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分类

教学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分类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组织中的水平组织是指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学习者分成若干便于施教的集体。选择学生的依据不同,致使教学组织的构成成份不同,教学组织从而体现出它的一种特性。夸美纽斯设想,一个教学组织可以大至几百学生的规模。按教学组织的实现功能的差异,教学组织可分为综合性组织和单一性组织。同一教学组织内教学活动是否同步也是教学形式分类一个方面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教学活动的进展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同步形式和异步形式。

第一节 教学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分类

一、教学组织的分类

关于教学组织的分类,从总体上说,可以分为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

1.垂直组织

教学组织中的垂直组织是指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结束随着学习的进展而渐次升级的构造。我们把它大致分为3种:(1)年级制为学生确定在一学年内应掌握的教学内容,学年结束时,通过考查若达到一定的修业水准,即升高一年级。(2)不分年级制不采用年级称号,学业进度、课程范围、课程深度以至修业年限依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情况而定。(3)弹性升级制保留年级称号,但升级有灵活性,以学科为单位升级,或将课程分成进度快慢双轨,以及实行跳级等。

2.水平组织

教学组织中的水平组织是指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学习者分成若干便于施教的集体。基本的水平组织是班级,可以以下6个维度去划分其类型。

(1)以其学生所具有的某种同一性作为分类标准

学生是教学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教学组织对学生总有一定的选择性,即把具有某种同一性的学生吸收到组织中来,而把不具有这种同一性的排斥在外。选择学生的依据不同,致使教学组织的构成成份不同,教学组织从而体现出它的一种特性。常见的教学组织选择学生的依据是:年龄相同或接近,知识程度和智能水平相同或接近;以学习志向、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同一性为组建依据也时而可见。

有时教学组织对学生的选择的依据很可能不仅仅是一个,但完全可以找出它们的主要依据而归为一类。比如有的中小学招生时控制入学年龄,以后不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剔除(留级),这种教学组织就应看作是以年龄的同一为依据构建的。

(2)以其规模的大小作为分类的依据

通常情况下一个教学组织的学生数量少则几人,多则上百人或百人以上,最常见的当然是由几十人组成。师生一对一,也可看作较为特殊的组织。夸美纽斯设想,一个教学组织可以大至几百学生的规模。

现代研究表明,一般来说,教学组织太大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而太小又会造成师资、校舍的紧缺。因此,研究者们指出,作为基本的(常规)教学组织——班级,其规模以30人左右为宜。

(3)以其与垂直组织的关系作为分类标准

一般来说,水平组织与垂直组织的关系主要是指前者对后者的包容性。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同属一个年级,即最为常见的单年级班,也可能分属几个不同年级,所谓复式教学,就是把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组织里。

(4)以其教师配备的差异作为分类依据

在教学组织的水平组织中,教师的配备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具体主要存在这样几种情况:一师独包(一班一师、包班制);分科科任制(数名教师各负责一定科目的教学);小队协同制(由多名教师及教辅人员协同负责教学)。

这几种类型的教学组织,以“一师独包”出现最早,小队协同制是新近产生的。夸美纽斯曾认为“每班只能有一个教师”,这种组织观未免是偏颇的。

(5)以其功能的差异性作为分类标准

按教学组织的实现功能的差异,教学组织可分为综合性组织和单一性组织。综合性组织是为学习大多数乃至全部课程,开展大多数乃至全部教学活动而构建的组织,同时它一般兼为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组织。单一性组织是为学习某一门课程,开展某一种教学活动而构建的组织。譬如,有些课程(如数学、外语)学生的学习水平容易分化,设立A、B、C、D几种进度不同的班级,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水平,分别编入其中一个班,其余课程的教学仍在原来所属的综合性组织中进行。再如,学生除了学习“课程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之外,有时还根据兴趣、余力,需要补充学习另外一些课程或知识技能,后一种教学组织往往是单一性的。

(6)以其亚组织的差异为分类依据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常识:当一个教学组织有十个以上的学生时,便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把组织分成若干个亚组织的要求。在班级内存在的小组就是常见的亚组织。亚组织的构成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简称同质小组;二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简称异质小组。前者是把学习水平接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此举便于为各个小组安排难易不同的学习内容、目标,或者对相同的学习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媒体。异质小组是将学习水平以及才能倾向等具有差异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使一个班中各个小组之间大体均衡,以便组间开展竞赛,组内合作互补。

二、教学形式分类

1.以师生联系的广度差异为分类依据

师生联系,是指师生之间发生的互动活动;广度,是指师生参与互动的多寡,以此为尺度,教学分为四种形式: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全班教学、合班(多班)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只强调全班教学,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绝对不应作个别指导。现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不应将上述几种教学形式相互对立起来,而应扬其长、避其短,灵活采用。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新近出现的特朗普制,先合班教学,后分班教学,再个别教学,这三种形式的时间分配是:40%、20%、40%。

2.以师生联系是否直接为分类标准

教学活动,不一定就只是师生面对面地进行信息交流,师生之间的联系当然可以是直接的,但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属于教学形式的差异。可以看到,有一种直接联系的形式,即师生靠语言和一系列动作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感情沟通;另有几种间接联系的形式。后者包括:教师通过少数优秀学生向众多学生转递教学信息(如小先生制、导生制);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要求自学教材或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自练);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以及教学机器、电子计算机进行教学(广播、电视教学,机器教学,计算机教学)。

3.以同一教学组织内教学活动同步与否为分类依据

同一教学组织内教学活动是否同步也是教学形式分类一个方面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教学活动的进展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同步形式和异步形式。

同步形式,具体是指某一段时间内,一个教学组织的所有学生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从事相同的教学活动,比如,同时在听课、完成作业、做实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体现出这种形式特征,要求全班学生同时做同样的事情,整齐划一。我国古代的私塾,以及现代的复式班教学则以异步形式为其特征,一部分学生接受老师的面授,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等等不一。

使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两种形式交替进行灵活运用,是教学形式体现出灵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掌握学习”就不是一贯之的异步教学。(在形成性测验以后,让已达掌握水平的学生从事巩固性或扩展性活动,同时让没有掌握的学生接受矫正,此后再一起转入新一单元的教学。)

4.以教学活动的时间限定为分类依据

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教学活动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划和限定,何时开始、结束,都带有随意性。随着班级集体教学和分科教学的兴起,教学活动分段进行,有明确的时间规划和限定就成为必要的了。夸美纽斯有这种主张,但还没有明确的设计。随后,课时、上课、下课的概念逐渐产生和明确:教学活动被安排在一系列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在一所学校里教学活动的开始和中止有统一的时间信号。这是有利于师生劳逸结合、多学科替换调节的教学形式。

近几十年来,有些学校一改传统的划一课时为活动课时、调幅课时,不同学科采用不等同的单位时间,以克服传统课机械呆板的弊病。

5.以教学场所的不同作为分类标准

教学场所是划分教学形式的空间尺度。按照教学场所的不同,教学形式可分为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课外作业等类别。

课堂教学是指在有一定的教学配套设施,并可以稳定且持续使用的场所里面(如教室、实验室、操场)进行的教学形式,这是一般学校最主要的教学形式。现场教学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境中进行的教学,这属最原始的教学形式,但现代的职业技术和某些专业学校比一般学校较经常地采用。课外作业(包括课外辅导)是教学场所不确定的教学形式。

现代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灵活化,具体生动的表现之一就是,课堂教学这种形式不断在分化,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在以学科特点建立和装备的专用教室里,而不是在传统的班级固定教室里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