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宁县东关小学

会宁县东关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坐落于会师塔边,东山脚下,会宁县城中心东大街22号的会宁县东关小学,始创于清乾隆二十八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了,是会宁县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校名改为“枝阳第一完全小学”,学生180人,教师9人,校长康正芳。1950年春,会宁县召开了中小学教师学习会,学习了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教育方针和对知识分子改造利用的政策。

会宁县东关小学

坐落于会师塔边,东山脚下,会宁县城中心东大街22号的会宁县东关小学,始创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了,是会宁县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岁月荏苒,世事沧桑。东关小学这所经历了近四个世纪历史风雨刷洗的百年老校,几经变迁,几经更名,其发展演变的历史颇为坎坷曲折。其始称枝阳校舍,位于关帝庙西,创建时间已无从考证。后于乾隆二十八年时知县黄显祖补建。1789年,知县应先烈重修,改称枝阳书院,地址在县城枝阳巷。

一、新中国成立前(1905年—1948年)

光绪三十年(1905年),知县蒋康将书院改称“高等小学堂”,设四、五、六三个年级,学生来源于城乡私学。入学时需经国文考试录取,开设读经、算术、体操等课。

1919年,“高等小学堂”改名为“枝阳高级小学校”。设国文(读经)、英语、算术、修身、自然和史地,另有劳作、体操科目,学生80人。1924年,校长由杨蕃丞担任,他治学严谨,办学有方,声誉遍于会宁教育界。

1934年,增设一、二、三年级,学制六年,改称“枝阳完全小学”。课程除停开英语,改修身课为公民课外,其他科目继续开设。当时虽受军阀混战及1929年大饥荒的影响,但张聿修(会宁人,西北师范学院毕业)任校长时,学生人数有增无减,180名学生仍战胜困难,坚持苦读。

1941年,改称“枝阳第一完全小学”。学生增至210名,校舍一时难以容纳,故初小借万寿寺庙堂当教室。

1945年,学校又改名为“枝阳镇第一中心国民小学校”,校长王振华(系地下共产党员),大部分教师由会宁师范、兰州师范学校所培养,学生人数增至300人左右。师生把“招忠祠”改建成五座教室,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49年—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校名改为“枝阳第一完全小学”,学生180人,教师9人,校长康正芳。为宣传党的政策和支前工作的需要,组建了“会宁县人民剧团”,康正芳任团长,在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做演员,先后为会宁城乡群众演出了《刘胡兰》、《兄妹开荒》、《送军鞋》等戏剧。受此影响,农村学校也相继成立了宣传队或小剧团,为当时各项中心工作的宣传贯彻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0年春,会宁县召开了中小学教师学习会,学习了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教育方针和对知识分子改造利用的政策。会后人民政府任命周瑞麒为校长,柳焘为副校长,教材由陕甘宁边区编写,科目有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

1951年,柳焘任校长,栗建周任副校长。学生300人以上,因原有6座教室不能容纳全部学生,学校在校外成立了教育识字班,每晚由教师轮流蹲点教学,为扫盲及适龄儿童入学创造条件。同时,许多不识字的超龄孩子及不少成人纷纷要求上学。学校便将三、四、五年级的超龄学生42人编成速成班,自编教材,仅一年时间,教学完语文、数学两科,一部分学生升入会宁一中,一部分参加了工作。

1952年,学校实行五年制。暑假,全校教师参加了定西地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会议。当时,学校又新建2座教室,设8个班,学生达400人,教师13人,学生有70%考入中学。

1954年,栗建周任校长,王理亭任副校长,政府拨款新建教室8座,宿舍12间。学生720人,教职工20人。学校的工作与学习制度初步具备,语文、数学教研组就在此时设立。

1958年,与枝阳第二完全小学及南街初小合并,迁至东关现址,定名“城关小学”。校长赵锡章,教师30名,学生800名。

1965年8月,“城关小学”分为两校,原校改称“东关小学”。

1969年,因受会宁城镇居民“上山下乡”的影响,东关小学又合并于北关小学;1974年8月,城镇居民开始回城,学生猛增,又恢复东关小学,迁回原址,校长由张守刚、李如林担任,学生300多人,教师18人。

三、十三届六中全会前(1979年—1989年)

1979年,栗健周再次调任校长。1981年东关小学被确定为县重点小学。1986年秋,开始实施联合国“JIP”计划,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多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均达到国家教委提出的标准。学校曾荣获“全国红领巾助残活动先进集体”奖旗,先后受到省、市、县20余次表彰奖励,拥有“文明单位标兵”称号。一大批优秀教师受到各级政府的奖励。其中栗建周、靳蔚分别获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勒新华等13名同志被省、市人民政府授予中小学体育优秀领导、优秀辅导员、优秀体育教师、园丁奖、少儿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称号,王瑞章等20多人荣获县级奖励。

