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沟驿镇五十铺小学

甘沟驿镇五十铺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十铺小学的诞生,使方圆两村六社的适龄儿童受益。只有热血青年岳宗穆边学边教,成了五十铺学校的首任教师。土窑洞里琅琅的读书声向世人宣告了五十铺村没有学校的历史从此结束。并在当年,“会宁县五十铺小学”字样的校印开始使用。这是五十铺小学办学的重要特征。回顾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五十铺小学全体教师将再接再厉,辛勤工作,再创辉煌。

甘沟驿镇五十铺小学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度辉煌,几度曲折。追溯会宁教育的文化积淀与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可谓源远流长。据记载,早在明代初期,会宁城乡就兴起了尊师重教、崇尚读书的良好社会风尚。会宁人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优良传统一直被传为佳话。五十铺小学的诞生,使方圆两村六社的适龄儿童受益。小至七八岁,大至十几岁的学生同时接受初级的基础教育。

1951年,翻身做了主人的五十铺村广大村民,深知缺少文化的痛苦,办学积极性很高。当时的党支部顺应民心,提出了创建学校的倡议,党支部一呼百应,村民献计献策,投工捐料。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不到一个月,简易学校建成。当时校内一无电,二无水,师生饮水只能靠人工用大木桶到河里去挑。只有热血青年岳宗穆边学边教,成了五十铺学校的首任教师。土窑洞里琅琅的读书声向世人宣告了五十铺村没有学校的历史从此结束。

1954年,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生逐年增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派公办教师沈兆书为校长,学校设有四个教学班,学生增至70人。并在当年,“会宁县五十铺小学”字样的校印开始使用。

从此,学校多项工作迫于完善,社会力量给予学校多方帮扶,由土窑洞变土瓦房,基本上达到了人人有桌凳的规模。添置了部分体育器材,购买了少许儿童读物。

1972年,原校址因面积过小,已无法满足众多学子的就学需求,村党支部决定将学校由五十铺北街迁往南街。上级政府出资5000元,社队出资又出劳,一年功夫,6间标准化教室屹立在五十铺南街,占地6600平方米,受当时办学思想的影响,1976年招收初一新生。1982年初中部撤销,恢复小学编制。学校改制为六年制完全小学以后,学生人数逐年增长,1999年教学班增至七个(设学前班一个),学生增至310名,成为五十铺小学有史以来的人数最多时期。

几多寒暑,风剥雨蚀,用了近40年的教室,走完了它的辉煌,老态龙钟,间间成了危房。2007年春旧貌换新颜。由卡森集团和台湾财团法人爱心第二春文教基金会投资44万元,建成教室8间,352平方米,教师宿舍151平方米,硬化校园1300平方米,砌砖墙180米,修建了大门、旗台。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18人,教师6人,合格率100%。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校友及社会贤达人士的支持下,学校越办越火红,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历来注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近几年来,学校在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坚持“从基础抓,从规范做,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精神为指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抓德育为重点,以环境育人为突破口,着力形成“毅、勤、诚、谦”的优良校风和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良好学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学质量的年年上升,办学效益逐年提高。教师学历基本达标,许多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骨干,有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市、省、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明智的追求,是广大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是农村学校获得新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学校立足课堂,坚持“科研兴教”从实际出发,营造科研气氛,研究科研课题,培养科研型教师,努力向科研、教研要质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道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学校历届领导都注意端正办学思想,始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建设一支素质高,稳定性强,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是五十铺小学办学的重要特征。

回顾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五十铺小学全体教师将再接再厉,辛勤工作,再创辉煌。

五十铺小学历任校长:岳宗穆、姚廷杰、沈兆书、张国珍、孙志成、徐伟、张笑春、邵养林、郭雄帅、张国宗、王耀信、张国琪、张汉贤、李刚

(供稿人:李 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