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法与策略

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创业教学工作经验,围绕任务、方法和策略三方面议题,对本科创业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关心人的发展。围绕这一核心原则,本科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创业,一般被理解为创办新的企业或事业。对学生个人来讲,无论今后从事何种职业,创业精神都是需要的。也正因为如此,创业精神的灌输与培育应当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戴维奇

[摘 要] 创业对于经济社会的意义重大,创业教学日益受到政府和教育界的重视,如何提高大学创业教学水平成为各界关注的议题。文章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创业教学工作经验,围绕任务、方法和策略三方面议题,对本科创业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文章对于创业教师设计创业教学内容以及选择创业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创业;创业管理;创业教学;人本理念

2012年8月20日,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高校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依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特点,开发、开设创业教育类选修课程(含实践课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创业教育将具有普遍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强化教学设计,形成有特色的创业教学,将是摆在各位创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出发,结合多年来开展创业教学的实践、对学生的调研与访谈以及教育部颁布的《“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提出创业教学的主要任务,归纳创业教学的主要方法,并阐述导论、创业者、创业机会、商业模式、商业计划书等创业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借此抛砖引玉,激发讨论,以期共同将“创业管理”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本科创业教学的主要任务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关心人的发展。围绕这一核心原则,本科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1.创业精神的灌输

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而言,首先一个重要任务是创业精神的灌输。尤其是那些将创业管理作为必修课的学生,其中有一大部分并不打算毕业后真正去创业。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创业过程和技巧的学习是第二位的,了解和学习创业精神才是其主要动机。

创业,一般被理解为创办新的企业或事业。但实际上,创业是一个具有广泛内涵的概念。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创业就是机会的识别和利用。显然,识别机会和利用机会并不一定以创办新的企业为归宿。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发现了机会,并且利用这个机会为社会和个人创造了价值,那么这就是创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是一个公司的雇员,也同样可以创业。比如,可以找出工作当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提出和实施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这种行为在广义上也是创业。此类行为当然是各类组织乐见的。如果这种类型的雇员比较多,那么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就“有福”了。我们不禁要问,雇员为何有这种行为?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创业精神”已经或多或少的内化于这些员工的内心了。对学生个人来讲,无论今后从事何种职业,创业精神都是需要的。创业精神代表着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永不满足、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等内涵,代表着精益求精,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的“心智模式”。因而,无论学生今后成为经理人、普通雇员、公务员还是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创业精神都是其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也正因为如此,创业精神的灌输与培育应当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如果大学的创业教育能够将创业精神根植于学生心中,让“创业”的心智模式扎根在学生的脑海里,那么可以说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2.介绍创业流程

如果将创业理解为创办新企业,那么创业本质上就表现为一个过程。在修读创业课程的学生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打算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号召,毕业后自主创业。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或过程,成为其主要的学习动机。有些学生可能毕业后不准备立马创业,但在他们漫长的职业生涯里,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也可能需要去创业,因而从长远来讲,了解创业的流程也是必要的。

从上述角度考虑,创业课程必须将介绍创业流程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任务。目前的创业管理教材,大多数都是沿着创业的过程展开的。罗伯特·A.巴隆和斯科特·A.谢恩两位学者直接将其教材的名字命名为《创业管理:基于过程的观点》。这些都表明,创业是一个流程,是一个人决定成为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发展商业模式,撰写“商业计划书”,整合资源,搭建团队,获得融资、注册成立新企业以及对新创企业进行管理(包括新创企业的生存、成长、营销和管理等)的过程。当然,从调查和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关注的重点在于注册成立新企业前的诸多环节。对于注册后的过程,即对新创企业的管理,学生的兴趣往往不大。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这部分内容涉及企业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不足;第二,讲授这部分内容已经处于学期末,学生对这门课的新鲜感已过,同时复习考试的压力较大,因而难以在这些知识点上投入大量精力。因此,如果课时有限,创业教师应当将教学聚焦在注册成立新企业之前的创业过程。当然,若课时较多,则新创企业的管理也可涉及,但一定要使相关内容通俗易懂,加强实践性。

3.讲解创业技巧

创业是一项需要技巧的工作,比如如何识别创业机会,如何形成创意,如何发展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搭建强有力的创业团队,如何寻找融资,如何认识天使投资人,如何做好创业计划书的演示,如何与投资人互动,等等。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带有缄默知识特征的“技巧”。如果一个创业者缺乏对于这些技巧的敏感性,则创业过程中可能将比那些有相关知识的人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创业教学的第三个重要任务就是讲解一些实用的创业技巧。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可以通过总结自己的创业过程来现身说法。若没有创业经验,则教师要通过创业者传记和创业著作的广泛阅读,或者通过创业者的访谈,总结和归纳出一些可在课堂上讲解的创业经验与技巧。

