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原地区乒乓球训练初探

高原地区乒乓球训练初探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从高原地区对乒乓球的影响入手,提出高原乒乓球训练的一些新思路和方法,供相关人员借鉴和参考。目前认为可以提高乒乓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高原训练。高原地区运动员由于球速提高,需要有更快的反应速度。而事实也说明,高原地区乒乓球运动的水平低于平原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高原地区乒乓球训练初探

龙 超 张 雷[1]

前 言

我国是乒乓球运动的大国,在世界上有“乒乓王国”之称,但云南省乒乓球运动水平较低下,自主培养的优秀苗子较少(只有20世纪80年代的王学兰、陈怡玲两人进入国家队)。进入21世纪,云南乒乓球本土自身培养的球员水平低下,更是少有优秀人才,外出比赛一般都采用借人、人才交流等手段。本文从高原地区对乒乓球的影响入手,提出高原乒乓球训练的一些新思路和方法,供相关人员借鉴和参考。

1高原地区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

1.1乒乓球专项机能、身体素质与高原训练

乒乓球运动是一个以有氧代谢为主,中间夹杂着短时间、大强度无氧代谢的耐力性体育项目,同时乒乓球运动的供能特点不仅体现在比赛中的球与球之间,还体现在局与局、场与场、天与天之间。由于国际赛事一般采用单淘汰制,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与心理上,运动员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参赛选手之间的水平差距也逐渐拉近。因此,良好的耐力,是任何一名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由于膳食结构、遗传等一系列原因,体能一直相对差于欧洲乒乓球运动员。一项对乒乓球运动供能的研究认为,乒乓球运动员打球时主要是ATP-CP系统供能,而约占整个比赛2/3的持续重复休息对于人体通过磷酸化合物的氧化(有氧供能)使暂时降低的ATP-CP重新得到恢复(见表1)。

表1 乒乓球运动供能系统比较表

img79

目前认为可以提高乒乓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高原训练。通过高原训练可以充分激发和挖掘乒乓球运动员机体的有氧和无氧潜力,经过高原适应训练,运动员身体耐力明显增强,大运动量后身体恢复快,激烈比赛时运动员脉搏最高次数下降,提高运动员技术的稳定性,机体对氧的利用率高于平原,一般身体素质向专项素质最大限度地转移,跑动速度和范围将大大加大,步伐提高,从而提高比赛成绩。

1.2高原地区对乒乓球技术的影响

在所有的小球项目中,乒乓球和羽毛球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最大,但羽毛球在高原地区有特供的用球,而乒乓球高原和平原用球是一样的,所以高原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很大,物理学已说明空气密度和空气阻力随着海拔的升高将越来越小,这种空气阻力与海拔高度的因果关系,必然对高原乒乓球的打出球速、旋转和飞行路线产生影响。通过调查云南省体工大队乒乓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对高原乒乓球球速的感觉,一致认为昆明高原地区的乒乓球有以下几特点:①高原地区运动员到平原地区后,对拉、对攻比较多,不容易失误,而因为高原球速明显比平原地区快,反应时缩短,击球前准备时间缩短,使正常的摆臂幅度受到限制,所以运动员一般都减小手臂和身体部分的摆幅,才能完成准备动作,保证良好的身前击球的位置,所以造成在动作结构上,高原地区运动员运动幅度相对偏小,近似于近台快攻型打法,和当今乒乓球运动向中远台技术发展相矛盾;当高原地区乒乓球运动员退台后,又由于动作结构偏小,造成发力不充分,表现出力量小,连续发力差,不容易打死对方的特点。②高原地区运动员到平原比赛时,由于空气阻力较高原地区大,造成对拉中弧线比较小,运动员感觉球碰台后向下掉,所以需要高原地区运动员调整平时在高原训练的击球点,在击球前调整站位并且击球时更加迎前些,但由于短期适应很难改变运动员的固有的站位和击球点,所以高原地区运动员下到平原地区后很难适应,特别是在中远台相持后感觉更加别扭,找不到合适的击球点。③高原地区运动员在用同等力量击球时,在球的初速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高原球速在空中飞行时大于平原球速,所以,要保证命中率就要相应地减轻击球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平原地区的运动员一般发力要比高原运动员大,发力也更加充分,而高原地区的运动员显得拘挛,力量较轻,球质也差,击球动作也不如平原地区运动员干净利落、舒展。当高原地区运动员这样的击球动作和感觉形成后,再到平原地区比赛时,无论你的手臂和身体各部位爆发力如何好,扣球也难发出大的力量来。

1.3高原地区球速提高后对训练的影响

1.3.1球速对人体反应速度的影响

反应速度是乒乓球运动的主要素质之一,也是为乒乓球运动所特有的专项素质。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人的生理传导功能是由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的。由于高原地区乒乓球的球速比平原更快,这就对高原地区人体的反应速度有更高的要求,在乒乓球运动中,反应速度是由感受器(视觉)—传入神经—大脑皮质运动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手、脚)来完成的。在乒乓球运动当中,球速对反应速度起着主要影响。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能够快速地根据对方的拍形、方向、挥拍的速率来判断来球的方向、角度、力量、旋转等,从而确定自己回击方法。高原地区运动员由于球速提高,需要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1.3.2球速给人体移动带来的影响

