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铜器修复中病变图的绘制

青铜器修复中病变图的绘制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物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亦是一项因文物而异的工作,因此没有一种标准的模式,但是对保护文物的态度是统一的,那就是基于尊重文物自身的价值,尊重文物携带的历史信息,由此而诊断并设计的修复方案,应该是建立在对所要修复文物的历史与现状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这样在制定修复方案时才能自觉尊重文物本身,保证文物的完整性与独特性,从而保持文物的原状,更好地体现文物本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青铜器修复中病变图的绘制

沈立君

固原博物馆馆藏战国铜羊的保护修复工作是由固原博物馆文物保护部完成的。在实施保护修复工作之前,从病变机理研究出发提出了保护修复方案,在具体实施修复方案之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数码照片拍摄。本文通过细致的观察、标注,对其本体存在的各种病变因素、类型等,以图像的方式,准确、清晰地表示出来,为修复实施过程采取的措施提供科学与翔实的依据,并保存详尽的档案资料。

一、战国铜羊的保存现状

战国铜羊出土于宁夏固原彭堡撒门,高6.2厘米,长9厘米,重75克。其造型为昂首,长吻前伸,圆眼,身有两孔,尾下垂贴于股部,前肢后屈与后肢相连接,呈卧状。

铜羊一侧前身前肢及后肢与股部有绿色锈蚀和铁红色锈蚀,颈部有一0.7厘米×0.5厘米大小的孔洞残缺(见图一)。另一侧表面较为光滑,有少量绿色锈蚀(见图二)。

img185

图一

img186

图二

二、病变图的绘制

病变图是在文物照片经过色彩调节后,在照片上使用图示标注的手段,真实地反映文物各个立面的病变类型、面积等状况,将抽象以及表面看不到的信息直观化、具体化。

(一)前期准备1.病变图底稿

根据文物器型,一般将病害底稿设计为横竖两种,横向病害底稿见图三。

img187

图三 横向病害底稿

2.病害图样

按《馆藏青铜器病害与图示》要求,变形、表面硬结物、残缺、层状堆积、孔洞、瘤状物等病害为连续图样。变形图示要求直线线段长5毫米,曲线长5~10毫米为宜。表面硬结物图示要求菱形边线3~4毫米,间隔不小于3毫米。残缺图示要求平行线间隔以3~5毫米为宜。层状堆积图示要求长线段一层状堆积的区域边界线为限,间隔5~6毫米,斜平行短线间隔2~3毫米为宜。孔洞图示要求圆形直径不大于5毫米,间隔不小于3毫米为宜。瘤状物图示要求圆形直径不大于5毫米,间隔不小于3毫米为宜。以下图示均制作100厘米×100厘米大小作为备用图样(见图四至图九)。

img188

图四 变形

img189

图五 表面硬结物

img190

图六 残缺

img191

图七 层状堆积

img192

图八 孔洞

img193

图九 瘤状物

另外根据固原博物馆青铜器病害类型,技术人员另制作了一种浅绿锈病害图示(见图十)。

img194

图十 浅绿锈

裂隙、缝隙腐蚀、通体矿化、全面腐蚀、点腐蚀等病害图示为独立图样。裂隙图示要求长线随裂隙走向标示,短线以长2毫米,相隔5毫米为宜。缝隙腐蚀图示要求平行线间隔2~3毫米,走向随缝隙形状。通体矿化及全面腐蚀为辅助图示,标注与病害图左下角,图标长3毫米,高1.5毫米左右。点腐蚀V形线段3~4毫米,间隔不小于3毫米(见图十一)。

