小学环境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外活动是指通过理论讲座、实践活动(如参观、考察等)等形式,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就是指导他们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的过程。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灌输法、观察法、考查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3.小学环境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其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是基础性的、启蒙性的,使小学生对环境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的规定,小学设置了思想品德、语文、自然、体育、社会、音乐、美术和劳动等9门课程,而没有专设环境教育课,但有关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却在一些相关科目中占有很大的篇幅。在这些科目的教学中应该渗透环境教育,特别是劳动、自然、社会和思想品德课中应加强对小学生的环境教育,使他们理解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一般概念,了解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分类,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及其对策。

三、中学环境教育

1.中学环境教育的目的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自己世界观的最重要的阶段,因此,一定要抓好中学阶段的环境教育。中学环境教育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教育过程。包括:使学生理解环境的复杂结构;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认识到环境资源是有重要价值的;使学生参与解决环境问题。

2.中学环境教育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环境教育的方法要体现环境教育跨学科、覆盖面广的特点。广义的环境教育方法,包括环境教育的途径和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目前,中学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有3种:一是在相关的学科教学中进行环境科学知识、技能及环境道德的渗透教育,这种教育途径目前在国内的中学中采用得比较普遍,从现有中学设置的课程来看,化学、地理、语文、生物、物理等学科都有利于渗透环境教育;二是单独开设环保选修课,与讲座相比,它有相对稳定、比较系统的教学内容,有固定的授课教师、时间、地点,因而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其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多种多样,适合各种学生参加,易于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接受,因而,它已成为目前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通过以上途径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还应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目前中学环境教育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启发式讲授的方法;观察和实践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演示的方法;实验的方法。

3.中学环境教育的内容

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实际,结合中学生的现状,参照现有中学与环境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与教材,中学环境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防治;认识人口与环境、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