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

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学校30多位骨干教师,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坚持每周开展活动,近两年来,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多次校本教研活动,通过与专家型教师的对话及共同学习,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教研的有效开展需要有更高水平的专家进行引领,特级教师工作室所应发挥的最大作用就是引领骨干教师组织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第一节 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

崇文实验学校具有非常优秀的师资,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老师有8位,省、市教坛新秀有30多位,这些教师在省、市、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要让这些学校的骨干教师进步更快,仅仅靠校内的资源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的。因此,为了促进这批顶尖水平的教师继续成长,一方面能够在更好水平的导师指导下形成学习团队继续深造,另一方面能够作为学科带头人引领学校其他老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2004年9月10日,学校借全校庆祝教师节之际,聘请四位著名特级教师杨明明(语文)、王燕骅(语文)、杨薇华(数学)、章鼎儿(科学)在学校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2005年9月10日,朱乐平(数学)、张化万(语文)两位著名特级教师也在崇文实验学校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

目前,学校30多位骨干教师,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坚持每周开展活动,近两年来,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多次校本教研活动,通过与专家型教师的对话及共同学习,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我们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2005年3月25日,在经历了多年来校本教研开展的实践后,崇文实验学校全体教研组长、学科组长、正副校长、教导处、科研处主任在校会议室召开了一次正式的“关于崇文教研活动”的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内容非常重要,是在总结崇文实验学校以往开展校本教研的经验、成果和教训的基础上,肯定了我们取得的成绩和正确的经验,明确了我们在教研时面临的普遍问题,为我们今后以特级教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教研活动统一了思想,也指明了方向。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1.学校目前教研活动的形式

(1)听课,评课;

(2)听报告,讲座;

(3)学科组的讨论;

(4)主题讨论;

(5)自学并交流;

(6)……

(7)共识:教研的形式有很多,但是应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针对性,二是有交流互动。

2.学校目前教研活动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包括:

(1)教师勤奋好学;

(2)专家的大力支持;

(3)……由于优点比较显而易见,所以大家更为关注的是目前教研活动存在的不足;

缺点包括(具体事例省略):

(1)每次教研活动前缺乏周密计划,活动后期缺乏反思反馈;

(2)教研活动指令性强,教师自主性弱;

(3)教研活动虽有多种形式,但除了听课评课其他很少使用,但即使是听课评课,参与活动的人和组织活动的针对性都不强,比较盲目;

(4)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不明确;

(5)本来时间就少,利用的效率还不高;

(6)对待新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比较草率,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没有提出不同的要求,新教师应立足做好基本的教学常规工作;

(7)教研活动的交流不够充分,听不到真实的评价;

(8)学科组长缺乏研究精神,以完成任务的居多;

(9)大组教研安排过多,有的作用甚至不如民间的教研活动实效大。

3.我们对理想中的校本教研活动达成的共识

(1)为了使每一个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都能真正参与到其中来,应该做好教研的组织工作,要事先确定讨论的主题、适合参与的人群、参与教研活动的每个人事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教研活动中具体的人员分工等,简而言之,教研活动前后的时间多花一些,多考虑一些,把教研活动有限的时间都投入到有效的交流和解决问题中去。

(2)教研的有效开展需要有更高水平的专家进行引领,特级教师工作室所应发挥的最大作用就是引领骨干教师组织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3)教研活动应注意收集参加活动人员的反馈,注重对研究资料的积累以便于反思,提倡教研大组编《教研通讯》,但是要重质量不重数量;学科组的活动可以不做编写《通讯》的要求,但同样应在教研活动前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到“有备而来”。

