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因为是自己迫切想知道但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

第三节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不再是教师“演讲”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共同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感”方面的情感要求。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有很多新的特征:

1.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

2.自信与创造,个性化地表达各自的思想。

3.互相碰撞,加强沟通,形成共识。

4.互相补充、支持与配合,拓展思维。

5.在互动中理解个人与集体的价值。

二、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因素

小组合作学习至少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恰当分组。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都应形成积极的互相依赖的状态,这样才能在合作中达成互相学习的目的。

2.集体责任。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3.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益的。

4.人际交往和小组合作技巧。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正确有效的合作方式。课堂上是否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一定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键要看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有效性”如何。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不应千篇一律,我们必须实施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策略,以适宜不同的学习情境。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传统的班级授课的环境中,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合作学习旨在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合作学习的实施方式也应有所区别,首先要明确参与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根据需要确定形式。为了使小组合作有效进行,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并给予恰当的指导。

1.课前准备,明确目的。在合作学习实施之前,首先要有充分课前的准备,有的放矢。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的,找准重点、难点、疑点,设计好学生的“合作点”,“合作点”要难易适当,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并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以保证小组成员的合作参与度。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特长合理分配学习任务,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

2.创设情景,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真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学生已感知了小女孩的饥饿、寒冷和孤独。这时,直接把学生带入故事的结局——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在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命运充满了深切的同情时,让他们通过自读课文,把发现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启发,同学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小女孩子悲惨地死去了,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微笑?”“小女孩命运那么可怜,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新年的太阳’等那么美好的事物?”“课文最后一句用了两个‘幸福’,他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等等。因为是自己迫切想知道但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3.形式多样,调控合作。明确了合作学习目的,接下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组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合作形式。小组合作主要有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三种。

(1)互助式。在学习内容比较复杂、学生个体很难全面解决时,互助式合作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做到优势互补,从而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让学生通读课文,感悟“纹丝不动”的重要性。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得到答案。如从纹丝不动的原因——敌人离潜伏部队很近、我军处境危险感悟到它的重要性。

在学生合作探究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2)互动式。以小组为单位的分角色朗读、情境表演、动手实践等,都属于互动式合作。互动式合作的角色分配、任务分工,应根据组员的特长、爱好自行选择。如《桂林山水》中的第三自然段的朗读训练,小组同学根据男女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角色朗读。男生读“桂林山真险啊”,女生读“桂林山真奇啊”,一柔一刚把桂林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

(3)讨论式。讨论是合作学习最常用的方式,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如《永生的眼睛》中关于永生,组织学生讨论极为必要,但要防止学生偏离主题或得理不让人,在关键之处还需教师予以指导,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全面考虑,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方法。

4.引导归纳,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然后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其实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切不可忽略了个体的人人参与,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尽管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组织不好,其结果仍然是优等生活跃、中等生参与机会少、个别后进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师要时刻想着让所有的孩子体验成功,善于观察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同时,采用小组长轮换制、小组发言代表的推举和轮流相结合等方式,鼓励学困生争取更多的参与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各尽其力、各显所长。

对于那些思考问题还不够成熟的学生,只要参与,我们都应给予鼓励,并把他们的参与同集体解决问题的成功联系起来,以帮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我们要适当地把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少做“法官”,多做“向导”,讲的话少,学生的活动时间就充裕、积极性就高,“主体”地位也就体现得明显。而且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我们深深感到:教育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

总之,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营造一个自主合作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会学”,从而达到“乐学”、“好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