学校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广泛,效果显著。科技组制作的“电动升旗台”、“多用计算尺”、“多用笔”、“组合教具”等获得省、市奖励;书法绘画组有多幅作品参加市、县展览,10多幅获奖;音乐、舞蹈组每年都培练许多精彩的节目,极大地宣传了学校,歌咏比赛曾获白银市第一名;体育组曾连续7年在县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夺冠。

四、十四届五中全会前(1990—1996.4)

1990年,黄殿申同志任东小校长。他在保持“三苦”精神的基础上,倡导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以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革新教学方法为重点,以减轻负担而提高成绩为目的”的教改口号,并辅以一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当时学校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教学仪器140多件,并配备了五年制的语文教学幻灯图片、挂图、朗读带及数学教学用具,体育用品78件,图书3800余册。学校先后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20余次。自1988年以来,连年被白银市委、市政府树为白银市“文明单位”标兵。1991年获“甘肃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历年来受到各级表彰奖励的教师有38人次,其中部委、省级的有8人次,市级12人次,县级20人次。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双科合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五年级升学率连年超出城区平均录取率。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学校体育代表队连续七年在全县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夺冠;科技制作多次获省、市奖励;书法绘画作品有多幅参加市、县展览,其中有十多幅作品获市、县奖励。学生作文有近十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五、十七届三中全会前(1996.4—2008.4)

1996年4月,吴泰祥任校长。全校有教职工48名,其中党员21名,团员4名,女教师19人,大专2人,中师、高中生45人,初中毕业生1人,平均年龄36岁。高级教师16名,一级教师23名,二级教师9名。全校共有15个教学班(因兴建教学楼各级分拨教场小学一个班),学生900多名。秋季开学,全体师生告别陈旧破损的校舍,走进了27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2007年取名为启智楼)。当时教学班增至22个,学生1200余人。

吴泰祥校长在任的12年,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各项工作达到了新高峰。自1997年以来,学校树立超前办学的理念,采取“自己多投入,主管部门多支持,社会各界多资助”的办法,通过贷、借、欠、赊等途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办学条件逐年迈上新台阶。1996年秋,广大师生牺牲了数十个节假日、星期天,任劳任怨,先后推倒旧平房,平整土操场,改建富有象征性的校门(由原来的北门改为东大门),修建中心花园、升旗台等,使绿化、美化面积达580平方米,在硬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走在了全县小学的最前列。2000年,学校趁我县城东大街改造之机,建起一幢容纳77户居民的教师住宅楼。2001年又在校内建成2000平方米的省内一流的塑胶操场和400平方米的水冲式厕所以及拥有57台电脑的当时全县一流的电脑室。

2003年春季又建成全市一流的4500平方米价值280万元的综合教学大楼一幢(2007年取名为慧源楼),从而使学校占地面积变为现在的9126平方米,建筑面积7912平方米,学校硬件设施及办学规模空前壮大。当时有教职工92人,其中88名专任教师中,本科2人,专科42人,中师44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38人,二级教师18人,工人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0%。教学班37个,在校学生2000人,单人课桌凳2500套(旧有的双人桌凳700多套已全部更新为单人课桌凳)。购置教学投影仪28台,烛光银幕2幅,数字卫星接收机1件,珊瑚音响设备1套,摄像机1架,实物投影仪1台,背投式数码宽屏彩电1台,并购置各类教学幻灯图片、挂图、自然课录像带、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年底,学校拥有的106台电脑分布于两个电脑室,308座的阶梯式多媒体电教室也投入使用,还为48个教室配备了英语听力广播。学校图书室藏书1。6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达国家一类标准。学校固定资产已由1996年的66万元增至现今的800多万元。这些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现代化办学条件,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保障。

2003年秋季,学校一年级420多名儿童介入全县新一轮课程改革,童强等十多人为首批实验教师。随着周边居民住宅小区的迅猛兴起,为了便于周边学龄儿童就近入学,也为了缓解学校经费压力,同年秋季,学校增设了东关小学附属幼儿园。由刘凤西任园长。起初设大、中、小共8个班,向社会公开招聘16位幼儿教师,招收幼儿320多人;发展到2005年秋,班额扩大到11个,教师22人,幼儿增到500多人。附属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经费压力,但同时给生源猛增、场地狭小的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带来了不便(当时小学部37个教学班,每班平均70多人)。2006年秋,在上级行政部门的调解下,兴办3年的附属幼儿园停办。当年学校班额增到48个,在校学生最多时达3200多人,教师也增到120人。2007年初,在江苏如东来本校支援教育的傅贵成、张建华、唐静三位老师的指导下,学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把2003年以来倡导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推上新的台阶。校园内、楼道内,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宣传牌随处可见,成了学校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将北楼取名为“启智楼”,南楼为“慧源楼”,在锅炉房上竖起醒目的大幅永久性宣传牌:“校长的话:为生命奠基,为成长铺路,为发展导航。教师的话:用高原之怀点燃激情课堂,铸就灿烂人生。学生的话:东小·我梦飞的地方。”作为学校的精神图腾,着力打造校园文化。2002年以来,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流的办学水平吸引了省内外许多学校前来参观学习,每年接待来访者不下三四十批。