二、本科创业教学的方法

为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创业教师需熟悉创业教学方法,并将不同的方法与不同的教学任务匹配起来。

1.本科创业教学方法

从国内外大学创业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创业实训,实地参观,团队项目,特邀讲授(Guest Speaker)和课外实践等。

(1)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无论如何都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尤其是一些基本的创业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比如创业的本质、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创业机会的概念以及创业资源的整合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通过讲授来实现知识传递的。当然,创业教师在讲授创业理论时,要注重多媒体资料尤其是视频图像等资料的运用,从而更为形象生动地传递知识。比如,在讲授商业模式的作用时,可以播放一些商业模式上有创新意义的公司的视频资料,从而更加有力的阐明讲述商业模式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商业模式相关知识的动机。

(2)创业实训。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仅仅传授一些创业理论知识与方法,无法让学生体验到创业实践的真实情况,对创业过程中涉及的各项事务、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等都很难有切身的体会。创业实训,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或者软件包的创业实训,是创业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创业实训教学软件,如“创业之星”。“创业之星”软件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功能模块:创业测试、创业计划、创业准备、创业实践,涵盖从计划、准备到实施的创业全过程。运用该软件,学生可在虚拟的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从注册、创建到运营、管理等所有决策。运用此类软件进行创业实训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3)实地参观。参观创业园或者新创企业同样是创业教学的重要方法。通常,创业园当中有比较多的新创企业,因此创业园的参观与新创企业参观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创业教师要积极与创业园沟通,尽可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定期访问参观。不包含路程上使用的时间,每次参观的时间大约需要两个小时。首先,可以请创业园的负责人介绍创业园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可以重点介绍一些针对大学生的创业优惠政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可以定点走访1—2家新创企业,请创业者或者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现状和创业的过程,并可安排一定的交流互动时间,让学生倾听“一线”创业者的所思所想。这样做不仅可以印证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接近实际”的感觉。

(4)团队项目。在创业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发组成小团队,布置团队任务和项目,也是创业教学的重要方法。这些团队任务量要视课时多少而定。在任务的选择上,可以沿着创业过程,要求学生寻找创业机会,形成创意,发展商业模式,展开可行性分析,最后以撰写和展示商业计划书为归宿。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紧跟教学节奏,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可以增加创业教学的“实战性”,让学生感到“创业管理”不是一门空洞的理论课程。为了提高最终各个小组创业计划书的质量,创业教师要进行“过程控制”,即在各个节点上要多与各个小组沟通交流,掌握各个小组的进度,并且适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其理顺思路。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投资人或创业者一起来参加最后创业计划书的演示与评论,可以模仿创业大赛的形式来组织。这样做可以给各个团队一定的压力,也有助于创业教师对各组的成果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

(5)特邀讲授(Guest Speaker)。对于修读创业课程的本科生来说,校外企业家、名人以及政府官员等的讲座或授课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形式。我们曾邀请创业园的负责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院校的创业教师作为我们的“guest speaker”来给我们的学生授课,每次学生的注意力都能相对集中。有一次,我们请本校一位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师兄”给他的师弟师妹讲授创业的酸甜苦辣,教学效果特别好。学生不但听得认真,而且最后的互动讨论阶段迟迟不能结束。学生的问题早已超出创业的范畴,转到就业和为人处世等更为宽泛的内容上去了。最后,不得不“强行”结束了课程。所以,邀请合适的人选作为“guest speaker”进入创业课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值得尝试的。

(6)课外实践。最后一种重要的创业教学形式就是课外实践了。这种教学形式对于那些真正想创业的学生特别有效。这些学生往往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机会,并且形成了一个创意,但对创业的过程缺乏了解,于是来修读创业课程。他们往往会跟随着我们的教学内容,完成创业的相关步骤,等到学期末,把自己的企业注册起来。当然,让学生参与新创企业的运作,或者在教师的带领下从事创业,也是重要的形式。这种形式有点像“师傅带徒弟”,让徒弟在“干中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如何掌控一个新创企业。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具有缄默知识性质的“创业技巧”特别有效。

