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现代化内涵

人的现代化内涵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四组亚系统既是人的现代化的运行主体,又是这一运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链。教育是社会文明传递进步的主要载体,人的现代化作为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在其实现过程中,教育无疑负有更重大的社会功能。目前我们在研究教育与人的现代化关系时,应着重探索如何更新我们长期以来对教育目标所持有的观念。观察人的现代化倾向的最直接生动的标志是人们日常行为方式的变迁。

第三节 人的现代化内涵

实现人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现实需求,也是现代文化生成的必然结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的现代化由低级向高级、由外在向内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的现代化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进步过程,探讨人的现代化显然也是一项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工程,在启动这一理论工程之前,一个前提性或基础性的工作是设定人的现代化的内涵分析框架以及明确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

一、人的现代化的系统构架

人的现代化,是有既定运行目标、多层次、多因素、开放型的动态发展系统,它以现代社会环境更新进步为互动性背景,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导向,以人的素质、潜能开发为动力基础,以现代生活方式、生活质量进步为主要景观特征,以人的社会心理、观念进步为内核,以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功能模拟简化,可以看作是由内在几个亚系统的互动而构成的现代化有机整体。

由各类诱发环境和人的社会行为、心理及个体素质四个亚系统通过信息对流,互相刺激,调整速度和目标,共同促成了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这一现代化目标系统趋前运行的整体。前四组亚系统既是人的现代化的运行主体,又是这一运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链。因此,在观察和分析人的现代化进程时,应首先着眼于对这四组亚系统的揭示,通过大量定性、定量研究,探索中国人的现代化的产生、发展和实现的各种作用机制。以下就对这几种亚系统进行具体分析。

(一)环境诱发系统

环境构成了事物发生发展的主要外因,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而起作用;同时环境因素和运动着的物体本身又是时常渗透重合的,环境的变化也正是考察事物变化的一个显著标志。环境系统具有“双向机制”,同样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诱发系统,它作用于人的社会化程度也正从外部特征上反映了人的现代化程度。因此,恰如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中所分析的:“个人向现代化转变本身是人的环境和他的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对大量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归纳分析之后,我们看到环境系统中主要有多种因素对人的社会化以至现代化产生重要而直接的影响,如家庭、教育、职业和大众传播等等。它们对于人的现代化的诱发作用体现在:家庭是人类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也是终生的环境。在家庭中,父母承担着极重要的社会义务——向新生的社会成员传递文化。这里既是传统文化更新的基地,又是现代化文化形成的前站。家庭是帮助建立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因素,现代化过程有理由要求家庭培养儿女从小具有能适合现代化社会环境的品质。教育是社会文明传递进步的主要载体,人的现代化作为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在其实现过程中,教育无疑负有更重大的社会功能。

目前我们在研究教育与人的现代化关系时,应着重探索如何更新我们长期以来对教育目标所持有的观念。传统的教育目标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现代化社会中,教育必须促成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向着造就智慧、幸福的“新人”方向努力。工作单位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中、长环境,是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结集点。

在职业环境刺激下,人的现代化诸种特征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如:效能感、时间观、计划性、进取心、对新事物的接受、人际交往中的异质等等。大众传播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渠道,对于实现人的现代化产生了巨大而神奇的冲击力和引导作用。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新的知识、信息、观念传递到最偏远落后的人群之中,有效地缩短了全社会的城乡距离、时空距离、心理距离,加快了全社会人的现代化进程。

在明确了环境系统对人的现代化所呈现的主要诱发功能之后,还须深入一步对环境机制作出分析,要分析家庭、社区、教育、职业、大众传播对于人的现代化过程的刺激强度,对它们各自的作用程度作出科学测量;要分析这些环境媒介在人的现代化运动中显示出的“适应态”和“非适应态”,研究其相互作用是促进还是消减;要研究如何对环境机制作出有效的控制和整合,以利于人的社会化和人的现代化得以良性运行。