十二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始终坚持“着眼未来,素质入手,全面育人”和“对孩子们全面负责,为孩子们终生着想”的办学原则;以“弘扬个性,发展特长,突出英语、艺术、信息化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创建“平安、生态、书香、数字、文明、人文”校园为目标,把培养学生的“三种习惯、四种意识、五种能力”列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并将原来的校风、教风、学风进行了数次修改,提出了“爱校、尊师、团结、奋进”的校训,“竞争、创新、协作、奉献”的校风,“严谨、博学、创新、善导”的教风,“自主、乐学、合作、创新”的学风。逐步制定并完善了《东关小学小学生一日在校生活基本要求》、东关小学班队考核、教师考评及签到制度等达20多项,逐步规范办学思路,大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人生观、质量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树立超前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走“特色立校、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之路,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万流归宗,形象制胜”的现代教育理念,号召全校师生“创名校、树名师、育名生”,争创省级一流的窗口学校。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大力开展岗位练兵,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向教学要质量,求效益。鼓励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勤钻细研,大胆尝试,积极改革,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和创新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方向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广大教师在校长吴泰祥、党支部书记李秀发、副校长柴禄畔、李森柏等同志的带动下,勤奋努力,不懈耕耘,形成了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自1996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甘肃省优秀家长学校、白银市“文明单位标兵”、白银市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学校等省、市、县奖励20余次。至2008年4月,学校有特级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9名,市级骨干教师32名,省级青年教学能手11名,市级青年教学能手13名。王瑞章等83人次获得省、市、县“园丁”、“十佳班主任”及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殊荣。童强等58人次在省、市、县各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国家实施一期义教工程项目及新一轮课程改革期间,我校教师全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280余人次。2000年,学语、数两个科研课题双获甘肃省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语、数、综合三项电教课题分获白银市首届电教课题一等奖;2004年,童强老师参与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由陕西未来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2005年由吴泰祥、伏继东主编的地方教材《永远的家园》不仅获得省级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还在全县小学公开发行。另有10项课题分别通过省市鉴定或获奖。徐海峰等80多位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等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100余篇,在各级学术交流中入编或获奖300余篇。学校连续十一年在小学毕业升学会考中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均蝉联城区小学第一名。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书画、科技制作竞赛中获奖达600人次。22人次获“中华好少年”、“陇原少年”、“白银市十佳学生”等荣誉称号。学校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号队、腰鼓队、舞蹈队、武术队、足球队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极大地宣传了学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六、十七届三中全会后(2008.4—)

2008年4月,姜汉昌任东关小学校长,李森柏任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郭勇任副校长,王瑞章任教导主任。在职教师116人,专任教师109人,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姜汉昌、童强),特级教师1人(伏继东),小学高级教师43人。省级骨干5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1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9名,市级骨干教师32名,市级青年教学能手13名。党员24人,教学班48个,学生3087人。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承前任办学理念,继续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各项工作。暑假,学校将北楼使用12年之久的所有旧钢窗更换为塑钢,将室内粉刷一新,更换、维修了所有旧损的办公桌椅,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修改并完善了教职工考勤管理制度、评优选先和职称晋升制度以及考核制度等,使学校各项工作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同年秋季,为新建的会宁如东友好小学划拨学生309人,招收一年级新生393人,在校学生2561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班额现象,当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文明单位标兵。徐海峰等的课题在第七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3名教师评为市、县园丁,十多位教师在市县级课堂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毕业班升学考试在全县质检中又一次名列城区第一,受到政府嘉奖1万元。

目前,东关小学正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科学发展观,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名校、树名师、育名生”的指导思想下,继续走“特色立校、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创建全省一流的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营造优雅的育人环境,造就全新的时代人才为契机,以“风气正,负担轻,质量高,有特色”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争使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在新世纪里再谱新曲,更创辉煌!

