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的价值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一切的顺利实现,终将有赖于教育学学科传承教育学知识与文化这一功能的有效发挥。教育学的直接功能,在于通过教师教育过程中的知识传播、能力锻炼和素质培养,最终塑造教师的专业形象。积极的、健康的教育态度是教育工作不竭的精神动力,消极的和不健康的教育态度则是导致教育素养缺陷的主要原因。因此,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无论对于自我反思、经验总结,还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都是必要和重要的。

一、教育学的价值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但教师这个专业和其他专业不同,其他专业如律师,他只要具备法律、法规方面专业知识就可以做好一个律师,但教师只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并不必然保证他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既要知道“教什么”,又要知道“怎样教”,更要知道“为什么教”。作为一名合格教师,不仅要接受所教学科专业训练,还要进行教育专业训练。所以,教师教育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双专业的整合。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学就是对学生(即未来的教师)进行教育专业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想意识和基本的工作能力与技巧。具体说来,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承教育知识,塑造专业形象

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学科,最基本和最基础的功能便是直接向教师(或准教师)传承教育理论知识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应该说,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教师教育的完善和成熟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教师由职业向专业转变的今天,教师教育更加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格局。而这一切的顺利实现,终将有赖于教育学学科传承教育学知识与文化这一功能的有效发挥。“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提出和实践,既是教师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体现,也是教师教育自我提升的必然结果。”[4]必须看到,专业化教师已不再单纯如《师说》中所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他们更应是兼具积极专业精神、精深专业知识、娴熟教学技能的示范者、管理者和研究者。作为专业化教师,他们将不仅纯粹作为学科知识(即“教什么”的知识)的输送器,更重要的是应把专业知识(即“如何教”的知识)融会贯通于学科知识中,使教学过程本身焕发生命活力。而这一切目标的顺利达成与实现,是离不开教育学作为学科依托进行系统的师范训练和教师素质培养的,否则必将舍本逐末、无功而返。教育学的直接功能,在于通过教师教育过程中的知识传播、能力锻炼和素质培养,最终塑造教师的专业形象。

(二)陶冶教育态度,坚定教育信念

教育态度是教育工作者关于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积极的、健康的教育态度是教育工作不竭的精神动力,消极的和不健康的教育态度则是导致教育素养缺陷的主要原因。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态度中,教育信念因其坚定性和强烈性而成为一种最可宝贵的精神力量。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是所有伟大教育家的共同人格特征,其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巨大的教育力量。然而,无论是教育态度还是教育信念,都不是凭空形成的,也不是教育者狭隘感觉经验的产物。它们与教育知识特别是教育理论知识的获得有着直接的关联,所谓“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教育学课程及其教学对学习者教育态度和信念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关于教育之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功能的论述,奠定学习者热爱教育事业、坚定教育信念和态度的理性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古往今来许多伟大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不断创新探索的人格魅力,终身献身教育,奉献毕生心血造就大批人才甚至杰出人才,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叙事教学,感染、陶冶学习者的态度和信念来实现的。

(三)启发教育自觉,领悟教育真谛

所谓教育自觉,就是基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而形成的合目的合规律的教育意识。具有教育自觉性的教师,懂得什么是教育、为什么进行教育、怎样进行教育,从而能自觉地根据教育目的目标和教育规律,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教育行为。具有教育自觉性的教师,既不会盲目照搬教科书的教条,也不会盲目套用别人的教育经验,更不会主观随意地跟着感觉走。而这种教育自觉又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像技术或规则一样可以由外部获得的。它来自理论的教化以及在理论启迪之下的内在自觉性。教育学的首要价值就在于对广大的教育实践工作者进行这种理论的教化,促使他们的内在反省,从而不断地提高教育活动的自觉程度,深刻地理解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领悟教育真谛。学习教育学理论,就是要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自觉性,使之从一个教书匠成长为一个教育家,从一个以教育为业的人转变为一个以教育为毕生追求的人。

(四)增长教育见识,开阔教育视野

教师教书育人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要面对复杂而多变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面对不断发展、更新的教育内容和手段,面对不断变化、变革的社会背景与需要。如果仅仅凭着对教育的习俗性认识,个体有限的教育经验和封闭的个体性思考,是很难适应各种教育因素的发展变化的,也是很难超越个体局限的。其结果必然是观念的僵化、方法的陈旧、知识的老化,造成教育的效果不佳或低下,或是导致学生的厌学与反感。而教育学教材及其教学,既要在教育基本问题上讨论许多不同教育流派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主张,也要介绍现实的各种教育改革、变革的模式和方法,同时还要引进许多优秀教师的教改经验和做法。这不仅有助于形成学习者的教育观念,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开阔教育视野,增长教育见识,吸取新鲜的教育经验,掌握教育新模式、新方法,启发教育思路。

(五)引导教育反思,奠定研究基础

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能够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所谓能够自我反思,就是指能够不断地在思想领域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追问;所谓能够自我发展,就是指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已经达到的教育境界,追求某种更高的教育境界。一个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理想的教师还应该是一名教育研究者。在当代,教师角色趋向于由教学者向研究者转变,由传递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事实上,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就是由不断总结、反思、研究而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教师要具有自我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当然需要不断实践、勇于探索和经验积累,这是基础和前提条件。但是没有理性自觉,实践可能是盲目行动,探索可能是误打误撞,经验只能停留在感性层面。况且经验具有局限性,在实践条件改变了的情形下,曾经行之有效的经验可能碰壁失效。盲目探索与实践,极有可能误人子弟,甚至害人子弟。因此,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无论对于自我反思、经验总结,还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都是必要和重要的。教育理论学习给予教师以教育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助于反思的知识指导,有助于将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观点,也有助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在共同的知识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不同的教育观点进行对话和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