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

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生教学改革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完善。这一深刻的阐述对于我们深入思考研究生的教学改革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之,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是研究生教育今后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一项基本的战略性任务。尤其是作为国家研究生培养基地的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应以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标准。

第一节 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 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生教学改革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完善。以下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培养合格的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谈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未来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是研究生教学改革的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21世纪的挑战。”这一深刻的阐述对于我们深入思考研究生的教学改革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1世纪国际社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年世界科学报告指出:“今天,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是知识差距。”“一个国家的强大也取决于人力资源”,即人口中科学家、科技人员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见,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将作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使我国在未来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将处于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因为,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关系到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生教育改革要致力于实现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立足于国内的战略目标,不仅要有面向未来的跨世纪的眼光,而且也要有面向世界的竞争意识。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内在地要求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改革必须要有高起点和高标准。

2.从现在起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不仅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而且也进入了各学科领域及相应事业发展的骨干人才大规模新老交替的时期。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并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及其他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新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研究生教育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培养新一代跨世纪的各个学科和事业发展的骨干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出的历史性的要求;努力培养各种新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开拓性需要。而这些,无不要求在诸如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观、培养的规格和类型、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力训练和途径、培养方式和体制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

总之,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是研究生教育今后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一项基本的战略性任务。

二、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

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对未来研究生教育将提出新的要求,由此也将决定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试作如下分析。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必将带来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一方面,面向21世纪,国家以及各大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懂得国际惯例、熟悉世界事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利于更有力地介入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研究生教育将接纳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同时,由于信息化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国际间的学术、文化交流更频繁。由此,根据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趋势,研究生教育在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在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同时,尤应努力跟踪国际上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尤其是作为国家研究生培养基地的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应以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标准。与此相应的,进入国家“211工程”的若干所整体条件较好、并处于前列的大学,应将力争成为国际性的研究型大学作为建设目标。

2.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学科群迅速崛起,必将促进研究生教育的综合化。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已成为科学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研究生教育与科学技术进步、学科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将进一步增强。与此相适应,社会对复合性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强劲。同时,必将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开拓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们的学科专业划分过细的状况,以及受制于此的研究生教学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综合化及知识生长整体化趋势的现状,使得研究生难以从被分割的学科板块和知识纤维中窥探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学科知识增长的趋势,也束缚了对研究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今后作为高层次专门人才,不仅需要扎实、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开拓、发展、创造新的知识的能力。其中,作为未来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还应具有进行学科交叉、渗透,从中发现学科生长点和发展新学科的能力。可以预见,研究生的培养必将突破现有学科专业的框架,呈现出跨学科和多学科联合培养、按学科群或一级学科培养等综合化的态势。

3.随着经济体制及各项体制改革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必将扩大其与社会的广泛联系,逐步呈现出社会化发展的趋势。研究生教育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部门的合作将得到大大的加强,并逐步产生出强大的活力。与此同时,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规格类型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历史已经昭示,并将继续表明:研究生教育除了培养各个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外,还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其他类型和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人才。而对后者,研究生教育在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中必将大有作为。

此外,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由于其担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应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最基本的核心要求就是为振兴中华献身科学和祖国建设的强烈的事业心。

三、以培养适应未来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的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

研究生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就如何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专门人才的几个问题,作如下讨论。

1.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人才观,明确培养目标,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想前提。

教学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教育观念的改革,人才观是前提。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在人才观上必须坚持:(1)超前性。即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2)全面性或综合性。即根据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坚持人才的全面质量观;高层次专门人才虽然是专门人才,但又是具有多方面或多学科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高层次人才。(3)多样性。即未来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不限于教学和科研的人才,而且也应包括适应社会全面进步、发展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与此相应,必须破除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观念和思维方法,克服小生产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转变仅从自身条件出发,而忽视社会需要的自我封闭的习惯和思维定势,等等。观念滞后,改革必然难以推行和深化。因此,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无论是教育者——主要是研究生导师,还是管理者,仍然面临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任务。所以,1993年在制定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及研究组织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时候,都强调了上述的观点,进行必要的宣传。

2.根据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改革现有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逐步建设和形成体现学科发展主流和高层次专门人才合理知识结构要求的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

研究生的课程建设是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针对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不够宽等情况,过去的几年里不少学校已经根据原国家教委1986年030号文的要求,在硕士生培养中,按照二级学科设置学位课程。1993年开始,复旦大学在修订硕士生专业培养方案,具体制定如何使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能够适应跨世纪要求的课程设置方案时,还提出了以下3条措施:(1)硕士生的专业学位基础课设置必须从一级学科范围考虑,并适当增加专业学位基础课的最低学分要求;(2)规定了选修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跨学科的课程;(3)课程设置的调整以形成本专业、乃至本专业所属一级学科或相关学科群的研究生教学体系为目标,并注意与本科生及博士生的教学分清层次和相互衔接。对博士生的教学改革,正在着手进行已制定的博士生专业培养方案的论证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论证博士生学位授予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考核的基本要求,即培养博士生的学科知识域要求,以此为契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博士生教学体系。通过上述改革,学校的目标是力图逐步建立起合理、规范的,既保持相对稳定,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能适时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和主流,层次分明又相互衔接的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或教学体系,使研究生教育质量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从体制上得到有力的保证。

3.根据当今科学和教育发展中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基本趋势,既要抓紧培养各种不同学科交叉的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又要十分重视培养研究生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在进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联合中培养研究生,在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高新技术学科的同时,培养一批具有跨学科研究能力和发展新学科潜力的研究生,为我国新学科的发展及其在21世纪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储备生力军。对此,通过总结经验,在制定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时候,同时制定了学科建设的规划,把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修订硕士生培养方案时,首先要求调整各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及其研究内容。在更新和调整现有学科研究方向的时候,又强调应充分利用作为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及专业较为齐全的优势,通过学科交叉、渗透和合作,设置新的研究方向。多年来,在学科建设中,根据学科的自身条件,也建设和发展了一批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这些,都为培养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培养研究生跨学科研究能力等创造必要的条件。与此相适应,在课程设置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或规定。

4.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要求,以及深化教育、科技、人事等体制改革的要求,进行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和体制的改革。

研究生基础理论和知识面不够宽,既有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不合理、不完备等原因,同时也与相当一部分专业培养研究生的“师徒相授”方式有关。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科点学术梯队的群体作用,有必要在研究生培养中建立和增强集体培养、使研究生能够博采众长的有效机制。在修订培养方案时,严格规定了导师为自己学生所开课程的可计学分的最高限额,规定一级学科内各专业至少有2门以上共同的基础课,杜绝了过去有的专业一个导师包揽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应学课程的现象。而在一些学科条件较好的一级学科中,试行“硕—博连读制”,则在更大的程度上涉及对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规律的探索,涉及对我国学位的层次、类型等总体制度的改革。这方面的改革也有不全属于研究生教学自身的许多方面。例如研究生兼“三助”工作,虽然是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是它的实行却更多地涉及学校的人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本科生教学等部门,这就需要同有关部门配合协调解决。由此可见,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和体制带有系统、综合的性质,其改革始终是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相伴随的一项基本任务。在这方面,学校既要充分考虑适应国情的需要,又要注意借鉴别国的、体现研究生教育规律、成功而合理的经验和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