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服务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务型师生关系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服务型师生关系强调履行各自的职责、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还积极追求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在学生评价方式中,终结性评价可以对学生掌握技能的种类和程度做出准确描述,并能确定随后一阶段教学内容的深度及广度。

服务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练玉和[1]

学校所有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质量的提升、达成教育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教育一线工作者仍尽心尽力地工作,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育社会所需各种人才”的目标要求,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只注重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知识传授及考试技巧等要素,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服务型师生关系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构建服务型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产品”作一粗浅探讨。

一、服务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高效、主动、个性化学习

教师应当爱护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提供平等表现的机会,确立教育民主的观念。

1.构建服务型师生关系,应尊重每一位学生,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允许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的成功体验和发展状态。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应该鼓励他们个体的体验。因为有了这些与传统不同的看法,有了个体成功体验,那就能点燃他们头脑中创新的火把了。在这里教师可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运用“主动倾听”、“共同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妨碍学习问题的有效性。但这种帮助是以学生自己找出解决办法的方式出现,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或建议的方式。“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2.构建服务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都要明确各自要履行的职责及各自扮演的角色。教师是教育实施者,是教育的主体,负有对学生示范引导的责任;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是学习的主体,负有主动探索人类丰富文化宝库及未知世界奥秘的责任。两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履行自己工作职责过程中的学习也与学生的学习不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发展自我、适应社会,教师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发展自我、适应社会;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发展自我、适应未来所需要准备的各种素质与能力,教师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去提供筛选这些素材、科学组织这些活动并以合理易被接受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学校提倡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在校园或教室内外提供一个充满热情参与、尽情展示智慧的文化舞台。大胆地遐想,尽情地表达,无拘束地提问,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真正感受到自主表达的价值和成长的愉悦。只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相信学生的能力,将学生看成是人类文化成果的吸收与探索者,才会在课堂上出现融洽的学习氛围,才会真正将教学的境界从“教”转移到“学”上来。服务型师生关系强调履行各自的职责、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还积极追求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礼记·学记》中提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种“师严道尊”的主张主要是从教师所扮演的工作角色来说的。从古到今,一位对工作负责任的好教师一定是一个对自己和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教师。孔子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的思想,就反映了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平等。

3.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尽量使学生的学习探索需求与教师的教学内容达成一致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而不能用旧有观念禁锢学生的独到见解和探索欲望。这应当是转化教育观念,推行个性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尽量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实践与运用,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教师要放手给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才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服务学生学习评价,实现学生在学习评价中发掘潜能

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只有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准确地把握时代方向,否则将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不仅需要各种专家,而且需要各行各业的技术能手,同时也需要普通的技术工人,各级各类服务人员。如果学校只认定一种类型的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合格产品,那么这种按统一规格培养的‘标准件’将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需要”所以,基础教育应该重视和善待差异,促进不同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凸显他们的个性和长处。当今世界,做好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自由、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也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发挥教育作为试金石的功能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评价孩子的好坏就是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和是不是听话作为标准,一份试卷也只有一份标准答案。这就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必须更新评价理念。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长处,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我们是否能够挖掘孩子的长处,我们是否能够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你们身上寄托着我们的未来”的演讲中说过,“你们的责任就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教育是你们最好的试金石”,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要带着“显微镜”去看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方面去发展,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尊重个人有益的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各种社会所需人才。

2.正确看待现有考试中所得分数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从笔试到口试,从中考到高考等各种考试,一般都是对学生答题情况用一个数字来加以描述,并进行内部排序,分出好中差。这一数字又成了评价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情况的标准。然而,同一张考卷考查的知识点包罗万象,即使分数相同的考生其知识与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学生的特点很难在一份试卷的分数中得到体现。因此,为了服务学生的学习评价,我们要用多元评价的办法延伸现有的考试链条,改变“一张考卷写一个数字”的分数诊断单,对考生考试作答情况进行具体质量分析,向学生反馈能够反映其知识、能力、特长和潜质的评价报告。之后考生便能了解自己掌握了哪些学科知识,哪些方面是优势,哪些方面是弱势,哪些不足需要弥补并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等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考试发挥其评价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综合运用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时,大多使用终结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方式中,终结性评价可以对学生掌握技能的种类和程度做出准确描述,并能确定随后一阶段教学内容的深度及广度。然而,学生评价体系中,必须同时运用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高效性。诊断性评价是教师检查学生已掌握的学科知识、技能情况,挖掘每个学生拥有的各种优点和潜在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它是合理制定教学方案的依据,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足的帮助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目标发展。只有全面发挥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满足不同特性学生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长的愉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三、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人尽其才的社会需要

在儿童梦想征集活动中,专家认为儿童的各种梦想的提出可能与家庭生活环境有关,不管怎样的梦想都值得珍视,不能把梦想分成三六九等。只要有梦想,就会朝着梦想努力,无论其潜质如何。经过“人尽其才”的因材施教之后,还要实现“才尽其用”的教育终极目标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在全球广泛传播,社会的急剧变化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尤其是终身教育体系这一理论的提出,其泛在性、非正式性、社会性、适应性”的特点要求更新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培养为目标的教育,强调尊重人和人的个性,强调个性潜能和优势的挖掘、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个性优势。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注释】

[1]练玉和,福建省武平县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