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说服学生的技巧

教师说服学生的技巧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说服对象来讲,提供双面证据易于改变态度,而提供单面证据更有助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说服对象改变态度。如果教师的说服能将恐惧唤起与明确的指示结合起来,就能最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态度。

一、说服性沟通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经常通过言语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对其态度的支持性或非支持性的论据,使学生获得与教师要求的态度有关的事实和信息,以改变他们原有的不正确态度。有效的说服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提供单面证据与双面证据

在说理时,常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仅仅提出所赞成观点的材料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另一种是除了列举赞成观点的材料之外,还提到反面的观点及其论据,经过反驳这些论据和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论据成立和观点正确。前者称单面证据,后者称双面证据,在说服过程中,到底哪个方法好?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说服对象来讲,提供双面证据易于改变态度,而提供单面证据更有助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说服对象改变态度。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主要应提供单面证据;而要说服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考虑提供双面证据。

另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学生不产生相反的观点,则教师只需提出正面的观点和正面的事例,不需提出反面的观点及事例,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肯定的态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反面的观点和事例,则会引起学生对反面事例的兴趣,进而怀疑正面观点和事例,不利于形成积极的态度。如果学生本来就有反面的观点,教师就应主动提出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事例,并且有充分的论据证明反面的观点和事例是错误的。这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因此学生容易改变态度,并增强对错误观点的免疫力。

(二)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

教师的说服有些是以理服人,有些则是以情动人。那么说服的情感因素与理智因素哪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某种态度呢?有研究发现,说服内容的情感因素对态度的改变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影响往往不能持久,而说服内容的理智因素则容易产生长期的说服效果;说服的情感因素与理智因素对态度改变的影响还受到学生成熟度的制约。如果教师期望低年级学生改变态度,富于情感色彩和引人入胜的说明内容容易发生影响。而要让高年级学生改变态度,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有更大的影响力。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说服开始时,加强情感感染会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认证,会产生长期的说服效果。

另外,在教师说服学生转变态度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情感的震慑力来增强说服效果。如果教师的说理引起了学生的恐惧情绪,心理学家称其为“恐惧唤起”,在学校里,教师经常告诫学生要好好学习,否则会不及格,会留级等,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学习的良好态度,研究发现,在多数情况下,恐惧唤起能够提高说服的效果,但太强的恐惧也可能使说服的效果适得其反。能够唤起恐惧情绪的说服有助于学生改变考试作弊、吸烟酗酒、抄袭作业等比较简单的态度,但不利于改变比较复杂的态度。如果教师的说服能将恐惧唤起与明确的指示结合起来,就能最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态度。

(三)信息的适当重复

几乎没有一家广告商的广告不重复。有些广告,重复造成了态度改变的效果,使人们对广告内容的认同感更强,而另一些广告的重复却引起了人们的厌烦,效果不佳。社会心理学家做过大量实验研究,内容涉及词汇、花草、蔬菜、照片、音乐、图书等范围广大的事物,结果发现,只有适当的重复可以增加人们的接受性。近年来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对于较为复杂的事物,复杂可以增加人们的好感,而对于较为简单的事物,重复则没有积极的效应。过度的重复还会增加人们的厌恶倾向。重复的真正意义,是使人们获得积极的熟悉感,从而更倾向认同和选择,但重复之中必须有变化的成分参与,不能单调机械地重复。教师在说服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适当地有变化地重复有关信息,避免超限逆反。

(四)逐步提高要求

学生原有态度与说服者态度之间的距离是影响态度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个体原先的态度与说服者的态度之间的差距小,容易发生同化判断,即具有不自觉地缩小自己与说服者之间态度差异的倾向,其态度容易改变。如果个体原先态度与说服者的态度之间的差距大,则个体具有不自觉地扩大与说服者之间态度差异的倾向,即容易产生异化判断,使态度改变发生困难。

因此,为了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态度,必须先了解其原先的态度,估计与说服者态度的距离。其两者过于悬殊,就要逐步提高要求,将态度改变的总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先向学生提出要求较低的目标,达到此目标后再提出更高一些的目标,使说服者与被说服者的态度差距不断缩小,从而促进学生态度的改变。如果急于求成,一开始就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不但难以改变学生原先的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