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管理

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管理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的著作树立了在工业经济时代标准化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至今在标准化理论研究方面仍有较大影响。中国在标准化战略的理论研究方面显得较为零散、滞后。本书拟在这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在标准化战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尽力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标准化的研究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对传统标准化的基础理论研究较早,且较权威。1934年美国的约翰·盖拉德(J.Gaillard)在《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中最早对标准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随后,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松浦四郎出版了《工业标准化原理》一书,[3]他在书中首先界定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随后对标准化的性质、标准化的目的、制定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效果的评价做了系统的阐述,他在标准化理论的多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一是他认为,涉及“数”、“语言及其他交流手段”、“量值和计量单位”、“方向(主要是几何量)”的标准都是基础标准,这就把标准中主体的内容定位成了“基础”;二是他提出了标准化的19条原理,这是对标准化原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三是他对标准化的效果做了定量评价的探索,这一研究是该领域较早的。同一时期,英国的桑德斯出版了专著《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4]他在书中系统论述了标准化的目的和原理,讨论了标准与计量、标准化与战略管理、标准化与消费者的关系,特别是第一次全面提出了产品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国际标准化、公司标准化的概念,并分别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说是阐述各领域标准化目的与作用及基本理论的奠基之作。他们的著作树立了在工业经济时代标准化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至今在标准化理论研究方面仍有较大影响。

第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标准化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各国不仅抓紧制定了各自的标准化战略,同时一些国家也发表了许多标准化专题研究报告,比如美国商务部2004年5月发表的《标准化与竞争力专题研究报告》,论述了标准化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提出了美国如何运用标准化手段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对策;全美亚洲研究所发表的《新技术民族主义:中国的标准与软件政策》,系统分析了中国的标准特别是软件政策,将技术问题与所谓的“民族问题”挂钩,目的是针对中国的政策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学术上讲,这些研究报告只是立足于现实标准化政策和对策的研究,虽然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标准化措施,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这些报告主要侧重于现实政策研究,尚缺乏理论深度和系统的理论阐述。

第三,国外对标准化的作用做了一些定量研究。前文提到,日本的松浦四郎在《工业标准化原理》一书中,对标准化的经济效果进行了评价,但他只是局限于公司内部标准化效果的定量分析,而且他认为,标准化的经济效果从国家和国际层面来说,很难用一个金额来定量衡量,因为这其中还有很多其他相互依赖的因素。到了20世纪,随着标准化对国家和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开始从国家层面进行标准化定量评价的研究工作,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Jungmittag,Blind和Grupp小组以及英国研究小组对标准化作用的量化分析。前者是世界上最早作此类分析的,他们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建立了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的数量模型,并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计算出标准化对国家GDP的贡献率,得出的结论均是标准化对经济增长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当然德、英两国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是德国的模型在讨论标准化与GDP的关系时较为直接,而英国的研究以前者为基础,所建立的模型更为完善,但对标准化与GDP关系的研究则较为间接。中国在1983年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3533.1-1983《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GB/T是中国国家推荐性标准代号,下同),规定了一系列评价标准的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但这一方法不仅局限于企业的微观层面,而且存在诸多不足,亟待从多方面进行完善。

中国在标准化战略的理论研究方面显得较为零散、滞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仅有部分介绍标准化基本知识的教材,较有影响的是李春田的《标准化概论》等。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标准化战略的日益重视,对标准化的研究逐步深入,对标准化战略问题也有涉及,但所选的角度不一,有的是从企业角度强调标准化的重要性,如刘双桂、陈建明和王俊秀所著《企业成功的秘密——标准转型和标准运作》,[5]该书论述了标准化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从运用的角度分析了标准与专利、标准与许可、标准与生产的关系,并研究了在通信领域标准成功的方法与案例;有的是从国家角度介绍国内外标准化的现状,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2008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6]该书介绍了国际标准化发展的最新进展,国外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动态,并就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该书主要是对现实标准化情况的介绍,并没有进行理论探讨;有的是从宏观经济角度探讨中国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于欣丽的《标准化与经济增长》,[7]该书分为理论、实证和案例三编,是国内对标准化领域较为系统的研究,涉及标准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标准的定量评价等问题,但它并未对标准化战略作深入的分析。

随着标准化实践的发展,特别是标准化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对标准化战略的研究必然会不断深入,但在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标准化战略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如何借助经济学的原理,阐述标准化战略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分析标准化战略的重要特点,从企业微观和国家宏观两个层面审视标准化战略的重要作用,进而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现实对策,都还显得不足。本书拟在这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在标准化战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尽力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