(4)教研活动需要有时间做深度交流,不能期待一次教研活动就解决问题,可以几次教研活动围绕一个问题,也可以将探讨继续延伸到平时的茶余饭后。

(5)教研组长和学科组长应举办研究精神和服务意识,组织能力是组长必备的素质。

(6)减少大组教研活动,提高每次活动的质量,推进主题研究,开创自下而上的崇文教研活动新风气。

(7)提倡每学期一次交叉听课。

(8)对“师带徒”这一最简单最基本的教研活动应进一步明确师徒活动的目标、规范和要求。

附 2004年3月25日崇文实验学校“关于教研”的座谈会方案预设

时间:3月25日下午4:30—8:30

座谈会活动目标:对学校教研活动开展形成一些基本的共识

参与人员:全体学科组长,教研组长,俞××,虞××,俞×,全×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全力

记录:吴凌霞

会议准备:白纸,教研活动记录

会议流程:

1.分组:A组——俞××,邵××,管×,储×,林×,李××

B组——虞××,祝××,吴××,孙××,李××,储×

C组——全×,俞×,汪××,谢×,尹××,董×,葛××

2.每人一张白纸,请列出目前学校教研的形式,然后小组15分钟讨论,派一个代表陈述并举例

3.在白纸上请列出目前教研活动的优点和不足,然后15分钟讨论,小组陈述并举例,换一个人汇报

4.休息5:30—6:00

5.集中对学科组长的一次教研活动材料进行案例分析(随机抽取案例,大屏幕呈现)

6.小组讨论(30分钟),陈述:

我们怎样让每一个参与教研的老师都真正参与活动,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体现?教研通讯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一次教研活动是否就仅发生在教研时间内;

教研组长和学科组长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网络论坛能实现什么功能?

7.自由发言,达成共识——我们崇文的教研规范

8.俞校长综述

9.全力负责整理反馈

二、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开展的特点

崇文实验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成立以来,随着各种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和崇文实验学校教师对校本教研问题的正确认识的不断加强,崇文实验学校教师和教研组在各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引领下,以每个工作室每周一次的频率开展活动,为教师成长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针对以往校本教研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工作室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尽量设法去克服它,总体上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计划性

1.每个学期有阶段性的总体计划,用来从宏观上把握这一阶段内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2.对于任何一次活动校本教研,都有较详细的计划书。这是保证活动能够实施和取得成效的前提,毫无计划的活动很容易走过场,而导致形式而已。所以,活动的组织者都有方案意识,能够在活动前(提早一周时间)将计划发放或传达到每一个参与的人员手中。

(二)主题性

作为教研活动,缺乏主题、中心的议论和交流对于提高教研效果是很不利的,所以,主题式、专题式的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针对教育与教学中存在或遇到的普遍问题、疑难问题和棘手问题进行专项研讨,通过对日常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提炼和处理,形成一个切口很小的专题,以此作为教研的主题是扎根于教学实战的,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主题(专题)式的教研是课题研究的一种模式,以科研促进教研也将是一个发展趋势。

(三)团队合作

团队学习,建立一个超越和统整教师个人愿景的共同愿景,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追求卓越的本性,从而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自觉地将自己与学校融为一体,朝着学校的共同愿景前进,形成学校发展的强大生命力。给教师提供各种互相学习和切磋的机会进行思想的碰撞,发现其他成员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开发教师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源,激发教师的学习欲望和持久学习的动力,培养教师自觉和自主的学习态度,强化终身学习工作、生活的技能和方法的观念,开发和提高个体自我教育的能力,提升理性生存的精神价值,使其成为自觉学习的“学习人”,并以这种自律性的学习动力作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力学习型学校要追求“集体的指挥”,达到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一是尽可能地激发教师个体创造力;二是会聚个体智慧,以形成集体智慧。这好比支流与主流的关系:没有支流就没有主流;没有主流就无法形成期望的航运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形成包含多领域、多专业、多层次的教师人才群(智慧群),并根据需要经常调整。人才群内、群间,要能够有效地协作。要处理好个体智慧与群体智慧的关系。有人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与其一个人做一件十全十美的事情,不如十个人做一件九全九美的大事”。我们强调群体协作,共同发展。在一个集体内,创新思想火花很容易因互相启发而激发,每个成员的智慧都更有可能充分发挥。

