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象主义画家的巴黎》

《印象主义画家的巴黎》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今天,巴黎依然是当年的规模。虽然“印象”一词源出莫奈1872的《日出·印象》,他作于同年的《新桥》所流露的印象主义精神,比前者可说不遑多让。用印象主义的笔法来表现城市生活可能比用来表现静态的海景或风景更为传神。我不知道莫奈在画《日出》之前是否已经从巴黎街头获得了“印象地表现”的灵感。

印象主义画家的巴黎》

这本图文并茂的小书介绍了19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几位印象主义画家笔下的巴黎。他们是马奈(E.Manet,1832—1883)、德加(E.Degas,1834—1917)、莫奈(C.Monet,1840—1926)、雷诺阿(P-A.Renoir,1841—1919)、巴齐耶(F.Bazille,1841—1870)和卡耶波特(G.Caillebotte,1848—1984)。

除了20幅这六位画家笔下的巴黎风景画之外,作者威廉斯(E.Williams)以他们的生活为主线,介绍了他们的故居、工作室和常去的场所,例如咖啡馆、餐馆、酒店等。

img27

德加:《咖啡馆》(《苦艾酒》),1875—1876

这是一本导游的书,但我们大概不会拿着它去逛巴黎。倒是如今就着十多年前游巴黎时留下的浮光掠影,细读一番,那些原本淡淡的印象竟变得色彩浓丽、情调迷人起来。

几位画家笔下的巴黎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巴黎。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之后,任命豪斯曼(G.Haussmann)男爵为总建筑师,全面改建了巴黎,当时许多作家,如雨果和波德莱尔,都伤悼老巴黎的消失,但改建完成后,一个焕然一新、风情浓郁的新巴黎成了那一代画家的宠儿。

直到今天,巴黎依然是当年的规模。(只少了埃菲尔铁塔这个象征20世纪的新标志。)雷诺阿笔下的《艺术桥》、莫奈笔下的《新桥》和《卢浮广场》、马奈笔下的公园里的音乐会和小街、卡耶波特笔下的《下雨天》等等都使人恍如身临其境。事实上,大师们笔下的巴黎,比我们俗眼所见的更加风光骀荡、风情迷人。

img28

马奈:《酒馆女招待》,1879

虽然“印象”一词源出莫奈1872的《日出·印象》,他作于同年的《新桥》所流露的印象主义精神,比前者可说不遑多让。用印象主义的笔法(有点近于中国画的写意画法)来表现城市生活可能比用来表现静态的海景或风景更为传神。我不知道莫奈在画《日出》之前是否已经从巴黎街头获得了“印象地表现”的灵感。

img29

巴齐耶:《家庭团聚》,1867

看了几位大师笔下的巴黎,当然会禁不住几分怀古的幽情。也许我们真的眼拙,也许现代生活真的从生活中偷走了太多的闲情逸致,我们所亲见的巴黎,比起大师们笔下的巴黎,无论是她的恬静妩媚,或是那种传自街头巷角的与生活的贴近,竟是那样的杳渺难寻!

怀旧是个经常被现代人讨论的题目,是不是我们过分崇尚昨天而又过分贬抑或忽视我们正拥有的优越与进步呢?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对一切新的事物都赋予进步的意义;我们的怀旧也并不总是盲目的或偏听感情的,比如说,我们很少会怀念中古时代或罗马时代。人类的历史也许就像人的一生,总是会有比较值得怀念和比较不愿忆起的时期。拿人生来说,谁会不偏爱青春和童年的时光而常常被激起那酸甜杂陈,当然也总是惘然的怀旧之情呢?

img30

《花园中的女人》莫奈,18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