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市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决定了新江汉大学必须迎接新的挑战,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新江汉大学要在高校众多、强手如林的武汉市争得一席之地,也必须跨越式发展自己。

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创建地方一流综合性大学
——新江汉大学建设发展的若干战略思考

199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基础上合并筹建一所武汉市属综合大学——新江汉大学。新江汉大学目前设有12个学院和外语、体育2个部,34个本科专业,覆盖经、法、文、史、教育、理、工、农、医、管理等10个学科门类。为了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地建设好新江汉大学,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斥资近10亿元,易地建设新校,建筑面积3814万平方米。第一期3316万平方米将于2001年11月竣工,届时学校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办学。学校在筹建过程中,将新校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一起抓,大力推进原四校实质性整合,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显著成效。

进入新世纪,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努力创建一流地方综合大学,这是摆在新江汉大学人面前的崭新课题。

一、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紧迫性

1.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是服务于武汉市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江汉大学地处我国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市。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发展迅速,199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了两番,2000年又比1995年翻了一番。“九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3.1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12%,综合实力居全国特大中心城市的第6位。“十五”期间,武汉市将建设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经济、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科技教育中心;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武汉经济区,可望成为我国继兴建长江三角洲区、珠江三角洲区、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另据国外权威未来学家预测,武汉可望成为未来世界十大超级城市之一。武汉市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决定了新江汉大学必须迎接新的挑战,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2.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是迅速改变学校现状,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迫切需要。武汉市的高等教育尽管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办学水平、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已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新形势下,市属高等学校不仅人才培养的总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结构的矛盾,愈来愈明显地凸显出来;本科教育质量也有待提高;科研课题,特别是有重要价值和重大影响的课题较少等,需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状况。

3.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学校在高等学校林立的武汉求生存、求发展、做贡献的迫切需要。湖北省是我国的高教大省,现有高等学校50多所,位居北京、江苏、辽宁等省市之后居第4位,其中在武汉市的高等学校就有28所。在这里既有国内一流的重点大学,也有一批办学时间长、基础条件好的本科院校。新江汉大学要在高校众多、强手如林的武汉市争得一席之地,也必须跨越式发展自己。有为才会有位。

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

新江汉大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站在新的高度,找到新的参照系和找准自己的“坐标”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方向和战略发展目标。

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是:努力实现学校的现代化、国际化、产学研一体化和为武汉市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积极的贡献。新江汉大学所属原四校在办学过程中,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的高等学校和国际教育组织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和合作关系,常年聘有外籍教师在校任教,先后聘请外国专家近百人次来校讲学,先后选派了近百名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原江汉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200所高等学校之一,但目前的交流还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教育的国际意识,加大国际交流的力度。武汉市确定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左右,而目前仅为1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新江汉大学在推进武汉市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必须承担重要任务。

我们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将新江汉大学办成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性大学。以国际、国内潮流为背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牵引,立足武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重点发展应用型学科和专业,促进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办学水平,形成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重点,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稳步发展教育学、医学、农学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格局,体现创新型、综合型、应用型的办学特色。为此,我们将努力在下述5个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1)在办学层次上,在实现以专科为主向以本科为主转变的基础上,使学校的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十五”期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实现学校硕士点零的突破,在若干学科建立硕士生培养群,并为某些学科建立博士点创造条件,逐步形成以本科为主,由专科、本科、研究生构成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2)在学科建设上,由学校一般学科建设逐步发展到重点学科建设。在学校现有的5个市级重点学科(美术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企业管理、文艺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省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十五”期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培养和形成5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初步建立一个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跟踪科技发展前沿的学科结构。

(3)在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上,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十五”期间,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努力破除重专业、轻思想道德素质,重科学技术、轻人文素质等偏见,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本科学生的毕业合格率、就业率,四、六级英语考试通过率、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到同类高校的中上水平。实现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的突破,加强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推进科研成果的转换。“十五”期间,力争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达到3—5项,省、市创新基金、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25项,省、市级一般性项目及横向课题达到30—40项,使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都上一个新的台阶。

(4)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通过实行新江汉大学人才工程计划,力争引进或特聘1—2名院士,使学校特聘博士生导师由现有的12名达到20名左右。在校内培养10名左右学术带头人,100名左右中青年学术骨干和200名左右35岁以下的学术后备力量,建设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强的教师队伍。

(5)在校园建设上,在由分散陈旧的校区到新校址集中办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现代化校园建设。以建设学校宽带信息网络,创建电子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一批开放式实验室为标志,建设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校园,做到学校每间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办公室、学生寝室都通网络。学校在现已拥有400多个轿车车位和12000多个自行车车位的基础上,进而做到一半以上教师具有轿车车位,每个学生都有自行车车位的目标。

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育才创新的办学理念,搞好学校的“顶层设计”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提出的兼收并蓄、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影响极为深远而巨大。因此,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对于办好新江汉大学至关重要。当然,这里还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

以人为本,就是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明确一切为学生、教师服务的观念。依靠教授办学,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校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热爱江大、建设江大、振兴江大”的共识。这是实现新江大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泉。培育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的首要职能。新江大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把办好本科作为立校之基,立足之本。

至于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深刻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是,传统教育中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计划经济条件下以“统”和“包”为特征的教育制度及其相应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严重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发展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将创新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从整体上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以改革总揽全局,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

其一,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努力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求得发展。其二,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把更新和完善具有先进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教学内容,作为难点予以突破。在“十五”期间,拟抓10个专业、50门学校重点课程作为改革试点;全面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多证书制等多种教学管理制度。其三,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构建学校高效的运行机制。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新的分配机制。其四,探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投入机制。筹建学校董事会,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努力实现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捐资办学。充分利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开拓经费筹措的渠道。

3.集中力量,扬长避短,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要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发挥新江大多学科的优势,积极培养、扶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并逐步形成特色和“品牌”,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对于已有的学科和专业,在发展方向上要有所侧重,凸现特色。如将理科专业与工科结合,分别建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不是培养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和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而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和开展应用性研究,以求扬其长而避其短。对于有些新的专业,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而有一定条件的则要抓住机会创办。如护理专业,国内不仅办有本科,有些高校还与国外高校合作办硕士研究生层次,新江汉大学从有的学校办英语护理中专专业大受社会欢迎得到启发,准备办该专业的大专和本科,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4.积极参与武汉“两区多园”建设,壮大学校办学实力

“十五”期间,武汉市决定建设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等三大产业区域经济为主要支撑的经济增长带。两区多园是武汉的一大特色。新江汉大学要充分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努力把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生学习和开发区建设紧密地融为一体,与开发区的高科技企业开展合作科研和联合攻关,同时又将开发区和科技园的成果充实更新教学内容,聘请开发区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有关课程,指导学生实习等,在为开发区、科技园服务的过程之中,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进学校发展,壮大学校实力。

5.实施名校援手和科教联手战略

武汉市重点高校林立,知名学者众多,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丰富,这就为我们实施名校援手和科教联手战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已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在特聘教授、共同申报科研课题、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我校去年已从上述三校第一批特聘12位博士生导师,担任相关学院的名誉院长或首席教授。我们还通过成立发展研究院,构筑了参与高层次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的平台。近期已召开了信息化、工业化、数字城市研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等一系列全国性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为了打破教育与科研相分离的传统格局,我们与武汉市科委和社科院于去年签订协议,实施科教联手办教育的战略,在人才培养和科研立项、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等方面实行全面合作。这些都将对我校跨越式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原载《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第3期,与邓传德合作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