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确定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确定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单元目标来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这种任务分析往往与单元教学内容结合进行,所以有的人又把这种任务分析称为教学内容分析。课程与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指向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教学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课程与教学目标作用的发挥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是一种计算法则学习,属于智慧技能。

三、确定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从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整个过程分析,任何目标的确定都要经过四个环节,即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和目标表述。

(一)目标分解

任何下一级课程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其上位目标为依据,下位目标是为实现上位目标服务的,课程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课时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体系中最为具体的目标,要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年级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培养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涉及课程目标的分解过程。

比如,怎样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为单元课程目标呢?首先,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分析,即联系课程教学目标对儿童进行分析,了解学习者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差距。当然,还要进行社会活动的分析及学科专家建议的分析。

其次,进行学习任务的选择,即以第一步分析结果为基础和参考依据,确定为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学习者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实际的单元课程目标设计中,虽然学习任务已经在教科书中被规定了,但并不可能考虑到学习者的差异,所以还有必要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的选择,进一步根据学习者和其他背景确定学习任务的重点和难点。

再次,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这里主要是分析各项学习任务的关系。有的课程中各学习任务相对独立,就可以将各学习任务按某种标准组成单元,各单元是平行的,在顺序上可以调换位置。在有的课程中,一些学习任务是另一些学习任务的基础。需要根据阶梯递进要求,将这些学习任务组成不同单元,然后排出顺序,这个顺序不能随意改动。而在另外的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有的是相对独立的,有的是有前后关联的,我们同样可以将这些学习任务按要求组成单元,形成平行式和阶梯递进式结构。

最后,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和归类。明确了各单元的学习任务,我们就可以为每个单元编写相应的单元课程目标。在单元目标中,要说明学习者完成本单元学习以后应能做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什么。相对于课程教学目标来说,单元教学目标是具体的;但相对于课时教学目标来说,单元教学目标又较概括、抽象,这一点与课时教学目标必须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有很大的不同。如下面列举的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单元目标:①能说出面积的意义;②能记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③能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这两种不同的单位;④愿意按教师的示范和要求,口述面积计算的思路;⑤在面积计算中,养成认真负责、仔细运算的态度。[31]

单元目标的归类是按照某种课程目标分类方法,将单元目标归入相应的类型中。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上述单元目标的第一、二项可归入认知学习领域中的知识,第三项可归入认知领域的领会,第四、五项分别可归入情感领域的接受、反应。

(二)任务分析

单元目标确定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单元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这里的任务分析实际上就是指学习者为了达到单元目标的规定,对所需学习的从属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的剖析。根据单元目标来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这种任务分析往往与单元教学内容结合进行,所以有的人又把这种任务分析称为教学内容分析。通常的做法如下: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提问和分析,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这种提问和分析一直进行到教学起点为止。单元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动作技能的几种类型。单元教学目标的类型不同,据其进行任务分析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又因用来指导任务分析的理论有多种,这样,就形成了多种任务分析的方法,如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等。然后对任务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即对所剖析的从属知识与技能及其相互的联系进行评价,删除与实现单元目标无关的部分,补充可能遗漏的内容。

(三)起点确定

课程与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指向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既然如此,要设计出合适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就不能不对学习者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进行分析,这是确定教学的起点。

教学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课程与教学目标作用的发挥和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把教学起点定得太高,则可能导致课时教学目标过高,容易使教学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课程与教学目标不但不能发挥其作用,反而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把教学起点定得过低,则会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或教学活动上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一般来说,确定教学起点,主要应对学习者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

1.对学习者社会特征的分析

对学习者社会特征的分析,即对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心智发展水平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等都要有所了解,这些因素对课程目标设计的影响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是经常起作用的,有的是随着时间、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有的影响大些,有的影响小些。这些都要求教师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学习者社会特征的分析,有经验的教师采用观察、谈话、访问、开调查会等方法,就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估计,必要时也可采用心理测试的方法。

2.对学习者预备技能和知识的分析

对学习者预备技能和知识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了新的学习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是开展新的学习的基础。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是一种计算法则学习,属于智慧技能。学习这一种口算方法时,学生要掌握“把两位数加两位数转换成两位数加整十数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而要掌握这一方法,学生必须先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而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又需先掌握“数位”、“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口算”等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分析,也就明确了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具有“数位”的概念,“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技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这是学生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预备技能和知识。

3.对学习者目标技能的分析

对学习者目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课程与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如已经达到了部分目标,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没有必要进行或花费较少时间进行。这有助于我们在确定课时目标和内容方面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学习者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的分析可采用观察、谈话等方法,也可采用测试的方法。在实际进行教学起点分析时,是否要对起点能力的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或者是否要用测试的方法,都可以根据设计者的学科专业水平、经验及对学习者的熟悉程度等情况灵活运用。

学习任务分析与教学起点是紧密联系的。没有学习任务分析,就无所谓教学起点的确定;没有教学起点的确定,学习任务分析就失去了意义。在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时,这两方面的分析往往需同时进行,相互渗透,两个步骤并不存在明显的先后逻辑关系。

(四)目标表述

进行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对学习者通过每一项从属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后应达到的行为状态做出具体、明确的表述,再将这些表述进行类别化和层次化处理。目标表述内容丰富,而且技巧性比较强,下面将列专节重点讨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