2.教学任务与方法的匹配

在明确创业教学重点任务和主要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学任务与适当的教学方法匹配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创业教学任务—方法匹配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从培育创业精神的角度,课堂讲授、实地参观、特邀讲授(Guest Speaker)和课外实践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从介绍创业过程的角度,课堂讲授、创业实训、团队项目和课外实践是最为直接的教学手段;从讲解创业技巧的角度,则往往要仰仗课堂讲授、实地参观、特邀讲授(Guest Speaker)和课外实践这几个教学方法。每一类教学任务都有三种以上的教学方法来对应,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如果从教学方法角度分析,则可发现,课堂讲授依然是重要的形式,对创业精神的灌输、创业过程的介绍和创业技巧的讲解都有积极意义。课外实践,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其作用可能并不亚于课堂讲授。实地参观和特邀讲授(Guest Speaker)这两种教学方法对于培育创业精神以及讲解创业技巧较为有效。而创业实训和团队项目则主要可让学生熟悉创业的过程,了解各种创业教学方法的“效能”,有助于我们游刃有余地针对不同创业教学任务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图1 创业教学任务—方法匹配模型

三、本科创业教学的具体策略

为完成本科创业教学的三项任务,创业教学的具体内容应当涵盖创业导论、创业者、创业机会、商业模式、商业计划书、创业团队、创业资源整合、创业融资、新企业创设等基本知识点,并且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1.“创业导论”教学策略探讨

我们认为,“创业导论”的重点在于阐述三个学生关心的问题:第一,这门课是讲什么的?第二,为什么要修读这门课程,也就是对学生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第三,这门课具体是怎么安排教学内容的?如果能清晰的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后续课程中的角色,那么就达到了导论课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们建议首先引入学生自己能亲身感受和经历的创业热潮,然后引出“创业”的概念,强调创业其实并不仅仅是创办新企业,只要发现了机会和利用了机会,并且创造了价值,都是创业。“创业”并不仅仅是一个动词,它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承担风险、开拓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在界定了创业概念后,引出课程的主干内容——除了创业过程和创业技巧的介绍,还有创业精神的培育。这样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在介绍修读创业管理的实际意义时,要向学生强调,创业管理的知识不仅对未来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创业有用,而且对从事各种工作都是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创业不仅仅是一个过程,它也是一种精神内涵,后者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提升绩效,亦有积极意义。因此,创业管理是一门值得“花时间”的课程。由此,便回答了导论课的第二个重要问题。

第三个问题涉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参观访问、实践活动、团队任务(商业计划书撰写)和客座教授讲座等,提前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并且一一向学生介绍,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即将经历的内容和事件,以及自己应当扮演的角色,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业者”教学策略探讨

创业者与管理者或者经理人存在什么样的区别?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创业者?创业者应当具备哪些特质?对创业者存在哪些误解?上述问题都是“创业者”这一章节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或者说,创业者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这一问题是学生相对比较关注的问题。因而,也是教学过程当中必须阐明的问题。在理论上,美国学者Gartner(1989)实际上已经雄辩地阐述了其观点,认为创业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是千变万化的,并无一定之规。Gartner(1989)在其《“谁是创业者”是一个错误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创业者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或者特质(trait)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并且号召创业学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创业者的行为特征上。这就好像在领导理论的研究中,早期的研究者一直想总结概括出领导的特质,但每次都归于失败。因为研究者并不能在众多领导者那里整齐划一的归纳出领导者的若干特征。人们总是可以找出反例来否证某一特征的存在。事实上,形形色色的创业者也是千变万化的,并不能总结出若干特质。但学生的思维当中,往往会认为创业者是具有共同特质的。创业教师要向学生输入Gartner(1989)的观点,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认知失调”。那么创业教师应当如何阐述这样的观点?我们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为此,我们每次都会要求学生组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某一行业的5名著名的创业者并阅读这些创业者的传记,最后概括出这5名创业者共同的特质。各个小组通过这个工作,会发现总结和概括共同的特质是非常困难的,因而最终接受教师输入的Gartner(1989)的观点。这个活动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创业者具有异质性,认识到不同特质的人其实都有可能成为创业者,创业者并不存在某些特定的“素质”要求,从而提高其创业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这个活动还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创业教师若能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挖掘和引用这些创业者的故事,则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3.“创业机会”教学策略探讨