由于同一力度的上旋球在高原的球速远远大于平原,这就给人体的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当正手两点对拉和左推右攻时,球速加快后使运动员奔跑的距离加长,同时跑动的范围也加大。假设球在运行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的侧旋,那么球运行的幅度还会加大,这样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要求大大超过平原。受诸因素影响,在高原所出现的看着球跑不过去或因跑过去的距离超出正常范围而难以回位的情况是大大多于平原的。如在平原训练时,可以把两张球台拼在一起打多球,让运动员练习大范围奔跑步法,可在高原却很难实现,必须缩小范围和降低质量,由于这些内容的实现不能保证,运动员在这些方面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向专项素质的转移,当平原运动员达到某一特定的一般素质要求时,他就可以转移到高水平的乒乓球专项训练中去,然而当高原运动员达到这一特定的一般素质要求时,由于乒乓球训练的难度相应提高了,所以要向高水平的训练转移就变得难以实现了。由于专项位移难度增加,即意味着对高原运动员的各项素质要求要超过平原运动员,就意味着一些在平原地区可以实现的大范围奔跑的练习内容在高原却难以实现。

2高原地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建议

由于高原地区球速快,旋转强,在技术上对运动员的要求更高。当平原运动员达到某一技术水平后,由于对各项素质的需要低于高原地区运动员,更加容易向高层次的水平转化。同时,也意味着高原运动员要向高层次的水平转化需要的各项素质要超过平原运动员的要求,也就意味着高原乒乓球运动员技术水平要更上一层楼,比同一水平的平原运动员要更加的难。而事实也说明,高原地区乒乓球运动的水平低于平原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2.1建立低海拔训练基地

当今乒乓球比赛一般都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城市进行,为了充分发挥乒乓球训练基地的作用,训练基地的选地应该和比赛场地的条件相适应。以云南省为列,我省乒乓球体工大队的训练场地在昆明,而昆明海拔高度为1 900米左右,和全国比赛场地海拔不一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元江等地区海拔接近平原地区,体工大队的选址应该能有所考虑。

2.2加强直横拍选手中近台两面攻能力

由于退台和球速影响,运动员的照顾面积将随之增大,这时如果我们还保持其单面攻、反手推、拨的打法,由于位置偏中近台,推拨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应。所以,必须加强其反手中近台进攻的能力,方可增大照顾面积,保持其力盈速度和连续进攻的威力。

2.3加强运动员前三板和迎前击球训练

发球、接发球、发球抢攻通常被称为乒乓球技术的前三板。前三板技术在比赛中很重要,它既能直接得分又能创造机会,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先发制人。高原运动员加强前三板技术后,能在近台利用相对小幅度的动作而取得优势,避免进入中、远台相持(高原运动员的劣势)。迎前击球由于速度快,能起到调动对方争取主动的作用,同时由于它击球力量不重,能获得缩短打出距离和提高命中率的效果。当然,单纯的迎前击球或以只迎前击球为主的打法,跟不上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高原乒乓球训练也应十分重视发力击球,并且将迎前击球与发力击球结合起来训练。做到以近台为主,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大动作发力击球,中、远台相处等全面性的技术。

2.4狠抓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的训练

随球速的加快,对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抓好专项素质必须抓好以下两点:首先要抓好一般素质,才能有专项转移的基础,因为高原训练的特殊性要求运动员的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必须要超过平原运动员,所以要特别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制订出科学的、适应高原训练特殊需要的身体计划和方法,才能使高原运动员的一般素质显著超过平原运动员,并使它有效地转移到专项训练中去。在专项训练中要特别注重那些在高原训练中一直很难实现的,而在平原训练中也是高质量、高难度的训练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对有机体的刺激最大,最容易提高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与高原训练相适应的各种机能,同时它还可以使一般身体素质向专项素质最大限度地转移,而这些要求一旦实现,高原运动员的跑动速度和范围将大于平原运动员,而表现出优秀的步法。

2.5以赛代练,加强交流

高原地区乒乓球运动员应该加强和平原地区乒乓球运动员的交流和比赛。交流和比赛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邀请平原地区运动员上高原比赛,或者高原地区运动员下平原比赛,在赛后注意交流心得体会,从交流和比赛获得对乒乓球运动在不同地区的理解,总结优劣势,为以后的训练提供依据。

3结 论

由于高原地区对乒乓球训练的影响,特别是球速提高后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高原乒乓球训练水平一直偏低。但从理论上分析,高原乒乓球训练也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对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及恢复能力、机体对氧的利用率等。这些指标的提高可以促使乒乓球运动员加大跑动速度和范围,促使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的各项指标超过平原运动员,同时因高原球速快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有利于加强运动员的爆发力,加快摆速,加强旋转,加强机体的各种反应速度。如何提高高原地区乒乓球运动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运动成绩为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苏培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许兴国,卢汝泉,李伟等.高原乒乓球球速对乒乓球技术的影响及其训练与比赛[J].中国体育科技,1984(20).

[4]程云峰,于长平,赵守礼.乒乓球高原训练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6,14(1).

[5]唐建军.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及训练控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5).

【注释】

[1]龙超、张雷,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