学校各项活动的成功开展需要团队的协作,在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我们始终以团队为基本认识,依托团队,强调团队在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个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与配合,任何工作的落实与实施都取决于团队效用的发挥。

1.一次教研活动整体上的团队合作。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将涉及很多活动的参加者,这些参加者将围绕这次教研活动承担各自的任务。在每一次活动中,组织者将负责分配不同参加者的角色。在崇文实验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每一个都已经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任何分配给自己的任务都能够一丝不苟地完成,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每一次教研活动,可能承担执教研究课的教师不多,但是每一个同一年级组内部的教师都有辅助其执教的任务。没有他们的支持性工作,教研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

2.教研活动内部具体任务的分工合作。在有些教研活动中,往往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对相同的教材,进行同课异构。为了促进教师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不断思考,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会事先成立备课合作组,人为地将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分组,每组制定不同的目标和方案,在每一组中都能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带动骨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并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构建具有崇文特色的学科教研文化

(四)重自主参与

参加活动的所有成员都应该是受培训者和培训者,任何活动的内容、形式、要求、任务和需要都由教师自主来决定的,将教师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策划者、资料收集准备人、组织者、主持人、活动综述人、材料编辑等角色在活动中都会依据活动的需要来轮流和交换,将活动的运作建立在整个教研组的全体参与人员中,而并非仅仅是某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这样的参与和分工体现了自主性。除活动角色的自主以外,还在活动内容、研究的专题、活动的形式等方面由教师自主来讨论决定。让教师本身以培训者的姿态出现,这有利于学校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参与的形式,我们认为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或者是行动的,但是不论是什么形式,都希望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能够在这次活动中留下他行动研究的轨迹,所以我们经常会对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或者填写反馈表的形式来了解和促进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四)档案化

学校的任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学校而言,是一种构建学校本身的文化和进行自我积淀的形式;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则是一种经历。不管是教师个体的经历也好,还是学校本身的积淀(构建学校文化)也好,要有档案意识。我们主要以编印《数学教研通讯》为主要形式进行记录和记载,以“学术通讯”(文本)的形式对教研活动进行保存和呈现,有利于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我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编排合理有序,方便查阅;还能够记录教师的足迹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我们试图让教师们的研究足迹以“有形”的方式进行记载。此外,还可以加大交流的广度;由于教研时间的问题,并非每一次活动中,每个教师都有发言的机会,那么没有发言的老师的想法我们怎样去了解呢?我们可以看通讯了解到其他老师的想法和观点。这在交流的途径上就大大地拓宽了。另外,通过通讯的传阅,即便没有参加的老师、非本校老师、非本学科的老师也能不受时空的限制对活动进行阅读,使信息拓展,发挥更大的效用。

三、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开展的形式

学校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与特级教师面对面交流、获得指导,为教师专业成长创设了优越的外部环境。然而,工作室以怎样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如何利用工作室平台,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学校教师培训的作用,成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供血系统”?值得研究。在特级教师工作室中,将会有如表8.1所示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开展方式。

表8.1在特级教师工作室进行的与日常教学结合的活动

img14

接下来本节探讨的是崇文实验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各种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对话与讨论

工作室成员利用沙龙、座谈等形式坐在一起,让彼此的想法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聚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共同探讨的智慧交流和碰撞中发现并形成更深刻的见解。活动参与者就某个问题在一起各抒己见,展开研讨活动。每一个人都谈出心中的想法,在思想交锋中碰撞出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研讨与对话中,没有年龄的区别,没有领导与教师的隔阂,有的只是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刻感悟,集体智慧火花的迸发。

