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拦路虎”为“助推器”

变“拦路虎”为“助推器”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我认为,其实,危机也是转机,我们可以把“拦路虎”变为“助推器”,让职评论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一般而言,教师的职评论文危机主要出现在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评定上。当写论文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时,“拦路虎”自然就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了。有不少教师因为在这项论文评比中获奖而打破了“论文危机”这只纸老虎的制约,具有了参评中学高级职称的资格。

变“拦路虎”为“助推器”

这是一篇写于5年前的文章。当时《中国教育报》读者版正在开展有关教师职称评审问题的大讨论。此前不久,广州市政协委员提出要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论文要求,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在多家媒体上讨论过,最后的结果是教师职评论文的要求并没有取消。那么,教师如何来看待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论文要求,如何化解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危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当时,我就以对职称评审中的论文要求的认识,写了一篇征文参与了大讨论。投稿不到半个月,这篇文章就在2007年5月1日《中国教育报》上刊发。这是我在《中国教育报》刊发的第一篇观点类的文章,此文的发表进一步激发了我向《中国教育报》投稿的积极性。

一直到今天,关于教师应不应该写论文的争论几乎从未停止过,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职务评聘中是否应该有论文要求。在我的周围,有不少教师早就满了晋升中学高级职称的年限了,但就是因为没有论文而过不了关。说句形象的话,论文成了教师职评路上的“拦路虎”。但我认为,其实,危机也是转机,我们可以把“拦路虎”变为“助推器”,让职评论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一般而言,教师的职评论文危机主要出现在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评定上。中学高级教师作为有着和大学副教授同等待遇的专业技术职务,应该对教师的研究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我们教师跳出教师序列的职称评审来看,就会发现,对所有参评副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是有论文要求的。如医生评副主任医师、护士评副主任护师、工程技术人员评高级工程师,一般都要求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两篇论文。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面对这样的现实,评副高职称肯定有论文要求,要有“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心态,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这样的要求。

在平时与教师的交流中,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对写论文的抱怨:“写论文有什么用?教师把书教好、把学生管好就可以了。”正是这种“论文无用”论,导致教师不愿去写论文。当我们直面这个问题时,是否可以这么理解,不愿写是态度问题,不会写是方法问题,没时间写是客观因素。因此,如果态度问题解决了,有动力了,那么方法是可以探求的,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那么自然就找出了一条论文危机化解之道。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在《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写论文》一文中提出:中小学教师学会做研究与写论文,是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行的教育条件下,认为只要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想法是越来越行不通了。中小学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艺术、教学理论与设计、家庭与社区沟通理论等,这就离不开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独立开展相关研究。如果我们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论文写作的话,就没有理由对写论文不屑一顾了。因此,我们要抛弃“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没必要写论文”的狭隘观念,确立撰写论文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的观念,让论文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学校管理要加强对教师教科研过程中的帮助和服务,使教师“会写论文”。应该说,大多数教师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欠缺、视野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资源方面又相对匮乏,所以,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订阅专业期刊和报纸,鼓励他们拓宽视野,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当然,职称论文危机的出现也考量着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学校有责任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使教师乐于写论文。当写论文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时,“拦路虎”自然就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近年来,我每年都组织教师参加浙江省教科院、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联合组织的省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通过营造氛围,鼓励大家积极撰写论文。有不少教师因为在这项论文评比中获奖而打破了“论文危机”这只纸老虎的制约,具有了参评中学高级职称的资格。

其实,只要教师平时多看专业刊物,多动笔写些东西,未雨绸缪,及早准备,消除“论文危机”绝对不会是神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