img195

图十一 裂隙等病害图示

3.连续图样转换

用Photoshop软件绘制病害图时,需要将上述连续图样转换成自定义图案。打开所要制作的连续图样图片,可以看到右侧图层选项框中有“背景”①,双击弹出对话框②,点击“好”。点击选择、色彩范围③,弹出对话框④,鼠标点击在白色空白处,点击“好”。按下键盘上的“Delete”键去掉背景白色变为透明色。点击“矩形选框工具”⑤在图片上选择最大区域,点击编辑、定义图案⑥,弹出对话框并定义此病害⑦,点击“好”。关闭此病害图片(见图十二)。

img196

图十二 连续图样转换过程图

(二)病变图制作

1.打开所需素材:打开“病害底稿”、要制作的文物照片。

2.如果文物照片底色很深,则需抠出文物待用。

抠图方法:点击“磁性套索工具”,在器物边缘一点一点移动点击直至闭合。接着用“移动工具”将已选定好的文物图形移动到病害底稿上。

3.调整图片大小:按Ctrl+T选择,按Ctrl+“-”缩小到适当比例,拖拽到底稿正中间,按Enter,按Ctrl+“+”放大到合适大小,这时可以关闭文物照片,效果见图十三。

img197

图十三 调整大小后效果图

4.调节亮度、对比度:点击“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弹出对话框设置,一般亮度为80、对比度为负值(见图十四至图十六)。

img198

图十四

img199

图十五

img200

图十六 调节亮度、对比度后效果图

5.绘制病害:

新建图层,弹出对话框,命名为病害名称。之后也是一样,确定每个病害都有一个图层,这样也便于修改(见图十七、图十八)。

img201

图十七

img202

图十八

(1)绘制连续病害图样

在新建图层中,点击“多边形套索工具”圈定病害区域,在圈定区域内使用右键点击①,弹出菜单选择描边②,宽度一般设置2像素、颜色为黑色、位置居中。在圈定区域内使用右键点击③,弹出菜单选择填充,弹出对话框④,选择使用图案并确定(见图十九)。

img203

图十九 制作连续病害图样过程图

其他连续病害绘制方法一样,效果见图二十。

img204

图二十 绘制连续病害图样后效果图

(2)绘制单个图样病害

打开病害个案的文件,点击“矩形选框工具”选定单个图样,点击“移动工具”拖动所选图样至器物病害图。此件文物中没有单个病害,故不需制作。

6.编辑文字:点击“文字工具”编辑文字,在病害底稿上编辑所需要的文字。

7.保存:点击文件、存储为、选择存储位置、命名、确定。最终效果见图二十一。

img205

图二十一 最终效果图

三、病变图在文物修复中的意义

1.病变图直观、完整地记录文物的各种信息,这些内容包括文物本身的形状、结构,病变的类型、面积、分布情况等信息,是文物携带的传承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历史痕迹给文物带来的影响,文物修复后这部分信息可能由于文物保护结构和表面的需要而被清除,因此这些信息的记录显得非常必要。

2.可以对文物病变的情况进行描述和诊断。病变图可以直观地记录各种病变信息以及各种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化学和物理结构病变的描述和诊断,并由此判断病变发展趋势以及环境的影响。

3.运用病变图制定修复计划,计算工作量。病变图界定了各类病变的分布范围,通过绘图的比例可以计算出需要处理的实际面积,计算修复的工作量,从而合理地安排工作顺序。

4.病变图也将指导今后的文物修复。文物的病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一种保护修复措施只能是延长文物被劣化的时间,不可能一次修复就做到完全的保护。因此早期绘制的病变图对今后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文物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亦是一项因文物而异的工作,因此没有一种标准的模式,但是对保护文物的态度是统一的,那就是基于尊重文物自身的价值,尊重文物携带的历史信息,由此而诊断并设计的修复方案,应该是建立在对所要修复文物的历史与现状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这样在制定修复方案时才能自觉尊重文物本身,保证文物的完整性与独特性,从而保持文物的原状,更好地体现文物本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东方博物》第二十三辑《彩塑修复中病变图的绘制》。

[2]《馆藏青铜器病害与图示》。

(作者系宁夏固原博物馆助理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