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家庭教育误区与探讨

当前家庭教育误区与探讨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纠正家教中“重智轻德”这种失误呢?但这里的琢不是棒打与惩罚。现实家庭教育中尚存在着“溺爱”的另一个极端——“棒打”,像暴风雨对小树苗进行摧残,这又是另一种教育失误。所以,作为父母不能使用“棒打”的方法教育孩子,而应以阳光教育的理念,给予能量与光明,给予鼓励与帮助,让孩子在自身的

三、当前家庭教育误区与探讨

家庭教育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对于当代的家长来说,如果忽视家庭教育,想单纯依赖学校教育而达到培养优秀儿女的观点是片面的,不符合客观需求。如果放弃家庭教育,只抓“票子”,不抓“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成为“罪人”,在子女身上欠下一笔难偿还的“父母债”。

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卢勤提出,要把孩子培养成未来的财富,就是从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需要着眼的崭新高度来认识家庭教育问题的。诚然,众多家长皆明白“抓活经济、解决一年穷;教成子女、解决一世穷”的道理,但教育培养子女并非用模具造产品那样简单,那么容易操作。时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唉!现在的孩子真难教。什么方法都用了,就是不见功效。”是吗?教育方法对否?家庭教育中是否也有人文的阳光播洒到孩子的身上?下面,我们把收集和调查的家教问题归为如下几方面共同探讨。

1.切勿重智而轻德

司马光用十几年之精力编成《资治通鉴》。他在论才与德的关系中指出:一般人的眼光“多蔽于才而遗于德”。当代不少家长也往往只以“智力”来看待孩子的优劣,因而对孩子在校学习只看其成绩,对孩子的前途寄托在“升学上”,眼睛瞪着大学门槛。当然,家长的愿望无可非议,但若忽视对子女自身素质和个性发展的培养,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将弊大于利。

前人的经验,现实的反映,让人们认识到成功的人不仅在于智力,更在于非智力因素,教育子女切不可“重智轻德”。如何纠正家教中“重智轻德”这种失误呢?亡羊补牢未为晚,应在德育上、情商上下工夫。其实,在阳光教育的理念中,“德育为首”是很重要的理念,要把培育人的“德商”放在幸福人生的最重要的位置来抓。

首先,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和善良的品德。少年儿童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现实社会中,美与丑,友与敌,甜与苦,善与恶,真理与谬误时常交织在一起。要让子女能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健康成长,就要使他们懂得善恶是非。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树立人道主义和正义感,培养其善良为人品质。“人之初,性本善”,但社会的纷繁复杂、利益的驱动,也会磨灭人性的善性。因此,善良的品德还要靠后天的培养。少年儿童对于善恶的判断是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要努力让他们从内心感到:自己身边还有许多需要同情、关怀、帮助的人。如让他们参加义务劳动,帮助孤寡老人,节约零用钱赈灾等。这些善举使他们对别人负有一种责任,友善地处理人际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善良品德才能得到巩固。

其次,培养孩子自信的品格。孩子缺乏自信必然缺乏勇气,缺乏独立活动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将妨碍他们更多地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本领。家长对孩子的自信要注意加以保护和引导,不可轻易地伤害它。要多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锻炼独立处事、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如独立完成部分家务,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等。孩子经努力完成这些活动会从中领略劳动收获的自豪感,从而加深对自己能力的了解和认识并充满自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给孩子设置不同层次的难题,引导他们去解决,磨炼他们自信的信念,这样自信的品格才能树立起来。

当然,孩子的品德培养还有多方面,如诚实、勤俭等,这有待以后再进行探讨。

2.溺爱不等于阳光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疼爱子女是人之常情。然而,家长对孩子的爱要把握分寸,若失去原则过分的爱则对孩子的成长无益。如对待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犯错视而不见,甚至代子受过等,而不重视对其说理、教育、引导,这是溺爱。“掌上明珠”、“小皇帝”、“小公主”、“小月亮”这些比喻词的出现,既流露父母爱惜子女的情感,也潜伏着父母溺爱子女的危险信号。对孩子不注意从小施教而一味溺爱,这将滋生孩子的娇与骄、蛮与霸的劣性,甚至未成年就走上犯罪的道路。据媒体报导,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在现实生活中,也发生了使人痛心、令人发指的事。事实证明:家庭教育中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家庭,危害于社会。

我们的家长对子女并非完全没有教育,但却常出现不忍心严格管教的现象。有时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在管教中怕矛盾激化,存在“树大自然直”的想法,盼孩子大了自然会懂事,自然会变好,因而往往以事论事,缺乏从根本上教导,结果导致在教育上半途而废。如有一位五年级的学生,破坏学校公物,老师找家长共同商讨教育该子弟的措施。家长很认真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儿子未开窍,待15岁‘出花园’(潮俗孩子到成年所举行的家庭仪式)就会变好。”试想,上述这位家长的想法会不会误了孩子呢?从吸烟到吸毒、从打架到抢劫等实例我们皆有耳闻目睹。当然,孩子的不良行为与某些社会环境有关系,如不良的书刊、影视,网上游戏感染影响等,但铁的事实不得不让我们承认,很多是家长溺爱结的苦果。

人生风云变幻莫测,孩子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处境和变化,难以预测,因而要为孩子做好迎接困难和挫折的思想准备和意志磨炼。这是实现阳光教育理念、完善学生人格,家长所必备的第一素质。让孩子面对挫折,接受挫折和应对挫折。上面所述的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一例说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挫折教育是纠正溺爱的有效方法,这已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认可。

为了不把孩子变成“小绵羊”,为了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精神的阳光品格,我们应坚持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让家庭教育也像阳光一样不断催化孩子茁壮成长。

3.棒打之教乃是暴风雨

“玉不琢,不成器。”物尚如此,育人更是如此。但这里的琢不是棒打与惩罚。现实家庭教育中尚存在着“溺爱”的另一个极端——“棒打”,像暴风雨对小树苗进行摧残,这又是另一种教育失误。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信奉“棒打出孝子”的古训。——发现孩子有某些缺点或不良行为,则对其使用棒子,打的程度与孩子的态度反应成正比,而实际产生的效果却是成反比。因为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培养下渐渐形成的。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是非辨析能力才逐步健全。所以少年儿童的许多言行带有随意性和偶然性,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教育得法。如果孩子一有过失,家长不问明缘由,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孩子虽暂时屈服于“父威”,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势必受阻碍。久之,孩子不是变得谨小慎微,缺乏自信心,便是形成习以为常或逆反的性格。所以,作为父母不能使用“棒打”的方法教育孩子,而应以阳光教育的理念,给予能量与光明,给予鼓励与帮助,让孩子在自身的生命建构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