创业是机会的识别和利用,因此“创业机会”这一章是创业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创业教师可以给这一章分配相对较多的教学时间,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创业机会。在“创业机会”这一章中,关键内容是界定创业机会的概念、创业机会的来源、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个体因素、创业机会与创意的关系、评价创意的方法等。其中,最关键的是阐述创业机会的概念。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若学生可以准确无误的理解创业机会的本质,则找到创业机会就不是一件难事。学生之所以觉得“机会难找”,就是因为创业教师或者课程没有准确的解释创业机会的概念。所以,创业教师要花大力气阐述创业机会的概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两个角度勾勒创业机会的本质,一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有利新事物形成和发展的情境;二是未被解决或者未被很好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进一步依据创业机会的本质引出寻找创业机会的两种方法。从“情境”论出发,寻找创业机会的关键在于分析环境的变动趋势,可以从PEST四个层面展开分析,从而把握“有利情境”。从“问题”论出发,寻找创业机会就是寻找我们身边存在的“问题”(机会),并且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创意)。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总是不完善的,因此机会总是存在的,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可以认识到,创业机会的寻找并不一定是一个“灵光乍现”的过程,它可以是一个系统分析的产物。

4.“商业模式”教学策略探讨

“商业模式”是一个新兴的热门话题,在传统的创业管理教学当中,这一内容并未被涉及。但随着商业模式热潮的兴起,特别是商业模式在构造新创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重要意义日益体现,在创业教育中整合商业模式这一内容已十分必要。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可包括商业模式作用、商业模式的概念、商业模式的设计方法和商业模式创新方法等。创业教师可以调用几个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作为课程的开头,从而阐述创新的商业模式对于新创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跟着若干案例,创业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商业模式的定义,强调商业模式是一个涵盖企业方方面面的“系统”,接着进一步勾勒“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从而为商业模式的分析和设计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创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解构”的方法,分析典型企业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联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各个要素的设计和关联形成企业整体的商业模式。最后,可以引入一些案例,介绍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从而进一步让学生领会商业模式设计和创新的过程。

5.“商业计划书”教学策略探讨。

“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创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很多创业教师把每个小组撰写的“商业计划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成果,同时也是考核学生和团队的重要依据。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上手撰写自己的计划书,“商业计划书”这一章节需要比较细致的展开。这一章节的核心内容是商业计划书的作用、内容框架、具体内容写作方法、撰写当中常见错误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在于三点:(1)阐明“商业计划书”的作用和意义;(2)介绍“商业计划书”的架构;(3)指出“商业计划书”撰写过程中的主要错误。创业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撰写“商业计划书”的作用:它不但可以作为争取外部资源的重要依据,是“电梯三分钟营销”的依据,而且也是理顺创业思路的一个重要途径。“商业计划书”不仅是给别人看的,也是给自己看的,是指导自己创业实践的重要指南。通过作用和意义的阐述,学生就会明确撰写“商业计划书”意义,从而在行动上重视“商业计划书”的写作过程。在此基础上,创业教师应详细介绍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书所涵盖的内容,这里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些内容都是必需的,或者说每一部分内容在整个框架当中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明确指出商业计划书的最主要目的是说服投资人。为此,商业计划书的最核心或最终的论点是:创业项目是“好”的。为了论证这一核心论点,“商业计划书”必须用分论点来支撑。这些分论点是:项目本身是“好的”;项目团队是优秀的;项目的财务前景是乐观的。然后,为了论证这三个分论点,“商业计划书”要进一步安排相应的内容章节,提供论证材料。例如,要论证财务前景是乐观的,“商业计划书”必须包括“财务预测”和“融资需求”等章节。这两个章节的核心作用就是为论证第三个分论点服务的。以此类推,学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书”需要这么多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都是用于论证某个观点因而是有用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商业计划书”的整体架构了。最后,要介绍一些撰写“商业计划书”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这方面,最好结合以往学生所写的内容,通过“实例”的展示,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6.“创业团队”教学策略探讨

