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丁家沟乡合川小学

丁家沟乡合川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丁沟乡合川小学创建于民国初年,当时地方乡绅和富裕人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读书,相约办起了这所私塾。自中学撤并的1982年后,合川小学一直保留五年制小学,学生近200人,随着国家学制的改革,1997年变为六年制小学。在党政组织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师决心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尽力把合川小学办成一所让

丁家沟乡合川小学

丁沟乡合川小学创建于民国初年,当时地方乡绅和富裕人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读书,相约办起了这所私塾。地点设在河西范家门前崖窑中,教书先生是蔺效如。民国九年发生地震,崖窑坍塌,学校搬迁到了河东岸的白马庙中,教室利用僧房,并由民集资在庙南盖起了一间能容30多人的简易教室,有双人课桌凳十余套,主要教师是李大师(名不详)。

清朝光绪年间秀才、学生常年有三四十余人,没有女生。教学内容为《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定,学生有什么书读什么书,教学制度有:(一)认背制:学生早上到校,先逐个向师傅背书。师傅号书,每个学生有书帖,上有日期和当天规定念会的范围。背完书就认书,学生逐个向老师问认会当天念会的内容,然后各自完成自己的课业,读书写念一天。(二)教制:有学识的大学生包教初上学的小学生,包定对象,要像师傅一样负责,不能耽误,有事由师傅处理,大部分学生坐石头座位,不论严寒酷暑,都是露天学习,每天上课时间在八个小时以上,学生有事请假,老师有事一定请人顶教,从不误教,老师的月薪由学生供给,每生每月向老师交近50斤的口粮,端午和中秋各追节一次,送礼物和现金,在李大师任教期间(约在三四十年代),县上两度配姓吴和姓靳的督学任教,配合教数学和体育课,进行军体训练,生源来自方圆十多里外的各乡村,主要来自会宁南乡,教出学生甚多,出学后上会宁高小、简师或兰中,如贾尚策、李韶五等在解放前各阶层培养了不少人才,这些人在新中国做出了不少贡献,如张笃、张伦、周尚礼等。1947年李大师年老居家,由学生蔺光如任教,庙上挂有“培育乡荫”的匾额,学生40余人,教学制度半新半旧,大多学生用解放前的国语课本,也念《三字经》、《百家姓》,少数人还念《论语》、《孟子》、《幼学》等。在教学制度方面以背认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语文课各念各自的课本,数学按年龄和智力区别对待,由老师找教本讲解,抄题做作业计算,学习加、减、乘、除,应用题和珠算,教师工资由国家发放,年薪石五小麦(一石约1500斤)。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原中盈乡乡公所弃置无用,地址在麻岔河堡子,老师家住徐川,为了宽敞和方便,1950年春,学校由庙上搬到麻岔河乡公所,教学制度依旧。

1950年秋,学校进行大整顿,彻底废除旧的教学内容,采用国家统编的各年级国语、算术、常识课本,校名定为“麻岔初小”,学制四年,有教学年级四个,多采用复式教学,学生40多人,女生甚少,课堂教学,教唱国歌,1950年底蔺光如老师因病辍教,1951年春,由蔺杰老师接教,制度如先,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扭秧歌慰问军属,参加土改大会,捐款为抗美援朝购买飞机大炮,写信慰问志愿军等,学校按品德和成绩奖励优秀生,学校也有了一定数量的女生,毕业后上丁沟高小.蔺杰在1954年春调会宁二小。

自1954年春,由国家调入麻岔小学的老师先后有张天水(两年),蔺杰。1957至1960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麻岔初小升为高小,由范济川担任校长,张子敬任教育主任,教员有张佩珍(女)、高瑞堂(临洮人)、郑进余(万河人)还有地方民教等,1960年后又恢复初小,教员有吴嘉殷、朱克诚,以后是杨茂恒,“文化大革命”时张宗昌,1968年教师回队后是张笃,徐忠(民教)一直到70年代旧校址荒僻废弃,村民平堡子为地,麻岔办了三年制小学(民办)以上是合川小学的前身。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村上为了孩子就近读书,又在白马庙中办起了村学,由李锦星任教,学生30多人,学制3年。1968年秋村政又派周俭任教,在1968年教师回队后,在1969年春学校改为五年一贯制,由董重德和周俭任教,学生50余人,一三与二四年级为复式,五年级单班.为了克服教员不足各班设有空堂,三个教学班,两班上课一班复习或作业.各班轮流上课,自习。学校实行勤工俭学,种菜增加学校收入,1970年董重德去县五七红专学校学习,由石俊和张笃、周俭任教,李韶五等筹备建新校,通过县上拔款和地方投工捐白杨树椽,箍起4孔土窑,盖起土木结构人字屋面的1排(3间)教室和一排教师宿舍,以后逐渐发展,1970年学校搬入了新校址(现校址)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到了1975年改为红岭七年制学校,开始招收初中班,学生人数猛增到300多人,生源来自红岭、马岔、麻岔、沈凹方圆数10里地方。有7个教学班,前后负责的校长有石俊、杨逢春、李韶五、代理教务董重德、主任常效恒等,教师有张笃、王守谦、何效文、郭致和、周熙、赵登俭,民教孙进荣、周维新、李杰、刘璞、张文轩、董盛、马进前等。1982年春中学班撤并丁沟中学,保留五年制学校.石俊同志曾两度担任校长,他管教有方,大力栽树成绩卓著,赢得地方群众的好评。

自中学撤并的1982年后,合川小学一直保留五年制小学,学生近200人,随着国家学制的改革,1997年变为六年制小学。1996年设立学前班,学校有7个教学班,1982年后学校的负责人前后有董重德、张笃、董盛、刘璞、张伟、李彦宗、王元。几十年来学校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千余人,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不少人才,工作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如马进前任丁沟中学校长,张兆珍研究生,任兰州市财政局预算处处长,张兴武获得博士学位等等。

2002年,乡党委、经乡政府、村校积极争取,世界宣民会李国强、李黄冰斯伉俪捐款17万元,乡政府筹资13万元,重建合川小学,学校占地面积7700平方米,教室7间,办公室11间,面积分别为627平方米、352平方米、辅助用房屋44平方米,标准化师生厕所130平方米,价值6500元的学校大门,一所砖木结构的新校舍拔地而起,学校旧貌换新颜。教学设施也逐步改善,学校现有各类图书1500余册,课桌椅170套,价值两万余元,随着学校设施的改观,师资力量的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任校长张伟(自1986年至今一直担任),教导主任赵国民,现有教师10人,其中女6人,大专学历5人,中师、中专学历5人,全校6个教学班,170多名学生,其中女生84人,来自4个行政村,服务范围达十余里。在党政组织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师决心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尽力把合川小学办成一所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高一级学校培养输送更多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供稿人:张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