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谈校长队伍建设

谈谈校长队伍建设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校长更换,本应由教育行政部门行文,或征得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这显然不利于校长安下心来,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学校管理规划。由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承担校长上岗前和在岗培训工作。建议制定一套完整的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的任免制度。应配齐各级督学室工作人员,制订全面的考核标准。

谈谈校长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投了资,人民群众花了钱,建了标准化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目的是什么?还不是盼着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孩子们能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吗?

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因素靠教师,那么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因素靠什么呢?我认为别的因素也起作用,但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要靠校长。有些学校师资水平一般,但换了素质高的校长去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政治思想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反过来,有的学校尽管一部分教师素质高,但由于校长管理水平低,教师的积极性受压抑,空有良好的素质,却难以发挥作用,有的甚至将较高的文化业务素质用于内耗。因此,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的校长队伍,对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一、校长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校长的合理的素质结构,主要由德、学、能、体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1.德。这里所说的道德素质是广义的,既包括政治方向,也包括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校长应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尊重教师,依靠群众,甘为人梯。

2.学。指学问和知识,包括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教育和管理知识。

3.能。指能力,即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选择完成活动的具体方式及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校长应具备统筹全局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

4.体。即体力,校长应自觉地、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以使体质强健,精力充沛,在任职期间能承受得了工作的重负。

二、制约校长素质提高的因素

哪些因素限制了校长素质的提高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培训工作薄弱

司机上岗前要培训,操作工上岗前要培训,农民种蘑菇前要培训,教师上讲台前要培训,但校长上岗前的培训问题,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我市绝大部分校长上岗前没有经过培训,学校管理的理论与经验,就要靠个人去自学、探索,这样便增加了我们这些当校长的学习中的困难。

上岗后的培训,我市也因缺少培训基地,而无法开展集中的、系统的、管理严格的培训工作。近年来因条件有限,只能进行比较松散的、近似于游击式的学校管理干部刊授辅导。另外,用于校长培训的教材,我们也同全国一样,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少案例的弊端。

(二)任免制度不健全

学校校长更换,本应由教育行政部门行文,或征得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但有的中学校长换了,却无人同县教育行政部门打招呼,这显然不利于对校长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指导。

一所学校的校长,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有的学校,校长调动频繁,有的两三年换一次校长,有的甚至七年时间,六次更换主持工作的校长。这显然不利于校长安下心来,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学校管理规划。一校之长,朝不虑夕,何谈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何谈校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有的学校校长为什么任,群众不知道;为什么免,群众不知道。群众认为有的校长该留任,但却被免了职;群众希望有的校长应免职,但却缺少发表意见的机会。

校长的任免脱离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群众的参与,自然不利于校长平时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与群众的监督,这当然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使用考核标准不全面

由于督学工作刚刚开始,督学制度还不完善以至缺少对校长工作的全面考核。目前社会考核校长工作的一个通用标准就是升学率。

其实,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不同,生源条件不同,师资基础不同,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学校面临的社会条件等等不同,单凭升学率的高低不能说明校长能力强弱与否。但社会这样要求学校,家长这样评价学校,使得一部分校长不得不放弃一些正确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而用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的立即见效的办法去抓升学率,采用疲劳战术,忽视科学研究,有时眼前得利,但却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校长待遇不高

纵观发达国家和亚太地区的很多国家,校长的待遇都比较高。在日本,中小学校长很受人尊敬,教师提升为校长之后就可以增加数量可观的职务工资。而在我国,校长一般都是从优秀教师中提拔,而优秀的一级、高级教师当了普通中学的校长,都不存在提升工资的问题,更没有什么职务津贴,甚至待遇还降低了!

比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一级教师,提升为普通中学的校长之后,非但不能增加工资,而且立即没有了班主任津贴费,倘若他不兼课了,按照国家规定他还失去了当优秀教师的资格,同时还失去了将来晋升高级教师的资格。校长工作很累,学校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党、政、工、青、妇、工、农、兵、学、商、德、智、体、美、劳、生、老、病、死、伤、衣、食、住、行、乐等有事都要找校长。校长兼课就主观愿望而言,何乐而不为?但就客观条件来看,又谈何容易!

(五)校长责任、权力的范畴不清

校长究竟应该负哪些责任,有哪些权力,我国尚无统一的规定。学校究竟实行校长负责制,还是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还是支委会集体负责制,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总的情况是,让校长负的责任多,而给予校长的权力少。

如上面所述,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哪个部门发现问题都可找校长,批评校长,让校长负责,而实际上,不少校长的权力实在有限。就人权而言,想要的优秀教师无权调入,不能教课的教师无权调出;就财权而言,有的农村中学教育经费除了人头费,可用经费所剩无几,支付正当办公费尚有困难,更谈不上自由支配。校长无奈,忙于校办工厂筹措资金,社会上又来指责,说校长不该姓“钱”而应该姓“教”。这些都限制了校长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校长素质应采取的措施

提高校长素质的措施有很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且考虑可行性,建议采取以下五点措施。

(一)建立培训基地,搞好校长培训

纵观外省及其他兄弟市,大都有学校干部培训基地,我市应在市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同外市师专(含学院)或教育研究中心同级的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人员编制都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齐。由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承担校长上岗前和在岗培训工作。培训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组织校长到外省市学习参观,开阔视野。

(二)建立健全校长任免制度

建议制定一套完整的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的任免制度。制度中应规定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县乡两级中学校长任免的决策权或参与权,以保证用干部的部门有管干部的权力;规定群众对校长任免的参与权;规定校长在任命前应参加校长预备班培训;校长队伍应形成梯形年龄结构;校长应实行任期制以保持相对稳定;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适当交流;应对校长的改行审批权限做出更严格的规定。

(三)加强督学室的工作,全面考核校长

应配齐各级督学室工作人员,制订全面的考核标准。对校长的德、学、能、体各方面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引导校长全面发展自己的素质,按照教育规律,科学办学,从单纯追求升学率的狭隘观念中解脱出来。

要改革干部的档案工作,对学校干部实行系统的、经常性的考核,以避免“一朝立功,终生受禄”、“一次失误,永世遭殃”,使校长们不断发现新的用武之地,不断更新自我。

(四)提高校长的待遇

应根据实际规定校长在政治上看文件的权利,经济上可考虑各级各类校长应领取的岗位津贴(应不少于班主任津贴)。奖励方面应在优秀、模范教师之外,设立优秀、模范校长奖。评定职称应灵活掌握校长是否兼课问题,还应特殊为校长留出名额,校长和校长们做横向评比,而不应使校长和本校老师处于争职称的位置。

(五)确实明确的校长责任、权力范畴

在推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应规定可操作性强的校长的责任,规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校长的权力。如果市里经济发展快,还可学习大连的经验,让效益好的企业和学校挂钩,促进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把校长从钱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育和学校科学管理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