(二)社会行为系统

社会行为是人和物的社会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的结合。由于行为方式具有直观、具体、生动等外部可测性特征,因而在考察人的现代化系统运动时,社会行为系统的变迁是最为直接、突出而引人注目的。事实上,环境的改造、观念的确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等等社会进步因素,常常凭借人们行为方式的更新得以鲜明地再现。

观察人的现代化倾向的最直接生动的标志是人们日常行为方式的变迁。社会学家发现在现代人行为活动的时空坐标系中,明显地呈现了下述变化,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有序,在时间轴上出现了“同步化、标准化、线性化……改变了常人在;其生活中处理时间的方式”。与此同时,工业化风暴建立了“空间广阔”的文明,现代人的心理视野和活动范围在空间轴上无限延伸,社会成员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在缩小,在现代人行为的“空间轴的重新组装”中,出现了“地球村”的概念。

在新的社会分工形态下,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行为指向的绝大多数是依据其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认知而逐渐定型的。现代人的人际关系呈现和已往不相同的互动模式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现代化社会人际关系是由专一性的角色而不是泛布性的角色来加以维系”,正像L.沃思所形容的城市生活方式使人际关系具有了片面性和短暂性。因此,现代人际关系的模式趋向次属关系的增多,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减少。另一方面,各个社会组织严格科学管理,公事公办,不徇私情,首属关系又向次属关系转化。

二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同社会的关系产生了一个新原则:现代人是多种团体的成员,同时担任多种角色;而传统的人属于一个首属群体,充任单一的角色。人们处于角色丛中,就要遵循现代社会规范,以克服角色间的冲突。

三是现代化社会的统合依靠人们之间的高度依赖来维系,从而给现代化人际关系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是任何个人都对另一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活动产生不断增长的依赖性;二是人们需要不断加强在次属关系上的社会通讯。由此,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派生物——“组合式的人”便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的新模式。

生活质量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有行为质与量的统一,既反映了生活的过程,又反映了生活的目的。从量的角度看,它是日常生活方式和各类角色行为的统一体,包容着人们生活行为的投入与产出;从质的方面看,它还反映着人们对其行为产生出的主观评价、满意程度和发展指向,因而,生活质量是社会行为系统的最深层次,它的提高构成了人的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又是人的现代化的发展目的。

仅仅把握社会行为变迁的起因和结果特征是不够的,在进行人的现代化研究时,还须进一步从对变迁过程的考察上对人的生活行为机制作出分析,探索生产行为、方式,研究行为系统的三维结构之间的关系,运行的规律,从而使我们达到了解模式是怎样、将怎样转向智能型、交往型、经营型、事业型、思考型和进取型的目的。

(三)社会心理系统

人的现代化最终要求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境界的、头脑中沸腾着创造智慧和革新意识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说,只有人的社会心理系统的进步以至现代化。才意味着人的现代化开始了真正深刻的运动,精神境界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最本质的反映。社会心理系统是由人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三层次要素构成的。从社会学、心理学的综合角度来看,现代人的心理方面具有以下一系列的变化特征:

1.现代人的情感素质开朗求新,乐于以新的方式和态度对待生活

正是人们破除了守旧意识,不断地追求新的生活,促进了个人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从而社会变迁的总体步伐也在空前加快;另一方面,由于新生事物“突然爆发又突然崩溃,出现了流行风尚一浪接一浪地扫荡着整个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因此,现代人的心理取向的一个大趋势便是开始了“向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转变”。电影《星球大战》就是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作品,一方面是高技术的机器人,另一方面是控制技术的超级力量,这在美国就是“上帝”。而对我们来讲,就是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趋向于多元化的选择

以往人们单一模式、单一层次的思维方式已无法存在于现代多样化的世界中,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不断更新,决定了现代人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即“从非此即彼的选择到多种多样的选择”。多元化的经济要求多元化的政治和多样化的文化。一个社会如果能使公民的选择增多,正说明这个社会在成长发展。现在人们绝不会再满足于凭票购买的单一市场、男女不分的统一色泽款式的服装打扮、一个腔调一个模式的“样板”戏,而是要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作出自己多元化的选择了。