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创业团队的建设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也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对于没有任何创业经验的学生来讲,这部分内容较难引起共鸣,因而教学的难度相对比较大。从教学方法来讲,创业教师要着重讲述自己创业经历过程中有关创业团队的“故事”,并透过这些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强调创业团队组建和管理的注意事项。理想情况下,可以邀请校外的企业家或者创业者来给学生做讲座,讲解创业团队的组建、维系与管理之道。在讲述创业团队时,尤其要结合介绍组建创业团队的两种逻辑,即理性逻辑和感性逻辑。理性逻辑强调寻找与自己不同的人,从而形成能力互补的创业团队;而感性逻辑则强调寻找与自己一致的人,从而形成志同道合的创业团队。创业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两种“组队”逻辑的优缺点,并且要强调“权变观点”,引出两种逻辑的运用场合。在介绍理性逻辑时,可以结合携程“第一创业团队”的案例,而在介绍感性逻辑时,可以应用微软、雅虎和苹果等创始人的案例。总之,要尽可能通过案例和故事来阐述理论要点,从而做到浅显易懂。此外,创业教师可以采集一些传记和案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补充性的阅读和理解,加深对所学原理的理解。

7.“创业资源整合”教学策略探讨

在形成创意、开发商业模式并且撰写商业计划书之后,创业者的重要任务是整合资源,从而启动自己的事业。为此,“创业资源整合”也是创业教学过程中的必备内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在于阐述新创企业整合资源的困难及其应对策略,包括高效利用自有资源和创造性的整合外部资源。要讲解新创企业整合资源的困难,主要可以用到Freeman,Carroll &Hannan(1983)和Aldrich &Auster(1986)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即新企业的缺陷和小企业的缺陷。创业教师要结合一些案例尤其是大学生创业的案例,辅以说明。而高效利用自有资源和创造性整合外部资源的策略,由于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最好用案例加以说明,尤其是可以增加一些视屏来更为形象的诠释这些策略。如果能邀请校外创业者或者创业的学生来给出“现身说法”,那就更为有效。

8.“创业融资”教学策略探讨

创业融资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事务,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创业融资的作用、融资渠道、影响融资渠道选择的因素、融资方式以及创业融资的技巧等。我们认为,对于本科生来说,重点内容应当是融资渠道的类型、融资方式和融资的技巧等。从渠道的类型上,创业教师除了一一介绍各种渠道外,关键是要强调融资渠道的选择受到创业阶段的影响,在孕育期、起步期、成长期和发展期。创业者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实际上是有约束的,在具体介绍融资渠道时,还可以安排一些影视节目作为教学的补充,比如可运用美国电影《冒险之事》来介绍风险投资公司及其运作方式。在融资方式上,创业教师在简要介绍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基本知识后,可以设计一个案例,请学生来进行案例讨论和决策,以便加深对于这两种基本融资方式的理解。最后,融资技巧的介绍,主要是介绍一些实际的做法,比如如何去联系天使投资人、如何与风险投资公司接触和沟通、如何向投资人展示与汇报创业设想等。

9.“新企业创设”教学策略探讨

在创业教学的最后阶段,可以向学生介绍新创企业的设立过程。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创设新创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合伙企业法》《公司法》《企业登记注册条例》等,还包括登记注册的主要步骤,包括核名、验资、工商登记、申领组织代码、银行开户以及税务登记等步骤。创业教师最好能比较熟悉上述步骤,并且能够讲述一些技巧性的内容。最后,可以请学生登录当地工商局的网站,下载工商登记相关的表格,模拟填写。有条件的话,可以运用创业模拟软件或网上企业登记注册程序,让学生模拟整个注册登记的过程,从而加深印象,体现创业教学的实践性。

四、结束语

本文从人本教育理念出发,探讨了本科创业教学的任务、方法和策略。具体而言,本文概括了创业教学的三大任务,即灌输创业精神、讲授创业过程和培养创业技巧,然后指出了创业教学的六种主要方法,并将各种方法与教学任务进行了匹配,最后围绕创业教学的主干内容,对各个知识点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本文对于创业教师设计创业教学内容以及选择创业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Shane,S.,Venkataraman,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217-226.

[2]Baron,R.A.,Shane,S.A.创业管理:基于过程的观点[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Gartner,W.B.“Who is an entrepreneur?”is the wrong question[J].Entrepreneurship:Theory &Practice,1989,13(4):47-67.

[4]朱瑛石,马蕾.第一团队:携程与如家[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5]Freeman,J.,Carroll,G.R.,Hannan,M.T.The liability of newness:Age dependence in organizational death rate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5):692-710.

[6]Aldrich,H.,Auster,E.R.Even dwarfs started small:Liabilities of age and size and their strategic implications[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86(8):165-198.

[1]戴维奇,刍议本科创业教学的任务、方法与策略——一种人本教育理念的思考,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模式特点、培养质量评估和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JK011BJG004)和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中外比较的中国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质量提高的策略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G2010B020)的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