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狐狸和乌鸦的教学内容怎么确定

狐狸和乌鸦的教学内容怎么确定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当它听到狐狸说“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狐狸和乌鸦》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当狐狸的目的没有达到的时候,它又生一计:问乌鸦的孩子好。当两次问好目的都没有达到,狐狸变换了花招:“夸”乌鸦,也就是说“奉承话”。

狐狸和乌鸦

刘 军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认识两个新的部首:贝字旁、羊字头;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题目是……

(出示课题:狐狸和乌鸦)

2.在以前的许多故事中狐狸和乌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这个寓言故事讲了它们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主要讲了狐狸和乌鸦的什么事?

三、阅读理解

(一)

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狐狸出来找吃的说明——肚子饿了。

它看到了什么?

(点击出示图1 出示生字:叼)

2.那块肉在哪里?所以“叼”是什么部首?

右边这部分你认识吗?最后一笔是什么?(提)

3.狐狸什么样子?(出示生字:“馋”)

这个字很有意思,你发现了吗?(两点就像流下的口水)

4.馋到什么程度?

(出示、理解:直流口水)

“直”在字典里有4种解释,在这里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

请你读好这个词语。

5.读第1自然段。

(二)

乌鸦站在高高的大树上,对于大树底下的狐狸来说看到肉,却吃不到,它能甘心吗?

1.你看它(点击画面)(眼珠一转),(出示词语:眼珠一转)

从“眼珠一转”你能看出什么?

2.它想出什么主意?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么做的,它对乌鸦干什么?(说话)它说了什么?

3.(出示句子:您好,亲爱的乌鸦!)

这是在干什么?(问好)它为什么表现的这么热情?它是真心问乌鸦好吗?

从这里知道狐狸的主意是什么了吗?

4.可乌鸦呢?(没有回答)

乌鸦怎么没有礼貌呢?它在想什么呢?

(三)

1.狐狸的目的没有达到,又生一计,说什么:

(出示句子: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这是在问谁好?为什么问它的孩子好?狐狸是怎么想的?

2.狐狸说这话时是什么样子?

(出示词语:赔着笑脸)

这是一种什么笑?读狐狸的话。

听了狐狸的话,乌鸦动心了吗?从哪看出有点儿动心?

(四)

1.两次问好都没有达到目的,第3次又变换了什么花招?(出示第3次说的话)

2.这次狐狸在干什么?(夸)

它夸乌鸦的什么?(嗓子、羽毛)

3.为了说明羽毛漂亮,还打了个比方,和谁比?比的结果?

乌鸦的羽毛什么颜色?漂亮吗?和麻雀比呢?这个“真”漂亮,是真的吗?符合实际吗?

这种不符合实际的夸奖的话叫什么?

板书:奉承话

4.嗓子好到什么程度?乌鸦叫的好听吗?是谁都爱听吗?大家都爱听谁唱歌?这个“真”好,是真的吗?符合实际吗?

这叫什么话?

5.狐狸这样讨好、奉承乌鸦的目的是什么,从它的话中能找到吗?

点击课件:您就唱几句吧!

从这个感叹号能看出狐狸什么心情?

(五)

1.听了狐狸的话,乌鸦什么样子?(非常得意)

它得意的是什么?心里会怎么想?

2.从哪看出乌鸦得意忘形?(张嘴唱)

它刚一张口,结果呢?

(出示词语:一溜烟)读准字音。什么叫一溜烟?

演示课件理解。

3.看,乌鸦这会儿什么样子?还得意吗?心里会想些什么?

4.乌鸦怎么才不上狐狸的当呢?听了狐狸的话,乌鸦应当怎么想才不会上当呢?

5.学习生字词语。

6.读准生字词语的音。

7.记字形。

8.指导写字。

【教学片段实录】

师:乌鸦上了狐狸的当,受了狐狸的骗。它怎么才能不上狐狸的当呢?例如,当它听到狐狸说“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这句话应当怎么想才不会上当呢?

生:乌鸦应当这样想:我的羽毛一点也不漂亮,麻雀身上还有点斑纹呢,比我要漂亮。

生:更不用说和孔雀比了。

师:听了狐狸说“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乌鸦应当怎么想,才不会上当呢?

生:听了狐狸说“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乌鸦应当这样想:我的嗓子一点儿都不好,谁都讨厌我的叫声,大家都爱听喜鹊的叫声。

生:大家都爱听百灵鸟唱歌。

师:是的,如果乌鸦能够这样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就不会被狐狸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教学反思】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对于文本的解读,是让学生通过初读之后抓住“狐狸一共对乌鸦说了三次话”,对照乌鸦三次不同的反应,展开阅读分析。这样的教学,是带着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虽然最终也读懂了文本,但是因为没有把学生带入情景,因而缺少了阅读的情趣。

最近几年的教学中,再次阅读文本,有了新的认识,即狐狸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想好要对乌鸦说三次话,它的目的只是在于要让乌鸦张嘴。在一计不成的情况下,再生一计,从而最终达到目的。

有了这样新的认识,在教学的设计中,首先带领学生从“眼珠一转”读出狐狸在想主意,想了什么主意呢,看它是怎么做的:狐狸向乌鸦问好。一般情况下,别人向我们问好,我们会怎么做?也会问别人好。所以,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狐狸想的主意是什么了——让乌鸦张嘴。当狐狸的目的没有达到的时候,它又生一计:问乌鸦的孩子好。因为妈妈都是爱孩子的,所以这一次乌鸦有了不同的反应:看了一眼。当两次问好目的都没有达到,狐狸变换了花招:“夸”乌鸦,也就是说“奉承话”。乌鸦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得意忘形了,最终上了狐狸的当,受了狐狸的骗。

这样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进入故事的内容,进入情境,把文章读懂读好。学生学的有情趣,明白故事所含道理,水到渠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