3.现代人的价值取向要求个性化和集体主义取向的高度集合

现代人越来越清醒理智地认识到周围世界和自我存在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注意个性设计和得以鲜明的体现,人人要求自己是具有特性的个人,应受到人们的平等对待,这正好发生在生产关系需要劳动者更个人化的时候。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强调尊重人、关心人,发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学术和艺术问题上实行学术民主,创作自由,讨论自由,批评和反批评自由,这些都将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价值的体现。

(四)个体素质系统

著名的发展理论家、罗马俱乐部前任主席A.佩奇在发表对世界未来发展战略的看法时曾提示:“人的质量比其数量更加重要,只有提高质量才能补救人口的爆炸的后果。”这句话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讲更具有针对性。的确,人的素质提高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以及个体成员的发展而言,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现代人素质的综合提高和升级,确已构成人的现代化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机制。

人的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它包括多重因素,我们这里将其归纳为品质、体质、智能和潜能四大类。

品质要素是人文精神领域的内核,不仅体现为外在的政治、道德素质,还体现为人的性格、兴趣、气质、风度等心理素质。现代人品质的进步着重表现为逐步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伦理观念和对社会的贡献意识,这对转型人格特质中的个性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体质要素包括人的体能、体力、健康状况等生理素质,它是健康人格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的自我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体质的好坏强弱不仅制约了人的心理素质的发育和智能素质的训练,也直接制约了为社会做贡献的能量程度。例如当代中国妇女体质的升级和改善,促成了她们在国际体坛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不仅是为国争光,也加速了一代女性身心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智能要素主要是指人的脑力思维、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以及各项生活、劳动技能的培养。智能是人的素质中一个非常活跃也十分积极的因素,人的智能受后天的社会化教育影响甚多,而它对人的其他各项素质的提高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大量的实证材料表明,智能较高、文化素质较好的人,其人格更倾向于健康和理性化。这类人容易吸纳新生事物,容易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常常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开拓者。

潜能要素是相对于已呈现出的人的各种素质、能力而言的,它是人类各种原已具有但尚未开发出的体能、智能以及精神能量的总称,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掘人的潜能已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事实上,现代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也正是人类潜能不断开发的结果。素质提高对现代人的发展具有多重积极的意义,但从总体上看,它是影响人格转型的一种基础性和全面性的作用机制。

对于人的现代化的研究,首先要对上述亚系统内部多层次要素进行机制分析,探索促成现代化人格转向的途径,并要探索如何解决文化进步中的一些文化失调现象。其次,将社会心理系统放在人的现代化大系统中进行考察,通过对它和另外三个亚系统(系统A、B、C)之间关系变量的分析,对它在实现社会现代化中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作出准确评价。

二、人的现代化的主要研究方法

确定了我们的分析对象、研究主体之后,我们需要明确该如何更科学、更准确、更全面地分析和表述。关于“人的现代化进程”在我国仍算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科学的研究法则还须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完善。根据我国现代化的客观发展和研究需要,结合欧美已有的入学研究经验,我们在此提出以下三类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人的现代化的实证研究方法

人的成长,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是理论所要阐明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我们的研究中要着力探索的不是抽象的理论,而应是追求活生生的人的现代进步过程。因此,首先应该开展对人的现代化的实证研究。社会学意义上的实证分析,就是从社会实践出发,以社会事实来揭示社会和现代人的发展的各种现象和内在本质。

现今,我们在开展人的现代化发展研究中所采用的实证方法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深入社会各阶层、各地区进行调查,用社会学的观点捕捉并分析大量社会事实。在调查研究中,把定性和定量、主观和客观、宏观和微观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再一种方法便是在大量调查和吸取有关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建构有关测量人的发展指标体系,设计成调查问卷,进行大面积的社会测量。只有建立人的发展指标体系,才能推进对人的实证研究,同时对于现代人类社会的整体变迁也具有重大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社会实践功能。表现在:

