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沟驿镇六十铺小学

甘沟驿镇六十铺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十铺小学位于会宁县中部,行政隶属于甘沟驿镇人民政府。近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六十铺小学的教育与时代同脉搏,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明朝时期的六十铺教育已无史料可考。1976年9月18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甘沟驿乡革命委员会在甘沟中学举行的沉痛悼念毛泽东同志逝世的万人大会。

甘沟驿镇六十铺小学

六十铺小学位于会宁县中部,行政隶属于甘沟驿镇人民政府。近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六十铺小学的教育与时代同脉搏,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9平方米,生均5平方米,操场面积6400平方米,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学校“六室”、“六配套”设施齐全,图书室藏书5000余册,教学实验仪器为国家Ⅲ类,2003年安装了国家“二期”义教项目工程配发的教育资源卫星接收设备。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学生419人,女生209人,“四率”指标均达义务教育教育法规定要求。专任教师23人,女5人,其中县聘教师4人,校聘教师1人(英语教师),平均年龄41.4岁,大专学历11人,中师(中专)学历13人,学历合格率100%;小学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11人。市级优秀教师4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县骨干教师6人。学校坚持实施“名师工程”及“科研兴校”的战略。近几年,有2名校长参加了国家级培训,6名教师参加省、市级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并以“师带徒,结对子”的方式,使许多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15人次获得市、县、乡级奖励。

看今朝桃李芬芳,忆往昔岁月蹉跎。六十铺小学有着她悠久的办学历史

一、教育的萌芽与发展

(一)明清时期的六十铺教育概况

明朝时期的六十铺教育已无史料可考。至清末,河西坡村锦鸡洼社人王安舒参加同治癸酉科考试,获取“邑庠生”,并于光绪六年在六十铺当地庙宇创办了私塾,前后有70余人在王先生门下为徒;取得功名者49人,其中有贡生2人,分别是本地的和献璧、郭青岚,此二人后历任县令之职。

当时学堂开设的课程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此时的教学方式较为简单,偏重于背诵,不善讲解,办学条件也极其落后。先生的薪水由学生平摊,每个学生每年向先生交一升口粮。

(二)民国时期的六十铺教育

民国12年(1923年),六十铺人王建邦、沈显如、王蕴馆三人继王安舒先生之后在本村杨家店办私塾,有学生12人;此时的课程设置与办学行为与王安舒先生的私塾基本相同。

民国27年(1938年),六十铺杨家店私塾迁入王志端家,王时仲任先生,有学生20余人。

民国31年,王志端家私塾迁至本地方神庙,张定方任校长,王志端、王治邦任先生;后曾任青海省报社总编辑兼翻译的郭成祖等30余人此时就在此拜师学艺。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铺教育

1949年8月,会宁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六十铺私塾改为初小,同时开办了耕读学校、夜校。

1949年,六十铺私塾改为四年制民办村学,校长和贵,学生有师克剑(曾任白银市人民医院院长)、李生林(银川市开发公司总经理)等20余人。

1952年六十铺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和贵调县城,吴泰接任校长。

1955年,当地政府拨款扩建六十铺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1958年3月,吴泰调离,姚廷杰担任六十铺小学校长;同时,学校由五年制变为六年制,有教员6人,有学生250余人;曾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司司长的张元也于此时在六十铺六年制小学毕业。

是年,受“大跃进”影响,学生多时停课参加社队劳动,教学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年困难时期,学生流失较为严重。

从1950年至“文革”开始前小学主要开设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图画、军体等课程;

(四)“文革”期间的六十铺教育

1966年8月,会宁县的“80天白色恐怖”开始,全体教师上县开会,部分教师还受批斗,学校开学亦推迟。在此以后的好长时间,学校的教学工作几乎无法正常开展,同时,由于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教师被划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范畴。教师下队劳动,考试制度被取消,“升级看表现,升学靠推荐”,受教育者的灵魂被扭曲,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不准提抓教育质量的问题,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批判“封、资、修”,批林批孔、学黄帅反潮流、学张铁生、学朝阳、学中川,学生经常参加校内外劳动。一个时期以来,还提倡“停课闹革命”,教育教学变质为政治运动、思想革命和劳动教育,批判会、大字报充斥着整个校园,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到了历史最低点。