东关小学历史简表

img533

续 表

img534

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img535

市级荣誉称号

img536

东关小学教师荣誉称号

省园丁及以上获得者

1984年 靳 蔚  全国优秀班主任

1989年 栗健周  全国优秀教师

1988年 栗健周  甘肃省优秀教师

2006年 王瑞章  甘肃省优秀教师

市园丁获得者

靳新华(1985年) 王丽霞(1986年) 王儒(1987年)

彭月琴(1991年) 张萍芳(1991年) 吴泰祥(1992年)

柴禄畔(1993年) 杨芬珍(1993年) 王彩峰(1994年)

王国永(1995年) 李森柏(1996年) 贾芸(1997年)

柳秀兰(1998年) 王瑞章(1999年白银市“十佳班主任”)

郭 勇(1999年白银市骨干教师)     王兴国(1999年白银市骨干教师)

柴禄畔(1999年白银市骨干教师)     曹秉军(1999年)崔振雄(2000年)

李永胜(2001年师德先进个人)      张萍芳(2001年市优秀党员)

姜汉昌(2002年)马慧霞(2002年)    杨 丽(2003年)段永龙(2003年)

裴丽萍(2004年十佳小学教师)      童 强(2005年白银市“十佳教学新秀

魏亚丽(2005年)吴泰祥(2007年)刘风西(2008年)

东关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录

省级骨干教师

2000年 柴禄畔、王兴国

2001年 吴泰祥、伏继东

2002年 童 强

2003年 徐海峰

2004年 姜汉昌、杜贵灵

市级骨干教师

2000年 姜汉昌 李森柏 柴禄畔 王兴国 武国勋 郭 勇 王国勇    杜贵灵 伏继东 王瑞章 陈 力

2001年 吴泰祥 童 强 何玉梅 陈馥容 郭向荣 刘风西 马惠霞

    杨芬珍 何俊燕 杨 丽 吴珺霞 崔振雄 王彩峰

2002年 徐海峰 杨 丽 刘 莉 徐彩琴 贾月萍 刘 雷 郭丽霞

    杨丽琴 裴丽萍

2004年 张萍芳 冯玉霞 贾淑君 吴治华 冯晓玲

省级学科带头人

柴禄畔

市级学科带头人

2002年 童 强

2003年 徐海峰

2004年 杨 丽 何玉梅 何俊燕

东关小学青年教学能手名录

省级青年教学能手

2001年10月 王瑞章 郭 勇 童 强 杨 丽 杜贵灵 刘雷 杨顺梅

2003年9月  吴治华

2005年9月  何俊燕 陈馥容 王 霞 贾淑君

市级青年教学能手

2001年5月  郭 勇 李森柏 王瑞章 童 强 杜贵灵 杨 丽 杨 顺

刘 雷 刘风西 何俊燕 杨芬珍

2003年11月 徐海峰 杨丽琴 徐彩琴 贾淑君 冯玉霞 何俊燕

      冯晓玲 裴丽萍

2005年11月 路俊丽 李 茜 张 华

课堂教学市级以上获奖者名录

课堂教学省级二等以上获得者

2006年 童 强 省一等

2004年 徐海峰 省二等

课堂教学市级一等奖获得者

1998年 杜贵灵(市电教) 2000年童强(市优)

2002年 徐海峰(市录) 2003年吴治华(市优)杨丽(市录)

2004年 路俊丽(市说课) 何俊燕(市录)

2005年 魏亚莉(市优、市巡回) 2007年童强(市巡回)

2008年 张恩惠(市说课) 撒元华(市说课)

课堂教学市二等奖获得者

1992年 王瑞章 1999年 李森柏

2003年 王 霞 刘亚蓉

2004年 冯玉霞 2005年孙丽

2006年 梁军党

2007年 陈馥容 靳彦东 杨艳珍

    张金萍 张 玲 马秀萍(回)

学校教师主持的市级以上科研成果

1.2000年《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王瑞章主持)和《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改革》(王兴国主持)双获甘肃省第二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2001年李森柏、杨丽琴等参与的课题《小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通过市级鉴定。

3.2001年科研课题《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语文(童强负责)、数学(李森柏负责)、综合(王向红负责)分别获白银市现代技术教育阶段性研究成果一等奖。

4.2004、2005年伏继东、吴泰祥主持编写的地方教材《永远的家园—会宁》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分别获白银市、甘肃省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5.2005年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通过省级专家鉴定结题的有:柴禄畔负责的《如何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童强负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王向红负责的《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的研究。

6.2006年李茜主持的《教师备课方式的革新研究》通过省级专家鉴定。

7.2007年杨丽主持的《语文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通过市级专家鉴定。

8.姜汉昌、徐海峰等主持的《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获甘肃省第七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学校建设和发展图片说明

img537

东关小学

img538

原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等到东关小学视察

img539

原副省长李膺、教育厅厅长白继忠、白银市副市长袁占亭来校视察

img540

县上领导参加东关小学首届读书节、艺术节

img541

东关小学新一届领导班子

img542

童害宇、马惠婕的科技制作在比赛中获一等奖

img543

举行艺术体操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