第一,借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社会指标,可以对当前社会改革中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取向、改革意愿、生活需求等各方面进行科学测量,了解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倾向性意愿以及社会可能为人的发展享受所提供的环境、条件。利用指标这一预测功能,使我们能较正确地判断并适应社会变迁的趋势。

第二,通过对我国人民的人口素质、生活水平、发展趋势的监测,可以理顺各行业、各部门的社会关系,明确社会生产目标,正确制定并实施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中心的社会进步方案。人的发展指标的编制也将具有促使社会发展规划最优化完成的功能。

第三,建立专项指标系统,可以对人们的各个生活领域(如家庭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的生活内容、条件、满足程度以及现代化进步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客观地反映各项社会政策的实施状况和实际效果,对社会进步作出科学评价。通过指标这一信息反馈功能的发挥,可以有助于决策部门调整政策、方案,以利于社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

(二)人的现代化的聚合研究方法

聚合性研究(Coherence)较有代表性地体现了社会学整体和综合的学科思维特征。它的方法论特征是从多角度出发,搜寻组成一个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各种因素,再通过对各因素的功能分析,构造成一组相对独立的概念模型。通俗地说,聚合研究是通过对某一事物内在多重因素的多方面有机的分析而上升到一个整体认识的高度。在《迈向现代化》一书中,英格尔斯等人编制的“综合现代化量表”所设计的测量人的发展因素的166种指标,便是采用聚合分析的方法。下面我们对构成人的现代化发展若干较重要的系统性因素及其聚合性分析方法作一简介。

1.主客体互动因素的聚合分析

人的现代化发展是众多现代性特质综合运动的共同展现,单一的行为方式和偶然的心理取向不可能全面反映现代人的发展特征。因此我们在上一节中提出的由五个亚系统循环互动而组成的“现代人的发展系统模拟”,便是尝试对人的发展中主客体互动因素的聚合分析。

这一分析基于两种思路。一是现代化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即人的发展和具有“双向机制”的环境系统的互动。由多种因素聚合而成的环境系统作用于人的社会化程度,也正从外部特征反映了人的现代化的多种取向,这也印证了英格尔斯所下的结论:“造就人们现代性的各种条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用于人格的各个方面,使人格不得不沿着这一种方向而不是另一种方向改变。这种由外部环境和人格变化所具有的互相联系的方式使我们能很合理地说,确实存在有一种一般性的现代性综合特征。”我们对主客体互动分析的又一思路是人的发展中包含着人类进取的主观动机和生活行为变革的客观标志,即我们曾分析过的“社会心理系统”和“社会行为系统”,这两者聚合中体现了有共同趋向而又并非同步、同构的互动特征。

2.多向度生活内容的聚合分析

人的发展绝不是空而悬的理念性推论,它活生生地体现在人类生活进步的每一个坐标点上。而人类生活的大千世界纷纭繁杂,生活内容形形色色,对此更需进行多角度的聚合分析了。我们将各种人的生活内容相对聚合,归类为四种主要生活领域:①物质生活领域,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居住、职业、收入和消费等;②精神生活领域,包括人的文化教育、闲暇活动、道德思想、接受大众传播等;③群体生活领域,包括人的婚姻、家庭邻里、朋友群体以及各种社会组织行为等;④政治生活领域,包括个人的社会安全、社会管理、决策的参与、法制观念、政党活动等。

通过对这四大类生活内容的聚合分析,既可使我们对现代人的发展进步得到较为科学而具体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探索出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诸如,在物质生活领域,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在精神生活领域,要尊重科学、注重教育、弘扬理性精神,建立社会主义的、健康多元的文化体系;在群体生活领域,、应当有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环境,需要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心同德的气氛;在政治生活领域,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倡导政治参与和决策的民主化。