1968年1月,在“读小学不出生产队,读初中不出生产大队,读高中不出公社”的政策引导下,六十铺小学改为七年制戴帽初中,林庭俊任校长,有教师18人,学生400余人;课程设置主要有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工农业常识、体育、音乐、图画12门课程。

同年政府拨款3000元,扩建了6间教室;此时虽然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有了极大提高,但由于教育规模大,教师水平赶不上,教育质量依旧很低。

1969年经省革命委员会确定,中学开设毛泽东思想、革命文艺、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军事体育等5门课程。

1971年3月,林庭俊调离,张元成接任六十铺学校校长。

1973年,中学课程改为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等。

1975年,学校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学生办专题板报、办专栏、召开批判会、张贴大字报,在运动的浪潮中,学校正常的教学再次受到了干扰。

1976年9月18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甘沟驿乡革命委员会在甘沟中学举行的沉痛悼念毛泽东同志逝世的万人大会。

“文革”期间,除原有的课程外,还增开了劳动技术、毛泽东语录等,各科教材受“极左”路线的影响,要求加强和渗透阶级斗争教育、农业学大寨等政治内容。

二、教育的成熟与蓬勃发展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至20世纪末

1978年3月,张元成调离,张作担任六十铺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杜再雄,教师11人,在校学生350余人;后来担任北京总后勤部某部主任的郭治中此时在该校初中就读。“六十铺总后希望小学”和“张川总后希望小学”是他联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捐款35万元建成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拨乱反正,课程设置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开始朝着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稳步前进;学校实行全日制办学。在此期间,1984年以前工作的民教大部分转正,部分教师上了师范,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亦大幅度提高。

1980年至1982年7月,高治平任校长,张述秀任教导主任。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张述秀任校长,李胜荣任教导主任。

1985年8月,六十铺七年制学校改为八年制学校(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张述秀调离,李敬忠任校长,李胜荣继任教导主任;此时,课程设置为政治、语文、代数、几何、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等。

1987年8月,李宗民任六十铺学校校长。

1992年8月,中小学分开办学,以墙隔之,墙南为六十铺小学,(墙北为六十铺独立初中),校长程雷,副校长周尚禄,先后有王秀梅、王守礼、康雪担任教导主任,教学班6个,学生400余名,教师15人。

1998年,六十铺独立初中在国贫教育项目的扶持下,新建迁出,原独立初中的校舍又重新并归六十铺小学,校长张应林,副校长周尚禄,教导主任孙发根。

(二)21世纪初至现在

1999年8月至2004年7月,校长是陆广林,副校长是周尚禄,教导主任是祁海森。教学班13个(含1个学前班),学生620人,教师25人。2001年,在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感召下,总后勤部首长及广大官兵心系西部老区人民的教育事业,将六十铺小学列为总后援建的希望小学,由总后勤部捐助20万元,乡政府配同15万元,新建了教室12间,办公室8间,辅助用房2间以及校门、旗台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六十铺小学学生教室及教师办公室破旧拥挤的局面,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并更命名为“六十铺总后希望小学”。硬件设施的改善,校园环境的变化,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02年被评为甘沟驿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3年被评为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04年8月,陆广林调任会宁县第五中学后勤主任,党满仓担任校长,副校长是周尚禄,教导主任是祁海森。教学班12个(含1个学前班),学生512人,教师25人。2004年先后被评为白银市“先进少先大队部”、“先进教育单位”,同年10月份成立了“家长学校”,创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目前已培训家长七期共2000余人次。2005年经白银市教育局全面检查验收合格,正式挂牌为白银市“五星级”学校;2006年该校六年级在全县毕业会考中双合率跃居全县第47名,名列全乡第一。

三、教育理念

学校着眼于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确立了“重全面、打基础、办特色、创一流”的办学思想,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办学要求,设计了学校长远发展总体目标。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德育工作为立校之本,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走科研兴校的道路,树立了“校风实、教风严、学风正、质量高”的良好社会形象。

(供稿人:党满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