(二)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就是指完全一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思路进行教学,执教的人可以是同一个教师,也可以是不同的教师。在“同课”这样的前提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的思路和方法开展教学研究,以教学策略的对比研究为主要内容和形式,通过在整个过程中的对教师、学生的观察、访谈、调查等,挖掘教学策略背后的教学理念,掌握学生对不同教学策略的接受程度,从而提高教研的参与者对教学策略、教学技术等的理解,加大教研活动对教师的积极影响,提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受益程度与水平提高的幅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让教师在过程中提高;全员参与,加强教师个体在活动中的任务和分工管理。以“比较研究”为基本形式,开展学科教学研究。使教师在活动中提高参与、拓宽交流面、激发教学思考、提高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行为能力。以比较研究带动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的发展,在过程中学会研究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科组的教学研究分工与合作,强调个体作用和团队协同,构建学科教研文化。通过活动,使教师更清晰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和对生成、深化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提高教学水平。

同课异构这种类型的教研活动在原有理念的基础上,试图增强以下理念:理论性、学术性和实践性、操作性、通俗性并存。一般以年级组学科教师团队为单位,在教材中选择一个教学内容,设计两个差异较大的教学设计,由一位老师执教,开展教学研究。其他教师配合完成前测后测以及相关的研究。然后集中向全校教研组、学科教师展示。崇文实验学校朱乐平特级教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崇文实验学校2005年第二届开放周也是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王燕骅、章鼎儿、杨薇华等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都推出了自己的一组“同课异构”的研究课,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

(三)跨学科听课

跨学科听课是不同学科的教师交叉听课。组织这种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在于鼓励教师走出自己的学科局限性,从听课者的角度讲,可以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师上吸取营养,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了解课程,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审视自己学科的课堂教学;从执教者的角度讲,可以听取来自多方面的意见,扩大自己的视野,借助其他学科教师的经验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当然,按照崇文实验学校组织教研活动的惯例,此类教研活动不是简单地不同学科教师坐在一起听某一个学科的教师上课,而是同样要经过精心地设计问题、问卷和讨论主题的。

四、特级教师工作室起到的作用

(一)提供了大量教学研究实践的机会

执教各类公开课、研究课,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引下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多年来被证实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特级教师工作室每开展一次教研活动,都能带动一批教师努力设计、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与同事分享自己成长的经验。自特级教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学校教师平均每学期听课共4012节,完成各类开课481节。

(二)积累了丰富学习资料

崇文实验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成立历时16个月,有上百次的活动组织交流,100多人次的专家莅临指导,近20册《教研通讯》,30套教研活动光盘,5000分钟的活动视频资料,20个教研活动档案盒,近2000人次参与,涉及百多个数学教育主题,近100万字的原创文字,崇文实验学校的教师每一天都在延续着研究,一刻都没有停留。这些积累下来的丰富的文字、视频的资源都既记载了我们成长的脚步,也为我们开展好每一次教研活动和教师学习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三)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气氛

对于整日忙于班级常务教学工作而无暇外出进修学习的教师而言,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是最主要的学习途径,崇文实验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展了各种主题教研活动且形式多样,主题明确,参与面广,虽然每次不能符合每个独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但是我们的教研力求把遗憾减少到最低层次,这是每一个崇文人的品格,教研的氛围全方位感染着每一个崇文的教师。经过努力探索,扎实研究,埋头实干,在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带动下,崇文实验学校教研使得校本培训工作上了台阶。教师们在教研中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并且通过教研活动中的积极探索,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学科教研工作,提升了教研的质量。从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中,大部分老师都觉得在教研活动中是有明显收获的。教研活动能有主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年级组教师分工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专题研究。即体现了团队精神,又提升了活动的质量。很好地解决了有些学校普遍存在的“少数教师搞教研,多数教师无参与”问题。

从教研活动本身来看,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的教研活动,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教研活动,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主持本次活动,团队中的老师人人承担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时段的任务,有上课的,有说课的,有评课漫谈,综合性学习汇报,学生的介绍,更有特级教师作为专家引领,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这表明我们已经在所追求的“本土化、针对性、主体性、发展性、动态研究”校本教研模式中开拓了有“崇文”标识的研究思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