3.生命过程的动态聚合分析

在个体的成长道路中,现代化因素可能会于某个阶段、某个特定情景下突然强烈地渗进或生长起来,呈现出偶发性。但就一般而言,现代化作为社会化在现代社会的延伸则体现为终生性的衍化运动,在人生命的每个时期都会不断受到现代因素的影响,滋生出现代的观念和行为。社会化是人们终生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获得了个性,并且学会了他们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人格现代化过程,是能够在成年后一直继续向前发展的,即使不是无限制的,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明显的限制。正是基于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终生性特征,我们必须将每一个年龄组社会成员的现代化状态,亦即个体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现代化状态视为一个动态连续体加以聚合分析;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能对各类年龄群体成员的现代化发展特征(如青少年现代化、成年人现代化、老年人现代化)有所认识,便不可能完整和科学地揭示出全体社会成员的现代化发展状况和趋势。

(三)人的现代化的比较研究方法

人的发展既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演进过程,又是一个相对的现代性成长过程,它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参照系去衡量,要较科学地分析人的进步程度和描述人的现代化发展定位,可供操作的做法只能是“比较而言”。我们只能在比较中判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的现代性特征和发展取向,也只能在比较中阐述不同群体人的现代性因素的发展状况。只有比较,才能使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使我们的观察结论更为贴近事实本身。在多种多样的比较研究的方法中,我们选取其中的四种作一介绍:

首先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跨文化比较。从宏观上看,不同地区、不同国别和民族的人,其发展状况因其经济、文化的殊异而差之甚远。但另一方面,人的现代性发展又有着全人类的共性或趋同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的现代化发展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了解不同空间的人的自身特征,也借此可了解各民族的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状况。这种跨文化研究有不少较成功的先例。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为主进行的6个发展中国家6000人的大型比较研究,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许多观点、理论至今仍为我们沿用着。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了与其他国家进行现代人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其中较突出的如1980年后期以来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会同日本、美国有关部门进行的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其获得的大量比较性资料和观点已引起我国青年学界和社会学界人士的关注。

其次是不同社会进程的比较。我们这里所讲的对不同社会进程的比较,实际上就是要捕捉历史重演中每一个“特定社会情况下特定历史时间里”人的现代性发展的轨迹,通过对不同社会和时代特征的比较,寻找出人的发展的共性与规律,从而使我们的观察建立在一个更高更新的历史制高点上。这一方法要求我们不仅掌握社会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而且应具有哲学家、史学家深遂的洞察力。

第三是不同角色背景的比较。不同的人基于各自的社会地位和背景,其现代性的发展水平和特征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对个体发展的比较研究,与其逐一分析他们各不相同的表象特征,不如对导致其不同的背景原因进行比较分析更为深刻而有成效。角色的概念如同各种教科书上所言乃是一个人在社会互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亦或指人们对其社会行为的期待模式。每个人作为一个角色丛,其各种角色的形成和现代性发展都是取决于多重因素组合成的背景系统,因此正如英格尔斯肯定过的:“现代人的定义应该包括他的社会角色诸因素。”我们这里所表述的个体角色背景,主要包括各个社会成员的自然背景因素(如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因素(如家庭成员构成、亲人间影响、家庭居住情况)、文化背景因素(如个人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特征)、社会背景因素(如所属的各类社会组织、个人的职业)等等。在已往一系列研究中,我们发现上述各种角色背景与人的现代化发展之间都程度不等地存在着相关关系。

第四是不同阶层的比较。各个独立的角色背景因素都可对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那么由职业、文化修养、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整体性因素——阶层或利益集团对人的发展和观念的变革更具有不言而喻的决定作用了。在现代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从属于某一阶级、阶层之类的社会结构性群体,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以阶层为标志来划分和认识各种人的群体显然比阶级分类更为准确。通过比较,了解不同阶层人的现代化发展,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当前的社会结构变迁,而且可以基于科学的分析,调解各集团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和利益取向,从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